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老鼠粄

老鼠粄,源于大埔一带,相传在客家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又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之为老鼠粄。后来传至广州、台湾、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区。

【传统吃法】

汤粉:老鼠粄煮熟之后装碗,撒上肉碎、葱花、胡椒粉、香菇丝、虾米等配料。

炒粉:把各种配料和老鼠粄一起炒即可。

【作坊探秘】

第一次听说老鼠粄的时候很是诧异,是长得像老鼠?能吃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大埔县一家制作老鼠粄的工作坊,非常有幸地看到了老鼠粄的制作过程。

师傅姓孙,今年五十八岁,做老鼠粄也有20多年了。孙师傅的手艺属于祖传,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学习,耳濡目染加上聪慧,很快便学会了。

每天一早起来,孙师傅就会将做老鼠粄的粘米放进水里浸泡,3个小时之后便可以开始制作了。将浸泡好的粘米捞起滴干水分,倒进机器里把米辗成粉,加水混合后放进磨具,用石板压成一个大大的硬粄团,压制时间大概需要3个小时,需要彻底压干水分才行。孙师傅一边跟我们聊,一边将压制好的硬粄团分为几个小块放进已经烧开水的大锅里。煮粄团大概需要10-15分钟,只需煮到半生熟就行,问孙师傅怎么才能看出粄团是半生熟呢?他腼腆地说,这个我也说不上来,凭经验判断的。

把煮后的粄团放进盆里进行揉搓,揉搓粄团至柔软后,把它放在大锅上的粄擦上,用力来回摩擦,擦出的粄条大约有1-2寸,掉进锅里,待粄条浮起之后将其捞出至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就算完成了。

孙师傅说全靠手工制作,比较费力,大概需要2-3个小时,中间不能停,不然就做不出好的老鼠粄。孙师傅介绍说,老鼠粄1斤卖3块钱,淡季的时候每天做20斤的米,旺季的时候做50斤左右,1斤米大概能做1斤8两,现在就我跟老伴两个人做,年纪大了,也做不了多少。一般都是卖给相熟的早餐店和街坊,大家都爱吃,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