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旅游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1.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

2. 中医文化旅游

植物园,花卉市场,中国园林。

3.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能干什么

旅游业有九个行业。包括游憩行业、接待行业、交通行业、商业、建筑行业、生产制造业、营销行业、金融业、旅游智业。

1、游憩行业

游憩行业包括景区景点、主题公园、休闲体育运动场所、产业集聚区、康疗养生区、旅游村寨、农场乐园等的经营管理和运作的行业。

2、接待行业

接待行业包括旅行社、酒店、餐饮、会议等。

3、交通行业

交通行业包括旅游区外部的公路客运、铁路客运、航运、水运等,也包括景区内部的索道等小交通。

4、商业

包括集购物、观赏、休闲和娱乐等于一体的购物休闲步行街、特色商铺、创意市集等。

5、建筑行业

包括园林绿化、生态恢复、设施建造、艺术装饰等。

6、生产制造业

包括车船交通工具生产、游乐设施生产、土特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加工、旅游衍生品加工、信息终端及虚拟旅游等设备制造。

7、营销行业

包括旅游商务行业(包括电子商务)、旅游媒介广告行业、展览、节庆等。

8、金融业

包括旅行支票、旅行信用卡、旅游投融资、旅游保险、旅游衍生金融产品等。

9、旅游智业

包括规划、策划、管理、投融资、景观建筑设计等咨询行业以及相关教育培训行业。

4. 中医养生旅游方向是什么意思

中医养生学考研方向主要是:中医内科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美容学、中医药理学、中医营养学等等

1:中医内科学

专业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其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

2:中医学

培养目标

中医学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中西医结合临床

专业介绍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治疗的临床问题。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索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疾病的机制与方法的问题。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皮肤病学、肿瘤医学、肛肠病学、急诊科学。

4、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与新药开发。

中医美容学——在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美学,运用以自然 法为主的方法,研究健康美丽容颜、形体美护,损美型疾病的防治和损美型心理缺陷的显示和矫正,以到达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维护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5、中医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6、中医营养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5. 中医养生之旅

现在的中医养生馆是一个很热门的项目,因为现在养生保健很热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养生馆,比如中医推拿、拔罐、艾灸等,这种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很多也是不规范的,它们或是宣传中医养生理念,或是推出中医养生项目,或是转型为中医养生馆,抑或是新开的中医养生馆。涉及的行业有足疗按摩行业,中医保健行业,美容护理行业,保健品行业以及中医药行业等。范围之广,行业之多是前所未见的。中医养生为什么能大行其道?各行业为什么热衷于中医养生?经过几十年发展的保健品行业又为什么青睐于中医养生馆模式?

一、为什么中医养生大行其道

中医养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支付能力增强,日常的吃穿住用行已基本得到解决,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对健康也更加关注。

其次: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应酬、熬夜等不良工作生活习惯造成身体的透支,,导致亚健康人数众多。同时环境、水质的污染破坏,得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慢性病人群增加,社会需要中医养生项目和产品。

第三: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保障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健康。中医保健养生,特别在疑难病症方面有着独特的调理与治疗功效。国人对中医保健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中医药比较信任,特别是在医院治疗未取得满意结果后。

第四:日常的工作放松或朋友聚会后的活动也常常安排中医养生项目,如足疗、按摩,美容等。

二、中医养生馆模式受青睐的原因

保健品行业青睐中医养生馆模式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主要是保健品的市场大环境,主要表现在销售模式缺乏创新,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行业不规范,监管加强,终端成本增长等。内在的原因是保健品产品本身,主要表现为很多保健品科技含量不高靠概念,不是药却要当药卖,保健品企业本身的市场操作能力等。面对诸多的不利因素,保健品行业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化不利为有利,降低外在因素对行业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年,保健品在营销方法上没有太多的创新,服务营销、亲情营销、恐吓营销、广告营销、概念营销、体验营销等等。在营销方式大同小异的前提下,不同的保健品企业比拼的是企业的实力、团队运作能力、市场操作模式以及相同模式下,谁操作执行的最精准、最到位,谁就将取得更有利的发展时机与位置。而鉴于现在的保健品现状,中医养生馆无疑是保健品行业一种合适的终端业态模式,既能在销售模式上有一定的创新,同时也解决大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问题,因为在中医养生馆内的中医师便是这味好药的药引。

首选: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保障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健康。但自从西医进入中国后,中医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西强中弱的现状。周边的韩国、日本倒是把中医发扬光大,做的比国内好。国家为了振兴中医,特别制定了针对中医药的产业政策,鼓励中医药的发展,其中规定凡家里祖上两代为中医的, 没有执业医生证也可从事中医生的工作,包括原吴义副总理推下后也在学中医。保健品实行中医养生馆模式迎合了国家政府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得到政策的支持,至少不会轻易取缔掉。

其次:相比西医西药,中医中药在疑难杂病方面更有优势,而且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特别是药食同源类的药品或食品。而西医西药在这方面则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药品的毒副作用大,容易引起并发症。人们开始呼唤回归自然,近些中医养生的兴盛就是这个原因。保健品的中医养生馆模式宣传的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更能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第三:中医养生馆内设了中医师,大多是退休的老中医、正规中医药大学出身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还有就是中医医院出来的中青年医生。他们都有丰富和专业的中医理论,同时又有多年的实战经验,能够通过望闻问切,依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量身定制相应的调养方案,对症下药,见效快,针对性强,受到消费者的喜欢。能消除纯粹卖保健品或推销保健品时,消费者的信任问题,至少对医生的话很认可,离成交不远。前面提到的本草养生堂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

第四:通过医生的专业水平,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减少部分单一产品使用所产生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高了顾客的重复购买率,利于长期操作。

第五:店内开展的中医免费项目和收费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如免费的中药茶、血压、血糖等检测,收费的项目如中医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因此店里大部分时间都会有顾客,创造较好的氛围,利于销售。同时在店内举行的讲座等能吸引中老年人到店听课,保证店内的人气,能发掘或扩大销售。

第六:采用中医养生馆模式操作保健品相对而言是比较新的模式。同时店面的存在,消费者消费将更放心,虽然也会被怀疑,但总有个店,真有什么问题还知道去那里找,没有店面,很多人就直接把保健品推销的人当成骗子,除非是熟人介绍或已经建立起信任的老顾客。因此有店面更能促进消费。

第七:中医养生馆店内的中医氛围布置,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店面的中医文化,通过招牌、卷轴、挂画、牌匾等传播。传统给消费者的是名医、名方、名药,容易形成口碑传播。

第八:中医养生馆模式利于终端的宣传推广。通过健康讲座、检查、义诊等方式,相比较容易与社区达成合作,为社区作些免费的工作,获得进社区宣传的目的。

第九:降低对药店、大卖场等渠道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丰富,终端的进场成本水涨船高,进药店、大卖场不仅进场费高,还需要人员促销,没有人员,不是强势广告产品或大牌产品难以动货,开设店面降低对渠道的依赖性,成本可控性强。

第十:中医养生馆模式能把服务做到及至,如果店面允许,在店内可以做很多老顾客的服务,通过服务提升销售和二次消费。同时也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

6.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专业

卫校中医专业还是挺好就业的,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

就业方向:就业领域有:中医临床诊疗、养生保健、治未病、中医健康养老、医养结合、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健康传播、保健产品开发等。毕业生报考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可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从事防治、调养、护理等的中医健康养老、社区健康服务等工作;也可选择自主创业,开办中医诊所、养 场馆、养老院所等。也可进一步深造考取全国各中医药高等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生。

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好。

7.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是属于什么学科

有的学校属于城乡规划类,有的则属于管理类,还有的属于设计类的.总之,每个学校的专业和课程都不一样的.

8. 中医养生保健旅游方向专业

中医养生保健大专毕业可以去中医养生馆工作,现在市面上有私人开的中医养生馆,中老年人都爱去做理疗,现在年轻人也注重养生,也爱去做保健,在社会上慢慢积累技能,以后可以自己开中医养生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以后就能当资深的保健医师。

9.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属于哪一类

究竟什么是健康旅游?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收集了351份有效问卷,从旅游者的角度,了解了中国健康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旅游者认为,健康旅游主要包括体育健身旅游、保健旅游、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四个方面,还有少部分人认为应包括探险旅游和整形旅游。旅游者对健康旅游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上,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健康旅游就是以提高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旅游;少数人认为是为了离开现有居住环境,去环境更好的地方;也有人认为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旅游就可以算是健康旅游;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健康旅游是以医疗为目的。

数据表明,我国的健康旅游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人缺乏健康旅游意识。总体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于健康旅游并不熟悉,只有10%的受访者有过健康旅游的经历,但一半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出对健康旅游的兴趣,并且愿意进行尝试。其中,46~55岁的中老年人较其他年龄层的人群更愿意重复参加健康旅游。所以,不管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还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健康旅游未来必将大放异彩。

虽然到目前为止,很多中国旅游者选择健康旅游的动机与普通旅游区别不大,主要为了增长见闻,其次才是提高精神力量和体验不同的生活,而很少会选择健康旅游来释放压力。但是,目的地完善的健康旅游设施、特色餐饮和住宿服务、独特的健康历史文化才是吸引人们选择健康旅游的三大因素。

旅游者选择健康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最主要考虑的是安全,然后是水、空气和环境质量是否良好。在目的地方面,49.32%的受访者偏向于选择国外目的地,亚洲最受欢迎的健康旅游目的地是日本,欧洲是瑞士,美洲是夏威夷;50.68%的受访者更喜欢国内省份,最喜欢的目的地是海南、云南和四川。

获得高票数的旅游目的地,其实都是健康旅游比较好的首选地,这充分说明,在“去哪里玩更健康”这个问题上,旅游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出国旅游最受欢迎的日本,那里的很多乡村地区环境和食品都很好;稍远一点的瑞士,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很适合放松身心、增长见闻。国内的海南三亚,气候宜人,饮食健康清淡;云南腾冲有火山温泉疗养,西双版纳的气候也比较温暖;位居第三名的四川,其省内很多地区空气清新,休闲娱乐项目也比较多,有利于放松身心。

10. 中医药养生旅游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 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为明确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制约和壁垒,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适应未来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迫切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推动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形势,把握机遇,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 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拉动投资消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区域、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 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原则上在每个地市级区域、县级区域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支持康复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科研实力强的省级或地市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建立慢性病中医药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

  3.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4.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民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地方举办民族医医院,鼓励民族地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民族医药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医医院和诊所。加强民族医药传承保护、理论研究和文献的抢救与整理。推进民族药标准建设,提高民族药质量,加大开发推广力度,促进民族药产业发展。

  5.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根据执业技能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改革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6.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构建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 送等便捷服务。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7.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8.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9.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10.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体系,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举办“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年”,支持举办国际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

  11.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编撰出版《中华医藏》,加强海外中医古籍影印和回归工作。

  12.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技术、康复技术筛选,完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及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加强对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保护。

  13.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四)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

< p>  14.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健全以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为核心,以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中医科学研究基地(平台)为支撑,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统筹利用相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中医药相关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15.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法研究,开展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中药药性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建立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重大产品和技术成果。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批基于中医理论的诊疗仪器与设备。探索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开发新模式,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鼓励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的中药新药研发。针对疾病新的药物靶标,在中药资源中寻找新的候选药物。

  16.完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评价标准和体系,研究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创新的激励政策。通过同行评议和引进第三方评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转化应用研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

  (五)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17.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完善中药材资源分级保护、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地和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繁育研究。建立国家级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中药材资源调查制度。在国家医药储备中,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立中药材科技园、博物馆和药用动植物园等保育基地。探索荒漠化地区中药材种植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18.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制定国家道地药材目录,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储藏技术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支持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建立完善中药材原产地标记制度。实施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推进行动,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推进精准扶贫。

  19.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业者行动,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开发一批中药制造机械与设备,提高中药制造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推进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构建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 品标准体系。实施中药绿色制造工程,形成门类丰富的新兴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减少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物质的使用量,严格执行《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建立中药绿色制造体系。

  20.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制定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供应商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紧密相连。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加强中药材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

  (六)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21.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大力倡导“大医精诚”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行业风尚。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更多非药物中医诊疗技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使更多古代中医典籍进入世界记忆名录。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22.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提升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七)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23.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中医药。本着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支持中医药机构全面参与全球中医药各领域合作与竞争,发挥中医药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国家援外医疗中进一步增加中医药服务内容。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24.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海外制约中医药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准入。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全方位公共资源保障。鼓励中医药机构到海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扶持中药材海外资源开拓,加强海外中药材生产流通质量管理。鼓励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国际品牌。积极发展入境中医健康旅游,承接中医医疗服务外包,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对外整体宣传和推介。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推动颁布并实施中医药法,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管理、中药审批管理、中医 传统知识保护等领域相关法律规定,构建适应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指导地方加强中医药立法工作。

  (二)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为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安全,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工程,重点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推广与应用。系统开展中医治未病标准、药膳制作标准和中医药保健品标准等研究制定。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重点强化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以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及中药材标本建设。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加强中医药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中医药监督信息数据平台。推进中医药认证管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三)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落实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政策。改革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降低中成药虚高药价,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继续实施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质量。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及中医药临床科研领军人才。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基层中医药人才以及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中医药职业技能人员系列,合理设置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岗位。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建立中医学专业认证制度,探索适应中医医师执业分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和高等院校开办民族医药专业,开展民族医药研究生教育,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校和学科。健全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制度,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

  (五)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按照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作部署,在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中,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对患者处方真实有效性的网络核查机制,实现与人口健康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建设,建立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体系。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强化统筹协调,研究提出中医药发展具体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对政策落实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本规划纲要实施分工方案,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政府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具体实施方案,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沟 通交流、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工作合力。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养生

1.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肯定有啊~养老养生是时下很令人关注的话题,衍生出了各种相关的产业,催化产业的繁荣。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就是“养老养生”与“休闲旅游”等概念多重合的项目,两者者各自所特有的资源可以相互共用。项目借助滇池自然景观、依托古滇文化等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等;同时,在项目中加入更多养生养老理念和设计,从而把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无缝结合,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养生养老的综合体项目。

2.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随着亚健康问题的日趋突出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社会对于亚健康防治的需求日益增长,亚健康人群康养市场逐渐成为我国康养市场主要构成之一。我国主流城市中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其中接近6成处于过劳状态。亚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带动休闲旅游、中医养生、康复运动、心理咨询等疗养类康养产业。

3. 中医文化旅游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近几年兴起来的康养旅游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改善人民的身心健康,是身体和精神上双重享受。

它可以是中药养生馆,药膳饮食,温泉度假,养老度假,也可以是针灸按摩,也可以是乡村漫步呼吸新鲜空气。它的方式灵活,很受青睐。

4.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能干什么

从一般意义看,人人都想要健康、快乐、幸福,而养生是其实现的主要途径。

与之相比,医疗卫生倒是相对次要和补救性的,大众化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旅游休闲也是重要途径,但都是可以与养生密切结合起来的。

抗拒死亡、追求长寿甚至长生不老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活得长还必须活得好,如果没有健康、快乐、幸福,而是处于疾病折磨、痛苦、悲伤甚至生不如死状态,尽管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信条,也一定不是正常人所心甘情愿的。

因此,长寿同时必须要健康、快乐、幸福,养老天然包含养生,或者说养老更需要养生。

5. 中医养生保健前景

养生学的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有关单位及社会相关机构,从事中医健康宣教、健康传播、图书出版等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人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过去以传染病为主,而现在的疾病多“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慢性病”为主。

6. 中医药养生旅游

大力实施对外开放人才战略,加大中医外语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在相关国家继续推广、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机构、诊疗机构和研究机构。

建立中医药企业定期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在国(境)外开展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吸引相关国家人员来我国体验养生旅游,促进中医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与国外中医药领域的华人联系,寻找合作机遇,推动中医药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7. 中医养生之旅

中医康养是中医康复和中医养生两个概念的合称。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强调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思想。

要求各地建立的中医康复和养生保健机构要要配备具有执业中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具备传统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调理疗养服务,以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8. 中医健康旅游的方式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

9. 中医养生旅游方向是什么意思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主要学习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以及一些中医的饮食搭配,还有对传统的针灸、按摩方法的学习。

现在人们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的身体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随着现代人对于养生的越来越高的需求,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也越来越受到考生们的喜爱。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与西医不同,讲究的是调节。人体内的阴阳两气相合,自然会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如果出现失衡的情况,要及时通过中医的医疗手段来调整体内的阴阳两气。

中医是一门优秀的中华传统技艺。很多人对中医疗持半信半疑的状态,但事实证明,老祖宗发明的这一套中医手法,确实是具有科学依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次心冠肺炎,通过一些中药才得到了抑制。足以见得中医有多么的博大精深。

学习中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对未来就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目前市场对于中医保健方面的缺口非常大,而且学习中医养生保健课程,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来调节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时刻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10. 中医养生旅游专业

区别在于:

健康旅游是一切有益于现代人消除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健康旅游是旅游者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以达到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治疗心理疾患等目的而进行的旅游。

康养旅游是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旅游活动。充分满足消费者生活需求,休闲、养生需求。

养生养老旅游是既养生又养老吗? 养生

根据养生、养老及旅游的定义可将养老养生旅游定义为在一定时空内”具备适合开展旅游养老养生活动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及相关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而成的地域综合体。旅游养生养老目的地拥有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符合老龄人口特点、为保育身体、延年益寿且为人带来娱乐的服务设施与功能,适宜老龄人口居住,并且其可在居住地开展一定旅游活动。勇先创景认为养生养老型旅游综合体是以养生养老服务为核心、满足旅游者健康、长寿、智慧、快乐、美丽、道德的全面要求,配套居住、餐饮、娱乐、度假、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如何打造康养类特色小镇

(一)康养特色小镇的资源导入
景区或景区周边有宗教文化基础,适合作宗教文化型康养小镇开发;有长寿文化基础,倡导食养、药养等健康养生,适合作长寿文化康养小镇开发;有温泉这一核心资源,适合作温泉型康养小镇开发。
(二)无特色资源,进行特色植入
对于无明显特色资源的小镇,要进入康养小镇开发,必须进行特色植入。这类型一般仅适合长寿文化型、生态养生型,医养结合型或养老小镇型开发。
(三)强化健康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
小镇确定开发类型,就必须强化健康养生养老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度假等健康产业为核心,进行休闲农业、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
(四)小镇整体的运营管理
立足于小镇自身特点,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确定项目的开发主体、开发模式、招商及运营模式等,形成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流程,推进健康产业链的高效发展,实现小镇的经济效益增长。
康养产业的理解并不局限于养老,实际上还有另外两个方面:一个是健康,一个是养心或者养身。康养产业特色小镇的创新点还在于“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养生自由行旅游攻略

  • 中医健康养生旅游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中医健康养生旅游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1.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2. 中医文化旅游3.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能干什么4. 中医养生旅游方向是什么意思5. 中医养生之旅6.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专业7.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是属于什么学科8. 中医养生保健旅游方向专业9.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属于哪一类10. 中医药养生旅游


    2023-07-18
    1071 10
  •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1.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2.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3. 中医文化旅游4.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方向能干什么5. 中医养生保健前景6. 中医药养生旅游7. 中医养生之旅8. 中医健康旅游的方式9. 中医养生旅游方向是什么意思10. 中医养生旅游专业


    2023-10-09
    1848 5
  • 养生天堂,旅游健康养生首选生态龙居

    龙居生态林场养生天堂“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花香鸟相呼”,这是当下游客对龙居林场最生动的描绘。龙居生态林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8000个,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天堂。湿地公园栈桥桃花岛的鹅作为龙居生态林场的所在地,龙居镇以打造“有影响、有代表、有特色的精品小城镇”为目标,以龙居黄河森林旅游度假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

    2021-12-28
    1121 8
  • 养生度假区酒店 养生度假村

    养生度假区酒店 养生度假村 1. 养生度假村2. 养生度假村赚钱吗3. 养生度假村所需资金4. 养生度假村商业计划书5. 环秀晓筑养生度假村6. 攀枝花康和悦都普达养生度假村7. 范蠡山庄养生度假村8. 上海画一养生度假村9. 养生度假村起名10. 养生度假村规划方案


    2022-11-18
    1966 16
  • 旅游养生度假吧 养生度假区

    旅游养生度假吧 养生度假区 1. 养生度假区2. 养生度假区介绍3. 养生度假区发展现状4. 金秀盘王谷旅游养生度假区5. 养生度假区特色经营6. 贵州天岛湖国际养生度假区7. 养生度假区种植那种茶叶比较好


    2023-12-03
    426 67
  • 养生景点开发 养生旅游开发

    养生景点开发 养生旅游开发 1. 养生旅游开发2. 养生旅游开发理论3. 养生旅游开发现状主要写哪些方面4. 养生旅游开发的市场营销5. 养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6. 养生旅游开发可行性分析7. 养生旅游开发的意义8. 养生旅游开发论文9. 养生旅游开发的原则


    2024-04-13
    397 28
  • 养生度假酒店-养生度假酒店图片

    养生度假酒店-养生度假酒店图片 1.养生度假酒店图片2.南寿峰养生度假酒店3.养生度假酒店图4.度假酒店推荐图片5.深山养生度假酒店全景6.绿水尖养生度假酒店7.养生度假酒店的含义8.养生度假酒店内部图片9.中国养生度假酒店10.牛仔谷养生泉度假酒店11.养生度假酒店


    2023-09-12
    713 78
  • 桂林休闲养生旅游 桂林适合养生吗

    桂林休闲养生旅游 桂林适合养生吗 1. 桂林适合养生吗2. 桂林休闲养生旅游景点3. 桂林哪个养生馆好玩4. 桂林休闲游线路5. 桂林 养生6. 桂林休闲度假好去处7. 桂林山水养生乐园8. 桂林休闲养生旅游攻略


    2023-07-29
    687 59
  • 康养巴中 | 南天门森林康养基地:运动养生天堂 生态田园画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绿色崛起为路径”,把森林康养作为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着力打造全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今日起,“巴中民政”将不定期推出《康养巴中》专栏,敬请持续关注!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平昌南天门森林康养基地。平昌县南天门森林康养基地平昌县南天门森林康养基地幅员18.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平方公里,系米仓古道重要节点、川陕苏区军事战略重地。景区有尖山子、

    2022-02-13
    346 23
  • 关于温泉养生的文章 温泉养生的句子

    关于温泉养生的文章 温泉养生的句子 1. 温泉养生的句子2. 关于温泉的说说3. 温泉说说句子4. 泡温泉的好句子5. 享受泡温泉的唯美句子6. 享受温泉的句子7. 温泉养生的句子怎么说8. 泡温泉好处的美句


    2023-07-16
    1246 41
  •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生物菌床养猪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生物菌床养猪 1. 生物菌床养猪2. 养猪场菌床3. 菌床养猪好还是硬化地养猪好4. 养猪发酵床菌种5. 生物菌床养鸡6. 猪圈发酵床菌种7. 益生菌床养猪8. 生物菌养猪技术9.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10.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11. 生物发酵床养猪


    2023-08-24
    1165 3
  • 休闲养生旅游景点 康体养生旅游景点

    休闲养生旅游景点 康体养生旅游景点 1. 康体养生旅游景点2. 康体养生旅游景点有哪些3. 康体养生旅游景点图片4. 文化养生康养旅游5. 健康旅游景点6. 健康养生旅游7. 康体养生旅游景点介绍8. 康体养生公园9. 康体疗养旅游


    2023-11-02
    1549 27
  • 石家庄日式养生温泉 石家庄水疗养生

    石家庄日式养生温泉 石家庄水疗养生 1. 石家庄水疗养生2. 石家庄水疗养生馆3. 石家庄 养生4. 石家庄 水疗5. 石家庄家庭式个人养生SPA理疗6. 石家庄水疗养生哪家好7. 石家庄水疗馆排行8. 石家庄推荐水疗馆9. 石家庄水疗养生馆哪家好


    2023-12-25
    864 37
  • 台湾养生旅游 台湾人养生

    台湾养生旅游 台湾人养生 1. 台湾人养生2. 台湾著名养生专家3. 台湾108岁老人的养生之道4. 台湾 养生5. 台湾养生专家 生机饮食6. 台湾人养生喜欢吃什么7. 台湾人养生之道8. 台湾人饮食


    2023-12-29
    422 38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