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南昌路丨红色基地·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红色基地·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成立于上海,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创立的。社址最初在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内,后于1930年迁入华龙路(今雁荡路)自建的大楼里。
与此同时,由中华职教社主办、1925年创刊的《生活》周刊社也一同迁往中华职业教育社大楼办公。这幢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共有34问房屋。建筑外貌具有欧美古典主义构图的折衷主义特色,大楼外墙以褐色泰山砖面砌筑,屋顶为机坪瓦顶,整幢建筑为独立结构。原为5层后加了顶层。
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办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国讯》、《展望》;社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期间中华职教社曾迁往桂林、重庆,1946年1月返回上海,1950年4月总社迁往北京,在上海设立分社。
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于1982年重组并恢复活动。1992年,根据国家民政部规定登记注册,更名为“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
复社和复校以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先后在全市范围设立和创办了15所“中华”牌的职业学校。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与理论研究,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科技、经济界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并同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中外职业教育团体、人士进行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响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孙起孟先生倡导的“温暖工程”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上海经济服务。
建筑本身还是有一定观赏性。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办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国讯》、《展望》。
该学会创办于1908年,为中国最早的世界语团体,曾举办世界语函授学校,世界语书店及图书馆,出版《绿光》杂志。因一·二八事件,原会所被战火毁坏,会务停顿。经学会创始人陆式楷、胡愈之、盛国成等努力,于1933年1月17日召开复员后会员大会。在会上改选陆式楷、胡愈之、盛国成、陈兆瑛、巴金、鲁彦(王鲁彦)、黄警顽等分别为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兼任世界语函授学校教职员,并在本市各区设立讲习班面授世界语。会址设在华龙路(今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的2楼。
董竹君曾在大楼的底楼开设过锦江茶室。1933~1938春此处是上海女子中学(1931年创办于西门文庙路,1933年迁斜桥制造局路,八一三校舍被毁,1938年迁新大沽路451号)。
1946年,由黄炎培、孙起孟等爱国人士和教育家创办的比乐中学在这里成立,直到1949年学校迁往淮海中路。1946年,民建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在这里成立。建庆中学也曾设在雁荡路80号内。
Hash:399d43b29ecb6203d34bba57b94be11628aefb54
声明:此文由 瑞金二路文化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