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深处的最美石窟群

祁连山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滋养了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绿洲,补给了往来丝绸之路的无数商旅、使节、军队和僧侣,也成为佛教石窟诞生的“温床”。每一条水系,都必然有著名的石窟群相伴而生。

发源于祁连山中部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张掖、酒泉、嘉峪关三市,下游向北流内蒙古西部居延海。它就是史籍里赫赫有名的“弱水”。

黑河上游的张掖,古称甘州。这是河西走廊最富饶的绿洲,被称为“金张掖”。西汉列四郡时,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了这座城市。西魏时改为甘州,隋代恢复张掖郡,唐初又设州。

张掖丹霞地貌 摄影/吴健

张掖最为世人称道的就是当年隋炀帝西巡,在这里会见了27国君王和使臣,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万国博览会”。

1274年夏天,一位意大利青年来到甘州,立刻被这座“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的城市迷住了。他和父亲、叔叔本来是东去元上都拜见元世祖忽必烈的。他们花了三年半时间才穿越欧亚大陆进入河西走廊,却出人意料地在甘州逗留了将近一年时间。

这个意大利青年就是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

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半城芦苇半城塔”的“金张掖”总给人一种久违的归属感。难怪马可·波罗走到这里就迈不开步,难怪中国第一大室内卧佛在这里一睡就是近千年。

1 张掖大佛寺

睡佛殿前的这一副长联,道尽了塞上名刹、皇家寺院——张掖大佛寺的前世今生。

西夏以来,张掖大佛寺越发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西夏和元、明、清各代皇室敕建的寺院。如今,大佛寺依然保留着最完整的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格局。

张掖大佛寺外景

大佛寺建筑群贯穿于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配殿呈对称式排列,建筑包括山门、牌坊、钟楼、鼓楼、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土塔、金塔殿等12座建筑,占地3万多平方米。

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的卧佛殿雄踞寺院中心。大殿呈长方形,面积近1千平方米。

张掖大佛寺 大卧佛 摄影/吴健

佛祖涅槃像横卧在大殿正中的佛坛上。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长约4米,脚长5.2米。造像为木胎泥塑,金妆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双眼半闭,嘴唇微启,丰满端秀,神态安详。据说,大佛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大佛耳朵上可以并排坐8个人。

释迦牟尼涅槃像以千年不变的姿态安卧丝绸古道,横渡万里浮云。在他半睁半闭的法眼里,无情流逝的岁月和来来往往的众生刹那间便成过眼云烟

2 马蹄寺石窟群

2018年中秋节,《中国石窟走廊》摄制组从张掖城出发,向南行驶60多公里进入祁连山区,马不停蹄地赶往马蹄寺拍摄。

张掖肃南马蹄寺石窟

岩石 / 古近纪砾岩

建造年代 / 始自北凉,终于清代 摄影/吴健

马蹄寺石窟所在地隶属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这座马蹄山古称临松山,是整个祁连山区风景最壮美的地段。山间有条河谷古称“临松薤谷”。“薤”者,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开紫色小花,鳞茎和嫩叶可以食用。

马蹄寺石窟群共有70多个洞窟。因第9窟的一块大青石被神马“踏石留印”,故名马蹄寺。整个石窟群包括马蹄北寺、南寺、千佛洞、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金塔寺7个部分。石窟群点状分布在马蹄山的红砂岩崖壁上,相互间最近距离2公里,最远的20多公里。一座座石窟参差错落,又相互呼应,与祁连山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美学思想。

马蹄寺千佛洞第8窟 北魏壁画

景区入口处的马蹄寺千佛洞,开凿在一道异常陡峭的红砂岩壁上,窟龛依山形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现存洞窟10多个,编号窟9个。

千佛洞有4个早期中心柱窟,其中1号窟内有一尊高5.7米的石胎泥塑立佛。大佛目视前方,气宇轩昂,有唐人风格。但洞窟的形制依然是北朝流行的中心塔柱样式。

千佛洞第6号窟又出现了一组巨大的一佛二弟子石雕立像,这三尊雕像保存得非常完整,连凿刻痕迹都宛然如新,而且没有一点缺损,简直是个奇迹!

马蹄寺千佛洞第6窟 佛、弟子石雕

1954年,史岩先生到马蹄寺考察时,也被这组石雕惊呆了。他根据佛像的脸型、衣褶、手式和洞窟的样式推断,这是隋代原作,并且是具有雄伟健实气魄的隋代杰作。史岩说,在麦积山以西地区,这是唯一直接在石窟的岩石上雕刻的造像,艺术价值极高。这个窟应该被推崇为西北广大范围内最宝贵的一窟。

马蹄寺的标志性建筑是马蹄北寺3号窟,又名“三十三天”,石窟建在马蹄山最大的一块峭壁上,高达60米。石窟依山造型,沿壁凿窟,共有21个窟龛,排列为7层,外部是互不相连的窟檐,内部有暗道相通,窟檐自下而上逐层减少,重叠为一个巨大的宝塔形。每窟正中开一大龛,内有石胎泥塑佛像,四壁残留元、明时代的影塑千佛及壁画。这个窟被史岩称为中国石窟营造史上的伟大构造形式。

3 金塔寺石窟

山路弯弯,屈曲盘旋。南山乌云密布,眼看要下雨了。马蹄寺石窟管理处张新荣主任说,秋后山里要下就是暴雪!我们加快速度赶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金塔寺石窟。

从马蹄寺到金塔寺有20多公里。满山的秋草渐黄,羊群啃着山坡上的草缓缓移动。连绵不断的盘山路把我们带到海拔3000米的大刺沟山谷中。

马蹄山 大刺沟

经过大都麻河边的景区检查站时,就远远看见苍松翠柏间,一道高大的红色砂岩崖壁格外醒目。

我们在茂密的松林中继续前行2公里,终于找到了隐藏在祁连山深处的神秘雕塑世界——金塔寺石窟。

张掖金塔寺石窟

岩石 / 古近纪砾岩

建造年代 / 始于北凉,终于元代

这是一个高悬在山腰石壁上的佛窟,只有并列的东西两窟,离地面约100米,240余级石阶犹如天路,通向半空中的佛窟。

何鸿对比史岩先生的旧照发现,金塔寺的外貌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20世纪50年代,因前壁崩毁,金塔寺石窟内的中心塔柱暴露在外。估计当时暴露的佛像贴了金箔,所以称为金塔寺。现在,管理所新修了窟檐,把洞窟保护起来,从山底下已经看不到窟内的“金塔”了。

金塔寺石窟 东窟中心塔柱

金塔寺东窟正中是方形中心塔柱。每面分三层开龛造像。第一层大龛塑佛坐像,左右为胁侍菩萨立像。佛陀面相浑圆,袒露右肩,体型健壮,还没有脱去刚刚从印度传入时的印记。第二层每面开三个小龛,塑交脚弥勒或坐佛。第三层不再开龛,而是塑大型千佛一排,佛后配菩萨立像,直至窟顶。

让人惊叹的是翩翩起舞的高肉雕飞天。她们呈“V”字形,大半个身子探出龛沿,好像随时要脱壁而出接引众生,脸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顶端的菩萨也纷纷探出身子,像在急切地打探人间的消息。

金塔寺石窟 高肉塑飞天

这种大型高肉塑飞天伎乐,在整个中国石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金塔寺石窟地势险峻,规模宏大,造像又如此精巧华丽,显然不是一般民众所为。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沮渠蒙逊主持修建的南山石窟。

松涛阵阵,佛音渺然。所有历史的寻访,都是一种碎片的拼接。

来源:敦煌书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e10df1d8b9a9f2c81e4f8212e56708542cf94708

声明:此文由 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