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林卡,历代达.赖喇嘛消夏避暑的后花园

——西藏自驾旅行之十

下面照片里的这个地方叫“罗布林卡”,在本老头心里,这是拉萨旅行一定要去的地方,因为从七世达.赖喇嘛开始,这里便是历届达.赖喇嘛们消夏理政的地方,也被称为达.赖喇嘛的“夏宫”。如果从旅行游玩的角度看,这地方绝对是休闲漫步的好地方。

“罗布林卡”始建于1755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帝当政时期,它是由七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在之后的二百多年间,历任达.赖喇嘛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达到了今天占地36万平方米的唯美园林。园内建筑以格桑颇章、准增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为花园主体,绝对称得上整个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

如果把“罗布林卡”用汉语翻译过来,它叫“宝贝园林”。下面前两张照片是“罗布林卡”的东门,也就是正门。从第三张到第七张照片叫“格桑颇章”,这是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宫殿。它始建于1755年,是整个“罗布林卡”内建造最早的宫殿,之后经过历代喇嘛的不断扩建,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宫殿内设有贡布护法神殿、集合大殿、卧室和阅览室,可惜的是禁止拍照。从这座宫殿开始,“罗布林卡”便成为了历代达.赖喇嘛夏天办公的地方。

下面的照片叫“金色颇章”,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休息办公的地方。这座宫殿建于1922年,在整个“罗布林卡”内算是最晚建造的宫殿之一,但这座宫殿却是为十三世达.赖喇嘛专门修建的。据说,这座宫殿是西藏最为杰出的藏式风格建筑,其中最为精美的便是艺术雕刻,而且木雕艺术的表现手法不仅精湛,而且特别,重在以神传形,既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又表现了唯美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门窗、梁柱上的十八罗汉、宗喀巴五应身像等,雕刻的栩栩如生,极为传神。

下面的照片叫“准增颇章”,始建于十八世纪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当然,也是八世达.赖喇嘛夏天休息办公的场所。这座宫殿是一座双层藏式平顶建筑,大殿内供奉着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释迦牟尼八大弟子、药师佛和无量寿佛,四周经架上藏有3600多部经书,它也是历代达.赖喇嘛藏书阁。二楼有一间阅览室,这个阅览室也是十三世达.赖喇嘛进行修持的中心场所。

下面的照片就是“罗布林卡”内最为核心的部分了,叫“达旦明久颇章”,这座宫殿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也就是今天逃亡国外的那个达.赖喇嘛休息办公的地方,也是整个罗布林卡内规模最为宏大的宫殿。在十四世达.赖喇嘛离境前,“罗布林卡”就是达.赖喇嘛和少数达官贵人休息娱乐的“夏宫”,现在已经成为拉萨著名的旅游景点。这座宫殿建于1954年,也是专门为十四世达.赖喇嘛修建的,整个宫殿由修行室、经堂、会客室、卧室、卫生间等30多间房子组成。从建筑风格上看,它既有寺庙的建筑特色,也蕴含了宫殿、别墅的艺术风格,看上去既富丽堂皇,也幽雅别致。

“罗布林卡”这个大园子非常大,坐着电瓶车观光还用了两个多小时。如果您想了解拉萨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罗布林卡”非常值得逛逛。

(上面这张照片是一个来自印度旅行团。)

(上面这张照片是一个波兰的旅行团,举着小旗的波兰导游在中国呆了三年,汉语说的非常棒,在他们休息的时候,本老头这个哥们聊了一会,我告诉他,我去过他的国家,也告诉他我在波兰的感受。下面这张照片是一个来自德国家庭。)

在罗布林卡闲游时,我们遇见了一伙“大鼻子”。在“达旦明久颇章”的门前,本老头发现带着这帮“大鼻子”的导游站在一边,便凑了过去问导游:“他们是哪国人?”还没等导游回答,一个大胡子小伙儿马上问本老头:“你是中国人?”我的天呢!大鼻子里竟然有会中文的。我马上回头对小伙儿说:“我是中国人,您呢?”小伙儿笑呵呵地说:“我是美国人!”会中文这就好办了,本老头和美国小伙儿就边走边唠了。

小伙儿告诉我,他的家在新泽西,因为喜欢中国文化,在七年前就开始学中文了。两年多以前来到中国南京,开始读中文的研究生。他还告诉我,这一次来拉萨是因为爸爸妈妈、姐姐姐夫来中国看他,就想在中国玩一圈,玩过西藏还要去西安。小伙儿还说,他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所以也就很喜欢去古城看看了。这小伙儿真的非常友好,还为我介绍他的爸爸妈妈,他爸爸看我背的相机马上笑了,说:“我们相机是一样的。”然后就给我们俩拍照。一路走一路聊,握手分别前,本老头让他们的导游为我俩拍了张照片,做个纪念吧!

下面这个地方是拉萨市内的扎基寺,是一座“求财”的寺庙,但教徒们进寺庙不用送钱,送酒就OK。据说,这个寺庙里的财神爷特别喜欢喝酒,所以,来此拜佛的教徒们进寺庙前都会买一瓶白酒,10块钱,也不算贵。拜佛的时候把一瓶酒倒进一个大盆里。我就寻思,这么多酒怎么处理呢?离开寺庙以后我问了问,人家告诉我,那些酒还会灌到瓶子里。有点遗憾的是本老头没有用手机拍一张那些酒瓶子,如果用文字形容“就像一座小山”。

本老头从不拜佛,只是对带有文化的东西感兴趣,而且这座寺庙的大多数地方都可以拍照,这就给本老头机会了。拍拍藏传佛教寺庙里的细节,应该能反应一些藏文化吧?

Hash:98347936d087d75d531561b7c628e04a2e3066f4

声明:此文由 走过非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