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南山“辞沙”祭妈祖大典再现500多年古风民俗~

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

每年,赤湾天后宫都会

在这一天举行“辞沙祭妈祖”大典

今年也不例外~

4月27日,修葺一新的赤湾天后宫门前

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原来是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

“辞沙”祭妈祖大典活动正在此举行

约有上千人从粤、港、澳、台、东南亚

各地前来拜祭

祈求天后赐福平安,护国佑民

海晏河清,风调雨顺

27日上午9点30分,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馆(赤湾天后古庙)严格遵循古制,恢复古礼,以《大明集礼》、《新安县志》等典籍记载为依据,结合岭南传统文化,举办第六届“辞沙”祭祀大典活动,再现明代祭祀海洋的场景。

本次“辞沙”祭海大典由粤、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妈祖庙的代表担任承献官,借助妈祖文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的人文交流。

关于“辞沙”

“辞沙”祭祀大典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600余载,是深圳赤湾天后宫独有的祭祀习俗,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传承至今以“太牢”“沉海”祭祀海洋和海神的官方祭祀仪式。所谓“辞沙”,乃祭祀沙礁之意。古代航海者在经过江(河)入海口时,常遇忽有忽无之沙礁,认为此乃海底鬼神作祟,需祭禳乃灭,祈求海神的保佑。

“辞沙”祭祀大典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使节出使各国前,在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天后古庙前沙滩上举行的祭祀活动,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仅存用“太牢”来祭祀海洋的最高规格的官方祭祀仪典。2006年,“辞沙”大典相继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博物馆首次恢复了官方祭祀“辞沙”大典,活动主要分为斋戒、陈设、省牲、正祭四个步骤,正祭当日包括迎神、进爼、三献礼、颂祝文、送神、望瘗、祭海等程序,最后祭毕将太牢沉于大海

赤湾“辞沙”大典不仅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还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属于古代国家级的海洋祭祀仪式,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具有巨大的价值,能够重新定义深圳海洋文化的高度与深度。

大典现场

大典现场, 沐手就位、鸣钟鸣鼓、献花敬香、迎神、奠币······等十五个环节,将“辞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重现。当天是妈祖诞辰,不少信众一早来到天后宫上香祈福,辞沙大典也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前往观赏。

在最激动人心而又壮观虔诚的“海祭”程序中,所有酒爵、牲尊都带上祭祀船只,船只缓缓驶到宽阔的海域中,信众齐声念唱“迎海神”,祭品、鲜花一一投入海中,祈求四海清平、国运昌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赤湾天后宫新一轮修葺完工

位于深圳蛇口的赤湾天后宫曾是我国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拥有九十九道门的天后宫,也是深港地区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为当年新安八景之首,是国内现有仅存的3座由朝廷敕建的天后庙之一。

近年来,南山区注重对“辞沙祭妈祖”活动的推广与保护,天后宫也成为南山区一道别致的人文景观。

近日,赤湾天后宫新一轮修葺完工,自4月19日起,已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2019年4月26日

为弘扬深圳市的优秀传统文化

恢复赤湾天后古庙这一历史古迹

原有的镇门和牌坊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赤湾天后古庙牌坊落成

▲天后古庙正门与牌坊正式揭牌

妈祖像焕发新容颜

雕工精美,栩栩如生

▲赶来朝拜妈祖的群众

走进天后宫

肃穆的山门、郁郁葱葱的绿化

让人眼前一新

▲改造好的围墙下竹影婆娑

▲改造后的博物馆配套设施

正殿重檐高台

内有天后宝像慈祥端庄、古典巍峨;

鼓楼钟楼相对应

重大典仪或节日时钟鼓齐鸣;

▲新改造成的书院

天后宫前殿、日月池、圣水井、神仙树、香云阁,处处寄托着国泰民安、幸福美满的希望。

▲新改造的展厅正在进行深圳赤湾海上丝绸之路

▲博物馆中展示还原的赤湾祭妈祖场景

此轮修葺除了对建筑本身进行翻新修复外,还打造了书院、书吧、展览馆等更多休闲学习的功能区,目前“辞沙与中国海洋祭祀陈列展”等多个展览正在展出中。

来源:深圳南山网、蛇口消息报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ash:a459f39418ae9833138030d02db70f68d6be2a96

声明:此文由 创新南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