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金山废冢的前世今生

金山崖墓

金山大洞两侧,有历代石刻四十余块。

□程建华 刘谓磊

因为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成果太过显著,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的故事逐渐为人所知。其实,在刘贺的第一故乡——巨野县昌邑国,还有一处千古奇观——巨野金山崖墓。

刘贺5岁任昌邑王

昌邑国治所在巨野昌邑集,《汉书》记载颇详。《汉书·诸侯王表》载:昌邑哀王髆(音bo),武帝子,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贺嗣。宣帝即位,废昌邑国为山阳郡。《续山东考古录》又载:天汉四年改昌邑国,宣帝元年国除。

从《汉书》的记载知晓,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公元前88年,不到5岁的刘贺便继承王位成为第二任昌邑王。史载刘贺非常喜欢打猎,经常驱马奔跑于封地内,行为没有节制。就连汉武帝丧期中,刘贺依旧外出巡游狩猎不止。中尉琅琊人王吉曾上书劝刘贺说他是皇上的臣僚,责任重大,应当考察仁义圣贤的风范,多学习治国安邦的道理。刘贺当即认错,并赏赐了王吉。但事后不久又放纵如故。郎中令龚遂也曾劝刘贺选拔十余名正直的郎中,但没几天就被刘贺全部赶走了。《汉书》中记载的刘贺以负面内容居多,疑团也不少,比如汉武帝驾崩时,刘贺仅仅是个5岁的孩子,那个时候就外出巡游狩猎,与常理不符。

金山,因“凿石得金而名”。位于巨野县“昌邑国”故城遗址东北15公里。春秋末著名政治家、商业鼻祖范蠡,称金山为“天下之中第一山”。金山属泰山余脉,相传与泰山、峄山并称为姊妹三山。金山南枕禹梁山(红土山),东有高平山,北邻白马山,西为平原。金山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公里,海拔133米,是一座颇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山

汉帝凿墓此山中

自巨野县城出发,驱车东南23公里,便是金山。沿南面缓行,穿过茂密的松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秦王避暑洞”彩绘门楼。往北绕行不远,就到了人们俗称“金山大洞”的门前。门西侧,立有“巨野金山崖墓”石碑。

据碑文介绍,巨野金山崖墓俗称“金山大洞”。经考证,实为西汉后昌邑王刘贺的废冢。传说李世民曾在此避暑,故有“秦王避暑洞”之名。也有说法认为秦始皇东巡路过此处,在此洞中避暑,故有“秦皇避暑宫”、“清凉洞”等多种称谓。自晋以来,前贤今人对金山大洞均做过考证,众说不一。市、县文物部门发掘红土山汉墓时,顺便考察此洞,认为是西汉山阳国(治所昌邑)昌邑王刘贺营而未用的废冢。但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看法,《后汉书》注引《晋地道记》云:故冢今在,或云昌邑所作,或云秦时。明代天启年间修的《巨野县志》认为,金山大洞是秦时为备始皇东巡所造,而清修《曹州府志》对明修县志的观点予以了否定。

在金山大洞西侧还有一个挖掘了半截而废的墓道,传说是昌邑王刘贺的第一个废墓。据《巨野县志》记载,凿墓的时候,从里面挖出了一条白蛇和一只白兔,术士认为是不祥之兆。正在犹豫不定时,从南方飞来一只白鹤,上面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者走过来用手往东一指说:“向东向东再向东,东面有个黑窟窿。”言罢转眼而逝。人们恍然大悟,把墓穴往东移了三个洞口的宽度。壁上刻有一首诗述此事:“汉帝凿墓此山中,但悲不见洞穴成。跨鹤仙人指迷津,向东向东再向东。”

墓向正南,由明道、侧室、耳室及主室组成。崖墓开凿公正,鬼斧神工。正面和明道两侧石壁上,现存宋朝以来的刻石45块,其中年号清晰的27块。文字以题记、记事居多,亦有散文、歌赋。其内容多为秦始皇避暑传说、礼佛记事、金山四时风景、游览抒怀、乐水乐山等。石刻诗文的书法,虽无历代大家名硕,却大都出于朝野名士和地方名流之手。

金山大洞背风朝阳,香火旺盛时,烟雾如云;雨后乍晴时,晨雾暮霭穿射而入,大洞水气蒸腾,烟雾缭绕,犹如置身云霞缥缈的仙境,巨野古八景之一的“秦洞云霞”便因此得名。

进入崖墓明道,“洞天福地”的门楼忽现眼前。迈过门楼,往里行走,阵阵清凉春风抚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迎面观望,目不暇给。抚摸光滑的高大墓壁,不禁折服古人创造的伟大奇迹。

据记载,崖墓总长89.80米,最宽处28米(含东西侧室),明道长63.3米,道壁最高处15米。东侧室长13.9米,宽3.2米,高2.6米。现存2尊高约90厘米,元泰定四年(1327年)所造的石佛像。雕刻精细,造型美观;西侧室长9.3米,宽3.1米,高2.6米。

大洞正门上方,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金朝皇帝御赐落款的“敕刻大明禅院”。禅院尽头是石凿的刘贺墓室。道长15.9米,宽2.4米,高1.85米。棺椁主室长10.6米,宽6.7米,高2.35米。在放刘贺遗体的地方,现在造了一个硕大的卧佛,金碧辉煌。在东壁现存有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邓御夫撰《清凉洞记》石刻一块,此记云:宋元符元年(1098年)九月十六日……允其在此兴建寺庙,诵经修身,传教化民。信教徒众,越来越多,他又清除了洞中的碎石沉积,辟为寺庙的一部分。自此以后,历经金、元、明、清,香火久经不衰。直至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场大火把金山的所有建筑焚烧殆尽。

大墓建了十余年

81岁的张桂荣老太太出身书香世家,在巨野山东梆子剧团退休后来到金山,义务当起了文物保护管理员和讲解员,对刘贺的故事张口就来。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嫡孙,自5岁接他老爹——首任昌邑国的国王刘髆的班,当上了后任昌邑国的国王。按照汉朝的规制,当王的第二年就得开始造墓。刘贺把这豪华大墓苦苦造了十几年后,忽然来了天大的喜讯,被朝廷权臣霍光选到朝里当皇帝。喜讯冲坏了刘贺的头脑,因为一时任性想独揽大权,把从昌邑国带到朝里的200多名官员全部安置在了重要岗位,激怒了霍光。霍光搜罗了所谓的1127条罪名,奏请皇太后废掉刘贺。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就又被贬回了昌邑国,削去了王冠,沦为庶民,从此没心也无权再管金山造墓的事了。10年后,刘贺又升职南昌,当上了海昏侯,然而仅仅3年就病故,葬在了江西南昌。从此,这里也就成了刘贺的废冢。其陵墓的修造也只能终止,现在大洞主室高出洞底七八十厘米而无台阶,耳室尚欠完美,似未建成状。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大墓却一直留了下来。经过了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大墓还保存如此完好,真是千古奇迹。登到山顶,仰头观望,刚刚建成的金山塔,巍峨呈现在眼前。

Hash:1696c7e9a1718ae5e4f1af16caad883b393dcae0

声明:此文由 大众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