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福建省为什么没有一点儿存在

这个话初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儿,但是冷静梳理一下,这个话就偏颇了。

客观地说,中国古代长期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视角的,而福建偏居东南一隅,处于中原文化圈边缘,因而大众关注度不够。

很多人对福建的历史认知印象模糊,只是停留在沿海、茶叶、闽南语流行歌曲、沙县小吃等几个概念。

其实,福建的历史灿烂夺目,人文深厚,说出来会让你惊掉下巴。

我不是福建人,但我有几个福建好朋友。我愿意帮他们说话,为福建代言。因为我已被福建和福建人折服。

福建背山面海,交通闭塞,开发较晚。

据历史记载,在秦汉以后才有与邻省的通道。即使到清代,福建才形成较完善的陆路交通网,但由于境内高山连绵,河谷遍布,未能发展为车马大道。

因而,福建与中原的交流较晚、较少,难以进入大众关注的视野。

其实,福建的历史悠久,人文还是比较厚重的。

独特的军事政治历史地位在《禹贡》中,福建之地属九州之扬州。后来属于百越之闽越地区。

南北朝时陈朝永定年间(公元557年~559年),陈武帝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

唐朝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立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从而有了“福建”之名。

这两点,比现在很多省份的历史发源早。

而且,少为人知的是,福建在历史上几次还被作为国都。

例如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国都临安(今杭州),宋朝皇帝赵显被俘。

益王赵昰一路南逃,在福州被陆秀夫、文天祥等大臣拥立继位,即宋端宗,将福州定为行都,图谋恢复宋室江山。

今天福州的泰山宫,就是赵昰的行宫。

再如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皇帝朱由崧被俘杀。

于是,郑鸿逵等人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

明朝中后期,中国与日本的“贡舶贸易”制度遭到破坏,日本海盗频繁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严重的倭患。

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率兵围剿倭寇,福建成为主战场之一。军民团结,最终平息倭患。

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

福建是“红色摇篮”,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9年5月,红军挺进闽西古田 。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决议案。

“古田会议决议”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载入史册。

古田会议旧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辉煌的海外贸易历史地位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陆地海岸线很长。

这里自古就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这里自古就是海上商贸集散地,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起点。

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自古就是著名海港。

尤其是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一度是世界第一大港。

大量的海外贸易和大量的海外移民,是福建自古的两大特色,也形成了后来遍布全球的闽籍商人。

“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独具魅力的福建文化闽越族生活在多蛇地区,因而以蛇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顶礼膜拜。蛇深刻影响着闽人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和精神文化。

因而,崇蛇文化习 成为闽文化的标志之一。

此地自古称“闽”,其含义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

福建依山傍海,境内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福建省耕地总面积少,人均耕地仅为0.6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这种艰难的生存环境,迫使福建人自古就不得不四方闯荡谋生,甚至远涉重洋寻求生路。

这也造就了福建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这里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是“客家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世界著名侨乡。

这里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海洋文化等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唐朝时,唐太宗特旨河南嵩山少林寺昙宗方丈,在南方的福建省莆田建少林寺,被誉为“南少林”。

这里也是“南拳”的发源地,佛教中禅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

福建有一种世界罕见的大型集体民居建筑——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清时期。

它们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依势选址建造,功能齐全实用,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因而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今保存完好的濂江书院,始建于唐末,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讲学。这座千年学府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福建人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厦门大学,是华侨近代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后来它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风景美丽而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

另外,福建人的一些风俗习惯,早已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并且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享誉世界。

例如饮茶,是福建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以来,福建的“斗茶”之风兴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享誉海内外。

安溪乌龙茶、武夷岩茶,是众人皆知的中国传统名茶。

再如寿山石,是福州特产,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中华瑰宝。

喷涌而出的福建精英群体听起来福建的耕地资源少,旧时生存困难,属于穷山恶水,不适合宜居、养人。

然而独特的地域文化,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自古至今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名声显赫的社会精英。

例如,福州林浦古村,在约八百年中出现了18个进士,尤其是有“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的科举传奇。

在古代,有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李纲,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北宋名臣、书法家蔡襄和蔡京,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俞大猷,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明末清初军事家郑成功等人。

在近代及现代至今,有林则徐、辜鸿铭、严复、林语堂、陈嘉庚、林觉民、冰心、邓拓、郑振铎、林徽因、邓子恢、刘亚楼、杨成武、卢嘉锡、陈景润、侯德榜、林巧稚、高士其、余光中、舒婷、汪国真、王永庆、郭鹤年、黄如论、许荣茂……

这些人,广布于政治、军事、文学、思想、艺术、医学、科技、商业等领域,群星璀璨!

这种各类人才井喷的现象,在中国所有省份中名列前茅。

当然,以上只是福建历史的一部分亮点。

看完这些,你还会说福建在历史上缺乏存在感吗?

福建是祖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可能和福建总体上开发较迟,福建在唐代以前一直都是中国最落后的地方,类似于边疆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这样的地方算是远离主流文化,历史人文乏善可陈,这主要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福建境内多山,素有“ 东南山国”之称,降水充沛,亚热带森林茂密,潮湿而且温热,这样细菌繁殖很快,从古人的记载中我们知道:这里流行着疟疾、泻痢、感冒等瘟疫,被古人环为“瘴疠之地”,很显然,就福建的原始地理条件来讲,很不适宜人类生活,倒是那些能适应当地气候的动物在这里生长很快,比如毒蛇、老虎、熊罴、鳄鱼,但是它们在早期都是人类的敌人,可以说,古代的福建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与大自然的抗争需要较多的付出,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福建的开发,当中原已进入夏商周鼎盛时期,而福建在古文献中被视作未蒙汉化的蛮荒之地,就有文字的历史而言,唐以前的三千多年间,中国的黄河流域中原文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福建长期是中国最落后的地域之一,仅留下了最古的称呼“闽”,而且这一格局一直到隋统一南方,仍无大的变化,一直到唐代早期,中原人民仍将包括福建的东南地区视作蛮荒地带,只有在流放官员才想到这一地方,长期以来,中央朝庭对此的统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安史之乱后,朝廷开始重视福建的开发,从而使得福建有了很大的变化,举个例子:在中国的所有省名中,“福建”二字出现的可是最早的,唐开元21年(733年)朝庭将福州和建州的首字置“福建观察使”,并且入宋以后,福建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福建在逆袭,“人才之盛,甲于天下”,这点为什么会被忽略?原因就在于福建偏于一隅,与北方中原的主场相远离,甚至背道而驰,再多的闪光点也不被重视!

改革开放40多年,福建的发展是全国最快的,上升的位次从1978年的23位到2020年的第7位,上升了16位,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福建是太低调了,宋代福建出现过的辉煌很快就要在21世纪重现!希望不要再用古代的眼光看待福建。

Hash:7a5e1d7c5bd18e42cfc6a96661af0d208e04ba22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