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烩面的精华全在于汤,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

中文名:烩面

外文名:Stewed noodles

分类:豫菜

口味:咸香、筋道

主要食材:优质高筋面粉,高汤,嫩羊肉,粉条等等

特点:汤鲜味美面劲道

发源地:河南省

郑州除了一些老字号烩面品牌,还有哪家烩面比

一哥“美食与心之旅”之——

烩面吃的是乡愁

河南人之于烩面,不唯一个情有独钟的口舌嗜好所言之,更多的则是一片筋道的面、一勺浓郁的汤、一手巧妙的烩、一心久违的乡情在其中啊。

我对于烩面的认知是从豫东的鸡丝烩面开始的,大锅沸腾的鸡汤中下入飘着面香的烩面坯,佐以手撕的鸡肉丝儿,配上时令的青菜,尤以春夏的荆芥、秋冬的蒜苗最富有特殊的异香,面筋汤鲜菜殊,让人欲罢不能。

上大学时来到郑州,羊肉烩面也渐渐进入食谱,郑大食堂师傅做的大锅烩面虽说没有一碗一烩的功夫,但浓汤大料也足以勾人食欲,少数民族食堂的则要更好一些,不过饭票是不一样的。东门的黎记讲究的是浓汤肥油硬面,南门的苏记吃的是面柔汤纯,兑周老街里的小店则多有家常人家的味道,北门的燕蓉园烩面更多的是大家风范,不过我们是吃不起的。

合记的地道、萧记的滋补、贴老太的汤汁、老顺城的浓厚都炫耀并坚守着各自的特色,四厂的大锅冲汤也曾火热多时。不过我还是喜欢新密的美食,白石坡烩面成就了乡间特色,快捷、方便、肉烂、汤醇、量大不是城市人所能相像的,超化福祥的三鲜烩面也是地方特色,虽说已经关门了,但其下一代回归传统的做法也足让人点赞,老方山烩面承载着老式烩面制卤的做法、肉块实在诱人,米村街的老包烩面多年如一日地坚守着热炝烩制,超化的孙老四能把肉煮烂在锅里,那汤浓的可想而知,新县城烩面新秀当数聚鲜阁,羊肉汤是统一熬制后配送的,保证的是统一标准与质量。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烩面承载的不仅是美食,还有河南人执拗式的坚守,离乡式的愁绪,团聚时的亲情,更把把这碗热腾腾的面演绎成浓浓的乡愁。

要说起郑州的烩面,可以说是众口难调。

我根据我自己个人的经历,给您分门别类的说一说吧。

只是我个人的经历,给您一个参考。

我心中最好吃的烩面要说我心中最好吃的烩面。

1、长城烩面馆

当然,这家店已经不在了。原来的位置在经八路和纬一路交叉口。我去吃的第一次,只是喝了一口汤就爱上这家烩面了,羊肉汤底鲜美浓郁到爆表,面也劲道。

2、陈记新庄滋补烩面

这家店在东里路和人民路交叉口附近。是目前我最爱吃的烩面,暂时没有之一。

这两年不让摆路边摊了,路过的人可能看不出来这家店有多火。我就这么说吧,之前路边让摆桌子的时候,路两边全是他们家的桌子,坐满了人,周边别的店生意都很惨淡。

这家店的汤非常浓郁,而且面给的也不少,正宗郑州烩面的味道。

3、景祥烩面

这家不算特别出名,但是是真的好吃。地址也比较幽静,在政六街上,不多说,就是好吃。

比较不错的烩面这些家不是我心中最好的烩面,但是确实也是一等一的好吃的。

1、西三烩面

老郑州没人不知道西三儿的,这个口碑也是好的很。

2、四厂烩面

这是郑州国棉厂的特色,汤汁里融入了咖喱。因为国棉厂建设的时候,很多上海江浙一带的纺织工响应支持中原建设的号召,来到郑州工作生活,扎根郑州。慢慢的,郑州西郊的饮食也开始向南方口味靠拢,四厂烩面就是最好的说明。

很有特色,味道浓厚,可以尝一尝。

3、裕丰源烩面

我建议你去众意西路的店。

裕丰源可以说是招待外来贵客最好的烩面店了。这里面的烩面不仅汤美面好,更重要的是在吃烩面的同时,可以品尝到很多豫菜和融合菜,请客吃饭宴请贵客的不二之选。

4、 他

其他的就是只吃过一次,但是觉得好吃的店,比如什么汇丰苑呀,巴老三呀、广盛源呀等等。

我最不待见的烩面1、合记

作为郑州的老字号,服务奇差。而且合记烩面的味道并没有好到让我可以忽略他的服务的程度。

陈记新庄滋补烩面离合记不算远,一个路口,你们可以品尝一下,我个人的口味,陈记的味道比合记强的多。

而且最恶心的就是合记的服务。我这么形容吧,但凡服务员能把烩面扔给你,他们是绝对不会老老实实放在你面前的。

那次去吃合记,比市面上贵不说,味道也没有我小时候好吃了,要了碗儿烩面,服务员直接把碗摔在我面前的,汤都撒出来了。整个店的服务员别说笑模样了,能搭理你都是好的。

我反正是再也不去了。

2、萧记

萧记刚开业的那几年,如果你说萧记好吃,我没话说。高档的装修,味道不错的烩面和凉菜,要是我我也推荐。

都2020年了,如果说萧记好吃,我真的很难苟同。

举个栗子:

19年底,疫情前公司一次小规模的聚餐,选在了萧记。点了一堆炒菜,味道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只有极个别的菜比较好吃。

最后一人一碗小碗烩面。

上来之后,烩面汤清澈见底不说,这碗小的比我喝粥的碗都小。

吃了一口,我就把筷子放下了。

这是烩面?!我家煮的汤面条就这味儿。

总结如果有外地的贵客来到河南,你就直接众意西路裕丰源,装修高端大气,烩面滋补好吃不说,还能吃到很多豫菜,整个包间,像样的摆一桌。不过确实贵,请客吃饭嘛,花点儿钱应该的。

如果你的好哥们儿,好朋友来郑州,想尝尝烩面,没有太大的排面需求,我上面推荐的地儿,任何一家烩面都可以满足。弄俩凉菜,弄点儿烤串儿,弄点儿啤酒,一人四两烩面,吃的舒舒服服的还不贵。

一碗烩面88元,河南天价面事件,监管局回应了,

提起发生在河南郑州银基动物王国的天价面事件,可以说是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该动物王国在7月3日开始测试运营,7月4日,便引发无数网友的吐槽,价格太坑:“一份烩面88元”、“大巴车要排队一两个小时,专车价格在400到900之间随意切换”等等。

7月7日晚,人民日报也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发声通报:事情发生后,涉事的动物王国官方进行了回应称:5日厨师长紧急从冰雪酒店调来鲍鱼、龙虾、贝等食材,将原来的88元烩面套餐由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文中还称,目前已经第二次改版升级为3.0版本,“每天限量88份”,同时每天提供一款不高于38元的面,供不同用餐需求的游客选择。

然而,即便是这样,该涉事的动物王国恐怕也难挽回口碑。与此同时,郑州市市场监督和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媒体透露,目前,郑州市场监管局也已关注此事,价检部门正在核实情况。如果经执法人员核实到该公司的经营触犯法律法规,会予以行政处罚。

客观上来讲,在试营业期间物品价格就如此黑心,很难想象正式营业后会怎么样,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查。最后,不知大家对此作何感想?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河南郑州银基动物王国被爆出,在动物王国园区内一碗烩面的价格竟然是88元,被游客们吐槽为天价面。而落户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严禁游客私到食物入园,并且迪士尼乐园中的食物价格要远远高于这个银基动物园,套餐都在80到100元之间,而且分量也未必比银基的足,饮料在20元左右,即便是一碗红烧牛肉面的价格也在170元。两相比较,为何迪士尼乐园内的食品价格如此之高,但舆论却没有那么反映强烈,为何银基动物王国一碗烩面,还是套餐88元就被称之为天价面呢?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难道仅仅是因为迪士尼乐园是大品牌乐园,就有权禁止携带食品入园,园内的食品价格又那么高,他们的食物也不是全部都是有机食品,但是大家还是一窝蜂地去那里玩,一边抱怨着吃饭太贵,一边又津津乐道。但为何进入本土的一个乐园,一份88元的烩面套餐就遭受如此诟病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发生,与银基动物王国试运行有很大的关系,号称“中原地区文旅品牌新标杆”,自7月4日试运营以来,就因为园区内的各项服务功能发生紊乱,入园游客居多,已经超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于是导致游玩、吃饭贵餐厅没有凳子、大巴车观光车排队时间长等等问题,而游客因为花了钱,还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与待遇,自然心中不爽,于是纷纷在网上吐槽,而一开始吐槽的内容是没有烩面这个事情的,大家集中在园区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游玩项目等方面,而就在大家吐槽这些内容的时候,这一碗88元的烩面被提及到,本来大家就不开心,于是发生了放大效应,这碗“天价面”也就越传越神了,天价面、最贵的面等等。后经园方解释,这一碗天价面,实际上是一份套餐,里面除了一份烩面外,还有两个小菜,一份饮料,如果这样算下来,也达不到天价的程度,这总要比上海迪士尼一碗170块的红烧牛肉面便宜很多吧,而且分量也要比它多。

所以,罪魁祸首还是在于企业自身,既然试营业,就要做好各项预案,园区的承载能力,既有的各种配套设施完不完善,各类食品价格合不合理,符不符合当地的消费水平,还有既然游客能来的了,能不能及时走的了,园区内热门观光点如何解决排队的问题等等,需要企业思考太多太多的事情,而企业又没有考虑细致,准备周全,而且最关键的 还没有采取限流的措施,最终导致人满为患、服务满足不了游客需求,最终引发了这碗天价面事件的发生。

当然,银基动物王国有自身的问题,比如个别食物的价格过高,还是希望银基动物王国能够制定符合当地消费水准的价格,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你没有迪士尼那样的老牌子,所以还是要靠口碑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千万别做一锤子买卖,还是要放眼未来长远的发展。

赴约“鉴”面知方城 首届方城烩面节在七峰山举办

映象网官方帐号

映象网讯(记者 阮海峰 实习生 杜淑慧 文/图)12月30日,一场以“烩面”为主题的美食盛典,在河南方城县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成功举办。

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赴约“鉴”面的首届方城烩面节,宣传推介了“方城烩面”,弘扬了当地美食文化,让人们“品尝一碗面,记住一座城”,吸引更多游客认识方城、走进方城、喜爱方城、眷恋方城,力促高质量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中等城市风劲帆起、行稳致远。

专注的方城烩面厨师

品牌带动文旅融合,增强县域影响力、竞争力

方城烩面是融南北饮食风味于一体的舌尖上的美食,一碗面承载着方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示出方城包容的胸襟和性格,一碗面背后是方城好山好水的滋养。

方城烩面虽遍布当地大街小巷,并且在北京广州郑州大城市能看到身影,但对比郑州滋补烩面、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等,仍然还是“内秀”的“小家碧玉”,中国烩面之乡的金字招牌还不够闪亮,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方城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了牡丹花展暨万亩花海旅游节,筹办了服装文化展,各乡镇借助地方优势筹办梨花节槐花节等。其中,成功举办4届的牡丹花展暨万亩花海旅游节具有较强影响力。

方城县投入财政资金4亿元,高标准建成县城通往两个4A级景区和正在争创4A的德云山风情植物园两条双向四车道景观大道,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旅游扶贫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2019年接待游客613万人次,综合收入20多亿元,七十二潭、七峰山两个4A级景区节假日游客接待量位居全市第一,“五大幸福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加速发展的态势。

炫酷的拉烩面技巧展示

发挥优势、求实创新,精准把握实效性、规律性

从产业培育层面看,方城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有人形容方城的旅游资源是“一棵死树(博望柘刺树)、一坑死水(望花湖)、一座破庙(普严禅寺)、一座石(死)桥(张骞桥)、一架秃山(七峰山)”,得出的结论是“方城 有旅游、方城无处可游”。

经济发展角度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文旅产业“遇冷”,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景区和企业如何转危为机、提振业绩成为急需破解的难题,方城县主动作为、创新而为,谋划筹办首届方城烩面节,以节会活动为引爆点,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打造品牌、加强营销,推动旅游产业复苏振兴,提振高质量发展信心,为其他地区和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以前方城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资源和产品不匹配,可谓是“满天星星没月亮,满地珍珠没线串”,山水资源名气不大、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产业链条不够长、经营水平还不高、产业要素不完备,“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等问题比较突出,旅游业综合效益和带动作用较差。

方城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不同视角看旅游、跳出方城看旅游,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景点景区放大到整个县域,从设施、服务、素质、环境提升着手,打好集生态修复、植被保护、水体涵养、循环经济、道路交通、生态廊道建设、特色景区打造等组合拳,开辟出一条高歌猛进的旅游发展之路。

要成为文旅名县的示范,要围绕群众所需、游客所想,做好“保护山水、显山露水”两篇文章,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深度挖掘“九大本土文化”资源,以创建大七峰山5A景区为突破口,再打造一批4A级景区,加快申建伏牛山东麓省级地质公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抓好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把方城的文化、历史、旅游、农业等多种资源利用好、协调好、开发好和统筹好。

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变成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文化旅游品牌,较好满足八方游客的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从而“愿意来”“好再来”,达到“群众致富、产业发展、景区获益、政府满意”互利多赢的乘数效应,形成“文旅兴县”大合唱,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