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现有研究院所35个,研究中心45个,二三级学科近300个,重点学科120个,其任务是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理论创新的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术著作、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翻译和文献整理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科研产品。建院以来,共出版学术著作4293本,科学论文54517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7268份,翻译著作2787本,翻译论文16108篇,以及相当数量的古籍整理、校勘、注释、各种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年平均出版学术著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许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景点位置

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科学院科学旅行社 科学国际旅行社

1. 科学国际旅行社

北京景程国际旅行社创立于2012年,景程商旅集团旗下之一子公司。中国和平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大屯门市部是北京景程国际旅行社与中国和平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的,是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可同时经营国际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

北京景程国际旅行社一直追求在商旅服务领域实现客户的梦想。秉承“为景程会员服务”的宗旨,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根本,为每一位景程会员提供“专人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景从云集,成就人生辉煌旅程。

2. 科学国际旅行社网站

圣同润国际旅行社成立于2013年4月16日,是一家集旅行社、理疗医院、温泉度假酒店、资产管理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发展企业。在辽宁省建立了20多家分公司,下设40多家分店,员工千余人。

旗下品牌:大连市安波理疗医院、圣同润古今堂中医门诊、大连圣同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圣泽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润九州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大连碧桂缘贸易有限公司、大连圣同润之家温泉度假酒店有限公司、圣同润生态园、大连中海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自公司创办以来,每年持续递增的客户及口碑,显示着公司稳健的发展,在各个地区建立了多个本土特色的服务中心、医疗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以及旅游服务中心;现已推出的“享乐吧”APP是一款集娱乐、资讯、学习、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活服务分享工具,可为广大老年人朋友提供多元化的生活娱乐服务。

圣同润作为中老年健康快乐服务提供商,不断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创新模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树立中老年健康产业行业模范,带给客户更多的快乐与健康。

圣同润紧随时代步伐将创新、融合、绿色的理念贯穿整个产业文化中,在辽宁省多次开展大型公益和救助活动,为实现社会、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生而继续努力。圣同润人将再接再厉,本着“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原则,认真规划,加强企业管理,以团队的力量为核心,继续努力拼搏,坚持“把快乐和健康传递到每个家庭”。

3. 科学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电建三公司有19个子公司,分别是:

1、颐杰鸿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中电建(青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青岛众望置业有限公司

4、颐杰鸿泰狮子湖集团有限公司

5、青岛茂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6、宁武颐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7、青岛蓝谷电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8、山东电建铁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9、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0、颐杰鸿运供应链有限公司

11、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2、青岛华丰伟业电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13、青岛海外建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14、青岛颂康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15、山东鸿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16、青岛颐杰鸿利科技有限公司

17、颐杰鸿泰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18、頤杰鴻泰(香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19、鐵軍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4. 旅游世界杂志社

第一个旅游杂志是1927年3月创刊的《旅行杂志》。原为季刊,后改为月刊。最初在上海发 行,1942年起迁至桂林,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是该杂志的总编辑,1944年迁往重庆,1946年又 迁回上海。共出28卷。

5. 科学国际旅行社乔峰

四川成都是我首推带父母出行的旅游地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人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一定要制定悠闲的旅游计划, 都刚好就是生活节奏慢的城市,实在合适不过了。

下面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是成都呢

第一、人文

成都是一座老城,有很多的古迹,而且都在市区,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去历史味道重的地方,比如说杜甫草堂、文殊院、武侯祠、三星堆遗址、这些有历史底蕴的地方,晚上再带父母去去锦里看看夜景,都是川味十足的地方。

第二、饮食

都说四川的饮食口味偏辣,事实上不是这个样子,真正的口味是香辣而且辣度不高,完全可以适合老人的饮食,而且蒸菜 炖菜类的糯,又非常适合牙口不太好的老人,还有很丰富的汤类食物,带老人去是没问题的。

第三、气温

成都是一个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这个很多年前就有的说法,常年气温舒适,早晚温差不大,并且湿度较高,有些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到哪里甚至都可能不治自愈,在城市里闲逛非常舒适。

第四、悠闲

带着父母找个老茶馆,美美的坐上一下午,看看慢生活的市井,和本地人聊聊天,融入他们的生活,尝点本地的好茶,听听纯正的川剧,悠哉游哉的感受四川老味道。

第五、交通

成都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地铁也方便,路上出租车很多,基本上出门就有车,大可不必担心老人的腿脚,而且很多的景点就在市区,离得都不太远。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做儿女的孝心为上,你是个有心人,祝你的父母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6. 国际旅游科学家协会

非常好的。大数据专业毕业生可以胜任大数据技术开发与应用,大数据运维和云计算等工作,在未来发展前景很好的,可以去大型互联网公司就业,做前、后端开发、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App开发、智能游戏设计与开发、数据科学家等,各行各业,在银行、电信、电力、交通等企事业单位,政府、信息产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甚至医疗系统、媒体等单位,依托具体业务,从事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研发、数据可视化等相关工作。

7. 全球旅行社

世界旅行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对精神文明需求的

手铲释天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7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上)

2017年12月25日上午,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7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报告厅如期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考古处负责人张凌、王铮出席。考古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汉唐考古研究室、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33位学者对2017年度各自田野考古项目进行了汇报。本次汇报涉及的遗址覆盖面广、时代跨度大,同时包括两项国外发掘工作,田野考古成果丰硕。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提出问题,相互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报告会思想碰撞、精彩纷呈。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河北泥河湾盆地西白马营遗址的考古发掘与调查

周振宇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河北阳原县西白马营村南。2017年考古队对位于西白马营村Ⅰ区,Ⅱ区和东白马营村东侧的Ⅲ区进行了发掘。Ⅰ发掘区文化层堆积较厚,包含遗物丰富。特别是第9层内出土的动物化石、石制品数量极其丰富,而且石制品人工痕迹明显。石核、石片、砍砸器等石器比较集中,并发现少量烧骨、鸵鸟蛋皮等。初步推断该区域为一处长期狩猎、石器加工和活动的主要场所。Ⅱ发掘区出土文化遗物2200余件,出土了丰富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并发现古人类生活面。Ⅲ发掘区出土各类遗物近万件,包含石器、骨器、动物化石、烧骨、鸵鸟蛋皮、碳粒等。发现数个人类活动面,包含用火遗迹、以及大型石板、砾石砍砸器,周边分布有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通过系统测年,可确定遗址最早一期文化层距今5万年左右,为探寻泥河湾盆地距今2-5万年人类生存模式、对环境的选择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郑州地区旧石器晚期及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的调查

李永强

2016年考古队对郑州地区溱、洧河及下游双洎河流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为进一步加强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考古学研究,2017年对郑州西南丘陵地区开展了系统考古调查。至今,已调查发现旧石器及化石地点16处,裴李岗文化遗址1处,其他先秦时期遗址20余处,流域内遗址分布十分密集。旧石器时代遗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位于河湖相沉积中部,以梨园河西南、袁河西南、袁河西北等地点为代表,少见石片,多为化石沉积;第二种类型位于河湖相沉积边缘边滩,以李宅西南为代表,堆积中含大量螺壳、石片;第三种类型位于河湖相沉积顶部台地褐壤土层,基本是原生堆积,以梨园河西、西咀西北、袁河西为代表,其中袁河西地点以黑色燧石石片为主,见有刃部经二次加工痕迹的石片工具,其余遗址石片多为石英质料。本次调查全面弄清了该区域旧石器文化分布的三种类型,发现了几处旧石器晚期原生地点,对进一步开展遗址发掘和研究工作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贵州牛坡洞遗址的考古发掘

付永旭

自2012年10月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至今,牛坡洞遗址已经持续进行了五次发掘,为黔中地区建立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2017年在A洞内主要发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活动面。这些活动面主要是由大量小型的角砾铺成,中间夹杂有兽骨、石器等遗物。另发现有一座属于第二期的墓葬。B洞主要清理了洞口外左侧的墓葬区。目前发现至少5座墓葬,大部分墓葬情况比较特殊,骨架较乱,无固定的葬式和墓坑,非正常埋葬方式,尸骨上均压有巨石和大量碎石,推测可能属于灾难性现场。出土了大量石器,其中以各种类型的燧石、硅质灰岩等为主要原料的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骨器和陶器数量较少,骨器主要是骨锥和骨铲等。陶器破碎严重,器形不明,以夹砂灰陶为主。同时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经初步鉴定,包括中华田园螺、狗、熊、虎、亚洲象、猪、梅花鹿、水牛等。植物遗存主要有朴树籽、猕猴桃、葡萄等。这些资料对认识牛坡洞史前人类的生业方式、经济技术、环境构成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南部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调查、发掘与研究

付永旭

2017年在海南三亚英墩遗址发现了一座墓葬,葬式为侧身屈肢葬,墓主为男性,骨骼保存基本完好,这是目前所知海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墓葬。并发现了早于6000年的文化遗存,为遗址的早期,陶器以夹砂红褐或灰褐陶为主,陶胎较厚,器型均为典型的深腹钵形釜。经过历年发掘,可以确定英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堆积丰厚,遗物丰富,在整个华南地区都十分难得。后海遗址西北距英墩遗址约0.5公里,后海遗址发现的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根据地层堆积和器物特征,可将遗址暂分为三期,第一期的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陶器多为夹砂陶。第二期遗物均为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泥质陶可见到慢轮修整的痕迹。第三期遗物为陶器,多数夹细砂。遗址总体特征与英墩遗址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历年在海南东南沿海的发掘,逐步建立起这一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研究南岛语族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重要资料。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掘

张东

为配合国道206(蚌埠至淮南)拓宽改造工程,2017年2月至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对道路东侧24米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暂将遗址划分为北部(6区)、中部(5区)、南部(2区和3区)三个发掘区。以北部和南部的收获最为显著,北部发掘区(6区)发现了集中分布的双墩文化遗存,包括汉代墓葬30余座,窑址1座,龙山文化灰坑1个、灰沟1条。双墩文化灰坑70余座,大型墙基槽1处,活动面1处,红烧土坑近20个,柱洞170余处。其中大型建筑基槽和密集分布的柱洞的发现,为我们初步揭示了双墩文化时期居住址的面貌。南部2017年共发掘7600余平方米,以龙山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包含台基2处,壕沟5条,墙基槽3条,柱洞16处,灶址1处,灰坑32处。另外散布有两汉至南朝墓葬22座,窑址8座。其中以2区和4区分别发现的两处大型台基最为重要,这些台基可能和以往发现的祭祀台基密切相关。

会议现场

福建明溪南山遗址平潭岛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

周振宇

根据历次发掘的地层堆积和出土文化遗物,可将南山遗址分为五期,年代为距今5800-3500年,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第一期至第三期文化仅分布于洞穴,第四期至第五期文化主要分布于山顶发掘区。2017年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的遗物遗存,尤其是第三期发现了五座墓葬,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遗存,是福建地区除昙石山遗址外最为重要的发现,为研究当时人类的体质特征等问题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另外,第二、三期文化层发现了大量植物遗存,经初步鉴定,以植物种子为主,分属于38个不同的植物种类。农作物以水稻和粟、黍为主。另外,还发现有梅子、柿子、猕猴桃、葡萄等鲜果类。其中发现的水稻遗存为目前武夷山东麓地区发现最早的水稻遗存,出土的属于第二期的粟和黍则是目前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小米遗存,为探讨华南沿海地区的稻作农业,特别是粟作农业的来源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除此之外,考古队还对平潭岛东花丘遗址龟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其中东花丘遗址发现的两座墓葬属夏商时期,随葬陶器极为丰富,填补了闽江下游该时期的考古学空白。

湖北沙洋城河遗址的考古发掘

彭小军

2017年对城河遗址中部台地和西北高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中部台地的南侧区域发现小型房屋、黄土台、黑灰土、瓮棺等遗存。黑灰土呈东-西向带状多层分布,位于黄土台外坡下端,且与黄土台的走向基本一致,并出土大量近乎完整的陶甑。大型建筑北侧区域存在密集的陶片堆积,可能与大型建筑的废弃有关。考古队还对王家坝地区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二层台的迹象和墓葬中存在瓮棺葬的现象,这些为研究当时的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和调查,推测王家坝地区可能为城河遗址的墓葬区,这为研究遗址的布局、功能分区、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城址的聚落布局提供了新线索。

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的考古发掘

郭志委

2017年在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马家窑遗址南部巴马峪沟北侧的瓦家坪和巴郎坪两处台地上。瓦家坪清理出不同时期房址1处、灰坑23个、沟2条。巴郎坪目前已清理出房址3处、灰坑22个,两处发掘区出土了大量陶、石、骨等遗物。瓦家坪F1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发现了白灰地面、墙壁、灶、铺垫层等,初步推断为齐家文化时期的房址。2017年考古队继续对大灰沟G1进行了发掘,重点解决大灰沟局部具体形制和堆积过程的问题。西部位置拟通过此前两次解剖和钻探所获线索,重点解决灰沟向西延伸的走向、范围及其性质问题。通过两年的考古发掘可知大灰沟大致呈西北-东南向,底部较平,两侧较陡直,沟内堆满不同形状和性质的堆积,下部为马家窑文化的遗存,上部为齐家文化遗存。这条灰沟的性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巴郎坪F4被多个灰坑打破,具体形制不甚清晰,可辨有灶、铺垫层,可能为马家窑文化偏早阶段的房址。灰坑多为袋状。此次发掘还出土了一件口部略残的彩陶器,颇为难得。

四川成都青白江三星村遗址的考古发掘

茂林

为配合基建,考古队对三星村遗址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300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批遗迹遗物。发现墓葬和灰坑等遗迹,许多特殊的灰坑及特殊埋藏现象,说明这一地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质,初步判断可能是具有祭祀性的遗存,这一地区处于整个遗址的东南侧,地势较高,与遗址主体范围断续相连,这可能与当时的某种特定环境相关。在清理的宝墩文化墓葬中,出土有象牙制品和圆形玉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出土遗物,尤其是陶片很清楚地显示出宝墩文化向三星堆文化的过渡性,是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接近三星堆文化前期的史前遗存,从陶器演变上把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发展关系表现得更清楚,衔接得更加紧密,为宝墩文化发展到三星堆文化的观点,提供了最新、最直接的考古证据,这是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最大的收获。

辽宁大连鞍子山积石冢的考古发掘

贾笑冰

2017年对积石冢的上部进行了试掘,发现了大量陶片和少量石器,说明山顶早期应存在积石冢。共清理墓室133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每个冢体早期墓室均建在山脊上,其他墓室建造偏晚,沿着早期墓室向西坡续建而成。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其中出土陶器中的磨光黑陶、蛋壳陶、单把杯等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出土的玉器中,以牙璧和方璧最具特点。经初步考察,这一积石冢遗址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积石冢是沿着山脊从上到下、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的。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所有积石冢都分布在沿渤海方向,我们不禁推测,这是否与它的来源有关呢?是否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以及整个欧亚草原有关?这一积石冢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石墓文化的考古资料,为研究辽东半岛先秦时期积石冢墓葬形制和结构及探讨积石冢的源流问题提供了线索和资料。

新疆温泉呼斯塔遗址的考古发掘

贾笑冰

呼斯塔遗址是博尔塔拉河流域的一支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2017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在黑山头和冲积平原进行。冲积扇部分发掘一处由长方形主体建筑、前室、西侧室、院落和院墙组成的大型居址,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这是目前已知的西天山北麓青铜时代早期面积最大的建筑组合。在主体建筑西南角,发现一座祭祀坑,出土了人骨、陶器和铜器等遗物。这一建筑组合对认识这一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社会结构和发展阶段有重要意义。大型建筑北侧,发现一道由西墙、北墙、东墙构成的“倒U字”形墙体,长450多米,局部可能存在出入口、门房、墩台等结构,这道墙、大型建筑组合及其他居址建筑组成了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呼斯塔遗址核心区。在黑山头发掘出两座居址,在居址地面上还发现了两具完整的马头,为解决中国家马起源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遗址中出土的石磨盘、磨棒和牛、马等动物骨骼的出土,为进一步探索这一地区的农牧业起源、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宫城门址的考古发掘

高江涛

2017年的考古工作基本完整揭露了宫城东南拐角,是一处出入宫城的东南角门址,同时,最大规模的揭露了形制特殊的南东门址。宫城城墙东墙Q10与南墙Q16之间存在缺口,位于宫城东南角,缺口宽6.8米,应该是一处出入宫城的侧门,比较重要的是,缺口处靠Q10内侧为一夯土基址,这可能是该角门的内墩台。Q16在此拐角处继续向东延伸,整体呈“L”形。通过解剖发掘,可确认Q16和Q10均存在陶寺文化早期与晚期两期城墙基槽,而内墩台为陶寺文化晚期修建。宫城南东门位于宫城南墙Q16东段,仅余夯土基槽部分,平面近似“阙楼式”城门,其中西侧夯土基址保存基本完整,与宫城城墙Q16相接并连为一体。东侧基址被大南沟破坏较多。通过解剖发现,西侧夯土基址年代为陶寺文化晚期,因此推测陶寺文化早期时门址所在只有始建的宫城南墙,中期继续使用,晚期改建或重建并向外接出两侧夯土基址,形成类似“阙楼式”的门址。这一门址具有较强的防御性。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的考古发掘

王振祥

为进一步摸清5号基址的布局、始建、变迁和废弃年代,2017年考古队继续对这一基址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5号基址的2号院,经发掘确认,2号院西侧仅有夯土基址,并无房间,东侧有2房间。5号基址范围内出土的灰坑,时代从二里头文化二期至四期均有分布,其中位于4进院东南的一处灰坑内出土了4块完整的卜骨。4进院内第2室南部的一处灰坑底部则出土了有基本完整的大型陶器。通过发掘表明,5号基址的夯土质量很好,发现了不少清晰的夯土层面和排列不规整的夯窝,与以往其他基址不同,可能不是集束棍夯打而成,5号基址的修建和使用年代均为二期,在二里头文化三期早段时期彻底废弃。

南安阳市大司空东地的考古发掘

牛世山

2017年发掘集中在2个地点,一处为偏北的殷墟内村民安置区基建考古项目,另一处为偏南的大司空棚户区改造基建考古项目。殷墟内村民安置区工地发掘面积3300多平方米。出土了房址、灰坑、道路等重要遗迹。其中道路共有5条,均为东西向,路面宽度不一,路面发现有车辙,轨距约1.2米。房址3座,仅余基槽,单个房址的面积不大。其中F6的排水道底、侧板为砂岩砌筑,为以往未见。发现甲骨窖藏1座,编号为H279,口径1.8米,出土甲骨无字较多。并发现带一条墓道的大墓一座,靠近椁顶填土中出土一狗,东二层台上有一牛腿骨,北二层台一个殉人。南二层有1件石磬,还有鳄鱼皮、木质锡朽痕。附近还发现有2座车马坑。本年度发掘中发现的商代不同宽度道路和灰坑、水井、墓葬等众多遗迹现象,为进一步确定殷墟洹北地区商代道路和聚落结构提供了新材料。

河南安阳大司空东殷墟村庄安置区的考古发掘

申文喜

2017年在这一区域共清理出四条带车辙的商代道路,分三层,上下叠压,走向均呈东南--西北向。在发掘区东部东西向道路的南北两侧,发现70余座商代夯土房基,单体面积均较小。多数房基被后期的灰坑等遗迹叠压打破,保存状况较差,大部分仅存基础部分。商代墓葬共清理200余座。绝大多数为长方形小型墓葬,以殷墟三、四期为主。葬具多有木棺,葬式流行单人仰身或俯身直肢葬,随葬器物种类较少,多为陶器,少数墓葬规模较大,其中M105中发现木椁,椁西侧则殉葬一人,出土了一套青铜礼器。最为重要的是在发掘区中东部,发现二十余座较为特殊的小型墓葬,这些墓葬均南北向,排列有序,大多用砖砌成棺状,多数有木棺,人骨保存较差,均仰身直肢。几乎每座墓都随葬有铜(铁)鍑、陶罐各 1 件,墓内除出土玛瑙串珠金耳饰、青铜带具、短铁刀等具有明显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器物外,还出土博局纹铜镜和五铢钱等随葬品,可看出与中原文化融合的迹象。初步判断,这些墓葬的时代为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可能为定居在中原、汉化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家族墓。

河南豫北纱厂棚户区改造第二期的考古发掘

岳洪彬

豫北纱厂棚户区改造基建发掘第二期共揭露面积3800平方米。出土遗迹主要有道路、房址、灰坑、水井和墓葬等。其中房址F7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南北长31.5,东西宽约14.3米。房址面发现有两列共37个南北向柱础,多数有础石。房址夯土中预埋3组排水管道,均西高东低,把水排向东侧道路边的路沟中。另外在道路东侧发现的F5、F10和F11,保存相对较好。其中,F5在南,F10居中,F11在北,三者恰成一组平面呈“凹”字形的建筑,缺口朝向西侧的道路。清理商代灰坑和窖穴230座,属于殷墟二至四期,其中以四期居多。包含物较为丰富,其中T1819H158,坑内底部有两个跪姿人架,旁边各放置一件陶鬲,人头上各扣一陶甑。这种特殊的埋葬方式,在殷墟考古中首次发现,这是一种新的祭祀方式?还是商代的一种刑罚方式?另外还清理墓葬50座。包括49座商代墓葬,和1座隋代墓葬。商代墓葬以殷墟四期墓葬居多,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如陶爵、陶簋、陶豆和铜镞等。

陕西凤雏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

江宁

2017年的考古工作基本理清了凤雏甲组东侧大型夯土基址的布局,确认了五座商周之际至西周晚期的建筑基址,编号为F6-F10。五座大型夯土基址始建年代有早有晚,显示了凤雏建筑群从商周之际到西周晚期持续使用修建的现象。其中F6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清理出台基大部和基槽局部。在夯土台基之上的偏北部发现一座南向的凹字形建筑。北、东、西三面为夯土墙,台基北侧和西侧发现踩踏面,始建年代不晚于商周之际。与F6上的凹字形建筑相近的遗迹目前仅有西汉海昏侯墓园、张安世家族墓和东汉孝堂山石祠,所以F6的性质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凤雏南发现疑似城墙区域的长条状夯土、沟状遗迹和疑似护坡,则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才能确定其是否为城墙和护城河。另外已发掘的40余座墓葬在西周时期均遭盗掘,这可能是社会动乱时某一人群对墓地进行的刻意破坏,这一现象值得注意。

(策划:考古所科研处、中国考古网,执笔:李来玉)

中国科学院科学旅行社 中科院旅游研究所

1. 中科院旅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有旅游管理专业,因为旅游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2. 中科院地理所旅游规划中心

1,《经济地理》,目前惟一以经济地理命名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前沿性较强,适合经济地理、旅游地理、人文地理方向的朋友阅读。

2,《地理研究》仅次于《地理学报》的地理学类综合权威刊物,论文质量高,最大的特色是论文的领域比较均衡(不似地理学报过于偏重在狭义自然、经济、GIS三块),自然地理、GIS与遥感、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的论文基本都能找到,论文的可读性也较强,难度较低。

3,《地理科学》,中科院长春地理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各方面综合来讲稍逊色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且区域性比较明显,刊登的很多的研究论文都是以东北为背景着手。

4,《人文地理》,我国惟一的人文地理类核心期刊,由西安外语学院人地所主办,侧重于刊登经济、城市、旅游、社会、文化方面的人文地理类论文,可读性较强,难度较低,是人文地理学专业方向必读的刊物之一。

5,《城市规划》,强烈推荐,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非地学类核心期刊,但是却非常值得城市地理学专业的同学浏览,里面的有很多大家的论文,看这本期刊,你不仅会体会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区别跟联系,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6,《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类权威刊物,由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很强的陕西师大主办。论文主要反应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过程、历史人地关系、历史人文过程。适合历史、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方向的同学阅读,不过由于是挂在历史学下面的刊物,所以论文的思路大多按照传统的文科历史模式召开,地理学特征不明显。

7,《城市问题》,这个期刊严格说来不能算地理学类,按中图法的分号是“C”打头,即社科类期刊,我大概翻过几期,感觉论文质量一般,论文的作者来源很杂,但地理学者不占主导,里面的论文综合性、理论性很强,可读性一般。

8,《地理科学进展》,也是很权威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和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并列为地理学传统的四大核心期刊。

3. 中科研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中科新奇域综合文化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为50亿元,分四期实施,项目位于十字镇原谭墩街道片区,共5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亲子研学、商贸等,预计2022年6月1日建成运营。

项目建成后,将对丰富全椒县文化旅游内容,提升文化旅游档次,打造综合文化旅游品牌起到积极的作用。

4. 中科院旅游研究所研究生

我是中科院海洋所的,我本科环境科学,考研考的环境化学,你可以考虑这里。

这里第一年在北京上课,其实就是游玩,每个月900块钱基本补助,一年1000块钱的节假日补助。

第二年和第三年在所里,每个月1800,如果一 等奖学金就给1900,加上平时出海补助(每天平均200左右),每年平均每月3000块钱左右。

总体感觉海洋所的待遇还行……

5. 中科院旅游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CAS)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中国重要的植物科学与生态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08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6. 中科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八泉峡自然风景区位于太行山大峡谷中段,荫林公路北侧,流程11公里,流域总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旅游开发可利用面积0.5平方公里。该峡谷集江河峡谷、石灰岩地区干旱峡谷和溪流峡谷诸般景致为一体。 该峡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旅游资源丰美,地理位置处优,中科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在关于太行山大峡谷开发的规划文本中,称之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该峡共分五个景区,拥有近百个景点,是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佳境。 2018年12月,八泉峡获得“2018中国品牌旅游景区TOP20”称号。

7. 中科院旅游研究所招聘

毕业前景广阔,还是有前途的。

毕竟中科院的牌子在那儿摆着。在这里读研究生,最起码相当于排名比较靠前的211,或者中等985类的院校吧。

中科院下面好多研究所,好多所都是国内顶尖一流的,科研能力非常强悍。再说,还有那么多的院士,都是一个领域的前沿技术掌控人,如果能投到人家门下,你想想能少走多少路,该是多么幸运啊。

另外,中科院的研究生比较好就业,一是导师可以推荐,去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所、研究院,这样的单位一般都有编制,是非常不错的单位;二是自身牌子比较硬,毕业生应该比较抢手,高端招聘单位也比较多,就业相对容易。

8. 中国旅游科学研究院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全国美术考级最具权威,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事业单位,政府资质,是最全的考级机构。其美术考级证书较为官方、权威,也是最初的考级证书认证考级中心。报考其考级证书需要登录搜索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进入官网查询所属地区的机构进行报名。

9.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

科学院和科学研究院的区别。有性质不同。科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高等学府。

科学院研究所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