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文化地标系列之二:西江桥
简介·introduce
文井江中下游又名西江,长久以船过渡。南宋范成大乘船由此入城。明代时晚渡异常热闹,诗人张宁有"水声喧笑语,人影乱浮沤"的描绘。清道光二十一年,数百群众踊跃捐资,修成长307米、11孔的川西第一座大型石拱桥。1959年8月12日被洪水冲毁,1960年重修。
背景资料·background
文井江中下游,从明代起又名西江。那时,州城西外的引流渠上有景辉桥,但不在西江上。西江历来以船过渡,毎天待渡的行客、商旅成千上万,至晚不息。唐宋以来更为繁华壮观。明初归纳的蜀州(今崇州)八景之一"西江晚渡",远近闻名。浙江海盐人张宁有 "水声喧笑语,人影乱浮沤" 的诗句。崇庆(今崇州)知州杨高鹏也有诗咏及。到清代,八景诗已有上百首。《西江晚渡》以著名才子何明礼的七律脍炙人口:
西郊渡口水浪浪,傍晚人争岁月忙。
小艇常嫌艰广济,长绳何处系残阳?
行歌过去风生棹,载酒归来月绕航。
鼓楫中流谁慷慨,还余秋兴满江乡。
热闹固然热闹,交通却"艰广济",不能满足经济交流和人来人往的需要。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崇庆州例贡生黄步云倡议集资修桥,当即得到高登朝、石廷诏等数百人的热烈响应,有的捐银1万多两。第二年十一月动工,施工场面浩大壮观,"赴功则畚锸云连,竭泉则桔槔雷动""相函万石则虎负龙蹲,分镇两堤则蛟腾螯蛰"(山西人王臣福《川西第一桥记》)。至道光二十二(1842)年修成长307米、宽9.3米、高13米的11孔大型石拱桥。桥墩如磐,牌楼屹立、栏板蛇连,"吞浪而阳候顺轨,卧波而河伯安流"(同上)当时就普遍认为可以和山西省的云间第一桥媲美。更主要的是它连通从成都到雅安的道路,方便了车马通行,免去待渡时间,增加了出行安全,被誉为"川西第一桥"。
道光二十三年(1843),朝廷着吏部褒奖捐资和主事的有功人员,有81人被授与八品顶戴,黄步云得到同知官衔。两年后,知州年昌阿将吏部叙议碑立于朱氏街桥头。公元1929年,为保护此桥,崇庆县政府竖碑告示,严禁在河堤放牧樵采和阻塞河道。
1959年8月10日至12日,崇州地区降雨量达359.8毫米,桥被洪水冲毁。同年11月在原址下游100米处修成长179.16米、宽7米的12孔桥,于1960年7月1日通车。
来源:崇州文博
关联阅读
崇州近期新闻
⊙
⊙
⊙
⊙
⊙
Hash:8682d9c1becac6b76390b94cd843d320dc10d669
声明:此文由 崇州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