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柚皮糖

“东海柚皮糖”——柚皮糖又叫“柚皮膏”,是东海镇的有名食品之一。它是以柚皮囊用清水浸泡去掉苦涩味后,加上等红糖、麦芽糖等原料,精心加工成似柚皮片状,甜度适中,味道可口。

皮央东嘎遗址景点介绍 东嘎皮央遗址海拔

1. 东嘎皮央遗址海拔

地处札达县境内,海拔3500米,该遗址相对高差150米左右。距崖顶50米处分布有三个窖洞,两个大窟一个小窟。据洞内壁画推测,均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洞窟内壁画保存较为完好,笔法粗放,色彩艳丽,用料考究,很多壁画还采用金丝镶嵌,与古格、托林的壁画风格迥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2. 东嘎皮央遗址的历史

正文

皮央和东嘎遗址的具体创建年代暂时无法确定。有关文献记载也极少,只有一本流传到印度的藏文手抄本《古格普兰王国文》,其中记载皮央寺始建于古格王国建国初期的10世纪,为仁钦桑波当时所建的古格八大佛寺之一,七十年之后又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改建。另有藏文文献提及东嘎在意希沃时代的10世纪建寺,约12世纪前后由于古格王国国内的分裂斗争,一度成为与都城扎布让对峙的另一个王室的所在地,后来古格王国恢复统一,东嘎丧失了王宫的地位,但仍为古格的政治及文化要地。

皮央和东嘎遗址存留的石窟总数将近千座,包括礼佛窟、禅窟、僧房窟、仓库窟、厨房窟等各种类型的石窟。礼佛窟内绘有壁画,内容有佛、菩萨、飞天、比丘、供养人像、佛传故事、礼佛图、说法图、密宗曼荼罗、动物、植物、装饰图案。

皮央石窟共分为四个区,编入洞窟872窟。皮央石窟大体上可划分为前山区、后山区。前山区编为第Ⅰ区,洞窟基本呈自北向南直线分布,编号顺序从沟谷北端开始往南,共编为第1至433号窟。后山区编为第Ⅱ区、第Ⅲ区,其中第Ⅱ区洞窟的布局从自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略呈“U”形分布,共编入洞窟145窟;第Ⅲ区自谷底折向西面,直到皮央遗址的最西端,共编入洞窟247窟。皮央遗址的山顶还分布有一些洞窟,编为第Ⅳ区,共编为第1至37号窟。此外,还有若干分散的洞窟未全部编入。

东嘎石窟群共分为五个区,分别为第Ⅰ区至第Ⅴ区。


3. 皮央东嘎洞窟

中国有近1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及其不均。一般情况下,县城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上甚至更多,但中国人口最少的县城人口仅有一万余人,还没有一个村的人多。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为该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24601.59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府驻托林镇。




除少数汉族、回族外均为藏族。县政府驻托林,海拔3700米,距拉萨1760公里。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人口1万,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境内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县均散落着大小的洞窟壁画遗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嘎皮央洞窟遗址,位于托林镇以北62公里处的东嘎皮央遗址是西藏迄今发现的洞体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素有中国“第二敦煌”的美称,洞内壁画栩栩如生,造型优美,题材主要为佛教典故,密教曼陀罗,佛祖菩萨像等,山上散落着前后各1000多个洞窟,总面积1.2万平方米。

札达县的著名景点:扎达土林




人们都说阿里扎达的霞光是最美丽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宛若置身于仙境中,梦游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明丽 的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


4. 皮央东嘎洞窟遗址壁画

皮央和东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的东嘎村、皮央村。东嘎·皮央遗址由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由于两村距离很近,遗址规模巨大,故命名为皮央和东嘎遗址。皮央和东嘎遗址分为石窟遗迹、石窟壁画、佛寺与建筑遗迹、佛塔遗迹出土。


5. 皮央东嘎遗址考古报告

西藏西部最早的史前遗址夏达错遗址,发现了8000多年前青藏高原最早的磨制石针;位于日喀则康马县的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时代湖滨渔猎遗址玛不错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和石器组合。入选2020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出土了7件金银面饰和5件青藏高原木俑。加上同处在象泉河流域的格布赛鲁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曲龙遗址、曲踏遗址等,持续三年的考古调查,极大地丰富了西藏西部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


6. 东嘎皮央石窟群

东嘎·皮央遗址是西藏古格王朝时期历史遗存,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土林环抱之中,由东嘎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1997年被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摘要

您好,经过我多方求证,我认为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这个遗址,位于桂林市南郊,年代约距今1.2万年至7千年,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遗址,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1][2]1965年发现,1973年首次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总面积约200余平方米。1978年,甑皮岩遗址陈列馆成立并对外开放。

甑皮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研究表明,甑皮岩首期陶是特殊泥塑器,也是特殊陶器,是陶器的雏形,属于“陶雏器”。陶雏器的出现,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需求,触及了甑皮岩陶器起源的脉搏,它最终促成陶器的产生。桂林的甑皮岩、庙岩、大岩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器,桂林其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与甑皮岩陶雏器和双料混炼技术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充分证明桂林是中国陶器起源地之一。

2014年起,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研究团队与民盟中央委员陈向进团队联合开展研究工作,共同形成桂林“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等考古研究成果。“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已经成为桂林市一张古老而崭新的文化名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您好,经过我多方求证,我认为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这个遗址,位于桂林市南郊,年代约距今1.2万年至7千年,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遗址,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1][2]1965年发现,1973年首次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总面积约200余平方米。1978年,甑皮岩遗址陈列馆成立并对外开放。

甑皮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研究表明,甑皮岩首期陶是特殊泥塑器,也是特殊陶器,是陶器的雏形,属于“陶雏器”。陶雏器的出现,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需求,触及了甑皮岩陶器起源的脉搏,它最终促成陶器的产生。桂林的甑皮岩、庙岩、大岩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器,桂林其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与甑皮岩陶雏器和双料混炼技术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充分证明桂林是中国陶器起源地之一。

2014年起,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研究团队与民盟中央委员陈向进团队联合开展研究工作,共同形成桂林“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等考古研究成果。“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已经成为桂林市一张古老而崭新的文化名片

201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桂林举行“中国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桂林命名为“万年智慧圣地”。[3]

甑皮岩遗址是中国制陶技术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之一、是距今12000年以来最适合人居的地方之一

所以它是不属于东南沿海而属于华南地区的遗址?

是的,它是华南地区遗址,希望能够帮到您。

几何形印纹属于新石器时代哪一期的陶器纹饰?

绳纹是怎么刻出来的和其他纹饰有什么不一样

这么多问题呀,亲

岭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如英德青塘、桂林甑皮岩、始兴县玲珑岩)出土的夹砂陶片可以看出有绳纹、篮纹;滨海地区遗址还常见贝印纹、指甲纹、网纹等。绳纹、篮纹、贝印纹等是几何印纹陶出现之前岭南新石器时代最 要的纹饰,其中,除贝印纹是沿海贝丘遗址特定产物之外,绳纹最为普遍。绳纹是怎样印上器表的,有两种猜测:一是绳筐印出的,先民制陶“制法乃先用草绳编筐,涂土俟干,以为烧之,故现绳纹”〔1〕。一是拍印的。陶器制作的早期,原始人由于一般用缠绕草绳、麻绳或竹丝绳、苇丝绳子的棍棒拍打、整修陶坯,所以器表留有绳纹。“绳纹文化”是印纹陶的孕育、萌芽阶段。在陶器制作实践中,原始人不断改进拍打陶器的工具,绳棒、贝壳等初级工具逐渐被陶拍、压棰、印模等专门工具所取代。工具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媒介。在工具的制造中,人类的社会意愿与审美意识得以物化;反过来,工具制作又让人类的审美感受与创造技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使主体进一步“人化”

绳纹是雕刻出来的

了解了,谢谢

麻烦您给个赞呗谢谢啦

乐山游海玉环领鲜华东自驾“柚”游玉环快乐行

金秋榴岛,文旦飘香。由台州旅游局、玉环市人民政府主办,玉环风景旅游管理局承办,玉环市农业林业局、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玉环市清港镇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台州唐诗之路——2018’玉环文旦旅游节,于11月9日在玉环漩门湾观光农业园正式拉开序幕。

在神农广场,一场精彩的非遗文化大戏正在上演,表演“鳌龙鱼灯舞”的渔家女们脚踏碎步,手举渔灯,或轻轻摆动、招招摇摇,或交叉回环、鱼贯而行、生动鲜活;坎门渔鼓《喊海》,整齐划一、气势磅礴,敲出了渔民们的劳作状态和享受丰收的喜悦,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中心舞台会场边,玉环各项非遗文化传承人正在聚精会神的创作,有反映渔民生产生活场景的渔民画,有色彩鲜艳火辣,栩栩如生的渔灯,有以海洋渔业生产的各类渔船为原型制作的船模等等,承载着沿海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记录着玉环正在逐渐消逝的海洋文化。

由华东艺术团带来的快闪节目《柚见玉环》热闹登场。十位扎着红头巾、身着花衣衫、手里捧着金灿灿的文旦的村嫂村姑踏着雀跃的舞步欢快在神农广场欢乐起舞。翩翩舞姿引来数百位游客围观拍照合影。

上午9点30份,随后中国台州唐诗之路——2018'玉环文旦旅游节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中共玉环市委书记林先华首先作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各位游客玉环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随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致辞,对2018'玉环文旦旅游节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希望玉环能够以文旦旅游节为契机,围绕玉环文旦、长柿、盘菜等优质农业资源禀赋,“种”风景,“育”景点,深度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玉环全域景区化的深度提升。

在此次文旦旅游节开幕式上,玉环还先后与环乐清湾地区(雁荡山洞头、乐清、温岭)以及对口地区(吉林辉南县四川茂县)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共谋发展。

开幕式之后,玉环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副局长倪辉珍作2018玉环旅游推介,以“初见玉环”、“柚见玉环”、“想见玉环”、“桥见玉环”四个篇章,带领游客感受玉环旖旎的风光,丰富的特产,璀璨的人文,深入了解玉环旅游产业发展。

随后,还邀请了中国知名沙画艺术家、中国书画家协会成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特别顾问周雪子用沙画演绎玉环“玉环先民逐水而居”、“三迁三弃”、“玉环与杨玉环”等沧海桑田的精彩变迁故事和多元的移民文化。邀请了玉环籍著名青年书法篆刻家车帝麟、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古琴专业硕士生导师、古琴演奏家章怡雯以及玉环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局长金鑫共同献上古琴演奏和篆刻、书法创作《源远流长》。邀请了中国民族唱法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演员王珂迩和曾勇演唱《龙文》、《我和我的祖国》和《海韵玉环》,精彩的表演赢得掌声阵阵。

本届文旦节以“乐山游海、玉环领鲜”为主题,旨在以“文旦”为媒,展示玉环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展现“美丽海湾、魅力玉环”的柚乡海韵风情,提升玉环旅游知名度。活动已于10月20日启动,将一直持续至12月31日,期间游客还可参与“共享土灶•最美厨娘”乡村寻味大赛、鹿岛海鲜音乐节、华东自驾“柚”游玉环、“乐山游海、玉环领鲜”采线、台胞玉环风情“一日游”等多项主题活动。

11月8日至9日,江南游报社、华东自驾联盟共同组织约200位车友参与 “柚”游玉环自驾活动。车友们登大鹿岛欣赏了奇礁密布、怪石嶙峋的奇景以及惊艳世人的大鹿岛岩雕,海的浩渺和石的沧桑,让人惊叹不已。

文旦采摘活动更让车友们惊喜万分。名柚园内,密密匝匝的文旦树,挂满了黄澄澄的硕果。拨开厚厚的绿叶中,找到色泽好、分量足的成熟文旦。一手捧住,一手持剪子, “咔嚓”一声,硕大饱满的“金果”就落入手中。划开柚皮,剥开白生生的文旦“衣”,微苦而清香的汁水雾一样飘上舌尖。

玉环沙门的海鲜大餐更让车友们大快朵颐:膏蟹、竹蛏、大虾、杂螺、昌鱼、油鳗干、带鱼、胶胶鱼,各色海鲜美食欢聚一堂,吃着海鲜听着歌,爽。

好吃的玉环文旦和海鲜当然要带回去和亲朋好友分享。大饱口福后,华东车友们更是吃不完装着走。几十箱文旦、海鲜打包装满车箱带回杭州

玉环,被誉为“中国文旦之乡”。玉环文旦,距今已有143年的栽培历史。据记载和考证,清光绪元年(1875年),龙溪山外张村韩姬宗科考后授任江西广信兴安知县,同年携妻清港芳杜李氏由江西返乡省亲,途经安徽九华山,朝山敬香,偶然遇到福建信女,在分吃这信女供佛后的福建柚子时,见福建柚味浓脆嫩、清甜爽口,于是李氏就将种子留下,带回龙溪山外张播种,成活多株分种在韩家大院,经过细心培育,文旦成林挂果,因水土适宜,口味更优于原果,韩氏人家也常常用文旦招待客人。后来,文旦经由亲戚、乡邻引种,与土栾、玉橙等嫁接选育,一代代繁衍下来,品种日臻优良,成为柚类珍品,在全国性柚类评比中一枝独秀,稳得冠军。

玉环毗邻东海,兼有山的灵秀、海的豪放,既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风情、又有迎风破浪织网晒鱼的渔家海味。近年来,玉环市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化”发展战略目标,凭借独特的海岛海洋旅游资源,内抓建设,外树形象,相继建成了大鹿岛省级风景名胜区、漩门湾观光农业园、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标志性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3A级景区村庄2个,建成石峰山村曼里民宿、裸心海度假山居、龙溪花涧堂、蓝波湾水上运动俱乐部、放牛班音乐基地等一批旅游项目,创成“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浙江省果蔬采摘旅游基地、浙江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台州市旅游休闲示范基地、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等一批产业融合示范项目,清港镇、鸡山乡被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名单,玉环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景区品质内涵得到延展,逐渐成为游客的向往之地。在玉环,游,有岛礁岸线秀美、渔家风情浓郁的海岛,也有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湿地;吃,有肥美味鲜、诱惑难挡的东海小海鲜,也有酸甜可口、名冠全国的玉环文旦;住,有时尚精致、温馨舒适的品牌酒店,也有面朝大海、风情浓郁的岛居民宿;购,有十大国字号品牌,是海产制品、文旦、家具等产品采购首选之地,玉环海岛海洋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旖旎的海滨风光和独特的渔区文化深入人心,“美丽海湾、魅力玉环”城市形象日益提升,综合配套接待设施的逐渐完备,游客接待量与日俱增。2017年,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89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旅游总收入96.4亿元,同比增长13.1%,旅游经济稳步健康增长。特别是今年,随着乐清湾跨海大桥的正式通车,为玉环旅游打开一扇窗口,全市游客数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228国道的通车以及杭绍台高铁温岭至玉环段的开工,玉环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极大改善,玉环旅游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