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府闹汤驴肉

怀府闹汤驴肉是焦作市沁阳市的特产之一。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用当地产的豫北平原驴制成的,其特点:汤鲜肉嫩、香味四溢。

中文名:怀府闹汤驴肉

产地名称:河南省焦作沁阳市

品质特点:色泽红褐、肉质鲜嫩、细腻咸香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6年第128号

批准时间:2016年12月28日

「洛阳老汤的故事」政和路美食街上的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

2020年7月19日,星期天,早上七点,细雨蒙蒙之中,洛阳夏日的早晨显得格外凉爽而湿润,我慕名来到洛阳新政和路厚载门西边的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馆进行采访。

洛阳汤中经典

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声名远播

这些年,洛阳汤与洛阳城共同发展,如今洛阳汤馆两千家,汤品十二种,汤城洛阳,已经蜚声中外。2019年4月2日,洛阳市认定了首批22家“洛阳老字号”,其中有两家洛阳汤馆入选,其中一家汤馆就是历史悠久的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夹马营店,这是洛阳驴肉汤馆入选的唯一一家。

说起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是一定要说陈运先生的。应该说,陈运先生让祖传的驴肉汤扬名洛阳城,并先后在国内外媒体上露脸,声名远播海外。

然而岁月不饶人,陈运先生今年已经88岁高龄,干不动了,他把陈记驴肉汤的事业就传到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手里。陈运先生思想开放,完全没有受“传儿不传女”旧思想的束缚,所以他的女儿们得到真传,也在经营陈记驴肉汤。因为老城东关大石桥附近改造,他的儿女们就分别在洛阳城选址经营驴肉汤,各自独立门户。陈运先生的大女儿陈桂芳与丈夫和儿子在唐宫东路开店,陈运先生的二女儿陈跃芳在瀍河区夹马营路经营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陈运先生的大儿子陈跃周的女儿到了涧西区丽新路上开店,陈运先生的小儿子陈跃伟在九都路上卖汤,他们姊妹几个,除了小女儿陈俊芳,其他四个人共同守着祖辈留下的这份驴肉汤产业,联手为洛阳百姓奉献一碗好汤。

中为陈桂芳,右为陈桂芳的丈夫,左为陈桂芳的儿子

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

跳出老城

与洛阳新区共同发展

陈桂芳是老大,岁月无情,慢慢地,她也65岁了。一直跟着母亲经营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的儿子王磊也已经38岁了,正是当干之年,子承母业,他开始承担起汤馆发展的重任。

这些年,洛阳新区快速发展,人口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环境更是得天独厚,道路宽阔,绿化很好,越来越美,这让王磊看到了巨大商机,就有了到新区开辟新天地的想法。特别是他原来唐宫东路老店门口改成单行道后,慕名而去的汤客根本无法停车,很多人建议他到新区开店。经过一段时间周密市场考察,特别是了解到洛阳市正在打造政和路美食一条街,王磊和父母商定,下决心从老城唐宫东路迁到洛阳新区政和路厚载门街口开店,为新区百姓奉献一碗好汤。历经数月装修,2020年7月11日,这家洛阳老字号的隆重新区店终于开业了。今天上午 笔者看到新店门口地方宽敞,慕名而来的汤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人端锅端盆而来盛汤回家。门口宽阔,为远道开车而来的汤客提供了极大方便。

汤客端盆来盛汤

砥砺前行

让洛阳老汤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洛阳的各行各业,对餐饮业冲击更大。但危中有机,今年,洛阳市对洛阳汤非常重视,正在申请“洛阳老汤”地理标志认证,首届“洛阳老汤”文化节已经举办,洛阳汤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王磊和他的父母们搬迁到了新区,投入资金装修,一方面是陈运先生的孙辈们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有大气魄,另一方面是他们对祖国的发展特别是洛阳的发展充满信心。王磊在新店的装修中,特别注意干净卫生,注意标准化,他与百度、高德和腾讯地图联系,有了自己新店的地图定位,他利用微信和美团等平台,借用抖音等工具进行宣传,他期望祖辈们开创的事业,在他们这一辈的手里能发扬光大,他希望竭尽全力,努力让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得到传承,做一碗好汤,为洛阳争光。开汤馆卖汤,对王磊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更是为汤城洛阳这张名片增光添彩的雄心壮志。他很有自信地说,他家汤馆一定会越干越好,除了驴肉汤,还会有更多品种,二楼还设置有雅间,可以让自己汤馆成为洛阳人请亲朋好友喝汤的好地方,绝对不会为洛阳人丢脸。

老城老字号,老汤老味道。一碗汤,一座城,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尽在汤中,香飘洛阳城。

东关大石桥陈记驴肉汤的正宗驴白血

辛集四大特色美食:辛嫌鸟、咸驴肉、酥烧饼、后悔汤

辛集市,省直管市,原名束鹿县,束鹿县原名鹿城,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改称束鹿县,别称“中国皮都”。辛集皮革业历史悠久,始于明,盛于清,素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和商埠重镇。辛集民间艺术发达,辛集农民画、皮贴画非常著名,辛集的特产美食丰富,金束鹿酥糖享有盛誉,黄韭肉丁饺子咸驴肉、辛集炒饼都非常著名。

辛集咸驴肉

[辛集咸驴肉]地方名吃,为八街人田四于清朝同治年间创制。其选料严格、工艺精湛、味道鲜美、名扬京津。据传,成品别有风味,享誉冀中,名扬京津。据传,清同治年间,辛集八街的田四,自幼在留双营其外祖父家学杀牲口,成年后回到老家,专卖咸驴肉。人们送他绰号“驴肉四”,其肉铺也以“半街香”闻名。加之其经营有方,买卖兴隆,遂使咸驴肉成为辛集名产。

辛嫌鸟

[辛嫌鸟]辛集烧鸡,起源于卤煮鸡,己有100多年历史;色艳而美、黄中带红、香而不腻、自然股骨,软而不烂闻名,并于198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商务部优质食品,2014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辛集比较有名的烧鸡有回民的清真"马家鸡”,回民的"虎牌鸡”,范家庄烧鸡等。

吊炉烧饼

【吊炉烧饼】吊炉烧饼为辛集一带独有面食,据传已有300年历史。它与传统的火在下、烧饼在上的烤制方法不同,是火在上,烧饼在下。由于完全是手工制作,成品圆而美观,外焦而脆,内香而酥。吃时从边缝半圆状切开,裹以驴肉、熏猪杂、肉糕等,味道鲜美,快捷方便,经济实惠。

后悔汤

【后悔汤】传统地方饮食,也称“旧城豆腐脑。清代咸丰年间由张王宋村张三首创,已有100多年历史,出产于辛集市旧城镇。豆腐脑虽然是汤里来水里去,但制作却十分复杂,用料非常考究,其最大的特点是“豆腐脑里没豆腐"。由于过去生活水平较低,不能当主食填饱肚子,吃了后悔,但色香味美,不吃也后悔,故名“后悔汤”。

酥烧饼

【酥烧饼】辛集市范家庄王造堂的酥烧饼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酥脆可口,老少皆宜,存放6天仍保持酥脆风味不变而闻名,一年四季走亲访友者,经常带此种食品而往。

我们是【辛集那些事】,记录咱辛集的那些事

洛阳雪后初晴,喝大石桥驴肉汤,航拍洛邑古城雪景

图片:风不羁

后期:风不羁

飞行:老张

视频记录:老张

拍摄设备:小米note2手机、大疆精灵4

欲善其事,先饱其腹,先为我大洛阳的汤宣传宣传。按照昨天的计划,中午下班后约上老伙计老张准备去洛邑古城拍拍雪景,直接先来东关大石桥驴肉汤解决午饭。匾额是洛阳名家寇北辰先生书写。

洛阳的驴肉汤我还是最爱大石桥的,现在大石桥驴肉汤也开了几家分店,我都去过,个人觉得还是华林新村这家味道最正。

喝完汤满血满蓝出发,顺道路潞泽会馆现在叫给民俗博物馆来张远景。起飞喽

潞泽会馆(现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东关新街南头,俗称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占地15000多平方米,该建筑群呈较为严格的中轴对称,坐北朝南,轴线上依次为戏楼、大殿、后殿,另有东西厢房、耳房、钟鼓楼和东西配殿,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是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是研究清代洛阳商业交通和古建筑的文物瑰宝。

潞泽会馆,原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人所建,是当时潞安府、泽州府两府(即今长治晋城两市),在洛阳商人聚会之所。现存有舞楼及东西配房、钟鼓楼、大殿及东西配房、后楼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多为清代建筑遗存。另有石狮两对,古碑石数通等,四周有围墙。

小试牛刀后直奔主题洛邑古城,一进大门正对就是文峰塔了。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高约30米。文峰塔位于老城东南隅东和巷东端,是洛阳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塔顶供奉有魁星,前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赐恩”,企盼洛阳文化繁荣、多出人才之意。

雪后初晴,天气不错。

曲径通幽处

因为是午后,雪化了不少,有点小遗憾。

换个角度给文峰塔来一张

该压轴的航拍出场了

雪后的洛邑古城分外秀丽

给关二爷来张

文庙好多人都不知道吧,小时候也经常来这里玩,走到洛邑古城后的下沉式广场边,可以望到,现在洛邑古城还没开发到那里。河南府文庙位于洛阳老城区文明街,始建于金代,之后经过多次重修,形成了一座布局严谨,庄重大方的宫殿式建筑。可惜经历了近代多次战乱,我们已看不到它兴盛时的全貌了。文庙现存主要建筑三座,从南往北依次是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其中最珍贵的是戟门,在结构上有很多明代之前的做法,是洛阳市区内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精品。清末废除了科举,文庙也就逐渐冷清了。民国时几个乡绅在这里创办了洛阳第一所私立中学“明德中学”。建国后这里改为文明街小学,2006年小学搬迁至别处,文物局才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和维护。

走不到文庙咱就飞过去,到这里今天的行程也就结束了。大量的震撼视频还在编辑制作中,等我回来给大家呈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