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石岭高丽城山城考古浅学高句丽历史

从青石岭高丽城山城考古浅学高句丽历史

高句丽,既是一个民族的称谓,也是一个地方政权的名称。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出兵灭卫氏朝鲜,在中国东北及其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其中玄菟郡治下有高句骊县。自东明王朱蒙建立高句丽政权(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宝藏王高宝藏时高句丽政权灭亡,700多年的时间里,存续了二十八代王。公元前37年,来自夫余的朱蒙王子联合卒本当地的高句丽上层建立高句丽政权,好太王碑称“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目前研究者认为,高句丽早期建都的地方即桓仁满族自治县(以下称桓仁县)的五女山城。五女山位于桓仁县城东北8.5千米处的浑江右岸,坐落于桓仁盆地东北侧的群山之间,最高处海拔约806米。1996—2003年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和桓仁县文物管理所先后对五女山城进行了四次发掘。目前发现的五女山城修建于山顶及山腰,平面形状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540、东西宽350—55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山城分为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上部分即五女山的主峰,位于山城的西部和西南部,海拔高约平均在800米左右,南北长600、东西宽110—200米,是古代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城内遗迹大都分布在这里,主要有一号、二号、三号建筑址、兵营遗址、哨所遗址、一般居住址、蓄水池、瞭望台、西门等。山下部分位于山城东部、北部和东南部,多为平缓的台地,主要遗迹有南墙和南门、东墙和东门、哨所遗址等。五女山城周长约4754米,城墙可以分为人工墙和天然墙两种,其中人工墙基本为石筑,局部段落内部和顶上有培土,人工墙总长约565米。天然墙即利用山间陡峭的悬崖或凸起的山脊岗梁直接为屏障,天然墙长约4189米。考古发掘结果表明,古代人类在五女山城活动的历史比较悠久,五女山城的古代文化可以分为五期。其中第一期文化的时代为新石器晚期、下限可能已经进入青铜时代,第二期文化的时代一般可能在战国晚期或稍晚。第三期文化的时代大体在两汉之际,相当于高句丽建国前后,应是高句丽早期文化。第四期文化的时代主要在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应为高句丽中期文化。第五期文化为金代文化遗存。桓仁地区除了五女山城之外,还发现有下古城子古城、高俭地山城、高力墓子墓群、下古城子墓群、望江楼墓群等高句丽时期重要遗迹。

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迁都国内(今吉林集安市区),同时筑丸都山城。国内城平面略呈方形,其中北墙长约730、西墙长约702、东墙长约554、南墙长约751米,周长约2737米,城墙外面发现石砌马面14个,城内发现多处高句丽时期的建筑址,出土高句丽时期瓦当、龙纹砖、陶器、铜器、铁器等,此外还发现了来自六朝地区青瓷器等。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北2.5千米处,山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址周长约6947米,城墙石砌,局部墙体高度达5米。城墙发现高句丽时期的宫殿遗址、戍卒居住址、瞭望台、蓄水池等遗迹,出土高句丽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忍冬纹瓦当,陶器、金器、铜器、铁器、石器等大量遗物。

集安地区除了国内城和丸都山城这样王都级别的遗址,还发现了一万多座高句丽墓葬,大体可以为禹山墓葬群、山城下墓葬群、万宝汀墓葬群、七星山墓葬群、麻线墓葬群、下解放墓葬群等。这些墓葬既有积石墓,也有封土墓。积石墓以太王陵将军坟为代表,太王陵距集安市约4千米,是一座大型阶坛积石石室墓,坐落于禹山南麓山前台地的一个小丘上,海拔约198米,墓葬现存高度约14米,以花岗岩、石灰岩及河卵石等多种石材修筑,主体由阶坛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外发现陪葬墓、陵墙、散水、祭台等遗迹,墓葬阶坛高耸,石材加工精细,四面环立护石巨石,气势辉煌。发掘过程中,墓室中发现石椁,墓葬及其周围发现金步摇、鎏金饰件、鎏金铜灶、鎏金马具、铭文铜铃、莲花纹瓦当、铭文砖、铭文瓦件、陶器和瓷器等大量遗物。目前研究者倾向于太王陵为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好太王(391—412年在位)的陵墓。太王陵陵园东侧360米矗立着著名的好太王碑,石碑为稍加雕凿的整块方柱形角砾凝灰岩,高6.39、四面宽1.3—2米。碑文四面环刻,共计1775字。碑文大体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叙述高句丽建国传说及王位传承,第二段重在介绍好太王的文治武功,第三段主要强调高句丽的烟户制度。将军坟位于禹山墓区的龙山南麓,西南距集安市区约7.5千米,是目前洞沟古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大型阶坛石室墓,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将军坟西南距太王陵和好太王碑超过2000米。将军坟整体由阶坛、墓室和基础三部分组成,阶坛共七级,系用雕凿规整的花岗岩条石砌筑,逐层内收砌筑城阶梯状的金字塔形。陵园内发现陪葬墓、祭台和建筑遗迹。墓葬及其周围发现高句丽时期鎏金器物、莲花纹瓦当、板瓦和筒瓦、陶器、铁器等遗物。集安地区目前发现的高句丽壁画墓近30座,以五盔坟、角抵墓、舞俑墓、冉牟墓、麻线一号墓、长川一号墓、环纹墓、三室墓等为代表。

在2004年7月1日在中国江苏苏州市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东北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分别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高句丽项目的考察评估结论认为,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各级政府纷纷将当地的高句丽遗迹作为重要的文化名片进行推广,国内也掀起了学习和研究高句丽考古的热潮。2013年高丽城山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盖州市政府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2015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盖州市文物局组成青石岭高丽城山城考古队,开始对山城进行先期五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高丽城山城位于辽宁省盖州市青石岭镇,平面形状大体为横“凸”字形,周长约6485米,通过近三年来的考古发掘,高丽城山城已经发现了城墙、城门、蓄水池、金殿山遗址、大型建筑址等高句丽遗迹,瓦当、陶器、石器、铁器及与冶炼有关的炉渣等高句丽遗物。

城城墙保存较好,东墙长1128、西墙长1890、南墙长1942、北墙长1525米。城墙采用人工修筑和利用山脊相结合,其中人工修筑城墙包括夯土城墙、堆筑城墙和石筑城墙,夯土城墙主要见于东城墙和西城墙西城墙中段夯土墙现存高度19米,北段夯土墙现存高度16.5米。石筑城墙局部高度超过2米,是用打制成形的石块逐层砌筑而成,石缝间填充碎石。西城墙南段城墙顶上发现三个用石头砌筑的方形石洞,石洞内部边长30厘米。

山城城墙上目前发现门址六处,编号分别为1~6号门址,1号、2号门址位于东城墙上,3号门址位于南城墙上,4号、5号门址位于西城墙上,6号门址位于北城墙上,其中1号和5号门址两侧存在夯土墙。山城城墙的四个角上均发现石砌建筑基础及大量瓦片,推测为角楼遗存。目前我们对4号门址进行了局部发掘,发现了门道、门道北侧的“墩台”、“墩台”外侧的石筑城墙和内侧的石砌护坡等。

金殿山是山城内中部偏北的一座小山,海拔约98米,因当地百姓传说山上有“金銮殿”,故名金殿山。2015年、2016年高丽城山城考古队对金殿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表明金殿山遗址是在金殿山顶部砌筑的一个边长8米的方形台子。台子四周分布有大量的瓦片、木炭和红烧土的痕迹,因此我们推测金殿山遗址的方形台子上原来应有木构建筑。

大型建筑址发现于金殿山东南侧四个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台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四个台地长约165、宽约90米,方向0°。由北向南的四个台地为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台地,台地上对应的四个建筑址分别命名为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建筑址。2015年、2016年我们对二号建筑址进行了全面揭露。二号建筑址东西两端已经损坏,中间部分保存较好,建筑址残长约110、宽约9米,残存础石41列,每列础石包括小石块铺设的条形基础和条形基础上的大型石块。根据发掘结果二号建筑址的地层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浅黄色耕土层,分布于遗址整个区域,厚15~35厘米。第二层为黑褐色垫土层,在遗址东部分布较为普遍,西部较少甚至没有发现垫土层,厚0~1.0米。我们在对二号建筑址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发现其基础的局部区域存在掺杂炉渣、铁块、木炭、高句丽瓦片和陶片等的垫土层。目前我们已经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考古实验室联合寻找城内及其附近可能存在的冶炼遗址。

高丽城山城发现的陶器主要有陶罐、陶瓮、陶盆或陶甑、陶釜等,除了高句丽陶器中常见的夹杂滑石的现象外,部分陶片胎体中还含有小铁块。瓦当共发现五件,均已残损,其中四件为莲花纹瓦当,一件推测为忍冬纹瓦当。此外城内发现大量的板瓦和筒瓦,尤以金殿山遗址最多,瓦的颜色以红色为主,灰色较少。瓦凸面的纹样以绳纹为主,板瓦和筒瓦上常见,但是绳纹的粗细程度有一定区别;方格纹或斜方格纹有一定数量。金殿山遗址北侧发现两块模印符号的瓦片,正面模印凸起的符号,大体为“ ”形,具体含义不明。山城内发现的石器主要包括石臼、石杵、砥石等。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在城内发现石臼二十余个,除两个石臼是利用当地石料制作外,其他均是用花岗岩雕凿而成。铁器发现数量较多,主要包括马镫、牛掌、马掌、掌钉、鱼钩、铁钁、铁镰、铁矛、铁凿、铁车輨,铁甲片、铁镞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号建筑址的曾发现青铜印章一枚,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上有半环形的钮,印面中部有凸起的印文,目前印文不识。

通过调查和发掘我们认为高丽城山城是是目前已知辽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根据其周长和面积来看属于高句丽大型山城,使用年代可能从五世纪初(公元404年或稍晚)一直到高句丽灭亡(公元668年),周围可能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平地城。金殿山东南侧发现大型建筑址,其中二号建筑址为东西向、坐南朝北,根据发掘结果此处建筑址残长约110米、宽约9米。大型建筑址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遗址为国内其他高句丽城址所未见。建筑址发现高句丽莲花纹瓦当、板瓦和筒瓦等残件,高句丽时期瓦作为一种等级和权利象征的高等级器物,根据文献记载主要用于佛寺、神庙、王宫和官署建筑中。大量瓦件特别是瓦当的发现,说明高丽城山城二号建筑址及其附近的建筑遗址应是高句丽时期非常重要的建筑址,关于其性质的判定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确认。建筑址的台地为含炉渣、小铁块、木炭等的灰土铺垫形成,说明高丽城山城城内及其附近地区可能存在高句丽时期的冶铁遗址,目前相关的冶铁遗址正在寻找中。

高丽城山城处于连接辽东半岛和辽西地区的走廊地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军事上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从目前的发现来看,不但各类遗迹非常丰富,而且发现了重要的高句丽遗物,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文博机构的努力下,高丽城山城的考古发掘和遗址公园建设一定会开出灿烂美丽的花朵。

﹝盖州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孙丽﹞

Hash:6b7d70a0c08f34864cefa0c38c78803a9099c9e8

声明:此文由 天辽地宁十四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