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八大碗

在正定县,一直流传着用“八个碟子八个碗”款待尊贵宾朋、犒劳优秀工人的风俗。在春节等重大节日用“八个碟子八个碗”待客这样的风俗从古至今渊源流传,逐渐形成婚嫁时也用其招待亲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八个碟子八个碗”也发生了演变,碟子由于小县盛菜少,演变成了盘子,由“八个”演变成了“十二个”、“十六个”、“十八个”等等,盘子里菜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但是“八个碗”由于做工繁琐,对技术要求高而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叫法由“八个碗”变为“八大碗”,碗里菜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正定八大碗”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菜肴。

据传,常山赵子龙打了胜仗时,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劳将士。跟随赵子龙的厨师与一些将士,年老退役返乡后将赵子龙犒劳将士、宴请好友菜肴的做法带回老家正定,并且不断改进。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的观念开始崇尚“八”这个字,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选料为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八大碗不仅选料精良,做工更是讲究。先将选好的猪肉放在大锅中煮熟,煮熟后要趁热在肉皮上抹上一层蜂蜜,然后放进油锅中炸,直到肉皮成为黄红色出锅。等肉冷却后,再按照四荤碗的要求切块装碗。八大碗对刀工要求较高,切肉讲究方块则四面见线,方方正正;切片则长短协调,薄厚一致。切素讲究识菜下刀,错落有致,宽窄有矩。将肉碗装好后,上笼屉蒸。第一次蒸需要武火(大火)蒸一个时辰(2个小时),这次蒸不放任何佐料。大火蒸了两个小时后,肉中的油大部分被蒸出来,将这些油倒出来,接着再蒸。第二次蒸要用文火(小火),还是不放任何佐料,这次需要蒸半个时辰(1个小时),到时间后再将蒸出的油倒掉。

传统的八大碗需要传统的灶来完成。这种灶为长方形,顶头是一口大锅,为蒸碗所用,大锅向后为一溜对称的6个或8个小锅(也叫后锅),灶的顶端为烟囱。大锅在蒸碗时,后面的小锅用来炖素菜。

蒸碗蒸了两次并不算完,在吃之前将多种佐料熬成的汤加入每一个碗中,然后再上笼屉蒸一至两个小时,这样才能使肉碗具有特有的味道。素碗的素菜直接从锅中盛到碗里就行。热气腾腾的八大碗还未端上餐桌,香味已经飘入人的鼻孔。八大碗上桌之后,最令人嘴馋的要数那四碗肉,碗中的方块肉肉皮为金黄色或红褐色,皮下肥肉为玉白色,再下面的瘦肉为酱红色,令人食欲大增。而用中肋肉做成的酥肉,则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玉白和酱红相间,使人垂涎欲滴。碗中的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没有腥味,肥肉的柔滑入口即化,瘦肉的美味唇齿留香。素碗中的菜,也有蒸碗的特色,平时粗硬的海带变得柔柔顺顺得像粉条,平时柔顺的粉条变得滑滑溜溜地像凉粉,平时软软的豆腐变得怀揣高汤味道醇美,平时平平凡凡的萝卜白菜也变成人们的喜爱。

正定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在正定一位姓宋的师傅做了几十年的传统八大碗,并将八大碗从民间的餐桌上搬到了酒店里,还将八大碗由八样开发到了十几样。他靠自己的功夫和技术,使他的宋记八大碗于2007年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饭店的八大碗与玉米面饼子、小米粥、玉米粥等粗粮相搭配,吃起来不仅可以体验古人那样大块吃肉的潇洒,享受大碗喝酒的痛快,还可以佐以粗粮,讲究营养均衡和科学饮食。

非遗美食,正定八大碗

石家庄的八大碗尤为正定县的出名,现在叫做正定区。其实每个县都有自己独特的八大碗,逢年过节的时候八大碗是必不可少的排场。在我们老家,每逢重大喜事的时候,上的菜叫做八个盘子,八个碗儿,八个碟儿。八个盘子是指八盘儿炒菜,八个碗儿就是八大蒸碗儿,八个蝶儿呢,是八个凉菜。这是接待宾客的最高礼遇,也是主家的最高排场。

八大碗儿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特色,就是根据当地的特产和食材才而决定的。但是各地的8大碗都遵循着是荤是素的规格?荤菜一般用五花肉酥肉扣肉,肉丸子肘子后座肉排骨等等为原料。素菜一般都是豆腐海带,粉条,萝卜,白菜茄子等等。

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儿,八大碗儿是有满族人发明的。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在满汉全席的“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中,八大碗被列为满汉全席的下八珍。

正定的八大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正定有一家“宋记八大碗”,而宋记八大碗已经被河北省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定宋记八大碗儿相传是常山赵子龙所创。因为赵子龙每次打完胜仗,都要大碗盛肉,大碗盛菜的犒劳将士,于是谁追随她的伙夫再返回正定故里以后,就将这种菜的做法也带回了家乡,并流传至今。

正定八大碗的荤菜,一般都采用先煮后蒸的方式,煮,分为“武煮和文煮”,蒸,分为“武蒸和文蒸”,制作前后耗时需要十几甚至2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其特点是色泽诱人,肥而不腻。制作八大碗的厨具也十分讲究必须用最原始的那种灶台,灶台为长方形,上面是一口大锅,就是为蒸碗所用,大锅的后边儿,是一个对称的小锅,也叫后锅,顶端是烟筒,大锅蒸碗时,后面的小锅是用来炖素菜的。

我最喜欢吃的是蒸饭蒸肉方后方多为金黄色或红褐色,皮下的肥肉是白白软软的,瘦肉一般都是酱红色的,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肉方一般都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的中肋肉制作而成。这一碗肉看着是10分的肥腻,但是吃起来入口即化,没有腥味,让人回味无穷,满口留香。

石家庄十大特色美食。正定八大碗,吃起来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石家庄,旧称“石门”,简称“石”,河北省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石家庄市域历史悠久,所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自古为河朔重镇,西柏坡中国革命圣地,石家庄于1947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由解放军解放的大城市,孕育了新中国的雏形。石家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正定大佛和赵州桥同为华北四宝。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医药、纺织工业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华北重要商埠。

石家庄栾城曾有一种名为“李洛怀熏鸡”的特色小吃。李洛怀系祁州(今河北安国)人,其父李德胜于清末迁居栾城,以熏鸡为业。李德胜过世后由李洛怀接替。李家鸡选料精细,雇人下乡买鸡,不要病鸡死鸡,每天下午杀鸡,杀后将白条鸡用清水漂洗干净煮熟,而后捞出用锯末熏干。熏出的鸡色深红微黄发壳,别有风味,食用时一撕就开。尤其熏出的小雏鸡,肉味鲜美,骨肉俱酥,很有嚼头。解放后李洛怀过世,其子改行,其业遂不传。

高庙扒糕源于河北深泽县高庙村又以高丑子的“丑子扒糕”最为有名。扒糕源于何时已无法考究,据已80岁高寿的扒糕世家传人高丑子回忆,他的爷爷就是做扒糕的好手,到现在他的孙子止,已是第六代传人了,据此推算,扒糕少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高庙扒糕是一种经典的传统小吃。主料是荞麦面,加上花椒,小茴香等调料,搅拌均匀,开水下锅,沾上以蒜泥、姜末、葱花、香油等配好的调料,具有蒜香可口,绵软有劲的特点。

晋州咸驴肉 晋州咸驴肉看起来色泽红润,经过调料精心研制之后,咸香适口。并且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多重功效,是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

平山油鬼是石家庄平山最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是一种油炸食品,色泽金黄,吃起来清脆喷香回味无穷。据说炸“油鬼”乃油炸桧的意思。宋朝秦桧卖国,世人痛恨,便将两块面团儿抻长了,一做奸相秦桧,一做其妻王氏,互相缠绕做捆绑状,下油锅烹炸而食。又别出心裁,炸熟后呈跪状,可见其对奸臣的痛恨。明清时期老北街的炸“油鬼”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平山县“油鬼”制作技艺,已列入石家庄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定八大碗也叫八个碗,是因民谚“八个碟子八个碗”风俗演变而来的。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于正定。正定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

七汲全羊 七汲烹全羊是在烤全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名吃。烹全羊是烤全羊和各种羊菜肴以及其它菜肴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它的最关键是除去羊肉特有的“腥膻味”,以适宜于人们的清淡口味。七汲“全羊美食”的奥妙之一就是所用之料全是现宰现用,加上羊头、羊排、羊腿、羊蹄、五脏六腑俱全。 七汲烤全羊是从元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宴席,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厨师们创新,不断地对羊肉进行去腥、提鲜的处理,就有了今天的七汲全羊宴

金毛狮子鱼是河北石家庄的传统名菜,并且被评为“河北十大经典名菜”。它的外形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拥有着狮子一样的鬃毛,新型独特。它的口味和糖醋鱼差不多,酸甜可口。并且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老少皆宜。

河北肉糕 河北肉糕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石家庄传统小吃,它的做法较为简单,也可以自己在家做着吃。河北肉糕吃起来是咸口的,但是有带点鲜味,肥而不腻,很有特色。

正定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是河北省有名的小吃之一, 也被称为中国北方面食中的一绝,已经有了将近一千年的历史。将烧饼贴在锅炉的炉壁内,这样做出来的烧饼外焦里嫩。焦黄的外壳十分酥脆,最上面的白芝麻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无极饸饹是石家庄特色小吃,俗称饸饹面。圆条形的细长面条,香喷喷,热乎乎,很合人们的口味。“荞麦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麦饸饹的赞美。无极的饸饹在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磨、现和、现做,用特制的饸饹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其中,北苏袁家饸饹为无极饸饹的优秀代表之一,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旅游金牌小吃,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冀字号名店”“石家庄名吃”

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的正定八大碗,《舌尖4》必须榜上有名!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我们威风凛凛、英勇无畏的常胜将军赵云。正定县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的正定八大碗!来正定,一定不能错过它!

正定八大碗

听到这个名字就很豪气有没有,八大碗,没错就是齐齐整整、满满当当的八大碗美食。为什么是八碗,而不是其他的数字呢?传统意义上人们都崇尚“八”这个数字,“八”意指团圆,圆满,顺利。为了讨吉利,人们改方桌为八仙桌,所谓的坐八客,食八菜。八大碗美食常见于各个地区农村的红白喜事中,像山西地区在以前设宴的时候还会讲究“八盘八碗”,即八盘各式各样的菜,和八碗不同的美食。是不是很有“牌面儿”啊。小的时候,我们都叫“吃盘儿菜”,在宴席上数着还有几个菜的时光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了。

那么正定八大碗都有哪些美食呢?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和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精选肘子肉、后臀肉,还有以精肉肉馅制作的肉丸子。四荤主要分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四素以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以及农家各种时令蔬菜进行搭配。荤素搭配,健康有营养。

制作技艺

正定八大碗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就肉类的制作而言,从开肉、切肉、抹面酱、过油、装碗蒸、馏、加汤、加热才能完成上桌。正定八大碗的荤菜都是按照先煮后蒸的方法制作的,在最大程度上了保证了食品的原始风味,再搭配上讲究的配料,使八大碗的肉质鲜嫩,风味独特。时下很流行吃蒸菜,蒸菜的特点就是油分少,食物健康美味,肉类的烹制也是如此。

在正定八大碗的选材上很讲究,荤菜都是精选的上等猪肉,素菜讲究食材的新鲜和食物的搭配。同时,八大碗也很讲究刀工,切肉要切方块,方方正正。切片要厚薄一致,宽窄有距。

八大碗的特点是荤素搭配,肥而不腻。荤菜肉质肥美,不油腻,素菜清爽不寡淡。搭配米饭,绝对是下饭神器。

历史与传承

据说,正定八大碗和常胜将军赵云还有一段渊源呢!赵云将军在打仗胜利后经常会拿“八大碗”来犒劳士兵,由此流传下来,成为了正定的著名美食八大碗。正定八大碗已经列入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八大碗已经是家中常见的美食了。除了宴请宾朋,年三十儿的桌子上也有八大碗的身影。更多的时候,“八大碗”,也不是指非得是八碗菜,只是一个代指。就算凑不够八碗,一样也叫“八大碗”。

“八大碗”传递着是我们对于宾朋的盛情款待,传达的是我们对于团圆美满的殷切期盼,也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儿。也许现在的宴席早就不再流行什么“八盘八碗”了,但是曾经的这些满满当当、分量超足、风味独特的八大碗,是我们对于朋友家人的一片真诚和热情。记忆里的味道还是很美味。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八大碗”美食,每个地区的八大碗美食都各有特色。但是传递在八大碗背后的浓浓温情和期望是共通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