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公园景点介绍 宜州冯京公园景区介绍

导读:冯京公园景点介绍 宜州冯京公园景区介绍 1. 宜州冯京公园景区介绍 2. 宜州冯京公园 3. 宜州冯京公园简介 4. 宜州冯京公园门票 5. 宜州冯京公园景区介绍视频 6. 广西宜州冯京公园 7. 宜州冯京公园图片

1. 宜州冯京公园景区介绍

刘三姐故乡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冯京路冯京公园刘三姐故里景区。

河池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河池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刘三姐故里景区距市中心7公里,整个景区由贯通市区的龙江河段与刘三姐乡的下枧河段交汇构成。

2. 宜州冯京公园

河池宜州博物馆开馆时间是上午九点。

宜州博物馆开馆时间是周二至周日 9:00-12:00、15: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博物馆免费开放。

宜州博物馆位于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冯京公园,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藏品1000多件,博物馆展品综合运用实物、文字、图片、雕塑和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生动立体展示了黄庭坚、徐霞客、石达开、竺可桢、蒋百里等历史名人眷恋宜州的足迹,浙大西迁宜州办学的悲壮历史,壮族歌仙刘三姐演绎的多姿多彩民族风情等,展现出宜州大地两千多年来的独特历史文化风貌和深厚人文底蕴。

3. 宜州冯京公园简介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令标志着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的诞生(武则天执政后创立武举制度),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时1200多年,有据可考的共产生了文状元532人、武状元293人,合计825人。这825名文武状元的籍贯因资料缺乏,仅有约一半的可确定。其中籍贯确定为广西的文武状元有11人:

1. 赵观文,桂林临桂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状元。有据可考的广西历史上的第一名科举状元。该科进士及第十五人。官翰林院侍讲。

2. 裴说,桂林临桂人,唐哀帝天佑三年(906年)丙寅科状元。该科进士二十五人。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

3. 梁嵩,平南(今贵港平南县)人,南汉白龙元年(925年)乙酉科状元。授翰林学士。

4. 王世则,桂林永福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癸未科状元。王世则有腿疾,原不被看好,后经赵普宰相建议,宋太宗仍钦定其为状元,并为新科状元、进士举办了琼林宴开创了先例。王世则连续两次殿试都中状元,是我国唯一的“连科状元”,官授文明殿学士,官居三品。

5. 冯京,宜山(今河池宜州区)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三元及第(广西历史上第一个)。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6. 李珙,桂林永福人,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丁亥科武状元。官武功大夫。

7. 毛自知,祖籍富川(今贺州富川县)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状元。诏封为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8.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状元,三元及第(中国最后一个)。历任翰林院修撰、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江苏巡抚等职。

9. 龙启瑞,桂林临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任侍讲、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

10.张建勋,桂林临桂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任云南学政、侍讲授道员,督学黑龙江。

11.刘福姚,桂林临桂人,清光绪十五年(1892年)壬辰科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讲、贵州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河南乡试副主考官、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

封建时代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比例极其少,唐至宋初全国每科录取的进士仅有数人至二三十人,至清代 大了进士录取率(共112科进士,共取26846进士),但平均每科进士不过300而已(大概三年举办一次进士考试,平均下来每年仅录取100进士),由此可见高中状元可谓“万众挑一”。其竞争程度之烈,决非今日的高考可比的。

广西历年高中状元者共计11人,其中桂林独占了8人。为何?桂林,是岭南地区最先接触中原文明的重要城市之一,且曾经长期作为广西的省会城市,经济相对发展,文风鼎盛,故其文人辈出、高中状元者亦居广西首位。

4. 宜州冯京公园门票

冯京,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天门山下有一个村落,名叫冯村,也叫冯家湾,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冯京出生于此。冯京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他参加殿试,中状元,冯京连中三元,人们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今宜州城西龙江北岸建有冯京公园。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市龙头乡九磨村人。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谢骙,原名谢家骙,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管家巷人,1939年11月,谢骙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率部与日军的激战中殉国。

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23岁登进士第,即步入官场,宦海沉浮,59岁那年,黄庭坚在一再遭贬后,被朝廷除名,羁管宜州。1104年夏天,黄庭坚只身一人来到宜州,从此,宜州和这位文化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庭坚虽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艺术领域里却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地以人名,黄庭坚在宜州的许多诗作,迅速飞出岭南,传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变大。文化人的力量还在于可以教化一个地方,黄庭坚来宜州后,他开馆讲学,开了宜州读书之风气,使宜州之名在岭南显扬开来。黄庭坚殁后数十年,宜州太守韩璧始建山谷祠来纪念他,祭祀他,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他,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是有口皆碑,为人民津津乐道。

5. 宜州冯京公园景区介绍视频

有那么一座岭南小城,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美丽的鸳鸯江绕城而过,于是,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就因水而生,因水而秀,因水而兴了这座别具风韵的小城,就是被誉为:“世界人工宝石加工之都”的百年南埠——梧州。梧州。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它地处珠江流域的中游,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汇三江于一处,交通便利,是一座游客如云的山城水都在小城的东边,有那么一块大小约1平方公里的建筑物。儿时,在错落有致的小巷中,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尽情地享受着这座小城带给我童年的快乐时光!

我的家乡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亚热带,山环水抱,风光旖旎,既有独具一格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梧州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东面是梧州最高峰,海拔386米的白云山,它遥连五岭,俯瞰三江,雨后会出现“云岭梧州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四季宜人,山在城中 水绕城过。自宋代起就形成了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冈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随着时光流逝,环境变迁,社会发展,旧八景有的已成历史陈迹。梧州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有唐代白鹤观,宋代龙母庙及元丰监铸钱遗址。此外,还有南汉铜钟、桂王墓地、“寿”字碑、允升塔、炳蔚塔、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封王建国地遗址和中山纪念堂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梧州悠久的人文环境,婀娜多姿的自然景观,浓郁的南国风情,让游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连绵成片的骑楼,是梧州昔日辉煌繁荣的标志。骑楼街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骑楼城最经典的建筑为英国领事署旧址、梧州海关旧址、思达公医院旧址、新西旅社、大东大酒家、粤西楼等,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是马王街、维新里和金龙巷。骑楼城的中心在骑楼城牌坊至中庭广场,里面展示有赵光、牟子等梧州历史名人雕像;而新西旅店至龙母庙的防洪堤内墙有一段长1.4公里的梧州历史文化长廊,游骑楼城一日便可读懂梧州两千多年历史。

如今,时间老人敲开了21世纪的大门,短短的几年时间,梧州人为这些建筑做了一次“整容手术“,焕然一新的骑楼让这座千年古城增色不少,引来了世人的瞩目,今天的梧州,新老骑楼交相辉映,夜幕降临,华灯映照下的梧州城美不胜收,你不能不被流光溢彩的山城美景所吸引,一座古老而有新兴的城市,给世人展现了一个山水城市的迷人风采。

鸳江春泛为梧州八景之一。即桂江、浔江(西江上游)汇合后,桂江的清水与西江的浊流同时流动,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俗称鸳鸯江,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鸳鸯江景色秀美,放眼望去,只见西江浩淼,水流滔滔;桂江碧绿、波光粼粼。两水交汇处,恰似戏水鸳鸯,相互依偎,相互拥抱,长相厮守,难舍难分。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当年获赦路经梧州,适逢中秋之夜,泛舟于鸳鸯江,面对清浊江水不禁思绪万千,吟诗赞道:"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鸳鸯江水之名也从民间传开来。"鸳江春泛"被列为梧州八景之首。凡到梧州的游客游览了这一景色无不赞叹称奇。

第梧州独具魅力的水文化所产生的龙母文化,更成了西江流域最重要的旅游品牌。国家4A级景区梧州龙母庙—骑楼城景区享誉中外。四恩寺、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袁崇焕故里、邓公庙等历史、宗教文化景点魅力无穷。粤剧文化、东方狮王、山上民歌、龙舟文化等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梧州的自然景观众多,市区有白云山、珠山、玫瑰湖、圣文园、太和花园等,各县(市、区)有爽岛、大爽河、白霜涧漂流、天龙顶、石庙、石表山、蝴蝶谷、太平狮山、天书峡谷等景区。2100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使梧州打造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吸引了粤港澳地区的游客。

梧州是岭南古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粤)地。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赵佗称南越武帝,封赵光为苍梧王。同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其时南越国占地“东西万余里”。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其原属地上分置7郡,并于梧州及今广东封开一带设广信县(辖苍梧郡),广信以西称广西,广信以东 广东,两广因此而得名。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岭南的苍梧等9郡,梧州成“岭南要地”,为岭南首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名梧州。

云岭即白云山,位于梧州市区东北角。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盘桓,气势磅礴。站在山顶俯瞰远眺,全城风光,远方景物尽收眼底。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晴岚,是指白云山上的水蒸气,在雨后初晴之际,那素洁云雾,蒸暖山气,缭绕飘忽,秀丽动人。高耸的白云山就象戴上白面纱,披上白围巾的绿衣少女。故得名。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清代诗人李世瑞以云岭晴岚为题作了一首诗:“翘首城东望眼齐,新晴岚气古蛮溪。几重高楼通星北,一抹遥连挂榜西。晓露乍漙初日上,晚烟如幂夕阳低。佳哉郁郁葱葱处,遗老徒闻觅锦鸡。”

随着天空最后一抹夕阳隐去,繁星渐渐闪耀起来。夜幕下,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梧州城风声轻轻、水声泠泠,与白日相比增添了不少韵味。城市里到处闪耀着如梦似幻、璀璨夺目的霓虹灯,将这座绿城水都装点得更具魅力。橙红、紫红、靛蓝、嫩黄……在桂江、浔江边的防洪堤上,两条长约4.5公里的霓虹灯在黑夜里不断变换色彩,远远望去,像两条彩色的巨龙在江边盘旋。而在彩色巨龙之下,荡漾的鸳鸯江水泛出色彩斑斓的粼粼波光。

在古代,外地人一提到梧州、提到苍梧,就想到舜帝;一提到舜帝,就想到苍梧想到梧州.这是天下的共识,是中国文化的普遍常识,是中华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一份珍贵记忆,一份无价的人文遗产.唐太宗有句诗称梧州为“大舜隐真之地,达人循迹之乡”,并对开国大臣李靖说过“碧桂之林,苍梧之野”云云.唐代一大批诗人,包括沈佺期、宋之问、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结、张籍、项斯、李商隐、李涉等,都曾以舜帝、苍梧为题材吟咏过梧州.当时或谪戍或派驻岭南的官员或文人墨客无不以到苍梧参拜舜帝陵庙为荣.宋代文豪苏东坡南贬海南岛,路过梧州赋诗说:“我行忽至舜所藏”;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干脆在诗中称舜帝为“苍梧君”。

梧州之夜,西江桂江像是镜子,将两岸的灯光倒映在水中。延绵的防洪堤,古朴的鹤岗楼,简约时尚的榜山,美轮美奂的鸳江春泛,五彩斑斓的桥梁,在江水的倒映下光芒倍增。两岸两桥两山,在灯光、水流的辉映下,都变得灵动起来,动静结合的光影,将梧州这座绿城水都的古城风韵和现代气息衬托得淋漓尽致。

据《太平寰宇记》说:“相传南汉太守刘曜尝凿断之,俄有双鹤飞游于上……。”《名胜志》也记载:“梧州城西桂江岸形如飞鹤,山多松树,入夜白鹤群集。”清代诗人关正运有《鹤冈返照》诗云:“城西隔岸叠峰稀,落日平冈见鹤飞。山上赤腾余倒景,江心红映半斜晖。四围暮色侵樵径,一片霞光向钓矶。最是可观翻石壁,水边人立似衣绯。”白鹤山为梧州八景之一,昔称“鹤冈返照”。当朝阳刚从西江浮起,河上晨雾未消,隔江相望,窈窕多姿的白鹤山,宛如一个静卧云雾中的仙女。当斜阳西照,霞光把白鹤山的倒影投入碧绿明亮的桂江,就象一个花容月貌的女郎对镜梳妆。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岭南古城,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广西东大门,梧州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是我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 是我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

古苍梧文化,即关于历史上古苍梧时期虞舜开拓岭南实现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结合及其名人辈出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结合,也保留有瓯骆文化的特质。古苍梧文化涵盖范围包括桂东、粤西和湘南三省繁华富庶之地,内涵丰富,沉积厚重又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西江文化、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苍梧人杰地灵,是卧虎藏龙的地方,历史上曾吸引了一批旅梧文化名人到该地驻足,或任职、讲学和旅游,如赵光、宋之问、元结、鉴真、苏东坡、秦少游、李纲等,他们的到来,为古郡增添了人文光彩,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古苍梧文化的内涵。 

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紧靠珠三角,毗邻北部湾,珠江干流——西江黄金水道从市区蜿蜒而过,与香港一水相连,是一个宜居、宜商的粤港澳“后花园”。梧州有“小香港”之称,与港澳同胞同饮一江水,语言、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等都极为相近,有着独特的人脉优势。梧州市建城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广西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

梧州白云山公园位于梧州市区东北方。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盘桓,气势磅礴。站在山顶俯瞰远眺,全城风光,远方景物尽收眼底。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在雨后初晴之际,素洁云雾,缭绕飘忽。高耸的白云山就象戴上白面纱,披上白围巾的绿衣少女。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清代诗人李世瑞作诗说:"晓露乍薄初日上,晚烟如幂夕阳低。"白云山为梧州八景之一,称作云岭晴岚。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当他从海南遇赦北归途经梧州时,看见鸳鸯江的奇观,不禁脱口吟出“浔桂江流好放棹,鸳鸯秀水世无双”描绘梧州美景的千古绝唱。苏东坡在梧期间,还曾经去拜祭舜帝庙,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苍梧名人辈出,其重教思想影响了整个岭南学风,并孕育了两广状元17人。据史书记载,从宋代陈坦然中进士以来,到清光绪期间,苍梧共有40人中进士。北宋“三元及第”的冯京,祖籍宜州,后移居藤州,28岁时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曾官江宁、开封、太原三府知事,授翰林学士。今藤县有“三元亭”和冯京父亲墓,现存有“冯京事略”碑和“积原流光”碑。

当我漫步于骑楼与河堤时,总是恍惚地觉得有一位散发着古典气质的少妇在缓缓地向我走来。是的,她内敛,温婉而从容。她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成熟的魅力。这就是拥有两千年历史沉淀的梧州,这也是创造着这些历史的梧州人的共同气质。梧州人是懂得如何去呵护人的。不是吗?骑楼二楼的水门阳台就是根据岭南多风雨的气候特点而为行人设计的。“骑楼在你头,风雨不用愁。”这便是建造骑楼的初衷。总是为别人着想的人,无疑在生活中都是友善的人。

来到梧州,不看一下骑楼城那可真是白来了。公元1897年开埠后,梧州成为广西的商业中心。上世纪二十年代,梧州商埠局拆古城墙、拓宽街道,原来的坊式房逐渐被骑楼取代,在河东老城区留下连绵成片的骑楼群。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560座中西文化水**融的传奇建筑,荟萃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骑楼街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 钟灵毓秀的梧州,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古苍梧文化和商贸文化,成为了广西现代工业策源地和轻化工业基地, 育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著名作家、学者梁羽生等一批批英才豪杰。

中国广西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她位于珠江上游,处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有着"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 梧州,千年古城,百年商埠,有着辉煌的历史,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6. 广西宜州冯京公园

蒙公乡状元坟:天葬神穴

光绪二十年(1894年)编纂成书的《贵县志》在“圩埠”篇目记载当时全贵县有44处圩,9处埠。对今天蒙公圩的记载如同其它圩埠一样,措辞简单:“濛公圩,在郭西里,地方距城七十里”。

四十年后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覃塘人龚政主纂的民国《贵县志》收录当时贵县全境有46处圩市,并说“今之圩市大都如昔”,民国《贵县志》记载:“蒙公圩,梁志作濛公圩,在县北九十里,郭西里,今蒙公乡,后枕乌石岭,地势向东迤逦而下,趋前临蒙公河,上通石龙,下达覃塘,户数一百一十家,商店二十余间,有南康街、正大街。主要商业为米豆、牲畜、面丝、杂货,以面丝为最著名,贩销远及外县,圩期向为辰戌丑未等日,民国十五年后改为寅申已亥等日,贸易较盛。”

民国时代,蒙公不再复袭沿用“濛公”旧称。蒙公乡位于覃塘区北部,东邻东龙镇、北接山北圩,西北连樟木乡,西南与黄练镇接壤,南与覃塘镇交界,国道209线由北往南穿越该乡岭庆村、蒙公村、平龙村、定布村四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蒙公圩。蒙公圩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民国初年贵武近代公路(209国道前身)开通,带动了公路沿线的圩镇发展,商业土特产以面丝最为出名,远销县外。

1957年,在蒙公乡平龙村筑坝截水,拦鲤鱼江支流红泥江水建成大型水库——平龙水库,原本的山间盆地遂成大泽,清民时代的蒙公旧圩便沉入水底,后来就近在原来是高耸的岭顶上另辟场地建成今日之蒙公新圩,距贵港城区近40公里,而与蒙公新圩直线以东的占蒙村因被浩瀚的平龙水库阻隔,成为全乡境内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屯。据未经考证的说法,蒙公之地名正源自占蒙村,占蒙,旧称“沾濛”,后来都进行了“去水化”,如“濛公”改蒙公,“沾濛”称占蒙,而令人玩味的是,后来修筑的大型平龙水库全在蒙公乡境内,水不去还而全是水。

蒙公圩位于贵港西北部,是个纯壮族聚居区,作为古代桂中南通往桂北的陆路通道上的一个圩市,长期以来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最广为人知、影响周边地域的蒙公典故就是“乞儿坟”的传说。乞儿坟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最为广泛认可的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相传古代有一书生赶考,路过蒙公乞丐山,见一乞丐已快饿死,而附近村民却无一人给予口粮茶水,而奄奄一息,赶考书生出于好心,给予干粮,乞丐说道:“此次赶考,必然高中状元”,书生高中归来,乞丐已故,蚂蚁担泥覆盖尸体,状元就原地葬之……,从此之后,附近村民不敢跪拜,而村外香客则纷至沓来……”

版本二,状元坟原名乞丐坟、蚂蚁坟,传说清代有个赴京赶考的书生路经贵县蒙公乡,路见一个奄奄一息的乞丐倒卧于路旁,似将冻僵状。这位外地书生见其可怜,遂蹲下抚慰询问,很快乞丐便闭目死去。书生脱下衣服给他包裹好就地挖坑葬之。葬毕他对着坟堆拜了三拜就继续奔赴赶考,结果这位心怀仁爱慈悲心肠的书生金榜题名,并高中状元!

版本三,传说古代有个赴京赶考的穷书生路 贵县蒙公乡,在一座石山脚下见到一个冻死的乞丐,书生见此惨状便在附近找了些禾草稻绳遮盖了尸身,随后就继续赶路。放榜之日,书生高中状元,这位读书人返乡时再次路过乞儿倒地死亡的地方,看到原本自己放置稻草的位置已隆起成坟堆状,这位新科状元大感不解,因为历来将乞儿尸体视为不祥之物,拒而远之,无人愿靠近,遂仔细观察坟茔周围,看到山上的蚂蚁群在源源不断地往坟茔上运土,原来是蚂蚁运泥土将乞儿埋葬,这位书生感慨之,为死去的孤独乞儿,更为这通人性的小小蚁类,于是一身状元服饰的状元郎便扑咚地双膝跪下,大哭,久未起身离去,周边村民聚众观之,后人遂将此乞儿坟通称为状元坟。

状元坟位于蒙公乡古山村附近,在蒙公圩往东方向,靠近蒙公二中北面约一公里的石山脚下。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香客祭拜,遇上大考之日,状元坟附近公路更是车水马龙,人流涌动,人们都希望能够粘些状元的运气,考个高分,以图学业工作一路顺畅。后来,随着乞儿坟的神奇故事,吸引了包括求财、求子的香客前来,而且还大都应灵,还愿香客也一拨又一拨。于是,状元坟日日香火不断,不是庙宇却胜似庙宇!状儿坟由此成贵港、来宾、武宣、宾阳等周边市县的信众的顶礼膜拜之圣地。

在笔者看来,对乞儿坟的膜拜,只是人们内心对各自美好未来的一种心理自我暗示,是个人精神情绪的一种自我渲泄,更是个人意志的一种决心明示,人们需要通过一个有形的载体去支撑引导其个人内心行为,状元坟的传说无疑迎合了古往今来广大底层民众的期盼之需。

科举考试有三个等级,省级考试称为乡试,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省城,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中举的称“举人”,举人自动获得朝廷任为县官的资格,同时举人也自动获得进入更高一层科举考试——会试的资格,会试的考场设在国都京师,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考中会试的即是中进士,进士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了(用现在的话语,属于老虎级别了),属于“封疆大员”,会试的前三名进入最后进入科举制度的最高级考试——殿试,即在皇帝的金鸾殿上由天子亲自出题考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在乡试、会试、殿试接连获得头名,将解元、会元、状元三元都拿下的,称“三元及第”。自明以来,乡试会试殿试均为三年一次。

从隋代到清末的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总共有文状元653人,其中广西仅有10人(临桂人占了六席,永福人一席,富川人一席,宜州人一席,平南人一席),全国“三元及第”的状元14人,其中广西却独占2人(宋代宜州人冯京,清代临桂人陈继昌)。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十位广西古代状元,分别如下。

赵观文,临桂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状。

裴说,临桂人,唐哀帝天佑三年(906年)丙寅科状元。

梁嵩,平南人,南汉(925年)乙酉科状元。

王世则,永福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癸未科状元。

冯京,宜州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乙丑科状元。三元及第。

毛自知,富川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状元。

陈继昌,临桂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状元。三元及第。

龙启瑞,临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状元。

张建勋,临桂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状元。

刘福姚,临桂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状元。

对照上述十位广西状元的考籍地域,贵港市辖三区历史上并无有状元出现,只有平南县的梁嵩在五代十 时期(时广西属南汉)考中了南汉状元,但南汉的国都是在广州,由平南(时称龚州)通过西江水路直下广州,因此,无须折迂贵县(时称贵州),首先排除。

明清两代,桂林为广西省城,临桂人在省城参加乡试后,直接北上赴考,故清代三位临桂籍状元也全部排除。

宋代当时广西区划为“广南西路”,也是“广西”之名首次出现,当时广西的首府是桂州(今桂林),因此,同上理由,宋代永福、富川籍状元均可排除,宜州人冯京也一并排除,因为宜州地处桂西北,可直接取道柳州抵桂林参加乡试后,继而北上。

剩下两位唐代临桂籍状元,对照时间,两人高中状元时均属于唐末时期,唐代区划是“道、州、县”三级,今天的广西属于岭南道,道治广州,并分广州、邕州、桂州、容州、安南共五府经略使,称“岭南五管”。公元862年,岭南道分为岭南东道(道治广州),岭南西道(道治邕州),岭南西道分邕管、桂管、邕管,即“唐代广西三管”,三管辖境包括今天广西绝大部分地区。今天的贵港属于唐代岭南西道“邕管”地域管辖(解放初期,贵县一度被划入南宁专区及其后身宾阳专区即是此历史渊源所致)。

贵港蒙公乡的状元坟如果一定要与广西状元扯上一点半丝的潜在关联,似乎只能这两位唐末临桂籍状元了。当然是这只是笔者的简单推理:临桂人南下当时岭南西道“省城级别”的邕州参加乡试类的地方考试,南下陆路线路为临桂、柳州、贵州、邕州,省级考试中举后获赴京师长安的礼部考试资格则无须再南下折回邕贵间,而是由临桂直接北上了,如临桂人状元在国都长安考中状元后,当是先回到家乡临桂,而后又远赴数百里之遥专程来祭拜蒙公乞儿坟,虽理论上似可通,但实践上确实应无可操作性。

因此,笔者认为蒙公状元坟应与历史上的登科取士的状元级别的中举者无关(广西以外的状元更无关联了,广西毕竟是中华最南端末梢区域了,当然,今越南地区有过中国古代状元的话,理论上还可留此窗口),从蒙公地处南宁通过柳桂陆路通道这个交通地理角度而言,经蒙公南来北往的各路人马,如果是赴考书生,更多的应该是参加省级乡试类的科举考生,乡试中举者也是一种荣耀了,在这个长期以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蒙公地区,亦或因民智未开,对汉人之科举制度之举人、进士、状元区分不明,或将中举者均统称为“状元”也未曾没有可能。

此外,蒙公状元坟,因其所在位置山环水绕,长期以来深受各地风水地师的各种点评,也为乞儿坟的传说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7. 宜州冯京公园图片

  【陈钦】,苍梧广信人,汉代杰出经学家,也是岭南最早研习经学的学者,著有《陈氏春秋》。【陈元】,陈钦之子,潜心研习《左传》,被汉光武帝诏立为《左传》博士榜首,著有《左氏异同》。  【陈坚卿】,陈元之子,以“文学”知名。陈钦、陈元、陈坚卿祖孙三代作为古经文学家的代表人物,以治《春秋》、《易经》闻名,在苍梧讲授儒家经典思想,故有“三陈”这称。  【郎士燮】(字威彦),苍梧郡人,曾任交趾(苍梧)大守总督七郡,积极倡导传播儒家思想并著有《春秋经注》、《公羊传注》、《谷梁传注》等。其弟士壹,士有,士武分别为合浦、九真和南海太守。兄弟四人被称为“四士”。    【牟子】,汉末佛学家,曾任交趾(苍梧)太守,潜心钻研老子和佛学,是岭南最早研究佛学的人。    苍梧名人辈出,据史书记载,从宋代【陈坦然】中进士以来,到清光绪期间, 梧共有40人中进士。北宋“三元及第”的【冯京】,祖籍宜州,后移居藤州,28岁时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曾官江宁、开封、太原三府知事,授翰林学士。  明代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党内元老【李济深】,著名学者【梁羽生】,世界跳水冠军【谈舒萍】等均系梧州人。

Hash:c56c41de00ed318b13f9844dc0c8d1fa2404998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