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扇博物馆的景点 博物馆展览扇子

导读:中国扇博物馆的景点 博物馆展览扇子 1. 博物馆展览扇子 2. 扇形博物馆 3. 博物馆折扇 4. 博物馆扇子的作品展示 5. 扇子博物馆 剪刀博物馆 6. 扇子博物馆图片 7. 风扇博物馆展厅 8. 中国扇子博物馆展厅 9. 扇子博物馆介绍

1. 博物馆展览扇子

扇骨的数目称“股”。明代摺扇的竹骨,通行十四股。但也有少至九股、多至十六股、十七股、甚至最多达二十三股、二十四股(上海博物馆明代摺扇)。

清代摺扇的扇骨数目变化比较复杂,少至九股,甚至七股,也有增加到二十四股、三十四股、甚至四十股,格式特别繁多。

在制扇行业中:骨子双数称为“方”;单数称为“单”。清末流行长九寸五分骨子十六根的摺扇,称为“九五十六方”。

现代的摺扇大多承继了清末的风格,扇骨也是多种多样,但十六根的摺扇更普遍

2. 扇形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成都的摸底河 自西向东从馆内流过,两岸的河岸风光构成了博物馆的横向景观轴;从南自北依次参观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和陈列馆,该条南北向的开放空间构成了博物馆的纵向文化轴。环绕在博物馆建筑周围的,是园林区。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南大门至陈列馆主通道旁,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是南至北参观必经之路。乌木林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东南角,由金沙遗址以及成都地区出土的近百根巨型乌木组成,是一道特色景观。玉石之路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由大型玉石及若干小鹅卵石组成。

场所展厅

• 西山水景广场

西山水景广场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主干道以西的园林区内,广场占地10亩,地面由20吨金色洗米沙铺设而成。广场紧靠博物馆经典生态景观西山,与西山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西山高12米,山上有水杉、桢兰、茶花、杜鹃等常青植物。

• 金沙剧场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位于博物馆西北角的金沙剧场,外观呈水晶皇冠状,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中国首部原创大型音乐剧《金沙》驻演场地。

• 4D影院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梦回金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倾情打造的四维立体电影,《梦回金沙》采用2台2万流明的巴可高清数字电影机,最大分辨率为1280*1024,银幕尺寸宽12.8米,高7.5米,108座特效动感座椅,共施放捅背、耳风、滚珠、扫腿、喷水、座椅升降等13种特效,同时配有刮风、下雨、闪电、下雪、烟雾等多种环境特效。

•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南岸。馆内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也是金沙遗址最早发现文物的地方。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为近圆形的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米。由于发掘现场的泥土中还埋藏着金沙遗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钢柱支撑而成的巨大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考古发掘现场。

•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建筑,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馆也采用全钢架结构,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陈列馆中的主题陈列名为《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五个展厅组成。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包含有金沙晨曦复原景观、大型遗迹套箱展示、定向查询系统、击拍式查询系统。

第二展厅:王都剪影

第二展厅王都剪影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社 生活。展馆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堑刻、模冲等多种技法。出土的铜器系范铸而成,多为小型器物及大型礼器上的附件。

第三展厅:天地不绝

第三展厅天地不决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来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入口用铁纱网分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运用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

第四展厅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

整个展厅的展陈设计都是围绕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展开的。以陈列“太阳神鸟”金饰的圆形展台为中心,周围围绕四组扇形展柜,将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富有层次地展示。

第五展厅:解读金沙

第五展厅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让游客了解金沙遗址的来源和去向。

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的文明历程通过图片展板和出土文物表现出金沙文化的历史背及文化发展的真实脉络。

3. 博物馆折扇

推荐四样东西

1扇子

2胶带

3手帕

4本子(盖章用)

湖南省博物馆 集章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文物,将“君幸食”狸猫食盘,大禾人面纹方鼎,人形柄匕首,帛画《引导图》等文物元素和长沙当今知名文化地标相结合进行衍生设计,将古今文化趣味融合。也是茶颜悦色和文和友联名的纪念袋哦~

4. 博物馆扇子的作品展示

博物馆门口的长龙后,湛蓝的天空映衬着博物馆雪白的墙壁。我们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和噪杂,去品尝一番悠长岁月的古色古香。

苏州博物馆的面积不是很大,坐落在这苏州古城的一隅,小桥流水,白墙灰瓦,竹林环绕,鸟语花香。博物馆内有三个楼面,分别展示了古文物、唐寅画展和苏州历史文物。

最深刻印象的是精美的越王勾践剑,稀有的秘色瓷碗,还有浑身装饰着金银珠宝的佛骨舍利。不过让我感到最为震撼的是明代风流才子佳人唐寅,也被称为唐伯虎的众多画作。

通过参观苏州博物馆,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让我感悟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大家在画廊边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参观苏州博物馆。在回上海的大巴上,同学们纷纷议论着自己的收获。

苏州博物馆是平江历史街区上的一颗明珠。她位于拙政园的东面,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刀之作”。

走进大厅,透过平移门,便可看见一座创意山水园。这是一座将苏州园林艺术与现代庭院设计融为一体的创意山水园。园中铺满鹅卵石的小池塘和泰山石组成的假山相映成趣。加之小桥、亭台、竹林等点缀其间,更有色彩斑斓的锦鲤嬉戏池中,令这座山水园古韵盎然中不失活力与生机。

来到“吴地遗珍”展馆。透过那一件件质朴而又精巧的史前文物,我们感受到了吴地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宝藏虎丘”展厅中,它的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 ,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重饰莲花,再仔细瞧瞧,它是不是很像一朵初放的莲花呢?

它的主体由楠木构成,上面装饰了许多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等材料,仅珍珠就达三万多颗,在灯光的照射下,整座宝幢显得熠熠生辉,。宝幢上17座神像雕刻得惟妙惟肖,天王神态威严,天女婀娜多姿,护法八天神情嗔怒,祖师大德静穆庄严,真是出神入化。

“吴中风雅”展馆,领略了历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之后,走入宋画斋。室内陈设着仿宋的家具与书画,体现了“简单、朴素、自然”的美丽。贝老匠心独运,他要让这间茅庐本身成为展品,展示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

我们最先来到了“夏日无上清凉,雪景绘画展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挂在了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踏雪访友的雪景画。画上的大地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白雪,松树压弯了枝头,偶尔有白雪在往下掉落,一位大官骑着马,穿过小桥,去山上的好友那里游玩。看着看着,心中仿佛感到了阵阵清凉,那雪画得细腻的像真的一样,松树仿佛在风中摇晃,白雪莎莎地掉落,马儿好像在跑动,如此形象逼真的图画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进入古街,我立刻感觉到我好像身穿战袍,手提宝剑,骑着快马回到了古代。小河旁一排杨柳显得十分苍翠,地上的石板路都快被游人走平了。路边有一座亭子,里面有游人手持折扇,边赏景边乘凉,好不自在。提到赏景,当然要品茶了。

5. 扇子博物馆 剪刀博物馆

在手头找一张稍厚的正方形的纸,当然漂亮的纸最好不过。纸的边长最好大于30cm,否则叠出来扇子太小,只能好看了。

把纸对折,正方形的纸从哪一边都可,然后再对折。

把刚对折的展开,重新沿一边向中心线对折。

然后把纸展开,从一边向第二条折痕对折。把纸转个方向,另一边也在第二条折痕处对折。

把纸的窄端朝向自己,从一边折叠出一条1cm左右宽的边。

然后把纸翻转过来,再叠一条同样宽的边,就像风琴褶,重复动作,依次叠好。

把叠好的褶对折。

用胶水把扇子中间两端的褶粘好。

最后一截红色折纸,用双面胶黏在最边上,用剪刀剪出均匀细条

双面胶撕开,并且把红线的一端卷到里面。做成挂坠的样式。

把红线的另一头卡在扇子的折痕中,用双面胶固定。

再用一截和扇子图案一样的纸把扇子尾部固定。

一把美丽的“古风扇子”就完成了。

6. 扇子博物馆图片

目录如下:

1、榫卯:中国传统榫卯技艺

2、折扇:一个移动的折扇博物馆

3、历史地图:古代历史的地图和故事

4、古诗词典:界面古风的诗词APP

5、汉字的故事: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

6、中华珍宝馆:欣赏高清古代书画

7、每日故宫:故宫出品,必属精品

喜欢的可以直接前往应用商店下载,了解详情请继续阅读。

7. 风扇博物馆展厅

上海在夏季还是比较热的,会有几个星期比较热(高温天)。但是很多生活场所都是有空调设备的,各大商场超市、博物馆餐厅都有空调,游乐场也有风扇加湿喷雾,很人性化的。个人觉得还是很适合居住生活的,上海就是节奏比较快,不努力就容易被时代淘汰,要努力搬砖。

8. 中国扇子博物馆展厅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承办游泳项目比赛。

  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 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

  国家体育馆(折扇),是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国家体育馆在奥运期间主要承担竞技体操、蹦床和手球比赛项目。

  北京射击馆,位于北京西五环路边,总用地面积约6.45公顷,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含临时看台),包括资格赛馆、决赛馆、永久枪弹库及室外配套设施,是北京奥运会新建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主要承办射击运动。

  五棵松体育馆,位于西四环五棵松桥东北角,毗临地铁一号线五棵松站,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分竞赛层(场地所在层)、首层、包厢层和三层,可容纳观众18000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项目的比赛场馆。

9. 扇子博物馆介绍

扇子,最早称为“霎”,与羽毛有关。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时发明的,据说当时有个叫孟夏的人取鹊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战国的。湖北江陵马山砖厂楚墓出土过一把竹编的扇子,扇柄在扇子的一侧,就像一扇单扇门。单扇门在古代称作“户”,扇子当仪仗使用时左右开合也像门户,“扇”字之所以从羽从户,由此可以得到明证。

  至少在汉代就出现了团扇,因为是用绢制成的,故又称为罗扇、纨扇,团扇形如圆月,暗合中国人团圆如月、合欢吉祥之意,故又称为合欢扇。西汉成帝时班婕妤因赵飞燕入宫而失宠,故作诗云:“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如明月。”唐代王建《调笑令》词曰:“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于是,扇子也就有了并面、便面、障面等雅称。团扇多为“圆如满月”的样式,但也包括了各种“方不应矩,圆不中规”的方圆形、腰圆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多种样式。团扇的出现打破了羽扇的单调格局,使扇形更加丰富了。

  扇面的面积虽然有限,但也给书画家们开辟了一块题诗作画的小天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录的杨修为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是关于在扇上作画最早的记载。《晋书·王羲之传》中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已是家喻户晓。除了王羲之外,当时还有范晔、顾宝之等文人都曾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这就大大提高了扇子的文化品位。最迟到唐代,绘画作书的团扇已经相当流行,新疆阿斯塔那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把木柄绢质团扇,扇面上就绘有花鸟。唐代画家周昉的名画《簪花仕女图》中也画有一位手执绘有牡丹花的团扇。在团扇上绘画作书到宋代达到顶峰,至今仍有不少宋代的绢本团扇扇面被保存下来。

  古代男女都用团扇,在唐代永泰公主墓和李凤墓的壁画上就都绘有用团扇的男人,但是等到折扇传入并流行以后,男人在正式场合都使用折扇,团扇就变成女性的专用物了。

  折扇是11世纪从日本经高丽传入我国的。北宋邓椿在一部关于中国画史的著作中提到,当时北方有一种高丽扇,用鸦青纸做成,可以折叠,上面还绘有图画。这里所说的高丽扇,实际上是从日本传过去的日本扇。

  折扇在日本被称作蝙蝠扇,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被中国人接受,并根据其形状称之为折叠扇、聚头扇或撒扇。江苏武进一座南宋墓中出土了一件黑漆奁,上面画着一个手持折扇的仕女,扇子有五档扇骨,白色的扇面上还绘有花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说,当时都城临 安已设有专门卖扇子的“周家折叠扇铺”,说明宋代已经能够自制自销折扇了。不过宋元间使用折扇的人还不多,所以,明代陈霆在《雨山墨谈》中说:“元初东南使有持聚头扇者,人皆讥笑之,我朝永乐初始有持者。”

  明代折扇广泛流行,据说这与明成祖朱棣的大力提倡有关。近年来在明代藩王墓里也时有折扇出土,可以与之相互印证。明代制扇作坊遍布各地,其中最有名的有杭扇、吴扇、川扇、歙扇、青阳扇、溧阳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等等。扇骨、扇面制作精良,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还衍生出扇袋、扇坠、扇盒等附属扇子的工艺品。折扇携带方便,出入可以藏在袖中,故有“怀袖雅物”之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把明代第五个皇帝朱瞻基画的折扇,共有15根扇骨,扇骨外露的部分全以湘妃竹皮包镶,扇面为纸本设色人物画,一面是柳阴赏花图,一面是松下读书图,落款为“宣德三年春日武英殿御笔”。

  清代是折扇大发展的时期,它不仅是一种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而且成了一种艺术品,一种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一种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男性使用折扇,而且还有专供女性使用的秋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中又分化出黑纸扇、香木扇和各种工艺扇。折扇还流传到欧洲,成为西方贵妇们喜爱的把玩之物。

机械风扇起源房顶上于1830年,一个叫詹姆斯·拜伦的美国人从钟表的结构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这种风扇转动扇叶带来的徐徐凉风使人感到欣喜,但得爬上梯子去上发条,很麻烦。

1872年,一个叫约瑟夫的法国人又研制出一种靠发条涡轮启动,用齿轮链条装置传动的机械风扇,这个风扇比拜伦发明的机械风扇精致多了,使用也方便一些。

1880年,美国人舒乐首次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速转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这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

Hash:124a602baaa85484ce289b68bd34149a7a56885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