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成就绚丽的篇章 ——“新时代•新文山•新家园”文山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展华丽绽放

壮乡苗岭,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

七乡儿女,高奏着激越昂扬的时代强音。

四十年改革,四十年巨变;四十年开放,四十年辉煌。

文山州文广体局主办,文山州文化馆、文山市开化街道振华社区承办的“新时代•新文山•新家园——文山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展”,将于2018年12月25日上午9点,在古韵尤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子祠(文山州文化馆大院内)华丽绽放。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中,您既能看到大时代的巨变,又能品味小人物的故事,不论是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还是热情洋溢的幸福笑脸,从300余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130幅参展作品,将以建设者的视角带领您一起领略壮乡苗铃的发展历程。

来吧,朋友!12月25日,我们在五子祠等您……

地址:文山市学海巷18号(休闲广场停车场旁)

附:摄影展部分作品

继往开来

建设者

鸭司令

悠然自得

牛狮舞

坝美初冬胜春潮

迷人的普者黑

牧归

培训

传承

春映文笔

打谷歌

回眸

火红的寨子

暖冬

分享

丰收在望

静静的牧场

雨后暖云

唱山歌

姐妹之间

南疆双桥

收获的喜悦

温暖火塘

迎客美酒

薄竹山冬日

壮族沙戏班

壮乡八宝一角

壮乡新貌

五子祠简介:

提起大观楼长联,相信小伙伴们都并不陌生,如果小编告诉大家咱文山有一幅长联比大观楼长联还多十字,相信一众吃瓜群众兼会为之咂舌吧!欲知其由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五子祠”和它那190字的长联的故事(摘自《“五子祠”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冷时阳):

“五子祠”始建于明代,它的前身是明代土司龙上登创建的“先师庙”。文山历史上文化落后,直到明朝万历之前都没有兴学。当时龙海基的世袭后裔龙上登出任三部长官司,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龙上登到京师述职,此人嗜学,颖悟警敏,在京期间,他遍访名宿,学问猛进。回来后,即创建了“先师庙”(即文庙),率乡人行朔望祭礼。在随后的两百多年中,“先师庙”得到不断修缮和扩建。1816—1818年重修崇聖殿、东西庑、仓聖祠、文明坊、道德坊、照壁,并改建文昌殿文昌后殿、名宦祠、乡贤祠、忠烈孝悌祠等,使得文庙主要功能和建筑规模基本定型。据记载,院内“阶除杂植花木,浓阴掩映”,成为文山城区一处清幽僻静之休息处所。

光绪十四年(1888年)文山绅士多人会议,拟在此改建“五子祠”祭祀并兴办学堂,此建议获镇台批准,当即兴工修葺一新,于大殿内列宋代五大儒木位于其中祭祀,并着手兴办学堂。从此这里就改名为“五子祠”,范围与前文庙相同。

“五子祠”实际上只存在了十三年,在这期间值得一提的并非是出了多少文士,而是祠内的一副长联。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担任刑部主事、年仅三十四岁的郡人龚发举从山东回乡省亲,他见到“五子祠”办学的情景,欣喜之余,亲撰一联并以黄山谷字体写就,刻悬于大殿中格两柱上,全文如下:

此地属三长官,带河襟山,应数句町名胜,自先辈经营聖城,率乡人礼拜前庭,棫朴菁莪,选吾邑二百载英才之盛。忽而雕墙竣宇,忽而漫草荒烟,感其事者,每慨乎桑田沧海。然发舒兴致,面面皆宜,请看那:雁塔东高,螺峰西拥,凤岭北横,龙江南下。

于今祀五夫子,馨香俎豆,实接孔孟渊源。赖诸君大启贤门,不数年恢复旧制。廉洛关闽,夏先儒亿万世理学之宗。或则花里寻师,或则竹中问友,登斯境者,恍得之鱼跃鸢飞。况疏溣性灵,时时可领。莫负他:杨柳春疏,芙渠夏满,桂林秋老,榕树冬青。

知道了上述历史后,这副对联解释起来就容易了,它的意思是:

这里是三长官司所在地方,盘龙河如一条带子,东文山和西华山像衣襟,算得是句町国的一方名胜。自从我们的先辈在这里建立聖庙并率领人们祀孔学礼,培养人才。两百年来,为地方造就了许多有识之士。这里有时兴旺发展,有时又衰败荒凉,知其情者,都感慨这沧海桑田般多变的时事。尽管如此,但要在这里抒发情怀,作文写诗,四方的景色倒是很适宜的。请看吧,西华山三十六峰如螺蛳般簇拥于西,雁塔高踞于东山之顶,北面有凤凰山横卧,盘龙河蜿蜒向南流去。

现在这里改成五子祠并起了学堂。对五夫子的祭祀崇奉,也就是对孔孟礼教的继承。幸得有诸位在此操劳办学,没有几年就恢复了儒家礼教,五夫子的整理,是后世亿万代理学的正宗。在这幽美的环境里,有的在花丛中寻师求教,有的在竹林里相互探学,心里有如鱼跃清江,鸟翔高空。从抒情养性来说,这里确是随时皆宜的。倘不如此,可就辜负了这学海的春风垂柳和夏日盛开的荷花,还有庭院中秋桂的芳香和那至冬仍绿的榕树。

这副楹联共有一百九十字,比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十字,居我省长联之冠,全国第六名。联文虽仅吟叹文山之事,但从当时当地情况看,意境均佳,其中所记的秋桂冬榕,至今犹存。可惜在“文革”初期,该联竟被当成“四旧”拆毁,可悲,可憾!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诏令停止科举,兴办学校,“五子祠”即改办高等小学堂,并添建讲堂三间,左右宿舍十四间,正门一座。民国六年(1917年)升格建成文山四县(文、西、麻、马)联合中学。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因经费不济及战乱影响而停办。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才又奉省教育厅之令筹办开化简易师范学校(后改名省立开广中学),将附近的儒学署、城隍庙、东嶽殿、精忠庙、广生殿及昭忠报义两祠改建为教室及运动场。它包括现在的州手管局、州电影公司、州灯光球场及州新华书店的仓库和宿舍全部。

一九五0年文山解放后,这里改称文山中学,将原国立西南师范及文山县中学师生全部并入。一九六0年,文中迁入西郊新校舍后,这里改为州文化宫,成为城区职工群众游玩及借阅图书之地。后由于种种原因,原校址被不断占用,仅剩下现在的两院和一个泮池。一九七六年后又改名为文山州文化馆,成为我州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指导和研究的主阵地。

五子祠正门

五子祠正门

清幽的院内

清幽的院内

清幽的院内

古朴而精美的屋檐

悠悠历史的五子祠,与反映新时代变化的相片交相辉映,其所体现出来的韵味只有亲自到现场的你才能感受。来吧,我们诚挚期待您的来临!

编辑:李 娟

责编:李文聪

审核:岳 超

图片来源:

“新时代•新文山•新家园——文山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展”征集作品

Hash:0431374d7b644a8eb3f7903edfe264ea665746d0

声明:此文由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