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颐 | 探访天下第一剑山
湛卢剑,素有天下第一宝剑美誉;
《辞海》记载:湛卢:1、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铸。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杜甫诗:“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2、山名。在福建省松溪县南,相传为欧冶子铸湛卢剑的地方。
2017年秋高气爽之日,我有幸探访天下第一剑山。
(一)
夏夜曾经宿翠峦,梦余身近玉楼寒。
——《湛卢上祠》 清 潘拱辰
清凉寺,深藏于湛卢山上,海拔1100多米的松林间,距极顶湛云峰130米左右的高差。它是湛卢山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始建于唐神宗三年,夲是为纪念欧冶子而建造的,称上祠。南宋时扩建,改名湛卢禅庵。清末复建,又改名清凉寺。
寺庙颇具规模,为全木结构,有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90余间禅房。踏入寺庙,引人注目的是272根朱红楹柱,林立于殿、堂、廊、阁,厚重庄严;楹柱之上,斗拱精致,盘桓交错,又显轻巧灵便。这座古刹曾被称为“松邑蕊珠”。
寺庙门前立有数块石碑,其中一块明代碑记述:湛户山气候清凉,“暑月寒衣”。想来这是改名为“清凉寺”的生态环境缘由,当然,“清凉”在佛教里有它的哲学意义。还有一块石碑铭刻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1985年为湛卢山题词“欧冶子铸剑处”,项南同志那年到松溪调研留下的墨宝,很是难得。
“夏夜曾经宿翠峦,梦余身近玉楼寒。怪他土木同龛在,失却元符旧雨坛。”这首《湛卢上祠》作者潘拱辰系无锡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松溪知县。松溪县委宣传部和文联1998年编辑的《湛卢风情》一书,收集了他撰写湛卢的格律诗10首。300多年前的潘知县重视地方文化,曾主纂康熙版松溪县志;对湛卢山情有独钟,祈雨也上湛卢山。他的《湛卢上祠》诗,念念不忘的是铸剑祖师的上祠,浪漫地歌咏了清凉寺。
既然是清凉寺,主殿供奉的只能是释迦牟尼,值得欣慰的是,作为开山鼻祖的欧冶子,后人在右偏殿,留予一尊之席。这位铸剑祖师爷,虽端坐偏位,却也淡然安怡。他老人家应该认为,环宇清凉,世界大同,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宝剑,虽国之利器,毕竟还是辅佐,位居偏位,足矣。
与右偏殿相对称的左偏殿为陈戬祠。陈戬是松溪城关人,南宋时期的抗金护驾名臣,也是松溪人引以为傲的一位忠义之士。
(二)
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湛卢山歌》 明 佚名
湛卢山号称十六景,大都与欧治子铸剑的遗迹有关,如欧冶洞、铸剑炉、铸剑池、试剑石、炉坪、棋盘石等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湛卢山的“仙”即欧冶子。相传欧冶子是越国宁波人,奉越王允常之命,携妻朱氏、女儿莫邪、徒弟及女婿干将,顺丽水瓯江而下,寻得松溪湛卢山铁英,共铸成五种剑: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越王得湛卢剑后,在吴越争霸中战败,勾践将湛卢剑献与吴王阖闾,吴王视之国宝,后飞往楚国被楚昭王所得,后又传到南宋名将岳飞手中,岳飞遇害后,不知去向。
春秋时期,铁器的出现和使用,是科技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突出标志。松溪有学者提出,欧冶子的最大贡献,也许是他在湛卢山发现了用铁代替青铜。如果证据确凿,那么,欧冶子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发现铁的作用和发明炼铁的第一人,湛卢山是全世界第一个生产铁的伟大的山。我以为,这样的学术探讨很鼓舞人心;这样的田野调查,很有利于开发建设湛卢山。
为我导游的是清凉寺的管理人员,一位75岁的老人,说他“老人”,可能“名不副实”,因为看着他登山越岭的背影,那利索劲与年富力强者无异。老人引领我们几乎看遍了湛卢十六景。
湛云、剑峰、玉女三峰并立,形如笔架,湛云为最高峰,矗立两侧的,是剑峰与玉女峰。剑峰巍峨奇崛,状似一柄宝剑直指青天,充满阳刚之气;玉女峰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端庄柔美。一座突兀眼前的石山,就像一只张口怒吼的雄狮,称之为“狮子岩”。一堆如累卵危耸的岩石,远眺如一串葡萄,被赐名“葡萄岩”。几株苍劲老松,长在一块平整的巨石旁,有如大伞华盖,遮荫蔽凉,巨石之上摆放着一块案几大小的天然方石,方石面上刻着象棋棋盘,据说这里是当年欧冶子与仙人对弈之地。
但令人遗憾的是,密林深处的“剑池”,却是一口钢筋水泥垒砌、四四方方的蓄水池,唯有角落那块镌刻“剑池”的石碑,斑斑驳驳的青苔,仿佛提示你,这是2500年前的古遗址。老人告诉我,五十年代,湛卢山进驻空军雷达连,是部队在丰盈的泉池上方扩建为蓄水池,保障了官兵生活用水。我听罢,眼前的水泥建筑突然顺眼了许多,笑曰:它也是快一个甲子的文物了。
老人介绍,山上有多处古治炉遗址,如今皆乃茅草萋萋。前些年,有一位专家来探寻古冶炉,从炉坪的乱石堆下掏摸出一把碳焦碎石,说这可能就是古籍记载的欧冶子铸剑的“炭烙遗存”,带回去鉴定。
我眼前浮现出一位闽北画家的《欧冶子铸剑图》,近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激情燃烧的生活;远处:“白云千载空悠悠”,太久远的岁月。
(三)
卢峰一何高, 上下不可尽。
我行独忘疲, 泉石有招引。
——《登卢峰》 宋 朱熹
朱熹与松溪结缘,皆缘于湛卢山。
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政和县任小官,朱熹祖父朱森去世后葬于政和,墓地距松溪四十里地,朱熹每年为祖父扫墓都经过松溪,曾慕名登临湛卢山。绍兴十八年(1148年),18岁的朱熹荣登进士榜,但因补缺同安主簿一职,需等候三年,为此,朱熹决定在湛卢山腰建一间“吟室”,静心读书。
吟室遗址坐落在“九曲岭”旁,这是松溪城关经茶坪乡进入湛卢山的岑岩古道。朱熹一生喜爱山水自然名胜古迹,选中的吟室周围,就有湛卢山十六景中的好几景,如“欧冶洞”“香岩”“陟岵”等,其中的“断碑”最为著名。据考证,那是块唐贞观年间的石刻,记载着欧冶子在湛卢山铸剑一事。
年轻的朱熹于此选址建书房,距今已过去900多年,而当年他寻觅欧冶子铸剑遗迹,则是回首1500多年前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在一代代的精英和平民百姓回望中前行发展。
那天,当我攀登岑岩古道,大汗淋漓的同时,一种沧桑感油然而生,对朱熹的《登卢峰》诗倍感亲切,应该读懂了“我行独忘疲,泉石有招引”的含义:是年轻学者仰望先贤,胸中有志,是“十年磨一剑”,是“一剑起,光射牛斗之墟”。
古道入口处是吴山头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与“美丽乡村”。该村海拔700多米,依山而建,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古石道、和古树名木群落;房前屋后的梯田、茶山也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全省首个诗歌村在此诞生,被省文联授了“一县一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
那天,我们徜徉在村庄的风水林中。几十株红豆杉、香樟、马尾松,树龄大都在三五百年以上,有的高耸云天,掩映着古道;有的成双成队,相拥着岁月;有的独立坡顶,笑迎来往过客。它们历经沧桑,仍然生机勃勃。忽然想到,这些古树名木,其实皆乃朱郎去后栽,这更能说明文化传承的伟大力量。
(四)
人在半空立, 江从万里来。
陬维举目尽, 烟雾笑谈开。
——《从登湛卢》 明 黄金
黄金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任松溪知县,后人赞誉之任期内修城垣、纂县志、复湛卢书院,颇多建树。诗句描述其登湛卢山极顶所感。
从清凉寺出发,登500多级石阶可至一个山隘,隘口一座落成不久的双层翘檐石亭,古韵悠然,题名:湛云亭。老人介绍,该石亭是一位松溪籍的女企业家捐资建立,颇受好评。
隘口的东面为湛云峰,西面为状元峰。状元峰上新立一块石碑,正面刻“状元峰”,背面刻:湛卢山状元峰下,古代建有吟室、下祠、湛卢书院,曾出了大批学者,而且有的成为国家栋梁和名宦,仅宋明两代就出过二十五位进士。
湛云峰海拔1230米,为湛卢山极顶。山顶坪有一两亩地,古松挺拔,掩映着一座小庵,庵旁建有一幢两层的平台,据说是林业部门的防火瞭望台,现在成了最佳观景台。伫立于此,俯瞰四面,松溪境内千山万壑,仟佰田畴,村庄河流,尽收眼底,有如一幅瑰丽的七彩画卷,此时唯有朗读毛泽东主席的那首诗句,足以表达心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老人告诉我,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设雷达站。1963年,该雷达站准确测报,我军击落了美蒋派出的U—2型高空侦察机一架,威名声震国内外,雷达站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当年的湛卢剑,国之利器;
当年的雷达站,国之利器。
湛卢山,不愧是天下第一剑山。
Hash:8f661dca115c721d83e3b9f50d691e9346e67bea
声明:此文由 顧北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