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剑

天下第一剑

大铁剑的发现是在1988年的春天,那时兖州城南的泗河正处于枯水期,没有水流,当的的群众像往常一样在干涸的河底挖沙,不知道是谁的铁锹磕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一般而言,河底淤积的只是软的泥沙,不会有硬的东西呀,莫非河底因故沉入了大石头?一些人还在迷惑时,已有人扒开沙层,在沙层下露出了一块铁疙瘩.铁疙瘩好像很长,好奇的人们纷纷围了上来,沿着铁疙瘩的形状:"是把宝剑!","好长的宝剑呀!"人们奔走相告,并三五成群、饶有兴味地猜测着宝剑的来源和用途。文物工作者听到消息后兴奋地急匆匆地赶来,他们小心翼翼地用大卡车把大铁剑运到了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对铁剑进行了测量:长7.5米、重1539.8公斤。铁剑差不多有三层楼房那么高,无法把她树立起来,只好让她平躺着。如此重的铁剑,是十分罕见的,传说民国初年上海滩的著名拳师马永贞举起城隍庙前的千斤大铜鼎绕殿走三圈而面不改色,吓退前来挑衅的比利时大力士,如果马永贞能见到此剑,是否想再试身手呢?这可要比城隍庙的铜鼎重上两三倍呀!

铁剑搬入博物馆后,事情并不算完。当时的新闻记者加入了传播出土铁剑消息的行列。他们煸情的报道,几乎燃烧了整个兖州城,兖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谈论着神奇的大铁剑,因为人们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再也找不出块头能与之相比肩的铁剑,因而不约而同地称之为"天下第一剑"。堵在人们心中的谜团很快就被精通文墨的文物工作者慢慢解开。在铁剑的柄部,隽刻着铭文--金一凤,他是浙江绍兴人,清康熙时任兖州知府。他在兖州做官期间,成绩卓著,修桥、建城门楼、疏通河渠及主持编修《兖州府志》等,着实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金一凤铸这么长的铁剑干什么用呢?查《滋阳县志》,发现有与此剑相关的记载。原来,在兖州城外的泗河上在一座面大桥,是通往鲁南的咽喉之地,最早建于明朝的万历年间,但后来屡被洪水冲毁,多次被重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夏天,泗河又一次发大水,南大桥中间的三个拱洞再次被毁。当时的兖州知府正是金一凤,鉴于大桥的重要性,不得不修,但当地群众正遭水灾,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钱修桥?身为兖州父母官的金一凤全恤民情,自己慷慨解囊率行捐资建桥。几年后大桥建成了,为了提防水患,镇压住常常兴风作浪的水怪,金一凤又现铸了一把长三丈的大铁剑,立在南大桥中洞的外旁,以求大桥不再被洪水冲垮。不过,洪水无情,不知什么时候,崔嵬耸立的大铁剑还是被肆虐的大水冲倒了,掩埋于河底数百年而不为人知,这就是兖州大铁剑的来龙去脉。

天下第一瓢景点在哪里 - 天下第一剑景点

1. 天下第一剑景点

应该是:一剑光寒十九洲。

这句诗出自古龙所写的武侠小说《三少爷的剑》。

原文

一箭穿心,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残秋,木叶萧萧,夕阳满天,萧萧木叶下,站着一个人,就仿佛已与这大地秋色融为一体。因为他太安静,因为他太冷。一种已深入骨髓的冷漠与疲倦,却又偏偏带着种逼人的杀气。他疲倦,也许只因为他已杀过太多人,有些甚至是本不该杀的人。他杀人,只因为他从无选择的余地。

这部作品中采用了特殊的叙事方式:叹息与反思,整部作品满是中年情怀的叹息。反思意味并不仅仅在于字里行间流露的叹息,更在于整个故事写的就是一个人的反思。

谢晓峰放弃了作为“天下第一剑”所有的一切,去当一个没用的阿吉,只因为对以往生活的反思,后来虽被迫恢复身份,但最终还是削断了自己双手的拇指,表示对作为“天下第一剑”的过去的彻底决裂。

2. 天下第一剑在哪个博物馆

越王勾践是在湖北省博物馆的一楼,是镇馆之宝。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楚墓群,是国家一级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被当世誉为“天下第一剑”。剑身镀有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剑身依然很亮,剑口依然很锋利。

3. 天下第一剑景点在哪

结局如下:马云腾夺得龙吟剑后,广邀各派高手聚会,跃登武林盟主之位。骆占奎、张丽华和赵启川闯至要求腾交出宝剑,腾强词夺理王肯归还。林巧儿妹翠儿得悉姊死讯,独自找腾报仇遇险,幸得奎等相救。腾垂涎金刀侠吕桐妻胡月娥美色,娥宁死不肯受辱,桐查知真相后伺机报仇。腾奉圣旨携宝剑上京,桐向奎等报告腾行踪,腾途中遭众人伏击,终不敌命丧。

4. 天下第一的景点

天下奇观是指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情。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景区:

1.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大报恩寺,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3.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4.沈阳古陨石是元古代早期发生在沈阳市东南郊区一场古陨石雨的产物,撒布在太古代花岗岩上,呈群呈带分布。现已发现二十多个古陨石集中区,构成了沈阳古陨石主体,形成了古陨石群。其中最大的一块位于东陵区李相镇滑石台山,长160米,宽54米,高42米,重约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陨石。按照惯例,依发现地命名为“沈阳古陨石”。

5.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有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 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

5. 天下第一剑百度百科

结局如下:马云腾夺得龙吟剑后,广邀各派高手聚会,跃登武林盟主之位。骆占奎、张丽华和赵启川闯至要求腾交出宝剑,腾强词夺理王肯归还。林巧儿妹翠儿得悉姊死讯,独自找腾报仇遇险,幸得奎等相救。腾垂涎金刀侠吕桐妻胡月娥美色,娥宁死不肯受辱,桐查知真相后伺机报仇。腾奉圣旨携宝剑上京,桐向奎等报告腾行踪,腾途中遭众人伏击,终不敌命丧。

6. 天下第一把剑

谢谢邀请!

关于“古代有名的剑的名字”?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应该非“干将莫邪”莫属!此雌雄双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

干将、莫邪是两个人。

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

干将为楚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楚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

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宝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楚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楚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楚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谢欢迎来访!您的点赞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 天下第一刀在哪个景区

山海关简介  “天下第一关”即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山海关,又称“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燕山与渤海之间,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建筑  天下第一关之名匾山海关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等长城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

8. 天下第一剑是哪把剑

剑九黄后背剑匣五把天下名 ,赴武帝城跟自称“天下第二”的王仙芝再战一场,匣中五剑、八剑式尽出。末,剑九六千里出,如一挂银河倾泻千里,毁尽王仙芝右臂袖袍。王仙芝倾力而战,剑九黄单手单剑破去四十九招,直至身亡。经此一役,天下无人敢说剑九黄远逊剑神邓太阿。观海楼内曹官子赞誉剑九一式出,剑意浩然,天下再无高明剑招。

剑九黄的实力,在第二次跟王仙芝一战时,使出的第九剑,六千里,跨过了天象门槛,又没有跻身剑仙水准,这就是他最后的辉煌。西蜀剑皇苏茂战死在皇城门外,“剑九黄”黄阵图战死在东海城头,自此西蜀再没有拿得出手的剑客了。

剑九黄死时,盘坐于城头,头望北,死而不倒,只留一言:“给少爷上酒”。

剑九黄赴武帝城时,以木炭作画,绘就剑势,每一幅字不多,就两个,从剑一、剑二、到剑九,赠与“柿子”徐凤年,这也是他的传承。天下江湖,可以没有王仙芝、没有轩辕菩萨、没有曹长卿,要是没有剑九黄,这江湖就不是江湖了。

9. 天下第一壶景点

景点

乌江

乌江

遵义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初步统计,遵义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100多个景区(点),其中,有国家级资源14处、省级资源75处。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

截至2012年,遵义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个(赤水丹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赤水风景名胜区)、省级6个(习水、娄山关、绥阳宽阔水、仁怀茅台、余庆大乌江、湄潭湄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4个(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4个(习水飞鸽、中国杉王、遵义娄山关、大板水);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A级以上景区26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个(遵义会议会址、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丹霞谷,云门屯娄山关景区,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赤水竹海景区,余庆飞龙寨景区)。

10. 天下第一剑图片

马云腾夺得龙吟剑后,广邀各派高手聚会,跃登武林盟主之位。骆占奎、张丽华和赵启川闯至要求腾交出宝剑,腾强词夺理王肯归还。林巧儿妹翠儿得悉姊死讯,独自找腾报仇遇险,幸得奎等相救。腾垂涎金刀侠吕桐妻胡月娥美色,娥宁死不肯受辱,桐查知真相后伺机报仇。腾奉圣旨携宝剑上京,桐向奎等报告腾行踪,腾途中遭众人伏击,终不敌命丧。

11. 天下第一剑是哪个

棠溪宝剑——是中国九大名剑之首,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剑”,它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在一众名剑中脱颖而出呢?

棠溪宝剑诞生于春秋初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西平棠溪的冶铁城所铸,先人们在这里开创了中国铁器的时代,创造了中华宝剑文化最辉煌的历史。棠溪宝剑全身锋利无比,看似不堪一击、柔软无力的外表,却可以轻易穿透钢板,不费吹灰之力

唐 颐 | 探访天下第一剑山

湛卢剑,素有天下第一宝剑美誉;

卢山,素有天下第一剑山美誉。

《辞海》记载:湛卢:1、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欧冶子所铸。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杜甫诗:“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2、山名。在福建松溪县南,相传为欧冶子铸湛卢剑的地方。

2017年秋高气爽之日,我有幸探访天下第一剑山

(一)

夏夜曾经宿翠峦,梦余身近玉楼寒。

——《湛卢上祠》 清 潘拱辰

清凉寺,深藏于湛卢山上,海拔1100多米的松林间,距极顶湛云峰130米左右的高差。它是湛卢山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始建于唐神宗三年,夲是为纪念欧冶子而建造的,称上祠。南宋时扩建,改名湛卢禅庵。清末复建,又改名清凉寺。

寺庙颇具规模,为全木结构,有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90余间禅房。踏入寺庙,引人注目的是272根朱红楹柱,林立于殿、堂、廊、阁,厚重庄严;楹柱之上,斗拱精致,盘桓交错,又显轻巧灵便。这座古刹曾被称为“松邑蕊珠”。

寺庙门前立有数块石碑,其中一块明代碑记述:湛户山气候清凉,“暑月寒衣”。想来这是改名为“清凉寺”的生态环境缘由,当然,“清凉”在佛教里有它的哲学意义。还有一块石碑铭刻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1985年为湛卢山题词“欧冶子铸剑处”,项南同志那年到松溪调研留下的墨宝,很是难得。

“夏夜曾经宿翠峦,梦余身近玉楼寒。怪他土木同龛在,失却元符旧雨坛。”这首《湛卢上祠》作者潘拱辰系无锡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松溪知县。松溪县委宣传部和文联1998年编辑的《湛卢风情》一书,收集了他撰写湛卢的格律诗10首。300多年前的潘知县重视地方文化,曾主纂康熙版松溪县志;对湛卢山情有独钟,祈雨也上湛卢山。他的《湛卢上祠》诗,念念不忘的是铸剑祖师的上祠,浪漫地歌咏了清凉寺。

既然是清凉寺,主殿供奉的只能是释迦牟尼,值得欣慰的是,作为开山鼻祖的欧冶子,后人在右偏殿,留予一尊之席。这位铸剑祖师爷,虽端坐偏位,却也淡然安怡。他老人家应该认为,环宇清凉,世界大同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宝剑,虽国之利器,毕竟还是辅佐,位居偏位,足矣。

与右偏殿相对称的左偏殿为陈戬祠。陈戬是松溪城关人,南宋时期的抗金护驾名臣,也是松溪人引以为傲的一位忠义之士。

(二)

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湛卢山歌》 明 佚名

湛卢山号称十六景,大都与欧治子铸剑的遗迹有关,如欧冶洞、铸剑炉、铸剑池试剑石、炉坪、棋盘石等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湛卢山的“仙”即欧冶子。相传欧冶子是越国宁波人,奉越王允常之命,携妻朱氏、女儿莫邪、徒弟及女婿干将,顺丽水瓯江而下,寻得松溪湛卢山铁英,共铸成五种剑: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越王得湛卢剑后,在吴越争霸中战败,勾践将湛卢剑献与吴王阖闾,吴王视之国宝,后飞往楚国被楚昭王所得,后又传到南宋名将岳飞手中,岳飞遇害后,不知去向。

春秋时期,铁器的出现和使用,是科技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突出标志。松溪有学者提出,欧冶子的最大贡献,也许是他在湛卢山发现了用铁代替青铜。如果证据确凿,那么,欧冶子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发现铁的作用和发明炼铁的第一人,湛卢山是全世界第一个生产铁的伟大的山。我以为,这样的学术探讨很鼓舞人心;这样的田野调查,很有利于开发建设湛卢山。

为我导游的是清凉寺的管理人员,一位75岁的老人,说他“老人”,可能“名不副实”,因为看着他登山越岭的背影,那利索劲与年富力强者无异。老人引领我们几乎看遍了湛卢十六景。

湛云、剑峰、玉女三峰并立,形如笔架,湛云为最高峰,矗立两侧的,是剑峰与玉女峰。剑峰巍峨奇崛,状似一柄宝剑直指青天,充满阳刚之气;玉女峰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端庄柔美。一座突兀眼前的石山,就像一只张口怒吼的雄狮,称之为“狮子岩”。一堆如累卵危耸的岩石,远眺如一串葡萄,被赐名“葡萄岩”。几株苍劲老松,长在一块平整的巨石旁,有如大伞华盖,遮荫蔽凉,巨石之上摆放着一块案几大小的天然方石,方石面上刻着象棋棋盘,据说这里是当年欧冶子与仙人对弈之地。

但令人遗憾的是,密林深处的“剑池”,却是一口钢筋水泥垒砌、四四方方的蓄水池,唯有角落那块镌刻“剑池”的石碑,斑斑驳驳的青苔,仿佛提示你,这是2500年前的古遗址。老人告诉我,五十年代,湛卢山进驻空军雷达连,是部队在丰盈的泉池上方扩建为蓄水池,保障了官兵生活用水。我听罢,眼前的水泥建筑突然顺眼了许多,笑曰:它也是快一个甲子的文物了。

老人介绍,山上有多处古治炉遗址,如今皆乃茅草萋萋。前些年,有一位专家来探寻古冶炉,从炉坪的乱石堆下掏摸出一把碳焦碎石,说这可能就是古籍记载的欧冶子铸剑的“炭烙遗存”,带回去鉴定。

我眼前浮现出一位闽北画家的《欧冶子铸剑图》,近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激情燃烧的生活;远处:“白云千载空悠悠”,太久远的岁月。

(三)

卢峰一何高, 上下不可尽。

我行独忘疲, 泉石有招引。

——《登卢峰》 宋 朱熹

朱熹与松溪结缘,皆缘于湛卢山。

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政和县任小官,朱熹祖父朱森去世后葬于政和墓地距松溪四十里地,朱熹每年为祖父扫墓都经过松溪,曾慕名登临湛卢山。绍兴十八年(1148年),18岁的朱熹荣登进士榜,但因补缺同安主簿一职,需等候三年,为此,朱熹决定在湛卢山腰建一间“吟室”,静心读书

吟室遗址坐落在“九曲岭”旁,这是松溪城关经茶坪乡进入湛卢山的岑岩古道。朱熹一生喜爱山水自然名胜古迹,选中的吟室周围,就有湛卢山十六景中的好几景,如“欧冶洞”“香岩”“陟岵”等,其中的“断碑”最为著名。据考证,那是块唐贞观年间的石刻,记载着欧冶子在湛卢山铸剑一事。

年轻的朱熹于此选址建书房,距今已过去900多年,而当年他寻觅欧冶子铸剑遗迹,则是回首1500多年前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在一代代的精英和平民百姓回望中前行发展。

那天,当我攀登岑岩古道,大汗淋漓的同时,一种沧桑感油然而生,对朱熹的《登卢峰》诗倍感亲切,应该读懂了“我行独忘疲,泉石有招引”的含义:是年轻学者仰望先贤,胸中有志,是“十年磨一剑”,是“一剑起,光射牛斗之墟”。

古道入口处是吴山头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与“美丽乡村”。该村海拔700多米,依山而建,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古石道、和古树名木群落;房前屋后的梯田、茶山也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全省首个诗歌村在此诞生,被省文联授了“一县一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

那天,我们徜徉在村庄的风水林中。几十株红豆杉香樟马尾松,树龄大都在三五百年以上,有的高耸云天,掩映着古道;有的成双成队,相拥着岁月;有的独立坡顶,笑迎来往过客。它们历经沧桑,仍然生机勃勃。忽然想到,这些古树名木,其实皆乃朱郎去后栽,这更能说明文化传承的伟大力量。

(四)

人在半空立, 江从万里来。

陬维举目尽, 烟雾笑谈开。

——《从登湛卢》 明 黄金

黄金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任松溪知县,后人赞誉之任期内修城垣、纂县志、复湛卢书院,颇多建树。诗句描述其登湛卢山极顶所感。

从清凉寺出发,登500多级石阶可至一个山隘,隘口一座落成不久的双层翘檐石亭,古韵悠然,题名:湛云亭。老人介绍,该石亭是一位松溪籍的女企业家捐资建立,颇受好评。

隘口的东面为湛云峰,西面为状元峰。状元峰上新立一块石碑,正面刻“状元峰”,背面刻:湛卢山状元峰下,古代建有吟室、下祠、湛卢书院,曾出了大批学者,而且有的成为国家栋梁和名宦,仅宋明两代就出过二十五位进士。

湛云峰海拔1230米,为湛卢山极顶。山顶坪有一两亩地,古松挺拔,掩映着一座小庵,庵旁建有一幢两层的平台,据说是林业部门的防火瞭望台,现在成了最佳观景台。伫立于此,俯瞰四面,松溪境内千山万壑,仟佰田畴,村庄河流,尽收眼底,有如一幅瑰丽的七彩画卷,此时唯有朗读毛泽东主席的那首诗句,足以表达心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老人告诉我,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设雷达站。1963年,该雷达站准确测报,我军击落了美蒋派出的U—2型高空侦察机一架,威名声震国内外,雷达站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当年的湛卢剑,国之利器;

当年的雷达站,国之利器。

湛卢山,不愧是天下第一剑山。

丰城天下第一剑的故事?

东 晋太康元年,新的县城坐落在丰水以西,按照当时的惯例,新县城被名为“丰城县”。丰城县名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指的就是丰城剑的典故,因此,丰城别名“剑邑”、“剑城”。

又因丰城为龙泉、太阿(干将、莫邪)宝剑出土发祥地,所以丰城别名剑邑、剑城。

目前国内最长、最重的剑

“天下第一剑”安置在丰城市新城区的丰水湖文化公园的湖中心的剑台上。

丰城剑的故事: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干将、莫邪是两个人,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在边上陪着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心疼的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

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有一天,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

干将从远处急急奔来。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 莫邪依然在笑,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

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

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

后来吴王阖闾得宝剑之后,喜出望外,精神大振。不久,便兼并了邻近几个小国。后来又向楚国进攻,把楚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吴王称霸后,阖闾之子夫差登基。夫差骄横奢侈,荒淫无度。甚至用祖传宝剑把开国元勋伍子胥杀了。

吴国从此便是日趋衰败,最后被越国所灭,干将莫邪二剑亦被越王勾践所获。越王也用宝剑把忠臣文种 杀了,自然也是落个国破家亡的下场。春秋之后是战国,七国争霸。

最后秦始皇把其他六国一个个灭掉了,干将、莫邪双宝剑,作为国宝,时时伴随在秦始皇身边。一天,秦始皇出游吴楚,从洞庭湖沿长江来到鄱阳湖,突然乌云密布,黑浪冲天,皇船在湖面上下颠簸,左右 摇荡。秦始皇问左右:“这是何故?”左右无人知晓,目瞪口呆。

这时巫师伸出头来说:”这是东南方向有王气出现。想与皇上争天下哩!”秦始皇不信:“胡说,王气在哪里?”巫师指着船底,只见一股激流,有大树那么粗东南方向直往船头冲击。秦始皇忙问:“有谁知这妖水从何而来?”主管天文地理的官员仔细察看之后说:“此水乃从赣江支流丰水而来。”秦始皇大怒:“孽畜,岂敢造反!”立即命人取出干将、莫邪双宝剑,飞奔到丰水之西荣塘(今丰城市荣塘镇剑光书院)旁,趁深夜无人知晓时,把宝剑埋于此,以压邪镇妖。

晋代晋惠帝时,尚书张华才能杰出,文章写得很好,又知道灾祥奇异的事。有天晚上,张华登楼观南斗、牵牛两星。不知是什么缘故,斗牛之 却有紫气发生。连续看了几个晚上,这股异气没有消失,他感到很奇怪。

雷焕何许人?他是丰城秀才埠雷坊村人,从小在始丰山长大。始丰山是神仙三十七福地之一,距雷坊村一箭之遥。雷焕从小在此学道,对天地人间万物异象了如指掌。张华听说江西有个叫雷焕(江西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人)的人精通天文,善观天象,就派遣使者把雷焕请来,住到自己家里。那天晚上,他们一起登楼观看天象。张华说:雷君,你看天上的紫气,是什么祥兆呀?雷焕捋着胡须说:“紫气乃龙光,龙光即宝剑。宝剑之精,上彻于天。那紫气源自豫章丰城”。张华听后,恍然大悟。他记起有史料记载,早在秦始皇南巡时,曾埋剑于豫章之域镇妖压邪。张华想了一会儿,说:刚才雷军说了,我才记起来。小时候,有看相先生说我年过六十,有宝剑佩戴身上。

现我年过六十,正好相对,这宝剑会在什么地方?雷焕答道:这剑在江西丰城县。张华高兴地说:那我就派你到丰城当县令,寻找宝剑,如何?雷焕应道;好。雷焕上任那天,张华再三嘱咐他要尽快找到宝剑。

雷焕上任后,摆上八卦,在“巽”卦中寻得龙光源于荣塘龙湖村。于是,他差人在龙湖村的湖心搭起观星台,连续三天夜观星海二十八宿,继而发现北方玄武斗、牛星间云集紫气,紫气直泻观星台正前方四十九丈处,该处正是县衙牢狱所在地。

于是,雷焕下令释放所有在押囚犯,拆狱方圆八丈,掘基深至四丈,终于挖出一个长为八尺的石匣。打开一看,石匣内放雌雄两把宝剑。分别刻有龙泉、太阿(另传一说为干将、莫邪)。倾刻间,斗、牛之墟紫气消失,掘剑处陷为深池。

雷焕看着沉睡了几个朝代的宝剑,依然是光芒四射、削铁如泥,不禁爱不释手。他暗自留下雌剑太阿,把雄剑龙泉上交张华复命。张华只见交来一把剑,心中怀疑雷焕可能私自留下一把。但碍于朋友情面,不便点破,只是叹曰:“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似不相离,终当会合。”

张华得到龙泉宝剑,也想占为已有。他唬弄皇帝说:“启禀皇上,微臣差人在豫章丰城挖出宝剑一把,斗、牛之间紫光已经去掉,我朝江山可保万年,但紫气尚留剑内。此剑名龙泉,皇上是龙身,龙泉与龙身相克,皇上不宜观之,否则伤及龙体。故微臣自当留存此剑,以保皇上龙体平安。”皇帝一听,觉得在理,也就准奏。

事后,皇帝与皇后贾南风闲聊时谈起此事,贾后甚为好奇。她想,既然皇帝是龙身不能看,我总可以看吧。于是,诏令张华献剑到后宫与她观赏。张华无奈,只得携剑前往。贾后见剑欲拔,即怎么也拔不出来。张华欲上前帮助,忽听剑内发出厉声:“休得无理,有道是男女授受不亲。吾乃浙江莫干山的神造雄剑,岂容妇道人家观赏肉身?不出十年,你们必死无疑!”两人听后大惊失色,从此,惶惶不可终日。

九年后,贾后、张华果然在河南襄城“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所杀。张华临死前仿佛听到身佩的龙泉宝剑对他说:“汝知本剑为何既称龙泉又名干将?龙泉龙泉,能叫真龙天子命赴黄泉;干将干将,可除贪赃枉法文臣武将。”说罢,从张华身上飞脱,直投北汝河,化着一条青龙,向着东南方向游去……。

话分两头。自从雷焕私藏太阿宝剑后,就一直将其作为宝物玩赏。玩物丧志,何况这是雌性宝物,雷焕自觉精力日渐不支。临终前,雷焕在始丰山将剑传给儿子雷华,说:“为父平生清廉,唯独私藏此剑。这是母性神物,终当雌雄团圆。”说罢,睁眼视剑而望。断气之时,正好是贾后、张华身 亡之日。时在公元三百年九月九日午时三刻。

三年后,雷华出任福建建安知县。走马上任之日,他将宝剑太阿佩带在身,来到福建建安浅濑溪边,准备乘船横渡。

这天,晴空万里,风平浪静。雷华船到溪中,突然风雨大作,浪涛翻滚。雷华甚为惊恐,忙问船夫:“为何突降大雨,骤起风浪?”船夫答道:“这溪中三年前来了一条青龙,时常哭泣发燥,故有大雨风浪。但无论风雨多大,从未危及渔船,不会伤人性命。”

雷华投眼溪中,果然有一青龙尾随而来。不待雷华作出反应,身佩之剑突然脱鞘而出,坠入溪中,即刻化作一条白龙,伴随青龙双双而去。雷华见状,猛然明白父亲临终前所说,雌雄宝剑终当团圆。

后来,雷华在荣塘剑池边建起一亭,将其父昔日弃于草丛中的盛剑石匣置放亭中,取名剑匣亭。又将多年来思古之幽情刻于青石碑上,置放亭内。并自拟剑匣亭联曰:“遗匣犹存怀故土,化龙今且伏何方。后来,就再没有过这两柄神剑的消息。

从此丰城叫剑城,剑邑,剑光。还有剑匣亭,宝气搂,剑光镇,龙光书院,杨柳湖景区,全是为了纪念丰城宝剑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