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四十年,看龙山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的发展和巨变!~

“奋进中的湘西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龙 山 县 专 场

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冬生发布新闻

州委外宣办主任、州政府新闻办主任黄华主持新闻发布会

11月21日,“奋进中的湘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龙山县专场在吉首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冬生发布新闻,就龙山县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

记者提问

龙山干群参加新闻发布会

县发改局、民宗局、扶贫开发办、农业局、住建局、交运局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湖南日报、红网、团结报、湘西网、湘西电视台、湘西人民广播电台、边城报、智慧湘西、州政府网站以及来自龙山新闻网、龙山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回眸四十年岁月如歌 踏上改革路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40年,是龙山社会经济社会实现发展和巨变的40年。改革开放以来,龙山县历届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县域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实力、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

盘点:改革开放40年来龙山的发展与巨变

40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龙山的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四十年,龙山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财政收入不断攀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0.89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78.66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89倍。

人均GDP从1978年的223.2元,发展到2017年的1.59万元,较1978年增长71倍。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24万元,发展到 2017年的8.12亿,增长72倍,年均增长11.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4年为2754万元,2017年达到5.2亿元,年均增长14.28%。

40年来,我们始终将产业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龙山三大产业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58.5:15.6:25.9调整为2017年的22.8:20.9:56.3,第一产业下降3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30.4个百分点,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向服务业领跑的大转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是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龙山是我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基地。图为袁隆平在龙山考察超级杂交水稻基地。

龙山县石羔街道干比社区,千亩高产水稻采用收割机实割测产。该片水稻是省农技推广总站重点主抓的两个千亩示范片之一,面积1011.5亩。

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2.32亿元,较1978年增长43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6.62万亩。

龙山县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图为比耳脐橙产业园喜获丰收。

烤烟是龙山农业支柱产业,图为龙山里耶镇八面山的烤烟基地。

百合是龙山县的支柱产业,种植规模、产销量均据全国第一。

培育形成了烤烟、百合、柑橘、中药材、畜牧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烤烟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值2亿元;柑橘种植面积14.2万亩,总产值6亿元;百合种植面积8.2万亩,总产值8.19亿元(种植规模、产量及销量居全国第一)。

黄牛成群

生猪、黄牛、山羊、家禽存栏量分别达10.52万头、1.5万头、14.2万只和42万羽,总产值达5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1.84万千瓦增加到2017年的25.52万千瓦,增长13.8倍,机械生产率达75.5%。

石牌镇百合喜获丰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86家,家庭农场发展到380家,3家获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获批省级示范社。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为490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68个。

龙山百合、里耶柑橘、七姊妹辣椒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

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408万元;1988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突破2亿元。201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4亿元,总产值达19.3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较1978年分别增长56倍和78倍。

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从无到有,按照工业集中区宝塔工业园和石羔产业园“一区二园”规划建设,宝塔区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石羔产业园区规划面积6.31平方公里,总面积达8.3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工业集中区建成标准厂房8.27万平方米,招商入园企业16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5亿元,税金4675万元,获批省级工业集中区。

三是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

里耶古城遗址

里耶秦简博物馆

山势雄伟的八面山

险峻秀丽的洛塔风光

景色宜人的乌龙山大峡谷

佛教圣地太平山

土家山寨惹巴拉

坚持“旅游兴县”战略,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门路,累计投资11亿元,着力推动里耶古城、惹巴拉、乌龙山大峡谷太平山等景区景点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效益不断凸显,2017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四是商贸服务业持续繁荣

蓬勃发展的城东新区

2014年至2018年,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近15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17.65亿元增长到37亿元,年均增幅达20%以上。高铁高速加快建设,亿利购物广场、湖湘商贸广场、红星美凯龙•e家天下、万汇国际博览城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建成投用,龙山的湘鄂渝边区商贸物流集散地优势凸显。

湖南电商扶贫现场

全县发展各类商业网点1万多个,从业人员5万余人。大力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引入快递企业23家,各类电商企业100多家,开通网店6000多个,实现397个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获评全国电子商务农村范县

4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龙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成绩

一是交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湘西山区龙山县召市公社至洛塔公社,群众肩挑背负行路难。

1978年,龙山县全县境内公路仅9条约380公里砂石路,民用汽车103辆,客运车辆仅7辆。

龙山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图为位于龙山县境内连接湖北恩施的吉恩高速公路西北收费站。

改革开放40年来,龙山县突出实施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扩容升级、县际油路改造、通乡油路建设和“百村通路”工程,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龙永高速开通运行,黔张常铁路可于2019年建成通车,龙桑高速纳入全省高速路网规划,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840公里,建制村通客班车率达100%,客货运车辆1024台。

S260龙里公路获评湖南省2017最美农村公路。建成了县城到省会城市4小时、周边地级城市3小时,到所有乡镇2小时,县内所有乡镇1小时可上高速的“4321”交通圈。

航拍龙永高速

可以说,曾经龙山因交通闭塞难以摆脱贫困,如今交通已成为助推龙山脱贫摘帽、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水利能源建设快速发展

湾塘电站

技术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湾塘水电站中央控制室。

改革开放前,县内电站总装机仅7000千瓦,全县通电率不足20%,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6500余处,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8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28.39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县5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达4.035万千瓦,年供电量达4.2亿千瓦时,较1978年增长24倍,农网改造率达100%,电力输送实现全覆盖。

三是通信通讯建设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了信件、电报、有线电话、传呼、传真跨越到智能手机、电子邮件、数据网络,通信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县无线信号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100%覆盖,4G信号在全县所有村(社区)重点区域实现100%有效覆盖,宽带通村率今年底可达到100%。

40年来,我们始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龙山的城乡面貌发生空前性巨变

朝气蓬勃的龙山县城

1978年,县城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00人。40年来,先后建设了长沙路、民族路、湘鄂路、岳麓大道、新城大道等10余条市政大道,市政大道总里程达38.5公里,形成了“四横六纵”的城市路网结构,华塘新区、城东新区、高铁新区基本成型,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78.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4.5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达25万,城镇化率达到40.1%,城区面积、城区人口增长近100倍。

山水龙城新貌

皇仓坪公园

突出市政设施建设,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管道天然气,建设了皇仓坪公园、果利河酉水河两河休闲风光带,投资2.5亿元进行了老城区改造,城区污水处理率、供水普及率、管道天然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0%、92%和87%,主次干道亮化率达到100%,城市绿道达8公里,龙山县城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与全州同步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山水龙城”正在武陵山腹地崛起。

整治后的里耶老街

龙山大力推进特色民居改造,图为改造后的洗车河古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里耶、桂塘、召市、洗车河、苗儿滩、茨岩塘、靛房、石牌等中心集镇和惹巴拉、中湾等最美村落建设,里耶镇荣获“全国特色小镇”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巴沙村等9个传统村落进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桂塘镇入选湖南省“第三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名录。

40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和回应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重难点问题,龙山的社会事业得以持续性改善

我们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家、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民生问题全面发力,持续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龙山建设“家门口”名校,图为投入使用的思源学校。

2018年末,全县幼儿园发展到142 所,在园幼儿21265名;义务教育学校 138所,在校学生66094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8707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386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7人;全县教职工5155名,其中,专任教师4791 名。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7.7%,巩固率达97.4%;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特殊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6%, “龙山教育”已逐渐成为湘鄂渝边区一大品牌。

二是卫生事业成效显著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仪式

进村义诊

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7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3个,中心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9所,卫生分院26所,民营医院14个。

三是文体广电事业日益繁荣

奥运冠军龙清泉回母校受到热烈欢迎

建成一级文化馆1个,二级图书馆1个,二级博物馆1个,美术馆1个,影剧院1个,高规格乡镇文化广场21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161个,乡镇文化广场面积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里耶古镇绿园广场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村级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到364个,建成农家书屋434家,村村响广播点1800余个、户户通2.5万余户,地面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实现全覆盖。

龙山县是土家族发祥地之一。图为非遗传承人田隆信、杨文明等表演土家族打溜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彭南京表演毛古斯舞。

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10人,州级71人,县级139人。全县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省级15项,州级55项,县级124项。

图为中国织锦工艺美术大师、土家织锦传承人刘代娥(前一)给游客介绍土家织锦技艺。

建设土家族织锦技艺传习所20余个。龙山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

40年来,我们始终将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龙山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

精准扶贫“连心袋”架起龙山干群“连心桥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精准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扶贫改善大民生的思路,层层压实各级责任,大力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工程,取得了良好脱贫成效。2014年至2017年,全县累计脱贫17742户74773人,退出贫困村67个,贫困发生率降至9.05%。同时,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是居民收入水平显著增加

与1978年比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走上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征程。 2017年的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2150元,比1978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5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4元,增长26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1981年的13元增加到2017年的23397元,是1981年的1799倍。

二是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上世纪80年代以吃、穿、用消费需求为主体,到90年代,消费需求转向电子产品;进入21世纪,消费需求向汽车、住宅、休闲、网络等需求转移,居民家庭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据初步统计,县内登记手机用户达35.3万户,机动车保有量8.1735万台。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6亿元,是1978年的179.6倍,年均增长14.2%。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敬老院中安享晚年的老人

2018年,农村居民城乡医保参保人数达55.82万人,参保率98.6%。城乡低保保障人数分别达3416户6139人、5832户12664人,标准提高至5400元/年、3960元/年。集中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标准由3600元/年调整到8400元/年;散居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标准由1200元调整到5400元每人每年。长寿保健金从2003年2400元/年提高到4800元/年。优抚抚恤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7200元/年。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均达1200元/年。

奋进的龙山 腾飞的龙山

从现在到2020年,再到本世纪中叶,是精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龙山县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改善民计民生,努力将龙山建设成为湖南西北桥头堡和湘西州域北部经济中心。

【作者】张军

【编辑】叶红 彭杰

Hash:bb6b519991481b9e2ba346cca5251b1ee3f95afc

声明:此文由 我是龙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