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脚下这片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先民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独特的农耕文化,并且世代延续下来。时至今日,这些与农业伴生的民间艺术璀璨夺目,古朴而独特,作为陇东面塑的代表——花馍馍,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祭祀活动等不同场合,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造型各异的面塑。
地道面活
陇东“巧媳妇”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手里的面活儿,她们精通馍、饼、面条、油糕、点心等各种面食的做法,常常出新又出彩。今年58岁的孙彩玲就是西峰区寨子乡远近闻名的“能人”,她制作的花馍馍色泽鲜亮、造型丰富,犹如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圆圆的蒸馍上,时而有两只喜鹊飞上枝头叫喳喳,时而有几只锦鲤游来游去,再点缀几朵娇艳欲滴的面花,看上去就像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水彩画。面花多是用手捏塑而成,借助剪刀、梳子、镊子以及自制的压花纹的小工具来做造型。孙彩玲将做好的彩色面皮压出花形,再层层卷起,片刻工夫,含饱待放的花骨朵已成形,只见她用手挤一挤,捏一捏,再拨一拨,层层花瓣顺势打开,面花忽然绽放开来,似在眼前吐露芬芳。孙彩玲说,她对花有着特别的偏爱,走到哪里都要看看花,并记下每种花的样子,一有时间就琢磨着怎么把它们做出来。
心灵手巧
在孙彩玲的记忆里,母亲就是一位贤惠、能干的“巧媳妇”,不仅做得一手好饭,绣花、剪纸、香包等手工活也很出色。受母亲的影响,孙彩玲从小就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绣花也好,香包也好,看会了别人怎么做,自己就回家琢磨着做,时不时想着变个花样,做些别人没做过的东西。她说:“我本身就爱好这些东西,看一眼就有印象,就知道该怎么做。”
蒸馍馍在别人看来再普通不过,但是孙彩玲的儿媳妇告诉记者:“婆婆蒸的馍馍花样特别多,我才学会了那么几样而已,每次蒸馍的时候,婆婆就会试着做个新花样,有跟着别人学来的,也有自己的创新。”这两年,孙彩玲做的花馍馍受到乡邻们的追捧,慕名前来订做的人络绎不绝。
在乡间,纯朴、善良的巧媳妇们虽然字识得不多,却个个心灵手巧,技艺不凡。在她们眼里,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并且能将这些美好事物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或者是手里的面活,或是是随手画出的图样,或是飞针走线的绣花,或是窗棂上活灵活现的剪纸。她们既是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创造者,借物抒情,寄托情思,将朴素的情感化作生命的艺术,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风土人情以及民间传说,都是她们喜欢表现的内容。原料就地取材,小麦面粉加入些许食用色素,和成五颜六色的彩色面团,借助简单的工具,加工成各种面塑造型,可以蒸、也可炸。但是她们从来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大胆想象,借题发挥,创造出千姿百态,妙趣十足的生动形象。
祈福纳祥
孙彩玲说:“婚丧嫁娶,花馍馍是供品、祭品,有着特殊的意义;逢年过节,花馍馍是人们赐福纳祥的吉祥食品。”花馍馍品种多样,既有普通圆馍,圆馍顶或周围点缀上各种花草,再配以喜鹊、小鸟、蝴蝶等小动物或小昆虫;也有用面做成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花树、圆形神盘等等,一花一木,一鸟一兽,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和祝福。制作出来的花馍馍能保存数月之久。
像结婚这样的大喜日子,新人要抬着一对花馍馍进洞房,馍馍下面用两个圆面饼做底托,压出水纹或花纹,馍馍上面根据长辈们的祝愿,捏出百年好合、万紫千红、鱼儿戏莲、龙凤配等吉祥喜庆的面塑,再赋予鲜艳的色彩,然后用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覆盖之上。贺寿时以“寿桃”象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馍馍尖顶大肚,形如仙桃,周围点缀桃树枝和叶子,蒸熟后着色,即做成形意贴切、寓意深厚的“寿桃”。
最讲究的当然是中秋节的“花馍馍”,孙彩玲说:“用面做成大小不一的圆形面饼,然后一层一层地叠摞起来,有三层、五层,也有七层,中间加花椒叶末或是香苜蓿,顶层压嵌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面花。”面花多是围绕花好月圆的主题,如“嫦娥奔月”“牛郎会织女”“喜上眉梢”等,嵌好之后上笼蒸出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完成最后的“彩绘”,才能配上水果供月神。层层叠加的月饼表达着人们祈求风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同时寄托着对亲人的重重思念。
信息来源:印象庆阳网
过生日吃花馍是哪里
吃花馍是山西省。
晋阳花馍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独特,它是当地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等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品,最具地域特色。
适用于老人过寿、小孩满月与过岁、婚丧嫁娶、献奠祖先等场合。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闻喜花馍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馍简介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花馍同样以美味著名。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
如何将我们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四个自信”当中的文化自信结合起来...
我们要积极挖掘整理和弘扬有中华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深入地宣传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以及对未来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肯定自己文化的同时,也要与外来文化交流交融,大胆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部分,为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夯实基础。
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古称河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山西是省级行政区,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为3491.56万人,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宝鸡社火、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西秦刺绣、炎帝祭典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社火脸谱、西府皮影、宝鸡剪纸、凤翔草编、面花礼馍、千阳八打棍等省市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哪些?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59 Ⅱ-28 侗族大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9 Ⅳ-65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455 Ⅸ-7 京族哈节
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462 Ⅸ-14 瑶族盘王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463 Ⅸ-15 壮族蚂(虫字旁加另)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464 Ⅸ-16 仫佬族依饭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465 Ⅸ-17 毛南族肥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 南族自治县 494 Ⅸ-46 壮族歌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495 Ⅸ-47 苗族系列坡会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509 Ⅸ-61 壮族铜鼓习俗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15 Ⅸ-67 瑶族服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贺州市 以下是第二批的: 569 Ⅰ-82 壮族嘹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 657 Ⅲ-60 瑶族长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739 Ⅳ-138 邕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780 Ⅴ-87 广西文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881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981 Ⅹ-74 宾阳炮龙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以下是扩展名录中的: 61 Ⅱ-30 壮族三声部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129 Ⅲ-26 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实拍黎城美食,开花馍、剔尖,看的还流口水了!
怎么样
有没有流口水
赶紧吃饭去啦!
投稿 | 商务合作请联系QQ:100370351
黎城老乡点下面
↓↓↓
匠心独具 精彩纷呈:来中华傅山园看山西“最美花馍”
人民网太原2月5日电(李梦文) 5日上午,首届山西花馍艺术展示周暨山西最美花馍评选活动正式开幕,来自山西各地的花馍、面塑艺术作品将在中华傅山园集中展示至农历正月十六。活动由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太原市文联、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尖草坪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旨在通过集中展示全省花馍艺术,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花馍是山西民间艺术之林中的一支奇葩,多地花馍都获得过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在不同地区,花馍艺术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所体现的民俗也是多姿多彩,而活动举办地中华傅山园,历来就有“逛花灯、烤花馍、游百病”的民俗传统。
本次参展作品主要来自新绛、侯马、霍州、介休、平遥、阳泉矿区、忻州忻府区、定襄、原平、岚县、孝义等地,每一地区的作品都代表着该地的独特风俗和艺人们的独特匠心。40名国家级、省级、市级花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在现场亲自讲解、演示花馍的制作和欣赏方式,游客可以面对面与花馍、面塑大师交流。同时,现场还布置有数千盏花灯,姿态各异,精彩纷呈。这也是近年来山西首次将花馍艺术与花灯艺术完美结合的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为省城太原两节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展示期间,每一组展示花馍将编号在“老家山西”微平台进行推广展示、观众评选。最终选出山西最美花馍以及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
据了解,除了每天的花馍、花灯、根艺展之外,活动现场每天还将上演多种多样的民间文艺活动,如灯谜闯关游戏、傅山拳法表演、民间社火表演、DIY花馍制作、烤花馍、中医义诊等活动。每天都有新节目,每天都有新惊喜。
分享到:
(责编:赵芳、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