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鸭舌

温州鸭舌是温州著名的特色小吃,温州人称鸭舌为“鸭赚”,鸭舌精心卤制后,风至半干,酱味浓厚、口感细腻,鲜香美味、韧性十足、颇为耐嚼,令人百吃不厌,在温州更是有了“无舌不成宴”的说法。温州鸭舌,颜色酱紫,香气扑鼻,味道醇厚甜美,是下酒的一道好菜,也是过年之类的节日必备之一的冷盘。口味上,温州鸭舌以香辣为主,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中文名:温州鸭舌

分类:浙菜

口味:卤味、辣味等

主要食材:鸭舌

舌尖上的中国——温州美食篇

温州,简称“瓯”,浙江省辖地级市;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朝时始称温州,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温州文化属瓯越文化,温州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温州话被评为中国最难懂方言之一。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温州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温州的山脉有玉苍山雁荡山等山脉。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或地震影响,山体崩塌形成了无数奇峰、异洞、怪石、陡壁、峡谷、飞瀑。

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

温州菜以海鲜为主,菜品口味新鲜,淡而不薄,烹调技术讲究轻油,轻芡,注重刀工。三丝敲鱼锦绣鱼丝爆墨鱼花并称“瓯菜三绝”。温州特色小吃种类繁多,有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松灯盏糕、鱼圆等四五十个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鱼圆、矮人松糕胶冻、敲鱼等。

鱼丸。以鱼肉海鳗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揉透,然后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时连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温州大街小巷设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店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小吃”。

温州鱼饼是温州传统民间特产,它均以东海的冕鱼、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配以独特的调味品,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防腐剂,肉质鲜嫩、鲜而不腥、低脂肪,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钙,维生素A、E、C及钾、镁、磷、钼、碘、硒及大量的蛋白质。是家庭、酒店、旅游及馈赠亲友的天然鱼肉食品。 据说温州鱼饼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制作的记载,而到了民国十年(1921)就已很出名。

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特色名点,一种油炸食品,历史悠久。据说在元末明初刘伯温义军攻温州城的和城内义军联络暗号,为“等斩”糕(意为缚好内蒙古人),温州俗话“等斩”和“灯盏”是同音。另据传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温州特色小吃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黄屿萝卜丝,外皮用新黄豆和米粉浆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故得名“灯盏糕”。灯盏糕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外皮原料为大米与黄豆浸泡后磨成的米浆,肉馅以萝卜刨成的细丝为主料加上猪腿肉和鸡蛋,用新鲜的猪油炸制。制作时先将大米、黄豆浸泡二个小时,然后磨成米浆,调入细盐、味精、葱花、搅拌调匀。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油炸时,漫溢成圆状的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圆球形,渐离圆勺浮出油面,到通身金黄时即熟。二: 盏糕的种类:灯盏糕分为三种,一种是温州的灯盏糕,江州的灯盏糕和陡门头灯盏糕

矮人松糕:松糕,即白糖肉松糕。制作此点心的老师傅个子很矮,故称“矮人松糕”。早在1943年抗战后期,他在五马街口设摊,边炊边卖很是出名。此点心选用当年纯糯米,拌以猪臀肌肥肉丁(肉先加盐腌渍20天)、上等桂花和白糖。此点心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老少皆宜,所以,不愧是温州的名小吃啊!!!松糕,即白糖肥肉松糕。据说,这“矮人松糕”发明自抗日战争后期,那时有个温州人叫谷进芳,在城区马街口设摊制作松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出名。因为谷进芳个头矮小,就称他做的糕为“矮人松糕”。此点心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粉干。温州最有特色的传统小吃,无论街头小吃,排档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炒粉干的身影。用本地猪肉熬出油,佐好汤料,粉干无须用水冲软,即下锅炒,再配以牡蛎、鳗鱼干、虾、蛋皮、猪肉、胡萝卜、豆芽、韭菜等佐料炒制,味美而料足,是流行于温州民间的佳美面食

糯米饭/温州特色小吃 。用木桶,炊熟后,盛一小碗,先浇上香菇肉末汤,再放上碎油条 香味扑鼻 先喝口豆腐脑。嫩嫩的,滑滑的甜甜的还带点薄荷. 一早的好心情由此开始了 。

三丝敲鱼:温州民间传统佳肴,相传已有百余年历史。直到今日,每到逢年过节、亲朋相距,常以敲鱼款待“三丝”指的是鸡脯丝、火腿丝、香菇丝、敲鱼、三丝加清汤烹制而成的“三丝敲鱼”,汤清味醇、鲜嫩爽滑,色泽调和,独具风味。

锦绣鱼丝:新创瓯菜,选用黑鱼脊背肉切成细丝,配红绿柿椒丝、黄蛋皮丝、棕色香菇丝等炒制而成。此菜色彩丰富似锦绣,鱼丝条不断、匀称,其味十分鲜美。

爆墨鱼花:在瓯菜中有一系列的墨鱼菜肴,爆墨鱼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是一道刀工、炉工并重的瓯菜名

当然还有许多的美食小店,仓桥街口(靠近解放北路)的炒粉干,用的是猪油,贼香,炒的时候一定要让老板娘多放配料,加鸡蛋,多加菜,多加肉丝,出锅的时候再喷一点醋,味道没得说,8分。黎明立交桥往洪殿走,下桥后左手边巷子口有个小面摊,他家的牛肉米面是我的最爱,牛肉现炒的,很嫩很入味,老板娘炒功了得,像是猪肝面里的猪肝也炒得很嫩很入味。8.5分。西山银来花苑楼下,老包排档,他家的烤鸭头非常不错,我不吃鸭头的人,竟然爱上了,给7.5分吧。五马街口旁(老温州酒家现为肯德基)小巷子进去,阿辉面店,他家的排骨面,排骨很烂很入味,面很筋道。8分。城西教堂旁的一家小店,卖豆腐脑,店很小很小,豆花很滑很细,不会散。8分。小时候吃过的那种美味生煎包,在鼓楼街城墙下面的摊子上能买到。那叫一个软脆结合啊,馅料也新鲜。不过就是肉比较少,给打个8分。

我觉得雁荡西路东北一家人的手撕饼好吃。撕着吃,甜甜的。很酥。很大一张,跟印度飞饼似的,都是在大厅现场做的。9分。马鲛鱼做的鱼丸,比较韧,有嚼头。推荐一家马鲛鱼鱼丸店,在公园路往军分区走的那个路口,叫阿文鱼丸。价格也便宜,小份的才8块钱。8分。到处都能吃到猪油糕,但我觉得有两家的最好吃的,一家是永宁巷口的,一家是云天楼的。两个地方两种型;永宁巷口的个头大,偏糯糯的口感,适合喜食传统口味的人,8分;云天楼的属于迷你型的,更松脆一些。9分。西城路菜场对面的阿忠面馆,腰花米面最有名。本地的手工米面,切得细细的,味鲜汤浓,带动着米面也味道十足。9分。我喜欢吃阿斌美食的红烧鸡翅,有孜然的味道,很独特。在下吕浦拉芳舍北巷,他家以做江湖菜出名,价格也很实惠。8分温州人一贯的理解,纱面只能煮不能炒,炒了会寸寸断,但香格里拉大酒店的炒纱面不会断,看起来很像细粉干,吃起来口感不同,更细腻。48元一份,适合三四个人吃,价格算比较平民了。创意+味道,9分。阿隆海鲜的酒焖蝤蠓,大螯肥美,好吃啊!我是去欧洲城那家吃的。现在去吃正是好时候。9分吧,扣掉1分是吃得爽,钱包就捂不住了。鸡蛋冰淇淋很久没吃到了吧,冰砖+鸡蛋+芝麻,老温州夏天的味道。跟现在各种凹造型的甜品不同,这种老实本分的冷饮吃着就是爽。可惜这种传统的冷饮店越来越少了,我知道的就学院路彩萍冷饮店、水心芙蓉冷饮店。味道+回忆=满分。

你还知道那些温州美食?请留言大家一起分享。

舌尖上的中国|温州龙湾最美味,王鱼百年馄饨麦麦酒素面

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

你是否会为了一熟悉的味道,从大老远地从一地跑到另一地。

在很多人的故事里,都有这么一段故事。

我所惦记的其实也挺普通的,但因为相聚的时光蛮开心的,于是时常想着。

今天,先来说说龙湾美食故事。她是在这土生土长的,我第一眼见她时,中长卷发,穿着粉红的短裙,嘴角有窝,甜美的,是我喜欢的。当熟悉了,走近了,看了她的成长记录,才知道她也是从假小子演变过来的。于是,我们的感情更进一步了。

这些年,时不时地约着一起旅行,只可惜假期太少,抠出来的若干天,每每外出都不想回归。

记得那回她说了一起王鱼宴,那次恰有事,再后来,就隔了三年;

记得她说的百年馄饨店,在寺前街那,距离她小时候成长的屋,只不过百来米,我去那时,我们已经认识五年了;

记得她说的这家麦麦酒素面,还好,没等着她约,我在某年某月某一天,先尝了下……

那时我俩都在学校里,常约着逛街购物闲聊。那时慢,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供自己挥霍。那时,我在梧田,她在永强,我时常惯用的招是心情不好,过来陪我聊聊。那时烦恼是因为一成不变的工作生活。某一天,一位年长的女教师说了句,教书吗,想到自己很老的时候还是一成不变地过着,三年又三年……那天想了很多,与她在操场上绕了好多圈,心底有个声音“努力改变一下自己。”后来,就活成了现在的自己。原以为外边的世界,有更多的自由度、发挥度,没想到一个圈看另一个圈,常是带着羡慕的眼神的。

那些年、这些年,没少围绕着工作生活琐事唠叨着,最好的方式呢,就是用美食来麻醉自己。慢慢地,原本看着还纤细的自己,逐渐膨胀,如今,这些肉肉论斤算也是好大一笔,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当甩甩肉。

龙湾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很多人说这里是温州城市的重要的会客厅,温州机场就在龙湾。如今,S1线的东西贯通,市民们出行便利多了。

今天要介绍的四大美食,王鱼、麦麦酒素面、百年大馄饨,不妨游玩后再去品尝。

我推荐的线路是:走走古堡永昌堡,逛逛美丽农庄东篱下。

永昌堡,古色古香,是我 仅存一座民建古城堡。穿越400多年的历史风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里有很多石桥,堪称石桥博物馆,一个个精致而又别样,为水乡城堡增添几分秀色。我常推荐姑娘们到这记录此刻绽放的时光。去年今天,我们仨在此拍了很多照片,城墙、石桥、木屋石雕……穿梭在古老的巷子里,行走在一座座古建筑中,坐在墙角的石凳上,听她说王家的故事。

到这来,不妨多带几套衣服来,根据自己的喜好,拍一些。

东篱下,是一个美丽的农庄,最早吸引我的是一盘又一盘的肉肉。最早是在她的朋友圈里见到,深秋的午后,一伙人在这喝下午茶,被一株株小肉肉包围着。算算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来了。入口处的树上有几个摇床,就这么躺着晃晃也不错。往里走是咖啡吧、茶吧,再往里有一蛮不错的草坪,那时有一顶大大的帐篷在那,再往里,是一平房,记不得几个房间,供游客使用。你可以叫配菜,也可以自己带菜掌厨,也可烧烤。说着说着,就想约一伙人去那嗨了。

这麦麦酒素面就在永昌堡里,很容易找,这对面那家的高进祥高粱肉也可尝尝;

这“学林馄饨店” 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有百年历史。在永中寺前街的一个弄堂里,老店前的古巷很窄,人们也习惯称为北头桥馄饨店,壁上还悬挂着自己画作,描绘宾客盈门的繁华景象。在这家有那时光的店铺里,来一盘加了虾米、蛋丝、春紫菜、碎肉、榨菜和葱花等的大馄饨,感觉很棒。

这王鱼呢,在龙湾状元有很多店,懒岳平王鱼、张智美食、阿滔王鱼、番茄海鲜楼等,只不过你若想吃,得等过了冬,在每年四月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王鱼”从大海洄游到瓯江口产卵(状元—灵昆岛一带水域),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是吃王鱼的时节。

其实,龙湾的番薯粉干,我也挺喜欢的,可那家在瑶溪的店名给忘了,你若觅得好味道,也可告知我。

温州瓯海:记忆中的超赞舌尖美食,爬完山去打个卡——妞儿嬉游记

编辑

旅行中,我喜欢美景,更喜欢美食,每到一地总要去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虽然偶有惊吓,但多数时候是惊喜的,在珠海横琴吃个夜宵是花样百出的生蚝,在厦门舒友VIP里品尝甘甜的海鲜,在泰国自驾公路边的米粉店,在捷克超市发现的列巴,在台北,中午在小巷先吃个接地气大排档,晚上再去上引水产啃个高大上的雪蟹。惊喜虽然不断,但多是浅尝即可,唯有一个地方的美食我总是吃不厌,那就是家乡温州的美食。

带着亲戚爬完大罗山,在夕阳中下山,前往万象城,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这里也有一家温州传统美食店——美乐食街,它是温州老牌的餐饮店,从小南门出发,几十年的老味道,是咱温州人的记忆中味道之一,亲戚虽是温州人,早年移居上海,如今一晃几十年,依旧乡音未改,习惯未变,每次回温州,总忘不了点一些传统瓯菜,也许是想要通过记忆中熟悉的味道,去唤醒血脉里的根源。

这座城市有浓重的地方特色,瓯菜在菜肴上种类繁多,大多采用近海鲜鱼与江河小水产类,活杀活烧,其传统烹调方法擅长于鲜炒、清汤、凉拌、卤味,具有“以海鲜入为主:轻油轻芡,重刀工;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细巧稚致”的地方特色,“瓯菜三绝”为三丝敲鱼锦绣鱼丝爆墨鱼花。我们点的和三绝没有关系,三绝多出现在酒席上,而我们点的更多是出现在温州人日常饭桌上,酥排骨,总能让我想起4年前倒下的美福食品,这个遍布温州各大菜市场口的熟食店,记忆中最正宗的酥排骨味道,只能永远遗憾的留在了记忆里。江蟹生,小时候不喜欢,长大了很喜欢,现在喜欢却很少吃的凉菜,也是温州传统酒席必备凉菜之一。鮸鱼胶冻,鮸鱼胶凝固成冻,是我们小时候的果冻,也是妞儿很喜欢的食物。血蛤,温州必吃海鲜之一,号称的可以补血我不知道疗效,但吃的满嘴是血马上见效。

编辑

记忆总是美好,家乡刻在骨髓里的印迹难以磨灭,家乡的美食是最容易接触到的复原,一次一次总也吃不腻,依稀记得那些年,我在外求学工作,每次回家总是先要一吃一碗拌面,来一份排骨,吃过了,满足了,才觉得自己真正回到温州了。

图/文:taya2113

妞儿嬉游记:感谢上天赐给我们妞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着妞儿长大,每天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每一段牵手走过的旅程, 都值得用心记录下来。感谢您的阅读,每一次都是对我的激励,喜欢请转发点个赞,欢迎留下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