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窑馓子

上窑馓子,也称油果、油面条,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的著名特色小吃。上窑馓子是用面粉、明矾、精盐、白糖等和成油面,采用传统工序制作而成。成品有乳白色、淡黄色、金黄色,具有软、脆、焦、酥、香、鲜、咸、微甜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文名:上窑馓子

分类:面食

口味:香酥

别名:"油果""油面条"等

澄城尧头窑“电子智能导游”现已上岗!端午假期免费试用

千年陶谷 魅力黑瓷 一见倾澄

大 美 新 澄 城 魅 力 尧 头 窑

来尧头窑旅游没看攻略?

看着那么多古窑址

看着那么多黑瓷

一知半解很迷惑?

走了许久身处何地不晓得?

独自在尧头窑溜达寂寞孤单闷?

没关系,有了它

解决你的诸多游览烦恼

号外!号外!澄城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管委会与成都智慧全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北斗智慧旅游系统”,通过两个月的辛勤努力,电子智能导游讲解系统率先调试成功

提 到尧头窑,大部分澄城人脱口而出就是“黑瓷”“翁”“老鼠罐罐”……但是如果您陪着朋友来尧头窑转转,若朋友好奇了解,问问尧头窑的一些历史,问一些尧头窑的工艺,您该怎么办??那么为了拒绝一问不知,拒绝做个澄城文化盲人,有了电子智能导游讲解机,别担心,让你听着文化故事声临其境感悟尧头窑的前世今生。

尧头窑电子智能导游讲解机 ,内含尧头窑所有景点的介绍。在游览过程中,游客朋友们只需佩戴好耳机,在开机状态下进入景区,导游机每到一个景点,会自动感应并播放景点讲解,内容真实丰富,语言生动形象,不仅能引人入胜,还会起到情景交融的作用哦。 从而使游客朋友们告别传统的“走马观灯”式游览,在可以自由自在欣赏风景之际品味文化,畅玩尽兴,让尧头窑之旅不留遗憾。

为了进一步宣传尧头窑,管委会决定端午节期间,所有电子智能讲解机预约免费试用,具体事项如下:

1. 活动时间:2019年6月7日至6月9日(最晚当日16时前租用)。

2. 预约地点:景区老街游客服务中心门前;

3. 租用方法:登记信息并缴纳100元使用押金,扫描“尧头窑有故事”微信公众号,转发本条公众号信息,即可租用电子智能讲解机开始游览尧头窑景区了。归还时,交回讲解机,退回押金。

(部分图片来自爱尧头窑的摄影师,特别感谢)

为了方便外地游客

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旅游攻略

推荐路线

西安—绕城高速—西禹高速(富平澄城方向)—(澄城出口下高速)—(202快速干道)—交道镇龙首壩景区—旅游环线路(12KM)—尧头窑景区—乐楼(每个景点之间车程大约二十分钟)—澄城县博物馆—韦罗高速—西潼高速—西安

良周秦汉宫景区和壶梯山景区在县北,有兴趣的朋友可导航前往!

说完路线,下面说住宿!

住宿攻略

来游玩和参加比赛的朋友可以选择住在澄城县城,县城内各个档次的酒店住宿客房很充足,华元大厦、万丽酒店、新纪元酒店、澄合宾馆等等。如果您不想住在城里,这里小编友情提醒,您也可以选择入住尧头窑景区,选择在千年陶谷梦游黑瓷文明,我们提供非常经济实惠的住宿客房,供您品鉴!

景区住宿预订电话:0913-6019666

尧头窑民宿窑洞客栈

参考价格:200-300元\晚

提供澄城特色餐食

预约电话:0913-6019666

尧头窑游客服务中心主题客栈

参考价格:100-120元\晚

提供澄城特色团餐

预约电话:0913-6019666

尧头窑景区青年学习旅社

参考价格:50元\晚

提供澄城特色团餐

预约电话:0913-6019666

澄城美食名扬渭北,点赞不断!华元大厦、新纪元酒店、澄城老哥主题餐厅、印象古徵主题餐厅、兄弟大酒店等等古徵菜很有特色,壶山香、大锅麦子泡绝对一绝,学斌、会斌、晓军等水盆羊肉名声在外,秦风、建奇旋面都廖咋了……

来,来,来,细细说来!

品鉴澄城

澄城美食攻略

水盆羊肉

来澄城必须得来个水盆羊肉才算没白来。水盆羊肉讲究汤色清透,肉质鲜醇,一定要用肥瘦相间的上好羊腩,除了寻常调料,还要加杏仁去腥,直煮到骨酥肉烂。

澄城县的水盆羊肉配有一种月牙饼,碗大汤宽,汤鲜肉烂,可以把馍泡入汤中,连吃带喝,也可以一口汤一口馍。

正宗澄城水盆只有肉和汤,没有粉丝木耳之类,顶多小菜配点青椒。澄城人吃肉就是这么任性,夹入羊肉片,新鲜青椒丁,就着羊肉汤,吃他个酐畅淋漓!

温馨提示:在澄城,水盆是当地人的早饭,所以最好在下午两点之前到店,不然可就吃不上了。

羊肉墩子/羊杂墩子

吃水盆羊肉,人要是多的话,墩子是个不错的选择。羊肉墩子红汤大块羊肉,配点豆腐白菜炖了,很是过瘾。

羊杂墩子则是羊肚、羊血、羊肝搭配,配合月牙饼, 一口咬下去口感丰富,有羊肚的嚼劲、羊血的嫩。

这种吃法只有东府澄城、大荔蒲城渭南等地才有,所以去澄城一定要去吃,绝对忒色!

你要绝对相信一个优秀的水盆羊肉店,他们家的墩子的味道也很过硬!

麦子泡

澄城的农村有个独特的习俗,但凡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要为十里八乡赶来的亲朋好友,准备一顿麦子泡。澄城的水盆羊肉可谓家喻户晓,但香辣鲜醇的麦子泡却鲜为人知,这道美食在澄城人家中必不可少,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水盆羊肉。

用做好的骨汤做锅底,大麦仁用骨汤煮了,豆腐,凉粉,大肉,猪血等物同红辣子麦粒汤同烩而成,撒上香菜。大肉鲜美,豆腐香辣,麦子汤醇厚,热气腾腾,美味

澄城旋面

源于合阳,发展于澄城。经过澄城人的不懈努力,积极创新和不断改进,打造出含有古徵元素,符合澄城人口味的特色小吃

冰卜肉

五花肉为食材,煮六成熟捞出冷却,切成菱型块,装入碗內。将红枣在开水一过,离干垫底。蒸时每碗用红糖一两,蒸半小时即可。食用时翻入盘中,肉枣一色,味美溢香。

…………

太多了,太多了,说不完,说不完

此外,高速出口的寺前镇美食也非常多……

大家抽空也要去品尝品尝

先听小编继续介绍吧!

辣子烹豆腐, 以清油、红白萝卜、豆腐为主要食材、以油多辣子少、豆腐出浆不宜老、萝卜臊子最为好、吃起必须用品舀的特点,有红油而不辣,葱花黄而不焦,豆腐与菜入味在其中的口感,而受人们之喜爱。

酸黄汤又叫酸黄菜,始于寺前供销社食堂,出自于己故老厨师袁百定之手。以鸡蛋、白糖为主要食材,形如云朵,色呈黄橙,味甜中含酸,盛在大品如金钵满盆,富有富贵吉祥之意,堪称秦东一绝,有余香未尽之感。

烧吊子,以清油猪大肠为食材,切成圆状,因像旧时的铜钱而得名,肥而不腻、味佳十足,可谓汤中之上品。

泡泡油糕,以油、面、馅相配合,包、烹、炸巧制作,传统工艺精加工,皮膨松大,酥甜可口,是乡间的甜食之王。

说了这么多美食,怎么能少了我们尧头窑景区的古镇三八席呢,对喽!华盛陶艺南关瓷坊的“三八古席”……

”古镇三八席每天五备一,订完为止,经济实惠,标准每桌200元或300元两种!需要提前一天,提前24小时给”尧头黑瓷“打CALL预约!

24道美味,震撼不停!

约餐电话: 0913-6011555

联系人:李经理13619135161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号外 ‖ 尧头窑“三八古席”开饭了……

纯朴的尧头窑人欢迎您!

来源:尧头窑有故事

陈独秀三子陈松年:用一计保全父亲坟墓,满腹学识却在砖窑厂上班

陈独秀三子陈松年:用一计保全父亲坟墓,满腹学识却在砖窑厂上班

1976年的清明节,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父亲的墓前为其扫墓。往后的每一年,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会步行10余里来祭拜父亲,直到自己逝世。

他就是陈独秀的第三个儿子陈松年,比起父兄的影响力,陈松年的经历要显得平凡许多。可命运丝毫没有眷顾于他,写满他人生的总是那数不清的坎坷与磨难。

苦难的少年时代,变故接踵而至

1910年,陈松年出生于安徽安庆。他和哥哥陈延年、陈乔年一样,皆为陈独秀原配夫人高晓岚所生。只可惜夫妻二人的理念差距过大,在一次次的争吵中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彼时的陈松年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可父亲陈独秀早已远走他乡,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去了。多年来,陈独秀很少回家,陪伴陈松年的只有祖父母、母亲和哥哥。

父爱的缺失还不是最不幸的,在他3岁那年,他的祖父陈昔凡就去世了。 一家人还没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一场危机又降临到了陈家。

在众人忙着处理后事时,一伙不速之客闯入了家中。原来陈独秀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堪称在刀尖上行走,流血牺牲都是家常便饭,那时的他正在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革命,所以一直都是袁世凯所要抓捕的对象。

当时安徽都督兼袁世凯的亲信倪嗣冲奉命抓捕陈独秀,他带着手下来到陈独秀的家,却并未找到陈独秀本人。为了向袁世凯邀功,他扬言要斩草除根,把陈独秀的孩子都抓走。

他们先是抄了陈独秀的家,接着又抢走了一批陈家珍藏的字画。陈延年和陈乔年见形势不对,赶忙翻墙逃走。 而陈松年因为年纪太小,动作没有两个哥哥那么敏捷,翻墙时不慎落入邻居家的澡盆里。

好在陈家和邻居的关系非常亲密,加上平日里待人厚道,对邻里多有照顾,危难之时大家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陈家的事邻里多有耳闻,这次官兵大张旗鼓地来抓人一下子就惊动了街坊众人。 陈家邻居一妇女眼见陈松年掉到了澡盆里,灵机一动假装他是自己的孩子,当官兵搜寻至自己家时,又做出正要帮他洗澡的样子,这才蒙混过关。

虽然三兄弟侥幸逃脱,但官兵怎么肯就这么空手回去。他们也不管是真是假,将陈独秀哥哥的儿子陈永年当作是陈独秀的儿子抓走了,为此陈永年还平白无故的坐了四年牢。

在那之后,年纪较长陈延年和陈乔年被陈独秀接到了上海读书。又过了几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两兄弟又决定前往法国留学。多年的历练与学习,让二人逐渐摸清了方向,在一批共产主义者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就这样,两兄弟走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父子三人共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着。

与此同时,陈松年则一直由母亲高晓岚和祖母抚养着,早年在大学里也读过一些书,虽然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辍学了,但有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然也是学了不少东西。有了两个哥哥这样的榜样,再加上陈松年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品质,他的文学素养在当时也是很高的。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噩耗就传到了家里。 1927年,陈延年被捕入狱,因为吴稚晖的告密,陈延年是陈独秀长子的身份暴露,最终在龙华刑场被敌人乱刀杀害,年仅29岁。

收到消息的母亲和祖母大受打击,好几次都哭晕了过去。那时的陈松年也不过17岁的年纪,眼见母亲和祖母痛苦的样子却也深感无能为力。

他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姐姐陈玉莹一起赶往上海处理哥哥的后事。 可当姐弟二人赶到上海时,却被国民党当局告知不许给陈延年收尸。姐弟二人哀求他们希望能见上陈延年一面,可就连这么简单的要求也被无情地拒绝了。

无奈之下,陈松年姐弟只能在陈延年英勇就义的地方烧了几炷香和一些纸,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哀痛。在大哭了一场后,姐弟二人返回了家乡,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很快他们又要回到这伤心地了。

次年2月,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陈乔年也被捕入狱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乔年誓死不屈,最终在同年6月,他也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年仅26岁。

接连的变故让本就煎熬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一次又是陈松年姐弟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再一次赶往上海为陈乔年处理后事。

但和上次一样,国民党政府依旧不允许姐弟俩为陈乔年收尸。当二人看到陈乔年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时,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顿时失声痛哭了起来。

两位亲人的接连去世,让姐姐陈玉莹的精神受到了严重刺激,常常会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就这样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因病逝世,年仅28岁。

先后经历两个哥哥的惨死,如今姐姐也离自己而去,陈松年内心的悲痛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而他的母亲高晓岚在短短几年内就接连失去多个子女,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没过多久就随他们去了。

眼见此情景,陈松年再一次被击垮,好半天都振作不起来了。幸好这时祖母鼓励他让他坚持下去,撑起这个家,不要让天上的亲人们失望,陈松年这才重新振作起来。

多舛的青年时光,一招智保父亲坟墓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随后被关进了上海的监狱里。此时陈松年身边的亲人已经寥寥无几,他决定去看看狱中的父亲。

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不堪,父子相见的那一刻彼此竟无法认出对方,终是血脉连着亲情,陈松年很快就反应过来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父亲啊。

看着父亲这般模样,想起家中遭遇的种种变故,陈松年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毕竟是大风大浪都见过的人,陈独秀并没有因此而流露出软弱的一面。 他让陈松年不要哭,自己的孩子不能这么没出息,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再苦再难也要咬牙挺住。

陈松年擦干了眼泪,他记住了父亲的话,也知道从此刻起自己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国共开始联合抗日,陈独秀也被释放出狱。陈松年得知此消息既感到高兴又十分担心,因为此时此刻他的老家安庆即将被日本人占领。

为了防止财产被日本人倾吞,陈松年找来几艘船把家里的财产全都搬到了乡下,还特意藏到了陈家的祠堂里。一起准备妥当后,陈松年便打算带着全家去找父亲陈独秀了。

然而日军还是找到了他所藏的财物,并将这些财物洗劫一空,只剩下了一些带不走的或者没什么用的。

虽然连最后的一点家底都失去了,但陈松年还有家人,只要大家都能团聚在一起,那这个家就还在。

随后,陈松年带着祖母、妻子和1岁的女儿陈长玮乘船离开了安庆。到了武汉后,他如愿见到了父亲陈独秀。来不及叙旧,他们就要启程前往大后方重庆

来到重庆后,在好友的邀请下,陈独秀又举家搬迁至四川江津,这才彻底安顿了下来。 也就是在这里,陈独秀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陈独秀一家在江津的日子过的十分艰难,不仅是所住之处环境简陋,年近六旬的陈独秀由于长年奔波加上牢狱之灾的折磨,身体也早已不堪重负。因为身患有疾,陈独秀只能靠亲友接济或是写文章来维持生计。但这对于一大家子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全家的生活,陈松年夫妇还在当地的中学教书,以换取微薄薪资。 虽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陈松年却并不因此而心生抱怨,他尽心尽力的侍奉祖母,照顾父亲,让这个家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晚年的陈独秀也是一反常态,常常喜欢和儿孙们谈心说事。要知道,陈独秀可是出了名的“虎父”,向来是国事为先,家事在后的。或许是风雨飘摇了大半生,又或许是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苦痛,让他格外珍惜这段与家人共处的时光。

然而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没过多久陈松年的祖母就去世了,紧接着在1942年,陈独秀也病逝了。

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陈松年的心也被刺穿了一次又一次,但这一次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挺了过来。因为战争还未结束,他只能先将祖母和父亲葬在江津,等到抗战胜利后,他才安排着将二人的棺木运回老家。

在运送期间,也是一波三折,有惊无险。当时正值解放战争,陈独秀又是我党重要人物,运送棺木需要格外谨慎小心。陈松年到处托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福建木材商。

这个木材商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用木排装上,顺江而下运回安庆。 但心细如发的陈松年在搬运灵柩时忽然发现,上面刻着父亲的名字,他心想倘若被国民党看见指不定又会生出什么麻烦。

于是,陈松年将棺木上父亲的名字改成了当年父亲科举时用的名字“陈乾生”,因为这个名字鲜少有人知道,所以直到运回老家也没有被人发现。

回到家乡后,陈松年将父亲的灵柩和母亲的一起合葬在了安庆北门叶家冲。但即使回到了家乡,陈松年依然不敢放松警惕。

毕竟时局动荡,反动派也一直在关注着陈家的动向,为了安全起见,他没有使用陈独秀这个名字,而是在墓碑上刻了“先考陈公乾生之墓”这几个字。

这样一来,既采用了父亲的原名,又避免了坟墓被人蓄意破坏,可以说两全其美。

后半生再起波澜,幸得主席相助

解放前,陈松年是在一路不幸中跌跌撞撞地走着,可解放后,因为父亲的身份和许多复杂的因素,陈松年一家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陈松年当过会计,也教过书。因为早年读过大学,有一定的学问,所以教师这个职业对他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由于父亲陈独秀这层关系,陈松年在工作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加上家境实在困难,他不得不放弃了教书,改行成为了一名窑厂工人,乃至技师。

即使是这样窘迫的生活,也依旧没有让陈松年灰心。他和妻子育有一男三女,为了不苦了孩子,陈松年每天都竭尽全力地工作着。在砖窑厂期间,他永远都冲在第一线,哪怕再苦再累也绝不放弃。就这样,简单的砖窑工作也让他做的十分出色。

懂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读完高中后提出不上大学的想法,想去工作来补贴家用。但陈松年夫妇坚定地拒绝了他们,陈家世代有文化,可不能断在了自己孩子这里。妻子更是表示不吃不穿也要供孩子念书。

于是,从去窑场抬土,到修铁路,糊火柴盒,妻子把能干的活都干了。结果因为过度劳累,妻子也先他而去了。如此一来,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了陈松年身上。

1958年,他们的生活出现了转机。毛主席在视察安庆时,了解到了陈松年一家的处境, 便特批当地政府每个月给陈松年一家30元的生活补助。

这对他们来说可是雪中送炭,以至于晚年的陈松年每每提起这事都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

后来改革开放后,陈松年一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陈松年也能安下心来每年去为父亲扫扫墓,谈谈现在的生活。

1990年,80岁的陈松年安详离世。陈松年的一生无疑是不幸的,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他都坚持了下来。

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善良、有责任心,不因命运多舛而怨天尤人,更不因困难重重而心生退怯,最终如愿迎来生活的曙光

没想到小村子中的窑洞藏着抗战历史,曾有历史上著名将军在此办公

2021年春天的第一次踏青从郑州伏羲山开启,在郑州的那几天,见证了人声鼎沸的全民登山节,也偶遇了“林深时见鹿”,更是提前遇见了夏日星空。然而,我的踏青之旅还在继续,这一次我来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园。

这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在郑州新密伏羲山服还有保存完整的抗战遗址公园。印象中好像自己很少主动去到一些有关于历史的旧址参观,这一站的本意也是跟着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的,让原本对这些兴趣不大的我,最后却感触最深的。

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园位于新密伏羲山景区的腹地,田种湾村。目前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实地原貌抗战遗址公园,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展放在场馆里每一件物品都真实的呈现出那个烽火连天、变幻风云的战争时代,那一个个充满经典的红色故事,那些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

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以皮定钧作战指挥部旧址为中心,建成了纪念广场、密北抗日民主政府、战地医院、独立团、特务联队等红色旅游场所。

同行的伙伴向我介绍,当年八路军先后在这里展开了十多次同日军和伪军的战斗,让我不禁感肃然起敬。看着眼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皮定钧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让这里的一石一木都记录的那些曾经艰苦卓绝的岁月,他们付出的一点一滴,这些曾经红军穿过的衣服,背过的背包,都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聚在一起吃饭,爷爷总是会和我们讲述他们那代人的历史,告诉我们:他们曾经亲眼见证过无数八路军冒着敌人的战火上战场,穿梭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曾经和着一个又一个战友并肩作战、出生入死。

以前只是听说,而这一次,这些“过去的食物”真实地出现我的目前,那段历史在我脑海里立体了起来。

参观纪念馆时,我发现这里的房屋都是石匠,石头屋子一间连着一间,床正好放在由石头砌成的土洞里。印象最深的是,房间里的床头的小洞后面的梯子可以直通屋子外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万能洞”。

走出纪念馆,看着村子里,又是另一幅景象,富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满园的瓜果蔬菜,让人又回到了接地气儿的农村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