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戏院新开!儿时看《九色鹿》的电影院,如今变得好美

点击上方申江服务导报,跟着小申吃喝玩乐逛上海

说起新开的上海大戏院,徐老师感慨良多。

上海大戏院的前身上海电影院,曾是我们市二中学爱国教育指定电影院。

徐老师本人,还有你们的老公胡歌,中学时候都是在这里看着《闪闪的红星》《下次开船港游记》《九色鹿》长大的。

作为少数几个有空调的好地方,上海电影院里就是一个夏日圣地。放什么片不重要,能走进去吸一口凉气,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而今,这个充满凉爽回忆的电影院,被建筑师改头换面。

成为本城脑洞最大的剧院——上海大戏院。

唯一没变的,大概就是门口的电线

为了开几个脑洞

关掉了许多窗子

如果,你恰好也去过茨木市春日丘的安藤忠雄三部曲的“光之教堂”。

一定会对墙上天然而成的十字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海大戏院的脑洞,比光之教堂开得更大,更有趣。

建筑师郭锡恩给这个戏院建筑开了死个不一样形状的大天(nao)窗(dong ),和好多小(脑)洞。

厚重的墙壁和屋顶,隔绝出一段纵深的距离感。

天窗高渺而遥远,外头活泼泼的天光走过一段路程,变幽深起来。

一门之隔,喧嚣淡去。只剩下,深,远,静。

从门外走入剧场,身临空间氛围转换的奇妙,才能体会到设计师为戏院建筑定下“慢下来”的心理暗示。

我们希望这个新建筑能成为一个让人慢下来的空间,在他们体验文化之前,这个建筑就能带给人们一种精致、平静、庄严的体验。

今年某个飘雪的夜,从天窗拍出的图片简直美炸。

实际上,促成这个“魔都脑洞最大最多”戏院的原因是——

剧院离居民区距离太近,无法开窗,只能头顶开洞。

有多近,就那么近。

左边是居民区,右边就是剧院的外墙楼梯

大家打开窗,就能握握手⬇️

众所周知,全银河系最得罪不起的物种,就是上海老阿姨

一个剧院,大白天装货卸货,大晚上噼里啪啦演戏,空调机组轰轰轰个不停,阿姨宁静的市中心退休生活全被搅黄了!

为了和老阿姨和平共处,做了隔绝声音的全封闭外墙,就是,一扇窗都没有。完全被厚重石材包围的大戏院,犹如磐石

我和摄影师去拍摄的时候,上海大戏院正在为月底的开幕戏《原野》装台

内里火热朝天,外头神鬼不知。

上海大戏院和居民区如此亲近,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1943年间,上海大戏院落成白赛仲路(Route Gustave de Boissezon),曾是魔都一大盛景。

早年定位话剧演出,首演由王宗耀编剧、洪谟等联合导演、孙景路领衔主演喜剧《女人》,还在申报上登了大大的广告。

也是在这个剧院,《原野》影响到了无数上海观众,一票难求的热演场景持续很久。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戏院几经周转,入不敷出,最后改成了上海电影院。

被居民区围绕的电影院,从摩登大剧院,变成了我等吃瓜少年吹空调和看二轮电影的秘密基地。

去年,设计师郭锡恩和胡如珊操刀重新改造了上海大戏院。原先三个厅的电影院,改建成拥有近300个座位的小剧场。

3月底重新开幕后,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负责运营。

新开幕季上海大戏院将主推三个板块:跨界当代艺术展、开幕大戏《原野》、当代昆曲艺术周。

就算不看戏,看看脑洞,拍拍照,也是极好的。

撰写、设计:徐文瀚

摄影:张挺、丁晓文

以上内容由《申江服务导报》自微信“看戏去”原创,转载请事先沟通联系并注明出处。

Hash:bdc8de40c92bbabe2f730645ac0bc2b193f6c1eb

声明:此文由 申江服务导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