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吗?

十里红妆是古老的汉族民俗,这种嫁女的场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十里红妆的热闹场面已成为历史,承传了千百年的妇女境况已彻底改变,但曾经让古代妇女哭过、恨过、爱过和荣耀过的一切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作系统的了解和研究是江南民间艺术馆和大家的责任,因为她们是我们的祖辈。

“十里红妆”是宁海特有的嫁女场面,发嫁妆的当天,送亲队伍穿着红色的衣服,红色的裤子,抬着各式各样的红箱、红桌、红椅、红柜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还有一顶红色的龙凤花轿,伴着锣鼓队伍行走于前童古老的巷子里面,搬嫁妆的队伍从女方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情景非常状观,浩浩荡荡,队伍好似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欢天喜地,故称为“十里红妆”。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姑娘出嫁时丰厚的嫁妆。

旧时宁海大户富庶,才能负担起丰厚的嫁妆。新娘的嫁妆贵重与否决定了以后在夫家的地位。于是,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婚床花轿、箱、柜、桌、椅、盆、桶、铜锡器,无一不是描龙画凤,样样齐全。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和前童民俗博物馆就展示了“十里红妆”的民俗内容。

红妆里的器皿,即红妆家具基本上是制作于清代,但也有少数是到民国的。当时女方收了男方的礼金后,为了不落下卖女儿的骂名,所以有钱人家就重金为女儿准备日常起居所需的一切家具、器皿作为嫁妆,以免女儿嫁过去后受冷落,从而怠慢了自己的女儿,同时也是向外和男方家显示自己的财富。除了床上用品、衣服、首饰、被子以及女红所需要的细软等在迎亲的时候随着花轿送出去,其余的东西都会在婚期的前一天送往男方家。当地的人们会非常重视这个婚嫁的礼俗,将结婚的场面办得红红火火的。

“红妆”是用朱砂漆底,用黄金、水银和各种天然石等装饰,集雕刻、堆塑、绘画、书法等于一体的各类生活用品。如桶、箱、笼、篮、箩、盒、盘、镜台、女红用具等。

各种箱子

各种盘子

脸盆、脚盆和脸盆架

篮子

镜台

其中,各种功能的木通是最有特色的。红妆中的桶有米桶、水桶、茶壶桶、果桶、梳头桶、首饰桶、洗脚桶等等。桶是红妆中最丰富的品种,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桶体朱红透亮,造型千姿百态,雕刻精美,饰金错银,线条变化富有女性韵律,洋溢女性特有的气息,是直接体现女性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家居用品。

粉桶

大红果桶

梳头桶

红妆艺术是一种传统艺术,但它同时也展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文化态度、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文革的运动摧残,十里红妆婚俗现象已渐渐淡化,现在宁海乡村仍顽强传承着,虽然没有像解放前后那么传统完整,但坐花轿结婚、串箱杠、红马桶、红面被、红家具、红鸡蛋、红对联、红双喜等十里红妆嫁女儿的婚俗仍然可见。随着西风东渐,传统的婚俗面临自然消亡的危险,但古老的传说依然是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传承的动力。

Hash:bb7d9d77910c08439f47146c7c1eec644e5f5b1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