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粄

艾粄也是广东河源特色传统小吃之一,艾粄是用艾草煮熟后和糯米粉一起制作,放入蒸锅里蒸熟的一道传统小吃,味道软糯,艾香味浓郁,香甜可口,且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

中文名:艾粄

分类:广东小吃,客家菜

口味:软糯可口,甜而不腻

主要食材:糯米粉,艾草,粘米粉

从艾文化到艾产业,岭南艾谷把“艾”演变为家庭幸福中国•爱园

从艾文化到艾产业,岭南艾谷把“艾”演变为家庭幸福中国爱园

给全国文旅打了个样

 12月12日,主题为“中国艾 爱中国”的2021首届双12家庭幸福工程启动会在广州花都区梯面镇岭南艾谷·鲍姑艾业乡村康旅印象园举行。会上,养慕中国执行人、岭南艾谷投资人徐学明表示,岭南艾谷以艾为媒,助力乡村振 兴“艾+”大健康三产融合发展,将“艾”演变为家庭幸福中国·爱园,为全国文旅打样。

2021首届双12家庭幸福工程启动会揭幕仪式

 当天,花都区梯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震,花都区妇联儿童少年部部长任爱青,花都区体面镇横坑村委书记吴永东等领导出席启动会,养慕中国执行人、岭南艾谷投资人徐学明,大春之道健康观念治疗创始人张大春,幸福人生传统文化论坛发起人刘梦莉等行业大咖参加。

乘着“新型城镇化”春风

岭南艾谷落笔文旅康旅产业谋篇布局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逐步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康旅作为旅游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具有康养和旅游的复合型特征。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以及健康中国等多重国家战略背景下,康养旅游已逐渐成为新常态下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将为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疫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能。

养慕中国执行人、岭南艾谷投资人徐学明

而早在2019年,岭南艾谷就开始落笔文旅康旅产业谋篇布局。在开幕式上,其投资人徐学明分享了其以当地“鲍姑艾文化”为起点,打造岭南鲍姑艾乡村康旅印象园的初衷。他表示,岭南艾谷以“传承千年鲍姑文化,发展艾草千秋伟业”为使命,着力构建“大康旅+大文旅+大产业”的产业布局,融合大人文、联通大健康、带动大产业,将广州千年鲍姑文化、生态养生资源等有机融合起来,为广州花都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提质增速注入新的动力。

据悉,作为广州花都梯面镇重点项目之一的岭南鲍姑艾乡村康旅印象园,位于王子山下三甲水,是以艾为媒、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康旅产业,已于今年与梯面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个项目占地面积960亩,总投资约2.89亿元,于2019年正式动工。经过两年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5个景点工作,部分进行试营业,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就业岗位300个,计划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对促进中医养生行业发展和民生大健康将起到积极作用。

2021首届双12家庭幸福工程启动会现场

花都区相关领导在致辞中表示,花都区以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全面发展为主线,下真功、见实效,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希望在场的企业家代表能多支持花都的经济建设,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更多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更好更优支持与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投身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建设“幸福中国”。

从“艾文化”到“爱文化”

用一株艾升华国人家庭幸福之爱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公益为先,文化为魂,产业为根”的宗旨,做大做强健康产业的同时,岭南艾谷也在积极推进幸福人生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开展,希望可以通过“一堂幸福课,幸福中国家”公益讲座弘扬中医药文化、养生知识,辅导解决家庭教育与经营问题,提升家庭成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家庭幸福素养,共创“中国·爱”。

“岭南艾谷,实际上就是根据鲍姑与葛洪这对神仙眷侣的‘爱情故事’,打造的一个中国传统家庭幸福爱元素的园区,其精神内核就是‘艾’与‘爱’。”徐学明介绍到。

嘉宾现场体验岭南艾谷空——bell407 直升机项目

 这一点从目前岭南艾谷已经试营业的几个景点看出来,比如海——艾的船说、陆——艾恋号绿皮火车、空——bell407 直升机及一艾千年婚纱摄影基地、一艾千年广场、艾情梯石199以及其正全力创建百亩“岭南艾草园”、零污染艾谷、艾的婚姻家庭教育等。

据了解,“中国艾 爱中国”2021首届双12家庭幸福公益工程成功启动后,将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传统文化讲座,以切实行动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幸福效益,成为响应国家健康政策、造福社会、家家受益的“利民工程”、“幸福工程”,升华国人家庭幸福之爱。

现场嘉宾一起种植“幸福树”

 值得一提的是,启动会当天,主办方除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2个幸福家庭亲临现场,种植“幸福树”、分享其对幸福人生、幸福家庭的理解外,还通过线上“幸福连线”,邀请了另外22个不同城市的幸福家庭“出席”现场,分享了幸福人生传统文化论坛对其人生的改变。

“ 就在我无助迷茫的时候走进了大春之道学习,通过学习改变内观自己,把婆婆这座冰山融化掉了,一对怨恨了16年的婆媳关系,自从那天以后,一下子从怨恨关系升华到母女关系,每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屏幕上,来自成都的唐目翠家庭动情的说到。

而接下来,大春之道健康观念治疗创始人张大春、大春之道幸福讲师胡喜、幸福人生传统文化论坛发起人刘梦莉等则带来家庭幸福工程启动后的“第一课”。他们围绕“幸福家庭教育”、“幸福康养”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演讲,引起与会嘉宾对家庭教育、家庭经营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粄是江西赣州安远县的特色美食,粄又可以分为酿粄和煎粄好吃美味

大家好,我是唐唐,一个热爱美食和生活的宝妈。

粄是我们这里无论是过年还是过节都喜欢做粄,不同时节做不一样的粄。比如清明节前后做艾粄端午节过后做蕉叶粄,重阳节前后做薯粄,过年做酿粄和煎粄。

粄是我们安远县宴席吃茶必备,比如结婚,嫁女儿,做满月,过寿,乔迁新居等等,粄是必不可少的美食。粄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长的,圆的,扁的。粄又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常见的绿色,灰色,不常见的颜色是红色,红色粄大部分出现在嫁娶喜事,为了增添喜庆,意喻为红红火火,和和美美,和和睦睦之意。

粄又是我们安远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到大年初一每家每户会做粄,每家每户都是不一样的味道。一家人一起做粄,有说有笑。不过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没了烟花炮竹声,没了过年的祭拜祠堂,没了祭拜土地庙。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了。记得小时候最期待过年了,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发,还有平时不常吃的大鱼大肉。我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要早点起床拜神,祈求一家人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赚大钱。然后开始做粄了,记忆中粄的做法如下(可能有点偏差)

1.前一天下午把米和韭菜打成浆

2.把米浆倒大锅里慢慢搅拌好,一定要一直搅不停搅,不然会粘锅了,(粘锅里的粄真的特别香)搅成团就可以了

3.把搅好的团放在案板上,一个人捏团,一个人压团,一个包,(捏团和压团都需要力气哦!)

4.酿粄的馅,萝卜,荞头,香菇,米冻(我们这里的一种特色)

5.包好的酿粄就可以上锅蒸了

大概做酿粄的步骤就这样了,蒸好的酿粄蘸上辣椒水或者酱油水,真的特别美味特别香。

粄是安远县的特色美食,做粄是一件不容易又麻烦的事,现在有很多粄店,你想吃又不想自己动手做就可以去店里买,味道也是不错的。只是没有自己动手做的香。酿粄真的特别好吃,酸菜馅的煎粄也好吃。

2020年就快过去了,新年就要来了,新年新气象,你们的新年习俗是什么?特色美食是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谢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评论关注(每天不定时更新,记得关注我)

忆仔粄,苎叶粄,珍珠粄……你还记得它们的味道吗?

忆仔粄,苎叶粄珍珠粄……每次,快要走到车陂南社南便街,我就开始不停念叨这个“粄”那个“粄”,一边念叨,一边使劲吞口水!

口水直流!到车陂可以尽情把“粄”尝个遍

过晴川苏公祠,进入古旧的北牧里闸门,往前穿过车陂南北大街,便到了车陂街道西岸社区居委会。然后往右边拐小巷而去,便是车陂南社南便街。转弯抹角走上十几二十米,沿路会看到很多大埔普宁客家小食店,尤其是大埔的小食店特别多。很恍惚的一个感觉,仿佛到了客家人聚居的梅州

这些店子,大体都比较小,但味儿却着实地道。先看看菜名,就让我食欲涌动不止:忆仔粄、苎叶粄、珍珠粄、笋粄艾粄……相信,很多客家人,一看到这个“粄”那个“粄”,一股亲切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两眼放光,口水直流了吧。

蒸熟的艾粄

“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制作的糕点的通称。车陂南社南便街的“客家精点美食店”的“粄”类众多,忆仔粄、苎叶粄、珍珠粄、笋粄、艾粄等一应俱全,你大可尽情地把客家“粄”尝个遍。

车陂是一个城中村,除了本地居民,租房者五湖四海,自然地,适合外地人口味的美食,也蓬勃出现在小巷街头。你看,那蓬勃出现在车陂南社南便街高地大街的客家美食店,就缓缓地氤氲着属于外地人的一种怀旧烟火气。这让来广州打拼的客家人,就彷如有了乡情的依靠;一道道关于“粄”的美食,都是那么温暖和亲切。

笋粄

珍珠粄

时光倒流,一边吃“粄”,

一边被浓浓乡情环绕

如果,你是梅州客家人,在这条车陂南社南便街,一边吃“粄”,一边被浓浓的乡音乡情环绕,那该是多么的烟火气,多么的家常味哟。

我呢,虽然不是真正的梅州客家人,但对艾粄还是知道的,毕竟清明经常吃艾团艾糍,估计与艾粄也大同小异吧。云姐是“客家精点美食店”的老板娘,她开这间美食店有三四年了。她说,艾粄,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食用,是大埔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做艾粄

虽然与艾相关的艾粄艾团艾糍,我年年都能吃上,但早已远离乡村的我,对于制作这些艾的美食过程,却也忘得七七八八了。如今,在车陂,在“客家精点美食店”,看着来自大埔的云姐,现场做艾粄,如时光倒流,满屋的怀旧和欢喜!

和面、捏面团、包馅,做成一个圆圆的艾粄,云姐把圆艾粄放到一小块竹叶上,再放到蒸笼里。很快,整个蒸笼内放满了绿莹莹的艾粄。再把蒸笼拿到烧开水的大锅上蒸。20多分钟后,出锅,满屋艾香四溢,嘴巴早已抵挡不住,开吃开吃!

做艾粄

吃忆仔粄,就像人生,有着太多太多的回忆

“我也常常抵挡不住云姐做的‘粄’。”在车陂西岸社区工作的娇娇说,云姐做的艾粄香又爽,用竹笋、香菇、肉料等制成形似“饺子”的笋粄,样子小巧,皮特别薄,料特别多,一咬满口留香。娇娇还说,她常喜欢到云姐这间小店买些“粄”拿回办公室,与同事一起吃香香的“粄”,下午茶的时光,满心儿都是香香的。

忆仔粄

而我呢,则特别喜欢其中的三种粄:忆仔粄、苎叶粄、珍珠粄。一则是喜欢名字,二则是好吃,三则有趣。

仔,在客家话中,是儿子的意思。忆仔粄的得名,据说流传着一段与儿子相关的有趣故事。相传在明朝,大埔茶阳某地有一户人家叫松婶,其儿子阿根武艺出众,在郑成功部下当名海军,飘洋过海到台湾去铲除荷兰侵略者,除暴安民。松婶思念儿子,每逢中秋节,就做了儿子爱吃的粄,摆在月下,对月怀思。秋去冬来,足足等了30年。在一个中秋之夜,儿子突然回来,母亲端上儿子最爱吃的粄,欢庆团圆,此粄因而得名。

忆仔粄

传说是否真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食中蕴含着的浓浓爱意与乡情。往往,还未吃忆仔粄,念叨起这个名,我心中都已是满满的暖意。忆仔粄的模样,很有型,蕉叶裹着,厚厚敦敦的,看着甚为可爱。忆仔粄的口感滑,鲜美可口,吃得甚为难忘。

吃忆仔粄,就像人的一生,有着太多太多的回忆。云姐说,外出打拼的大埔人,挺喜欢吃忆仔粄,因为有一种牵挂有一种乡情包含在“粄”里。

苎叶粄珍珠粄,俗俗雅雅,各美其美

喜欢苎叶粄,是因为觉得文化气息浓郁。制作苎叶粄,其中用到的就是新鲜的苎麻叶。春秋中叶的《诗经》陈风中有“东门之池,可以沤紵(同苎)”之句。一直以来我只道苎麻可以织布,却不知道叶子还可以做成美食。如今,在云姐的美食店长见识了。

苎叶粄

云姐从冰箱拿出了一包苎麻叶,她说是从家里带来的。提起如何做苎叶粄,云姐说得头头是道:摘些新鲜的苎麻叶,洗净后,放入开水锅中过水,待苎叶变柔软,用石臼进行敲打碾压出汁液,与加了白糖的糯米粉混合,倒入滚烫的开水一起揉搓均匀,最后将一块块圆圆的苎叶粄摊在新鲜的蕉叶上,放锅中蒸熟出炉。苎叶板绵软香糯,却软而不腻,口感吃起来甚好。

苎叶

珍珠粄,原名老鼠粄,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为老鼠粄,这名字很接地气。但后有人认为此名不雅,又因“老鼠粄洁白、剔透,色如珍珠”,故改名为“珍珠粄”。

珍珠粄

其实,我个人觉得,老鼠粄,珍珠粄,一俗一雅,叫哪个都好听,关键是好吃。

云姐说自己忙不过来,所以她的小店没有做老鼠粄。但离云姐小店不远,有一间店的老鼠粄堆得如山。想吃老鼠粄时,舀上几调羹芝麻油,撒上葱花,外加点榨菜酸菜萝卜干,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了。

小小的街,美美的“粄”,浓浓的情,遇见,甚欢喜!

【栏目介绍】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车陂》,文化就像胶片中的光影,哪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那些被忽略的车陂之美。

【作家简介】潘小娴,作家,现已出版《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里说宋词》、《村上春树的三张面孔》、《闲敲棋子落灯花》、《最美的游戏》、《钢琴美韵》、《建筑家陈伯齐》等作品。

【图文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类别 原创】

e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