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林镇有个“八路军坟”

兴林镇禹甸子村村民保护下来的烈士墓。

通化县兴林镇一带,每当提起“八路军坟”,人们就知道说的是禹甸子村的马晴沟里那些革命烈士墓,70年来这里的故事成为当地的口头文学流传至今。

故事发生在1947年1月解放战争时期的“四保临江”战役中。一天早晨,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在街中心磨盘四周坐着不少士兵,人们看着这些兵很是心疼,这么冷的天咋能在外边歇着呢?可乡亲们不知道,这些受伤的战士都已经坐在这里牺牲了,他们个个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面对牺牲的烈士,所有村民都惊呆了,从现场看,这些士兵是自己走到这里的,可他们却都是伤员。他们怎么会坐在这里牺牲了呢?村民们回想着头天夜里的情况,谁都不知道这些战士的情况。咳!都是我们睡觉睡得太死了。原来,马晴沟的乡亲们因支援“四保临江”战役,连续多日给东北民主联军筹粮送草、抬担架抢运伤兵,他们非常疲劳,晚饭后大家都早早地睡下了,因为不知道夜里还有没有“军事任务”。可乡亲们没想到,就在他们进入梦乡时,这支由伤员组成的队伍静悄悄地进了村子。战士们没有惊扰村民,忍着数九严寒,衣着单薄,身负伤痛,在村子中间的磨盘周围背靠背坐在一起休息。也许是连日的战斗使他们太过劳累,想到这个村子里休息休息,也许这里只是他们去医院途中歇歇脚的地方。此时,村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位村民看到这支队伍进村,没有任何响动扰醒村民,就连看家护院的狗都没叫出一声。

据说,这些战士共计28名,望着战士们身披晶莹雪花的坐姿,乡亲们第一次看到了雕像,这是人民战士用身躯塑起的丰碑,这是人民军队在通化早期的爱民曲。虽然村民们不知道战士们的姓名,也不知道他们属于哪支部队,但是,这里的村民从军装看出他们是从关里来的“老八路”。村民们落泪了,嘴里埋怨着这些兵:“你们为什么就不伸手敲敲门,开口叫一声,老根据地的村民谁都能照顾你们,谁家都会让你们在温暖的屋子里躲过这一个漫长冬夜。”

烈士们震惊了村子,乡亲们挥泪安葬子弟兵,纷纷卸下家里的门板,倒出自家的炕柜,不能让孩子们再去睡那冰冷的土坑。就这样,乡亲们用12个规格不一的板柜成殓了烈士们的遗体,将他们集体安葬在村边一处避风、向阳小山头。

烈士墓前没有碑铭,却被老百姓永远记在心中。70个春夏秋冬,烈士墓被村民填土填得高过人头。每年清明节,这里都是学校和村民祭拜烈士的必到之地,烈士的故事激励着革命老区“河里根据地”的百姓跟着共产党走,一步一步实现了烈士们当年的梦。安息吧!东北民主联军参加“四保临江”战役牺牲的老兵。

作者:孙艳华

Hash:ae3decf06e2e49b32b6a110ec082ee432033a60f

声明:此文由 通化党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