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进士翰林的书札:人文故事、书法艺术与史料文献

张桂铭艺术馆内,我们围坐而谈,古人的作品围着我们。

这些作品都是书札,清代进士翰林的书札。来自夏子魁的收藏。

1996 年生的夏子魁坐在张桂铭艺术馆的坐席中间,一柄折扇,侃侃而谈。他曾三年茹素。信仰所生发出的定力,让他坐在一众绍兴文化界前辈中间也不怯场。

现今,他已经有千余份书札收藏。谈起收藏缘起,他说自小对于收藏老物件就感兴趣,七八岁时,祖母的古钱币就是他的宝贝。随后恋上玩玉。因为喜欢书法,又涉足扇面收藏,最终选定书札作为收藏的主要方向。

书札很多都没有印章,真伪难辨,所以最初在拍卖市场上并不被待见。但在夏子魁看来,印章是书画的辅助。因印而废书,是不明智的。“王羲之有的信札也无印章,但不影响其价值。”

他将收藏领域确定为那些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物的信札。不断收,也不断卖,将藏品渐渐淘换精。他也研究这些信札背后的人与事。

研讨会现场,有应洁俭先生概括:信札具有人文故事性、书法艺术性、史料文献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先看人文故事性。促成这次展览的盛世拍卖行老总边佳勋说,如果说社会是网,信札是串起人物关系的点。通过信札,我们将业已“脸谱化”“电视剧化”的历史人物进行还原。比如徐世昌,在我们印象里,是北洋军阀。通过这次信札展,看到徐世昌手迹,才了解其学历、故事,“没想到他这么丰富”!

再谈书法艺术性。收藏家方俞明说,若要考中进士,一定是书法要好的。而不同于试卷、案牍上的工整,信札是在轻松放松状态下,是有自己面貌的,必定是精美的书法作品。方俞明研究过清末绍兴大书法家陶浚宣的笔记,“看稿本,各种字体都有。但外人看到的陶氏书法作品九成是魏碑。所以要全面研究陶氏,一定离不开的这些信札稿本。”

信札还有史料文献性。方俞明注意到展厅一角有时任浙江学政的瞿鸿禨信札,“这很宝贵,兴许能考证彼时浙江教育的某些状况”。

研讨会正值高考首日的夜晚,人们自然会把高考与古代科举做对比。二者都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也是能反映出无数家庭进行阶层流动的愿望。教育投入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现场有人分享了一个段子——“反正我就挺羡慕白娘子的,孩子一出生就她被关在塔里,再见到儿子时他都中状元了。”令人莞尔,也令人心有戚戚。

尽管这次展览是“夏子魁藏清代进士翰林书札展”,但夏子魁自己却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沿着就学的轨迹一步步成长。他自小选定了收藏作为终身志业。十三岁就去北京收藏市场上摸爬滚打,他也没有参加高考,没有上大学

但当他对着一幅幅信札,向展览来宾介绍其背后故事及其艺术性时,他的专业与博学令人赞叹。 很多人以为他年纪轻轻却收藏颇丰,且成体系,一定是有家学。但实际上,家人从商,收藏领域全靠他自己一点点探索。绍兴文化馆副馆长唐铭泰说,子魁在这个领域浸淫多年,已然是专家了,其学力恐怕连一干博士也要叹服的。

边佳勋说,在信札书写已经被社交软件取代的今天,看到子魁这样的后生在努力,总感觉我们文化的传承是很有希望的。

展品赏析

来源:@凡 Unique

翁心存致楣生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翁心存(1791-1862),清代大臣,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之父。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广东学政。咸丰元年,擢工部尚书。四年,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擢兵部尚书,迁协办大学士。八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著作有《知止斋诗集》。

上款人:楣生,待考。

阎敬铭致林昌彝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赵渡镇人。清代大臣。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湖北布政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光绪十一年,授东阁大学士,仍管理户部,赐黄马褂。光绪十八年,卒于山西寄寓,追赠太子少保,谥"文介"。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有"救时宰相"之称。

上款人:林昌彝(1803—?),字芗溪,福建侯官人。道光十九年举人,何绍基门生。因献《三礼通释》,得建宁府学教职,同治间,掌教廉州海门书院。与林则徐相交甚密。著有《平夷十六策》《射鹰楼诗话》《海天琴思录》等。

俞樾致金友筠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道光三十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章太炎、吴昌硕、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书》。除《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外,其《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卷。《清史稿》有传。

上款人:金友筠,号无碍翁、林阴仰雪翁。浙江青浦人。家园养晦,以著述自娱。

吕耀斗致任道镕书札一通二页

作者:吕耀斗(1828-1895) ,字庭芷,江苏阳湖人。道光三十年进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文渊阁校理、福建船政局提调、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等。工画墨兰,兼能词。著有《鹤缘词》。善于比兴,属后期常州派词人。编有《丹徒县志》。

上款:任道镕(1822—1906),字筱沅,号寄鸥,江苏宜兴人。历任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山东诸省知县、知府、道员、布政使、按察使、巡抚和河道总督。清光绪二十七年调补浙江巡抚。退居苏州,购得徽商汪氏废园,营造别业。

汪鸣銮致潘祖谦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汪鸣銮(1839—1907),清末大臣、藏书家。字柳门,号郋亭,钱塘人,侨寓吴门。同治四年进士,历官编修、陕甘学政、山东、江西、广东学政,内阁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五城团防大臣、吏部右侍郎等。历官吏部侍郎。五城团防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禄大夫。

上款人:潘祖谦,字济之,江苏吴县人。潘世恩之孙。同治十三年任内阁中书,光绪二年请假归养。光绪二十四年任苏经丝厂、苏纶纱厂两厂副董,二十九年与王同愈、尤先甲、张履谦等人一起发起组织苏州商会,任历届会董,民国元年被推举为苏州商团公会会长,二年任江苏省典业公会会长 。

瞿鸿禨致李辅耀书札一通六页

作者:瞿鸿禨(1850—1918),字子玖,号止庵,湖南善化人。同治十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侍讲学士,先后出任福建、广西乡试主考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廿三年,迁内阁学士,廿六年,升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处大臣。其后任外务部尚书,位在六部之上。又代徐郙为内阁协办大学士。卅三年,因忤慈禧旨意,被劾,开除回籍。与王闿运等吟咏结社,逍遥度日。宣统三年,迁居上海,卒谥“文慎”。著有《止庵诗文集》《汉书笺识》等。

上款人:李辅耀(1848—1916),字幼梅,号和定,湖南湘阴人。名臣李星沅之孙,学者李桓之子,为西泠印社五位创始人之一。先后任杭嘉湖道、宁绍台道、省防军局总办、温州厘金局监理等职。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书擅汉隶,印学西泠八家,所作精雅。

洪钧致寿乔书札一通十页

作者:洪钧(1839—1893),清末状元,著名外交家。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祖上原籍安徽歙县,曾祖时迁来苏州。同治七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

上款人:寿乔,待考。

樊增祥致易顺鼎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樊增祥 (1846 —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字嘉父,别字樊山,湖北省恩施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 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 樊美人" 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上款人:易顺鼎(1858 —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号一厂居士,龙阳人。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 并称" 樊易" ,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于式枚致端方书札一通十三页

作者:于式枚(1853—1916),字晦若,广西贺县人。少年师从陈澧,精通文史,亦工诗词。光绪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廿二年,随李鸿章参加俄皇加冕典礼并出访德、法、英、美等国,回国后授礼部主事,由员外郎授御史,升给事中。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廿七年助奕劻、李鸿章签订辛丑和约,赏五品京堂、充任政务处帮提调、大学堂总办,译学馆监督。卅一年,以鸿胪寺少卿督广东学政,后改提学使,总理广西铁路。卅三擢升为邮传部侍郎。后历任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民国后隐居青岛,晚年担任纂修《清史稿》总阅。精通多门外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翻译家,曾为袁世凯老师,教授文章,人称“桂海奇才”。卒谥“文和”,遗编有《李文忠公尺牍》。

上款人: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光绪八年举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为清末名臣,金石学家。

梁鼎芬致王秉恩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梁鼎芬(1859 —1919) ,晚清学者、藏书家,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世藏书,传至节庵已家藏十万余卷,故设葵霜阁专储之。其平生所寓之处,均建有专门藏书室,并据当时心境,起以不同名称。好书之心,可见一斑。诗词多慷慨愤世之作,与罗惇曧等人并称"岭南近代四家"。

上款人:王秉恩(1845 —1928) ,清末藏书家。字息存、雪澄,号茶龛。四川华阳人。湘中大儒王闿运弟子。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初,官广东提法史、广东按察使。张之洞对其深为器重,推荐其任广雅书局提调。所刻《广雅丛书》,数量之多,实用价值之大,不亚于浙江官书局,于历史研究参考价值颇高。入民国后,寓居上海 。

柯逢时致章邦直书札一通二页

作者:柯逢时(1845—1912),清代大臣、藏书家。湖北大冶人,光绪九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广西巡抚、兵部侍郎、“督办八省膏捐”大臣、湖北铁路协会名誉总理等职。生平喜著书、刻书,尤嗜藏书。搜罗善本极多,所藏《四库全书》未进呈抄本及元、明小集八百余种、数万册。建有藏书楼“柯家山馆”、“息园”。晚年研究医学,在武昌城开设有最大医馆,广招学员,传播医学。先后参与纂修《湖北通志》《武昌县志》《应山县志》等。

上款人:章邦直,安徽铜陵人。字希瑗,号西园。晚清官员、学者。任高邮知州、扬州府河务同知、江苏候补知州。1897年,章邦直新建校舍77间,创建珠湖致用书院,是淮海各州县创办最早的官办学堂,也是全国范围创办较早的官办小学之一,向来有“淮海南来第一校”的美誉。

宋育仁致云刍书札一通二页

作者: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晚年号道复,四川富顺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维新运动倡导者。光绪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检讨。1894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着意考察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积极策划维新大计,提倡民主共和。回国后,参加维新组织"强学会",主讲"中国自强之学"。

上款人:云刍,待考。

冯煦致李佩秋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冯煦(1842—1927),字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举人,光绪十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胪唱时,慈禧太后呼为老名士。光绪十四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一年,离京都,赴任安徽凤阳府。历官安徽凤阳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上款人:李佩秋(1884—?),名洣,湖南衡山人,民国中曾任宁波象山县知事。期间主持续修县志。与夏承焘、黄葆戊、梁鸿志、陈寥士等诗词名家多有往来及诗词唱和。建国后,聘为上海文管会特约顾问,有《红缥馆诗集》传世。

徐世昌致刘仲鲁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水竹村人。民国大总统。光绪十二年中进士,三十一年任军机大臣。民国五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其为国务卿。民国七年,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民国十一年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上款人:刘若曾,字仲鲁,直隶盐山人。光绪十五年翰林,官至大理院正卿,宣统三年转任修订法律大臣。民国后任直隶民政长。曾会审清末四大奇案之“春阿氏”案。

瑞洵致成昌书札一通四页

作者:瑞洵(1858—1936),字信夫,号景苏,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文渊阁大学士琦善之孙。光绪十二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功臣馆满总纂、国史馆协修、科布多参赞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民国后,曾任《清史稿》协修,负责撰写《德宗本纪》和《宣统本纪》。另著有《散木居奏稿》《犬羊集》《犬羊集续》。

上款人:成昌(1859—?),字子蕃,室名醉六轩,满洲镶黄旗人,山东布政使崇保之子。光绪十四年中举人,曾任夔州知府。与王鹏运、朱孝臧同游。能诗,善书画。

陈夔龙致余肇康书札二通二页

作者: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贵州贵筑人,晚清名臣丁宝桢侄婿。光绪十二年进士。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历官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宣统元年,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辛亥后退隐沪上,与陈三立、冯煦、瞿鸿禨等组织“逸社”,为“逸社”核心人物,并为清朝封疆大吏中唯一见到抗战胜利之人,其地位高,寿命长,交游广,诗作多,在诗坛延续同光体文风,生平经历多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所著文字,皆为研究晚清至民国政治、社会和文学的第一手资料。

上款人:余肇康(1854—1930),字尧衢,晚号倦痴老人,湖南长沙县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武昌知府、汉阳知府、山东按察使、江西按察使。卅二年,因南昌教案罢官。后起复,授法部左参议。以姻家军机大臣瞿鸿禨罢官受牵连而免职。回湘后任湖南粤汉铁路总公司坐办、总理,主持修筑长株段铁路。辛亥革命后不问世事,著有《敏斋随笔》等。

阔普通武致延清书札一通一页

作者:阔普通武(1859—1903),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他塔拉氏。字甫。光绪十二年进士。由詹事迁内阁学士,逾2年,迁礼部左侍郎。支持戊戌变法运动,进呈康有为拟定之《请定立宪开国会》奏折,又上书请设立议院,被誉为满洲中之最通达者。变法失败后,改西宁办事大臣。二十九年(1903),病休。著有《湟中行记》2卷、《华鬘室诗词》、《万生园百咏》及《南皮纪游草》等。

上款人:延清(1846—1918),清代蒙古族诗人。字子澄,号铁君。蒙古镶白旗人。光绪三十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宣统二年,充文职6班大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写出《虎口余生》等诗数百首。三十四年,为钦差赴喀尔喀车臣汗部,著《奉使车臣汗记程诗》。另著有《锦官堂诗草》、《锦官堂诗续集》、《来蝶轩诗》、《蝶仙小史汇编》6卷、《蓬莱仙馆诗》2卷等。

李盛铎致张建勋书札四通四页

作者:李盛铎(1859—1934),字义樵,号木斋,江西九江人。光绪十五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廿四年,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廿六年,补内阁侍读学士,授顺天府丞。卅年,署太常寺卿。次年,与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等出国考察政治,即五大臣出洋。宣统三年,任山西提法使,改布政使,旋晋山西巡抚。辛亥后,担任大总统顾问、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晚寓天津,继承父辈嗜好,一意收集古籍。与叶恭绰、罗振玉、傅增湘并称“近代四大藏书家”。编著有《木犀轩藏书题证及书录》《木犀轩藏宋本书目》等,纂修家乡县志《德化县备考》。

上款人:张建勋(1848—1913),字季端,广西临桂人。清末状元。 历任云南乡试主考官、云南学政等。他实施教化,提倡文风,百姓把他当作在偏僻云南兴学的功臣。光绪三十二年,以侍讲授道员,督学黑龙江。曾赴日本考察学务。民国二年,卒于北京。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愉谷诗稿》。

余诚格致张建勋书札一通四页

作者:余诚格(1856—1926),字寿平,安徽望江人。光绪十五年翰林,廿一年,钦派江西主持乡试,后又钦命“记名御史”主持会试。戊戌政变时,因曾为康有为座师,一度遭贬。此后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陕西巡抚、湖南巡抚。秉性刚直,在御史任内,三月共上七十余奏章,参劾时弊,一时名震京畿,有“余都老爷”之称。辛亥后寓居上海,组织安徽旅沪同乡会并担任会长。词作《金缕曲》被选入《全清词钞》。

上款人:张建勋(1848—1913),字季端,广西临桂人。清末状元。 历任云南乡试主考官、云南学政等。他实施教化,提倡文风,百姓把他当作在偏僻云南兴学的功臣。光绪三十二年,以侍讲授道员,督学黑龙江。曾赴日本考察学务。民国二年,卒于北京。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愉谷诗稿》。

周树模致卢弼书札一通四页

作者:周树模(1860—1925),字少朴,室名沉观斋,湖北天门人。光绪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黑龙江巡抚,兼任中俄勘界大臣。曾与俄国谈判勘测边界,订立《中俄满洲里界约》。辛亥革命后,任平政院院长,后屡请其出任国务院总理,均为其婉谢。常与樊增祥、左绍佐诗文唱和,并称“楚中三老”。著有《谏垣奏稿》《周中丞(少朴)抚江奏稿》等。

上款人:卢弼(1876—1967),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人。近代著名藏书家、学者。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

Hash:c7108b8f958804c8bdbf87f19e37d950c115ac15

声明:此文由 青藤艺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