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拌面

福安拌面是福安一道著名的特色小吃,与福州、沙县的拌面齐名。福安拌面有着悠久的历史,选用优质的面粉制成面条,在经过传统的方法炒制而成,食用的时候还可以配上豆芽、青菜等配料。福安拌面选用半湿柔软的新鲜机面,其特色还在于它佐料的丰富,一般采用蒜蓉、香醋、味精、葱花等烹制成以“蒜头醋”为主打的“葱油拌面”,也有加入肉酱或肉末煮成的“肉酱拌面”或“肉末拌面”。福安拌面被福安市烹饪协会评选为“福安十大特色小吃”。

中文名:福安拌面

主要食材:生抽,蒜醋

分类:拌面

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

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

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位于福安市东南部的柏柱洋东麓,海拔60米,是“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红军独立二团后方办事处”、“闽东互济会”等革命首脑机关所在地,现有“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四座旧址。以及闽东苏区纪念馆、红领巾水库等旅游景点。198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斗面村革命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安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革命老区

溪柄镇的人文历史

溪柄是闽东革命中心,叶飞、陶铸、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武装斗争,柏柱洋被誉为“闽东延安”,集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柏柱洋红色旅游景区被福建省列为全省15个红色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有保存完好的闽东特委、苏维埃政府、妇女工作团、共青团等主要领导机关旧址,这里还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福安三贤之一的南宋忠义之士――郑虎臣祠堂(祠内有文天祥、范光宗、张蔚然等名人的题词),有毛主席亲笔题按语的《福安县中农社与贫农社教训》一文中的南山村贫农社和中农社旧址,有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狮峰寺,有“兴云寺”、“福泉寺”、“桥头寺”、“报恩寺”等多个名寺,有十里生态绿竹走廊、茜洋溪天然浴场、千亩葡萄观光园。

临清市新华路街道红星社区:国庆吃面 国泰民安 邻里共吃幸福面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帐号01:09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震飞 通讯员绍兴 陈振鹏 临清报道

为向国庆献礼,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9月28日上午,新华路街道红星社区以“国庆吃面国泰民安 邻里共吃幸福面”为主题,为祖国母亲庆生。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活动开始,社区代表以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祝愿,耳熟能详的旋律响起,在场的老人、孩子和观众,手中挥舞着五星红旗,自发跟着节奏唱了起来,嘹亮的歌声吸引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端起富有临清特色的什香面,是为表达社区邻里间相识、相知、相助,“邻里关爱、团结互助、共创和谐”。活动现场,邀请了驻社区民警、交警、物业工作人员、环卫工、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医生、教师、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共同品尝临清传统地道的美食“什香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色泽味美的临清什香面,无论何时何地,那一根根面,承载的是我们剪不断的乡愁,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承载着社区和各界人士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细长的面条,寓意着吉祥、顺利、长寿。面与绵同音,生日吃面,是为了讨个好彩头,为祖国吃碗庆生面,看似朴素,实则包含着悠长的爱国情怀。细细品味,“国庆面”里有幸福的味道,关怀的味道,文化的味道,自豪的味道……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大家深刻感受到,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得益于祖国的繁荣富强,要感恩为之付出的所有人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一碗面盘活一条街,辐射带动福安穆阳、穆云、康厝……

安新闻网消息(李广)穆水悠悠,一溪之水付东流。福安穆阳溪发源从鹫峰山脉途经政和县周宁县,河流总长125公里。河水干净、空气新鲜、阳光充沛,是穆阳得天独厚的自然之源,因而成就了穆阳“三宝”:水蜜桃、线面、油纸伞。其中穆阳线面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产业,纯手工制作细若龙须。穆阳线面迄今已有680多年历史,2011年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穆阳线面打破家家户户做线面小而散的格局,到多家线面专业合作社,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并向现代化、标准化生产转型,年产值超过1.1亿元。从苏堤村家家户户制作线面到覆盖大穆阳(穆云、康厝、穆阳)的线面产业。

传统工艺“富”了家家户户

线面,是福安乃至闽东著名的传统主食。女人做月子、孩子生日、老人寿宴、春节第一早餐等必上的一道食品。它也是远方游子乡愁的寄托,他们回乡过节必预订的特产之一。

穆阳线面又称“太平面、长寿面”,因细如针线、营养丰富而闻名。

点击

“经常吃线面的人,都知道穆阳线面好,不糊有嚼劲,据说制作面条过程有十几道工序。”来自宁德市女企业协会的李女士说,“这次,我们特意组织来穆阳线面工厂参观,沿途空旷场地、房前屋后、桃林中都有人在晾晒长长的线面,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们临走时购买了很多线面,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送给亲朋好友。

这么好吃的穆阳线面,既是居家美食,又是礼仪佳品。它的发源地是穆阳镇苏堤村,穆阳溪畔苏堤村现有1500多户5600人,生产线面已有680多年历史,这里的60%村民从事线面生产、加工、包装等,该村的线面是闽东有名的特产,2011年还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90后女作家杨雨菲选择吃线面时曾写道:泡面是省略了制作过程,缺少“暖心”的情怀,线面经师傅双手一次次拉细,变成如此柔顺的模样,真材实料地去打磨一种暖意。

“从爷爷到爸爸,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学做线面,妻子踏进家门来学的活也是拉线面。”58岁的魏珍华从16岁开始学制作线面技术,到现在已经整整干了42年,他的妻子跟他一起干了36年。

“线面不仅养家糊口,还是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说到穆阳线面产业时,魏珍华说道,“建房子、培养孩子读书……,我们一家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依靠的是线面产业。”

新平,在村委扶持下,掌握了线面技术,这几年通过加工线面,经济条件逐渐转好,一家人住上了新房。苏堤村党支部书记黄冬木介绍说,村里共有32户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于线面生产加工。

干群一心“火”了产业

穆阳线面始终保持纯手工制作,从面粉到制作成面条要过和、发、捶、挤、搓、拉等十一道工序,工艺复杂,用料严格,技术要求高。近年来,这种经精心打磨有暖意的面越来越火,成为穆阳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繁荣。

“加快线面产业发展,我们致力抓‘穆阳线面’的区域品牌建设,政府从过去有序引导转变到现在科学引导。”穆阳镇镇长阮贵章说,充分发挥线面产业优势带动其他三产发展。

随着穆阳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互联网时代发展,穆阳线面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做大做强线面产业成了政府与群众的共识。

从小看着村里人做线面长大的陈华兴说,这个活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但是,线面制作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气候、湿度、原料、工序等要求很高。随着市场对穆阳线面需求的不断增大,给大规模化线面生产提供了契机。

做大做强穆阳线面产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增加村民收入。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了以前小而散的格局,穆阳线面从“小舢板”转变成“大航母”。2010年以来,先后成立福安市穆阳线面协会、好穆阳、华盛等多家线面专业合作社。首个7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玻璃晾晒线面厂房、1.5万多平方米的线面标准化厂房和培训基地,在苏堤村拔地而起。

陈华兴与100多户村民成立好穆阳合作社,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了一个标准化厂房、展示中心、观光体验工坊等的建设。陈华兴还被评为“福安市十大民间技能手”,他的好穆阳合作社去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天气晴野外拉,天气阴室内拉。”陈华兴拍着胸脯高兴地说,现在线面生产在苏堤村已经是全天候工作,只要你肯干都会有收入。

线面+“活”了文旅

以前,交通滞后,线面销量有限。现在一年电商销售线面达1000万元,而且销售空间还在不断增长。标准化生产后,产量更多,口感更佳。

近几年通过合作社经营模式“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保证生产的质量,特别是公司采取“早上供粉、晚上购回、支付加工”的做法,“合同线面”方式使农户不承担任何成本和销售经营的风险,即可获取较高加工收入,深受农户欢迎。

陈华兴是制作穆阳线面的第16代传人,目前,他的二儿子陈致也加入到这个被年轻人认为是苦力活的行列。

2012年退伍后,陈致一直跟随父亲,他从小耳闻目濡线面生产技艺,目前娴熟掌握了生产、经营、销售整个流程。

“线面节已经成为家乡一个习俗,在外乡贤借此机会和家人团聚一下,活动很热闹,氛围也很好,我每年都参加!”去年11月30日,特地从外地赶回参加“好穆阳线面文化旅游节”的缪锦涛高兴地说。

这样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 了三届,第三届的主题是“福寿线面传家风,乡村振兴促发展”。活动很有影响力,吸引了周边县(市)许多群众参与。现场还举办千人福寿宴、汉服嘉年华、开蒙礼、油纸伞DIY、线面制作体验、自行车爬坡赛和欢乐跑5公里等活动。

线面文化旅游节,是一次尝美食、品文化、游古镇的美好节日。据不完全统计,两天来,到该镇旅游的客人超过二万人次以上。

一碗面盘活了一条古街,辐射带动了穆阳、穆云、康厝一镇二乡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把游客引进来,把时间留下来,把乡情体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