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在邛江大地高高飘扬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精神在邛江大地高高飘扬
1月23日,久违的阳光照耀着梵净山脚下的邛江大地,让坐落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木黄村长征路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馆,显得格外耀眼。走进会师纪念馆,白墙红房交相辉映,显现着革命根据地的庄严肃穆。
据纪念馆馆长冉光辉介绍,该馆于2020年上半年重新布展,并重新修缮红二军团政治部、红六军团政治部等,将更好的展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历史。
纪念馆内,雕塑《曙光》展示了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关向应在军旗下握手的场景,让人的思绪仿若回到87年前的峥嵘岁月。而那一张张革命先烈的照片、一段段言简意赅的文字、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无不讲述着先辈们在革命年代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今日的和平与辉煌。
据历史记载,1934年8月至10月,红六军团按照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退出湘赣苏区,执行长征先遣队任务,在江西、湖南突破国民党精心设置的一道道封锁线,沿湘桂编辑进入贵州黎平至瓮安一带,在转战石阡甘溪一带时遭遇黔桂军24个团的“围剿”,各部将士浴血奋战,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抵达印江木黄。
起初,红军刚到木黄时,当地老百姓见外来人身着统一服装,并不知晓是红军,群众被吓得不敢出家门。直到这个故事在当地流传开,老百姓得知红军纪律严明,从不伤害无辜百姓。
1934年10月23日,红六军团主力经过永义,翻越马鬃岭、仙人脚等,当晚驻扎落坳。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面宣传,群众纷纷离家躲藏。但是,红军战士严守纪律,不入老百姓家门,在老百姓院落及稻田坝露营。“听老人说,红军借老百姓的稻草睡觉后,第二天完整的把稻草扎好归还,这事受到老百姓的尊重。”一边看,冉光辉一边介绍道。
史料记载,1934年10月,两军成功会师后,两军领导人在水府宫(今会师纪念馆)内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了敌我态势、两军团当前各自的处境和中央红军面临的困难后,确定两军团统一行动、统一指挥,挺进湘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红二·红六军团的成功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首次会师,谱写了红军长征史上的壮丽篇章,标志着红六军团完成了中央赋予的“牵制敌人、与红三军会合、创建新苏区”的任务,从而揭开了湘赣川黔地区苏维埃运动的序幕。
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的伟大时刻,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馆,接待游客24万次,开展各类支部活动600余次。当年,生于1934年,来自湖南的老党员李云芝,特意前该会师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
“看到这段故事我很受感动,深深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李云芝说,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敢于担当,时刻牢记党员的初心使命。
老区儿女多壮志。木黄镇干部群众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绘就了一幅革命老区儿女艰苦卓越、不懈奋斗的伟大蓝图。如今的木黄镇,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产业遍地开花。
近年来,该镇围绕印江“2+N”产业发展布局,引进梵天菌业、同发集团等公司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2020年,该镇种植各类食用菌5000亩,预计实现产量3.6万吨,产值2.5亿元,带动农户6000人以上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人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此外,该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茶、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持续助农增收。各类特色产业在木黄蓬勃发展,映照着革命老区儿女的辛勤奋斗。
据介绍,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为传承好红色文化精神,我们组建了‘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文化研学组,让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让红色文化精神在木黄镇生生不息。”该镇党委书记文明海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蔡茜)
Hash:70598d26ca4834e1e2991c561ee75b42ba66a5ec
声明:此文由 梵净山之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