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居然有三个古人类遗址,太了不起了,你还不知道吧

雪花 像绽放的礼花

天地间肆意地飘洒

纵情在一刹那

史前遗址古文明

彭德馨

桂阳这片沃土,地肥水美,矿产丰富,地处南通南海,北达中原之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近代考古发掘的资料佐证,还在两千多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至目前仍是省内发现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域。本文简介几处古人类民居遗址,让大家品味桂阳历史文化的峥嵘。

龙泉古人类遗址

在流峰镇上龙泉村东200米的石山上,树木环抱,怪石嶙峋。南面山麓上,有两个洞穴,一高一低,象一只子虎倚偎在母虎怀中。洞前南面,是宽阔平坦的耕地及较平坦的小山坡,可以想见,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洞西200米有龙泉水日夜喷薄。这种天然地理环境,适于原始人类在这里狩猎、耕种。走近洞穴,见低处洞口较小,高约2米,宽1米许,深8米。高处岩洞,高约2.5米,宽3米,深约30米。洞穴坐北朝南,洞内干燥,冬暖夏凉。天生这块宝地,是古代人类最为理想的居住场所。

1964年,湖南地质勘探队第四队来桂阳普查地质情况,他们在这处岩洞勘探地质资源挖泥测点时,发现了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东方剑象齿、大熊猫中国犀等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在洞前煨食取暖的火烬,更可贵的是发现了一枚人类磨制使用过的刻纹骨锥化石。它是原始人类缝衣用的工具。这段骨锥长5.2厘米,通体呈圆柱形,中部稍粗,最大直径0.69厘米。表层光滑,中部刻有成对的横道纹饰,两端残缺。这枚骨锥是当时洞内的住户磨制、刻纹和使用的一件器物。在湖南省内第一次发现这样珍品,今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这件历史文物的出土,证明早在1—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桂阳就有了人类生存,说明了桂阳是湖南省内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域。

千家坪人居遗址

位于桂阳县仁义镇舂陵江边的千家坪,这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经衡阳进入湖湘腹地,南往嘉禾蓝山可跨过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史前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2011年发现后,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研究员尹检顺及郴州文物处考古专家唐涛组织队伍,于当年11月和2012年11月对千家坪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

该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60米,面积近2万平方米。本次发掘共发现六层文化层,第一二层为晋唐时期的墓葬,文化层堆积厚约0.6-1.5米,第三层为商代文化遗存,四到六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是本处遗址的主体。遗存物极为丰富,陶器有罐、碗、杯等,石器有磨制的石斧、石箭簇。其中白陶器物是该层一大亮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装饰精美,风格特异,有些在全国都甚为罕见。同时遗址中还发现保存大量动物遗骸,有猪、牛、鹿、熊等,给我们研究时代气候、环境及人们猎食结构提供了重要素材。

房址周边,发掘壕沟,沟边有人工夯筑土墙。据专家估计,这些壕沟和墙体的形成是当时居民集体为保卫自身安全而筑墙自守,此处疑为建筑城池的雏形。

从发掘的遗物判定,此处遗址至今有八千余年。该处遗址,是连接湘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两大水系的纽带,对研究湘、珠两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重大考古新发现,同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寨脚山古人类居住遗址

在泗洲乡竹洞村桥头组对面石山上。潭流水傍山脚而南下,河西面是一片万亩田园,水土肥沃,宜于人类居住。石山西南,有4个洞穴,分别在河岸的一、二、三级台阶,古人类活动范围达一万余平方米。爬上山腹,一处不算宽的平地,露出用石头筑成的方圈,左右两间,疑是古人的住房基础。2号洞口堆积约50公分厚的文化层,其它洞内及整座山头,散落着大批磨制的石器工具和碗、鼎、釜、杯、罐等物的陶器残片,质地为灰色软陶和黑色夹砂陶,器形上有不规则的打印纹。搜集的石器有打制的石刀、石斧、石奔、石砺等多件器物。经省专家鉴定,断定是4—5千年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该遗址是商周早期人类生存的场所。

这几处古人类民居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桂阳地域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桂阳人民骄傲。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Hash:7c40f88076a6632772b8ec679dc15609c193070f

声明:此文由 印象桂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