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像一世界:南北朝造像书法的神秘魅力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步入高峰,特别北朝在佛即君主、禅观苦修思想的影响下,开凿石窟、雕制造像风气大盛。

造像,就是匠师们用石、玉、木、金属等雕成或用泥塑成一定的形象,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平雕、线刻等工法,在这些石质等材料上创造出的各种气势雄伟、生动精美的石雕艺术。古代为生人、亡人或自己祈福,多在僧寺或在崖壁间镌石成佛造像。

这些造像一般由武将文臣、贵族豪门,更多则是中层信徒一人或多人出资雕造,被安置、供奉在石窟、佛寺、塔庙等佛教建筑中,石质坚硬,千年不毁。在佛教当中,造像和写经、造寺、造塔等,同具种种功德。

清代考据学、金石学兴起,访碑风气盛行。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黄易在《嵩洛访碑日记》中记载,嘉庆元年(1796)九、十月间在河南寻古访碑,看到龙门石窟古阳洞中《始平公造像》、《魏灵藏造像》、《杨大眼造像》、《孙秋生造像》,被端正方刚、质朴雄强的造像记书法深深吸引,遂拓诸遗世,“龙门四品”名声大著。

后来又增为十品,继至二十品,作为龙门造像记书法中的代表作,广被后人仰慕追摹。

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有纪年的造像记就近200铺,是魏碑书法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康有为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近代结集出版《龙门石窟造像全集》、《北朝佛道教造像碑精选》等,收录广泛。

从北魏早期的“以隶写楷”到“以楷写隶”,再到最后的规整、圆润、秀美的发展变化,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表现,也是民族大融合和南北朝书法融合的表现,这种文化上的融合为隋代书法的统一和唐代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肯定到:“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造像记书法在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其价值应当被肯定。

攻书莫畏难

|锴公|

口碑好笔,聚锋之星

Hash:e287934eede6de8e66775e9762582410776a0399

声明:此文由 书法入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