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昌宁,梯田“丰”景好。
秋分过后,昼短夜长,凉意渐浓,天高云淡,露冷风清。“银棉金稻千重秀”的丰收图景里,流动着“清风吹空月舒波”的诗意,秋风里,熟悉的歌儿在轻轻回响: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大山深处的昌宁,没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即使像县城所在的右甸坝这样的坝子,在当地人眼中已经算是很大,但放到平原地区去比,却连一个角落都算不上。但这并不影响昌宁秋天的“丰”景,因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梯田,让秋天的大山有了独特的魅力。
昌宁山高谷深,平整的坝子大块的农田只是大山的一种点缀,与乡村人世代相伴的,是顺山而建天梯般的梯田。秋收季节,一层层梯田泛起了金色,如链似带,大小相嵌,高低错落,层层叠叠。一条条田埂,是一条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的金线,一头连着梦想,一头拴着家园。一层层梯田,是一个个改变现状、放飞梦想的台阶,一头连着谷底,一头接着云天。
昌宁的梯田,最能让人想起的,是阿背寨梯田。位于澜沧江峡谷深处的这处梯田,确实是昌宁所有梯田里保存最好的,虽然每年都在变得让人不认识,但至少也还在艰难地坚守着那一方土地,描绘着一种叫乡愁的柔软。
“一颗种子撒进红土地,秋,弯了满山坡的收获。彩云之南,最普通的稻田也可美成不凡的风景线,心旷神怡。”这是一位远方朋友在微博里的话。的确,梯田是一代代农民用智慧与汗水,在山坡上凿出的农耕“史记”,每个秋天都会用丰收的色彩,记录农民生产生活的变迁。
秋天,梯田的丰收充盈了稻梦空间,一代代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弯弯曲曲的“等高线”里绵延。阿背寨梯田,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美。在梯田对面看,一层层的梯田像极了饱经沧桑的老人的脑门上的皱纹,层层叠叠间满是微笑。其实,梯田本身也是饱经沧桑,一条条“等高线”上,一代又一代种田人的足迹,讲述着时代的变迁。
梯田深处的稻香里,农民正有序地忙碌着,收割、脱粒、捆草、搬运……满头的汗水挡不住丰收的喜悦。稻穗在秋风中点头,稻田在阳光下睡懒觉,所有与这片梯田有关的一切,都变得满是诗意……
过去,昌宁有许多梯田,山区的村村寨寨几乎都有一坡梯田。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梯田不再种植水稻,变成了茶园、玉米地、核桃林,渐渐失去了梯田该有的样子,曾经在那些梯田里放水、耕作、收获的人说起梯田,就像翻开一页页的史书,从怎样开梯田开始,每一段故事里都充满了艰辛。
地处大山深处的漭水镇老厂村,是个一块可做晒场的平地都难寻的地方。但在这里,却有大大小小的梯田却从山腰直到谷底。前几年去那里时,刚好是秋收的季节,金色的梯田,成为了山间最美的风景。记得村里的老支书说,虽然种田不再是吃米的唯一途径,却依然有人在坚持。但是,老支书也在担心,有一天那梯田再也守不住了。几年没去,不知那里的梯田是否依然满洼黄金。
梯田的那层层金黄,在这个时代里,其实已不再只是农民的口粮田,更成为了一种山村特有的符号,文化价值早已超过经济意义。比如闻名中外的元阳梯田、龙脊梯田等等,梯田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收益,已远远超过了梯田种植。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地方的梯田都能如此幸运,行走乡村就会发现,“新田”“团田”“大田”“长田”“狗舌头田”……这些满是梯田元素的地名,如今已仅仅只是一个地名。
有一次,在澜沧江边的老人山附近,“偶遇”了一片梯田,梯田不大,但金色的稻穗却很谦虚,一层层的梯田与澜沧江的高峡平湖边在一起,连出了山里人吃饱大米饭的梦想。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代代怀揣梦想的人们,在能够放到水的地方,凿出了大大小小的梯田,雷响后放雨水栽下秧苗,于是大山里有了水田这样亮晶晶的眼睛,而黄玉米饭里也有了大米做成的“饭眼睛”。农民们用辛苦的汗水,收获着半饱半瘪的稻谷,也收获繁衍生息的希望,不经意间便给大山留下了独有的农耕文化元素。
梯田,有的在与人家相隔很远的地方,于是就得有田房,有的田房后来变成了人家,一家人聚出了一个寨子。田房,其实是农民春耕、秋收时的家。秋收时节,田房被包围于一片金黄之中。随着交通条件改善,田房的作用已不再大,于是田房便成为梯田的留守者,孤独地守护着梯田的春耕、夏长、秋收、冬藏。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梯田都离寨子很远,许多梯田是与人家相互交织的。寨子脚下是一片梯田,寨子里是袅袅炊烟,寨子的背后是一片树林,这大约是山里乡愁的基本符号,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足迹。
大田坝文沧村,有几个寨子分列于山洼两边,那里的梯田与人家,就是这种典型的结构。梯田从寨子门前的小河边开始,一层层地向山脚、山腰蔓延,把依山而居的人家包围在中间。稻谷成熟的季节,人们不用出门就能闻到阵阵稻香,有经验的人甚至能判断出是哪一种水稻品种,成熟到什么程度,于是选准最佳时节,开镰收获丰收的欢喜。
梯田,其实是山村的一幅史诗画卷。远看,是绿水、青山、村庄组成美丽的山水画里最美的点缀;局部切割细读,各种文化元素自然排列组合,构成山村文明的风景线。一条条蜿蜒的曲线,记录的是山里人融入自然的坎坷……
然而,梯田这种山区最典型的农耕文化符号,正在许多地方加速消失在时代的“洪流”里。秋天风吹过,仿佛能听到梯田在呼唤,呼唤更多的人能认识到梯田的意义,并用符合梯田自身特点的方式,为大山留住最美的农耕记忆。
图文:吴再忠
来源:网络
水墨施甸·秘汤胜地
千年茶乡·田园昌宁
温润保山·美玉神汤
长按·识别·订阅
Hash:193ab28164e72747748a5192347c47c85141abbb
声明:此文由 进口旅游达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