合江豆花

合江豆花选用优质黄豆,经泡豆、磨浆、滤浆、点浆、榨浆等工序精制而成,独具绵、滑、嫩的特点。豆花的吃法五花八门,可以做成酸菜豆花、鸡汤豆花、水滑肉豆花等。

合江是座古老的县城,除了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外,酸菜、豆花、腊肉等各色风味小吃给这座古老的县城增添了无尽的情趣。合江豆花俗称白水豆花 ,又叫素豆花,虽然上不了菜谱,也难登酒店大雅之堂,但在四川、在合江却非常盛行。尽管现在翻新出了荤豆花和种类繁多豆制衍生品,但素豆花的吃法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独具特色。

特色之一是拥有一批相当稳定的食客。草根阶层图果腹,官吏人家逐时尚。大油吃腻了,换点原生态的,又是低脂高蛋,很符合营养学。合江县城大街小巷的豆花馆,从早卖到晚,堂内高朋满座,食客络绎不绝,很是拉风。

特色之二是用料讲究。在制作前要将黄豆再次筛滚,不放过一颗烂豆,一片皮壳,一粒石子。水则取山泉或井水,一是无污染,二是矿物微量元素多,三是确保豆花不窜质。

特色之三是制作工艺十分到位。从黄豆到豆花,一般主要有“泡豆,煮浆、点浆、榨浆”这几道工序。泡豆用温水,约4-6小时,待皮绉心润为好。过之则走浆,反之则损汁。用石磨或钢磨打成生浆后便进入煮浆环节。煮浆要透至泡沫散尽,不然半生浆很难完全与胆(卤)水发生化学反应,且吃后有“走渣”现象产生。点浆是慢活,懒人才搞一瓢清。微微倒入胆水,反复搅拌,胆水的多寡要精确到滴,多一滴则过,少一滴则不清。再一个环节是榨浆要均匀,力度的控制要柔勿刚。先收锅边沉淀,再将中间夯实,这样整锅豆花的品质才一致,用筷子夹起不散,入口绵、细、滑、嫩、化,口感百分百。最后文火加温那都是细枝末节了。

特色之四是佐料齐全。合江豆花最大的特色也在这里。案上摆放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佐料。光辣椒就有生辣、油辣、辣酱、糍粑椒、糊老壳;油有生菜油、木香油、耗油、麻油、豆油;还有就是木香菜,大头菜颗颗,姜末,蒜末,葱花,鸡精,味精,精盐,花椒,雷打花生 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佐料自己打,依口味取舍。合江豆花让人回味之处即在于此。东舀一点,西勾一点,享受其中过程,吃在嘴里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特色之五是合江人有吃早豆花的习惯。一般现在城里的早餐是以面食为主,而合江则是豆花加米饭,男男女女 吃得滋滋味味。更有贪杯者来一口杯,喝得是神态悠然,一副享受完了的样子,尽情品味盛世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香槟玫瑰适合送哪些人,最适合送给恋人的花朵-湛江鲜花批发市场 花艺

  香槟玫瑰是各色玫瑰花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存在,不过依然也是爱情的代表。因此最适合将香槟玫瑰赠给自己的恋人了,用来表达只钟情于对方一人的忠诚,也寓意的爱情的长长久久,细水长流永不消减。

一、送给恋人


  玫瑰是最能够代表爱情的花朵,而香槟玫瑰的寓意也非常烂漫,用来送给自己的恋人,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它有着“爱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之意,很容易让人感动,而收到香槟玫瑰的人,无疑也是受到爱情祝福的对象。

二、赠送朵数

  而数量不同的香槟玫瑰,在赠送时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赠予3朵香槟玫瑰,是表白的意思,9朵则表示对方的独一无二,33朵意味着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99多则是爱情天长地久的意思。所以大家若是要赠给恋人香槟玫瑰,可以选择合适的数量来示爱。

三、香槟玫瑰花语

1、只钟情于一人


  香槟玫瑰的花语十分专情,常用来表示“我只钟情于你一人”,所以若要问香槟玫瑰适合送哪些人,那么自然是用来送给自己此生唯一的伴侣了。不管是甜蜜约会之时,还是双方的纪念日上,都可以用香槟玫瑰作为点缀,让气氛显得更加美妙。

2、长久的爱

  长久的爱情也是香槟玫瑰的花语之一,对于情侣之间来说,自然是希望彼此之间的感情能够长长久久细水长流的。所以,虽然香槟玫瑰比不上玫瑰的热情激烈,但更是和温馨且美好的爱情之中的。

3、温柔时光


  相比起红玫瑰的鲜艳色彩,香槟玫瑰的颜色看起来显得更加柔和一些,也很容易令人回想起恋爱过程中那么幸福的甜蜜时刻。也希望此后的时光里,一直都是能够如此温柔绵长的度过。

五一长假避暑胜地,泸州合江八景之一,一览合江人的“后花园”

马上就能迎来五一小长假了,天气晴朗起来,阳光超好的日子去感受大自然再适合不过了。

位于合江县县城边上的笔架山旅游区,距泸州只有几十公里,从泸州到合江高速公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笔架山是合江的风景名胜古迹之一,得开一段车程到山底下、然后在爬山、以前没通公路的时候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山底,再慢慢往上爬,现在会方便很多。

一路林荫小梯道、不经常锻炼的人腿会有点吃不消、山上风景独好、大合江的美景一览无余。

笔架山下的公路既弯又窄,开车一定要小心,车只能停在半山上,半山上有许多农家乐,主要卖豆花饭腊肉为主,腊肉很好吃,但是有点小贵。

山上全是茂密的森林,风景很好,空气清新,沿着石台阶爬上去,上面也有个寺庙,也有歇脚的农家乐。

没事约上几个朋友来爬爬山,在上面玩玩牌还是很低碳,顺便感受自然清凉避暑,也是五一假期的不错选择。

舌尖上的产业:垫江豆花如何“花”开万家?

新华网官方帐号

6月8日,垫江石磨豆花示范店。黄素华(中)正帮着孙子李涛(右)磨豆子。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6月8日清晨,93岁的黄素华理了理耳鬓的白发,翻开那本放在床头的影集。影集里,黄素华化着淡妆,手捧鲜花,身着一袭有蕾丝花边的拖地婚纱,虽是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

“人生有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我干的是最苦的行当,年轻时没精力梳妆打扮,出嫁时连个嫁衣都没有。当时我就想,等我老了,豆花店后继有人了,就去补拍一套婚纱照,没想到今天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黄素华笑着说。

黄素华是垫江最早经营石磨豆花店的人之一。因为一碗豆花,让她在垫江老县城的知名度颇高,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吃过她做的豆花,也认识她。

几十年来,垫江石磨豆花在黄素华手里变成生意,经过不断地传承、创新、发展,已在全市各区县拥有3000余家门店,年产值达6亿元,成为一个带动数万人致富的产业。

一碗豆花一分钱

家常菜也能养家糊口

“推磨,摇磨,骑马马坐轿轿,走进城来逛一朝……”当日,在垫江城区朝阳路的石磨豆花示范店,黄素华下意识地哼唱起这首与推豆花有关的民谣。70多年前,她担着豆花到垫江新民场镇叫卖,一分钱一碗,硬是把一道家常菜变成了一门生意。

回忆往事,黄素华娓娓道来:听上一辈的人讲,至少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豆花就成为垫江的家常菜,当地人在逢年过节或举办红白喜事时,总会以自家推的豆花待客。小时候,她就跟妈妈学会了点豆花。

17岁出嫁后,黄素华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太好,时常吃不饱、穿不暖,她只有拼了命地干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着火把下地种田、帮人放牛羊、盖房修路……每天疲于奔命,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有一天,黄素华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头挑着两箩筐馒头叫卖。“街上的布匹、雨伞、馒头……都是农民自己做出来的,我卖豆花也能赚钱!”黄素华受到了启发。

选豆、洗豆、泡豆、磨豆、滤浆、烧浆、点卤,豆花的制作工艺,黄素华烂熟于心,“豆花颜色好不好、绵不绵实、好不好吃,就看你点胆水点得好不好。”

“我妈在家一锅一锅地做豆花,做好了就让我们尝,问我们好不好吃,跟上一锅有啥子区别。那段时间,天天吃豆花、顿顿吃豆花,一家人都吃腻了。”黄素华的幺女儿李锦梅回忆说。

经过反反复复地尝试,黄素华做的豆花终于得到了全家人的肯定。黄素华连忙挑着箩筐到街上去卖豆花,“当时,一个馒头卖一分钱,一个包子卖两分钱,”经过比较,她最终决定一碗豆花卖一分钱比较合适。

每天凌晨4点,她就开始忙活。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腊月,天亮之前,她必须要把豆花做好。她明白,但凡她偷点懒,家里 日子就得难过。

“常年磨豆子,我这双手全是老茧,腰都挺不直了。”黄素华说。就是靠着这股不认命、不服输的劲,黄素华硬是将垫江人家里司空见惯的豆花变成了养家糊口的生意。靠着卖豆花,她的7个孩子不但吃饱了饭、穿上了新衣服,还都上了学,住上了砖瓦房。

6月8日,垫江石磨豆花示范店。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门槛低见效快能致富

从“1”繁衍到“3000”余家

“见我卖豆花赚到了钱,大家还给我起了‘豆花西施’的外号。”黄素华笑着回忆说,卖豆花卖出名堂后,十里八村的乡亲都知道了我的致富故事,纷纷登门拜访,向我讨教做豆花、卖豆花的经验。众多取经的乡亲中,周范时是其中之一。

周范时是黄素华老家村子的负责人。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乡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可一穷二白的村子找不到发展门路。听说黄素华的故事后,周范时找上门,邀请她担任由村里创办的豆花坊的老师,教大家做豆花。

搭炉灶、购买锅碗瓢盆、选豆、泡豆、磨豆……黄素华从每个细节讲起。经过一周的筹备和苦练,1980年7月的一天,村集体办的豆花店开张了。当月靠卖豆花,村上收入了100多元。

新民镇一个村靠卖豆花赚了钱的消息在垫江其他地方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他乡镇、街道纷纷派人前来参观学习。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垫江一些乡镇和街道也陆陆续续有了豆花店。

又过了10来年,一些敢闯敢干的垫江人,开始到垫江周边的区县或重庆主城开豆花店。渐渐地,垫江石磨豆花、梯坎豆花、张豆花、吴记豆花等一大批豆花店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

垫江县三溪镇村民张俊奇就是这豆花创业大军中的一员。早年间,张俊奇曾在重庆主城做销售,10多年下来没挣几个钱。后来,听说亲朋好友靠卖豆花赚了钱。2019年,他果断辞职,拿着积蓄在南岸区弹子石老街开了家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垫江石磨豆花示范店。

由于弹子石老街景区近年来游客增多,他的店现在每天平均能卖500碗豆花,一年有30多万元营业额,扣除人工、房租、水电等成本,还剩20万元左右,比打工划算得多。“接下来,我还打算再开一家分店。”张俊奇自信地说。

垫江商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门槛低、见效快,经过不断地传帮带,如今垫江已拥有石磨豆花店400余家,带动近5000人就业,全市有垫江石磨豆花店3000余家,带动数万人创业就业。

六月八日,垫江石磨豆花示范店。黄素华(左)和孙子李涛(右)正在一起做豆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产品创新文化塑魂

路边小吃进厅堂

2004年,黄素华的孙子李涛,从部队退伍回到垫江老家,准备继承婆婆的手艺,重新开一家豆花店。

但在走访过程中,李涛却发现了垫江豆花的一些问题:垫江豆花店的确遍布重庆,但这些店铺大多是路边摊,环境简陋空间狭窄,消费档次也低,顾客吃一顿饭,一般也就二三十元。

李涛认为,垫江豆花要改变路边摊的现状,除了要继续把味道做好外,还必须用文化来包装豆花产业。李涛一方面拜婆婆黄素华为师,研究豆花制作技艺,另一方面则搜集与豆花有关 文献资料,以及石磨、簸箕、滤架等传统制作工具。

2019年,李涛在垫江开了第一家集豆花美食、豆花文化、豆花体验、豆花民俗文化馆为一体的垫江石磨豆花示范店。

示范店占地300多平方米,其外形建筑以巴渝吊脚楼为特色,门店两侧摆放着年代久远的石磨,店内四周则悬挂着豆花制作工艺的图片和与豆花有关的诗赋。示范店旁则是石磨豆花制作工坊、以及石磨豆花民俗文化展览馆。

“豆花跟服装一样,每年需要创造不同的新款来抓住市场。”李涛介绍说,为解决菜品老套的问题,他和他的团队每年都会创新推出一两道新颖的豆花菜品,尽力让传统地方美食焕发新活力。在示范店,顾客既能品尝到推陈出新的豆花菜品,也能体验豆花制作工艺,了解豆花的文化和掌故。

不仅如此,李涛还以黄素华的名字注册了垫江石磨豆花品牌,通过连锁加盟等方式,走上了一条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已经有10多家店铺。

经过数十年的创新发展,垫江石磨豆花已形成白豆花、菜豆花、荤豆花、工艺豆花、宴席豆花等不同种类。伴随豆花产业的迅猛发展,垫江县政府制定了石磨豆花发展规划,建立了花椒油菜榨菜莲藕辣椒等食材基地。目前,仅垫江就有23个乡镇种植黄豆近万亩,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为实现豆花产业的标准化,该县还出台了从原材料到加工制作、装盒、石磨豆花示范店建立等的标准化规程;同时,开展了评选名店、名厨、名菜等活动,并结合县就业培训中心开设了“石磨豆花技艺课”,培养后备人才;此外,结合垫江牡丹文化旅游节,通过农文旅融合,为豆花产业的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当地政府还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展览展销活动,提升垫江豆花的知名度。同时,邀请全国的餐饮专家、文化学者,为垫江豆花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如今,垫江石磨豆花已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正试图通过农文旅商研深度融合,擦亮垫江这张闪亮的“金字招牌”。垫江也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石磨豆花美食之乡”称号,同时该县也在积极申报垫江石磨豆花中国地理标志。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