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这座“庙”的前世今生,竟有千年历史!

作者: 孔繁永

来源: 文荟平阳

据史料载:“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全国各地的州、县都设立文庙,让文人墨客在此诵读书经,接受熏陶,为国家输送出无数的人才。另外,祭祀孔子的地方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这些即是孔氏家庙,其主要建设者为属地政府与流寓当地的孔子后裔。故此,先圣之庙分为两种:一是文庙即地方官学的礼制孔庙,二是孔氏家庙。

文庙与家庙,这两者不但是祭祀孔子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承孔子思想、进行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的基地。其建筑的形状与规模,不仅是包含了传统建筑文化而且也蕴藏着儒家学制与古代教育留下的痕迹。

平阳学宫

昔日的平阳县也有学宫,其遗址就是现在的平阳县实验中学,它还有一个“身份”是平阳文庙俗称平阳孔庙。它是官府修建的庙堂与学馆合一的设施,是根据“左庙右学”的礼制,既有孔庙建筑又有学宫建筑,兼有祭祀至圣先师孔子和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双重功能。

▲平阳县实验中学门台(学宫、孔庙遗址)

▲平阳学宫"左庙右学"的复原图

▲县城岭门的证真寺、孔庙遗址

▲泮桥现状

▲鲤鱼化龙石柱

▲四十年代的平中学生毕业照,背景是棂星门牌楼式石质建筑

平阳孔氏家庙

孔桧(889—?),山东曲阜人,孔子四十二世裔孙,唐天祐时(904—907)明经,授秘书郎。孔桧南迁,缘自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曲阜的“孔末乱孔”,孔桧与族弟孔庄两人结伴南逃,至汴州时走散。孔桧只身一路往南,经江宁、吴越等地,途中以教授生徒为生计,后唐同光二年(924),徙居平阳县城白石巷,以教授生徒为业。子孙繁衍生息,形成孔子世家平阳派。距孔桧南迁平阳103年后,他的来孙孔奎肇建平阳孔氏家庙。据考证:平阳孔氏家庙为浙江乃至江南敕建最早的孔氏家庙。 据家谱记载:平阳孔氏家庙,肇建于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访江南孔氏子孙时,特赐孔奎同学究出身,历仕终司卿农少卿护军,仙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孔奎立朝十载,清正不阿,学问宏博,善于诗文。宋仁宗遂赐立家庙,并开挖腰水、环绕庙前。 地址在县城西门外白石街登瀛巷(旧名孔夫子堂巷)。

乾隆平阳县志

▲县城西门外白石街登瀛巷(旧名孔夫子堂巷)遗址、现县九凰花苑后门位置

▲县城昆山山麓、孔氏家庙遗址

▲县城人武部后门,原雅河北岸孔氏家庙遗址

从孔子第46世裔孙孔奎肇建平阳孔氏家庙起至53世孔景行等进行扩建,后至57世孔谱续建至清代顺治五年(1648),家庙因山寇围城而废祀的621年间,平阳孔氏家庙一直在县城西门白石街登瀛巷内。孔桧在徙迁途中以及定居在县城白石巷,以教授生徒为业,开启了平阳乃至温州的私塾教学之源。其后裔秉承着其祖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诗礼传家”的良好传统家风,设家塾以课子弟,致力于弘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儒家思想。他们在孔子家庙里教书育人、读圣贤书、祭拜孔子以及举行启蒙礼等。据家谱史料载:其后裔有47代孔平,汝州教授,亲炙苏文忠,黄山谷各得其笔意,善书法;49代孔延,博学工诗,以龟山先生杨时的理学教授生徒,名扬乡里,学者称为南鲁先生;50代孔习周,学富五车,著有《四书洋解》《书经什文》;51代孔炜,宋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授文林郎,累迁工部郎中,阶朝奉大夫;孔庆夫,通经史,著有《东鲁什记》,以养外甥周坦为嗣,授以经业,后高中状元;还有52代孔梦斗、53代孔景行、孔鼐、54代的孔思麟、孔文植、孔文栩、孔思隽、55代孔克表、孔克然、孔克勳、孔克炯、孔克林、孔克熙、孔克烈、56代孔旸、孔皖、孔希晋、58代孔铎、59孔彦雍、61代孔弘仕等50余名孔氏族人的知名群体,他们在乡里担任教职或是外出任教职前以及出仕前致仕后,都能在乡里教化百姓,代代相传,以至孔氏家庙书韵飘香,由此引出的巷名与西门外白石街登瀛巷并存称呼,史书载该巷名誉为孔夫子堂巷。从这巷名称的存在与孔桧南迁平阳形成孔子世家平阳派同样重要,也是平阳的文脉所在。平阳县城坡南有学宫西门设孔庙的布局,相得益彰。它们共同为平阳“东南小邹鲁”的发端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其意义十分重大。

平阳孔子文化礼堂

▲2014年在县实验中学举行祭孔大典的现场

▲平阳孔子文化礼堂举办学童启蒙礼

▲孔子文化礼堂的孔子像

.......................................

Hash:464216002262c7ae58f6f919b518ac09a4e9f372

声明:此文由 平阳百事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