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在岛上建村几百年,且看他们宗族祠堂风姿.
凌氏宗祠
深井村自2014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列入传统古村落后,便多了许多游客前去游玩。深井村初始以山岗丘陵为主,由于珠江的沧桑之变,河滩淤积成陆,潮田子母相生,肥田沃地慢慢就多起来。山岗丘陵曲折难行,肥沃田地的产生无疑为深井村的繁衍提供了舒适的土壤。而其中,凌氏则为深井村的大姓,而凌氏是如何在这片土地开疆扩土,造就独属于本族的风姿的呢?
宗祠记载了一个宗族的历史,也见证了一个宗族发展壮大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带着进一步了解深井凌氏愿望,小编踏上了寻访凌氏宗祠的旅程。
深井村坐落在广州黄埔区的长洲岛上,小编从鱼珠码头坐船,于深井码头下船,通过询问当地人到达了深井村。
资料上了解到的深井村,应该是古朴而沉静的。因着这几年政府对于深井村的重视及投入,深井村焕发出一种不一样的魅力。深井村依旧保留了那些古朴而不失典雅的岭南特色建筑,但也穿插了一些精致的小洋房。马路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龙眼、荔枝、菠萝蜜等,果树下老人们正吆喝着自家的水果。
来到一座古村落,怎么可能不被当地的古建筑所吸引呢?虽是心心念念着要去寻找凌氏宗祠,但也被路边的古建筑所吸引,不知不觉中竟驻足观赏起来。过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真正目的,只好加快脚步寻找凌氏宗祠。
寻寻觅觅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村子的中心找到了凌氏宗祠。凌氏宗祠面阔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脊人字封火墙,灰塑龙船脊,石脚青砖,碌灰瓦筒,两边有青云巷。
宗祠的前堂较为古朴简洁,供有一神位。横梁上挂有两个大红灯笼,若是夜晚,定十分好看。
宗祠的中堂号“笃惠堂”。中堂门两侧刻有楹联,两侧雕花十分精致,但细看也看得出有了一定的年岁,精致之余更添一种岁月之美。笃惠堂的墙壁上也挂有楹联,同时还贴了一些相片,记录的是凌氏龙舟队扒龙舟的风姿。
宗祠后堂则是神厅,因怕有所冲撞,便没有多作了解,只远远地望上一望。
游览完整个宗祠,走出大门,看到大门墙壁上写有对凌氏宗祠的介绍:
凌氏宗祠始建于明末,相传为凌氏十世所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同治元年(1862)修葺,2009年再度修葺。
凌氏宗祠是深井村凌氏始祖祠堂,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来先人的牌位。解放后,凌氏宗祠成了深井村政治、经济、文化、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村民大会、文艺表演、图书阅读、嫁娶宴会等都会在这里举行。离开时,遥遥一看,发现大门联写道:
蒲田远流泽
梓里庆长春
我想,这不只是凌氏族人对于本族寄予的希望,也是凌氏一族最好的写照吧。
游览完凌氏宗祠,除了对深井凌氏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于凌氏宗祠的建筑风格也有不一样的感受。黄埔区多数宗祠并没有像凌氏宗祠这般,建得这般高大,门槛高,宗祠整体也很高,人在宗祠面前总显得渺小,就如同后人对于先人那般的仰望与敬畏。
其它公祠
本次旅程虽然有些辛苦,但也收获了美丽的意外。在离开凌氏宗祠准备原路返回时,还看到了凌氏的其他“私房厅”,如前山凌公祠、肖兰凌公祠、充亭凌公祠等。这些公祠都各有各的特色,无论是横梁上的雕花,还是砖瓦布局,都经得起细细观赏。
肖兰凌公祠虽然门面小,却不失精致。尽管已冷落无人打理,但依然让人惊艳不已。
▲ 前山凌公祠。
这样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养育了一代一代的深井人,而凌氏也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如果说,深井是黄埔文化的一支代表,那么凌氏便是深井不可取代的名片之一。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Hash:13b965c369d9a380095c39c04a2493983b97a60d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相关推荐
-
双壮孙公祠:孙中山家族旁系先祖祠堂
有故事文物文物是城市发展、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们悄悄融入了熙来攘往的世俗生活,默默凝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的发生和消逝,也厚重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可能有人会认为,镇内的左步村在名气上稍逊于孙中山故居所在地的翠亨村,但其历史文化的深厚程度也不逊色哦。双壮孙公祠正门(图源:网络)左步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地处丰阜湖古涌南岸码
-
祠堂风水宝地 家族人才辈出
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发南阳,写进国史家谱,无可更替,始祖曼公,起于殷商,再有春秋吾离,东汉仲华,乃族史家谱三大先祖无疑。今既姓“邓”,同泽祖恩,共感祖德,关注“邓氏一家亲”。了解邓家事。【邓氏盛事祠堂重光】【太乙懿范九龙腾飞】【祭祖百年·福佑裔孙】【同根同祖同祭太乙】【祭太乙公迎
-
谢氏家族连续剧《大祠堂》1-3集
导演:阎建钢/聂造主演:林心如/赵鸿飞/王雨/潘虹/高明/赵娜/王茂蕾/孙瀚文祠堂是家族的圣地。而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祠堂也是女人的禁地。而这个关于祠堂的故事,恰恰是围绕着一个女人开始、发展、最终走向不可预知的结局。由天禾兄弟电视电影投资有限公司、黄山市委市政府联合,倾力打造的43集历史民生大戏《大祠堂》,因为汇集了林心如、潘虹、高明、赵亮、王雨等新老明星,从开拍之始就一直
-
枞阳名门望族之戴冲张家祠堂
世人皆言“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人生四大喜事。我可不以为然,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喜事莫过于“失而复得”。我亲生经历“失而复得”时,喜出望外、百感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外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满满的幸福享受!我失而复得的东西,不是黄金、钻石;也不是乌金、白银,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有多贵重的东西!我失而复得的是一座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戴冲张氏宗祠(锡类堂),张氏宗祠又与现代文化
-
1000万修祠堂难倒家族长孙,为筹钱竟卖火家乡米酒
他在城市“厦漂”与农村“长孙”之间艰难切换。最终,他把1000万的祠堂修缮费落地了,也把四皇冠的淘宝店开火了。杨天吉是福建芷溪人。他有两个身份:一是福建芷溪村杨氏家族的长孙,二是厦门一家小广告公司的副手。在芷溪当地,杨氏一门是大家族。最昌盛的时候,光是子嗣就有三五百人。作为家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明清时期留下的余庆堂承担了整个家族婚丧嫁娶的功能。然而,300多年过去了,余庆堂饱经风霜,
-
黄家人以后就这么修祠堂,风水丢不了,家族代代旺
祠堂介绍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当时,宗庙为天子专有。到了南宋,朱熹提倡兴建家族祠堂。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而黄氏祠堂文化作为黄姓家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尤其清代中后期,大小祠堂遍布城乡,其构筑
-
万金头邓氏宗祠——独具雕汇精华的湖南邓氏家族古祠堂
公平万金头村老屋大多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有一定的规模,有的保存的还算好,但有的房子已经开始败落,残砖破瓦。现把部分照片发上来,希望这个古村落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要让先人留下的祖业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现在很多人都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看那些古建筑,看完后啧啧赞叹那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如何之厚,耒阳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好地方。其实,在我眼里,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只是有的被一
-
一文看懂家族祠堂的由来、构成、功能和意义!
关注我,做个懂谱的人!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家族尚不多,便置祠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
-
一座沧桑百年的邹氏祠堂,一部家族变迁史
在成都西河镇两河村2组西江河边的邹家大院内,有一个数百年历史的邹家祠堂保存至今,不过它的来历和意义却鲜为人知。今天,邹氏春秋带大家揭秘了一段,隐藏在这背后的邹氏入川迁徙史。美丽善良的西江河,绚烂感人的客家史白鹭湾、芭茅滩,夕阳印红西江边翻崇山、跨险滩,举家入川为人先牛车堰、竹林盘,先祖洒汗落田间宗祠堂、古族谱,保佑子孙幸福天西江河是西河的母亲河,孕育了东山脚下这
-
嘉祥的两座百年祠堂,铭刻着张氏家族的风骨
张垓张氏家祠张垓张氏家祠位于嘉祥县马村镇张垓村村中部,是张氏族人供奉祖先的祠庙。一、建筑情况及历史沿革:张垓张氏家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存两进院落。家祠总建筑面积约1301.7m2,南北长61.24m,东西宽21米。檐饰、门饰、雕饰工艺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门三间,东西长7米,南北宽4.2米,前后均设廊,门东有偏门一座;拜殿三间,东西7.82
-
保定偏僻村落竟藏有一445岁高龄的家族祠堂,近万名族人“齐”心保护
河北新闻网讯(曾佳)大曲堤村,距市区40公里,处于蠡县和高阳县的交界处,齐氏家祠伫立在这个较为偏僻的乡村,风雨飘摇中已过445载。这座看似古老甚至有些破旧的家族祠堂实际上大有来头,齐氏族人为了让这所家族祠堂重振雄风,正在行动着。齐红是蠡县齐氏家族始祖齐盖公58世孙女,也是负责处理家祠内外事宜的核心人物。小村齐公祠飘摇度过445载保定东南方向的高阳、蠡县交界处的大曲堤村,有一座始建于
-
家族的荣耀——白沙崔氏祠堂!堪称崔氏第一!河南第一!
白沙崔氏祠堂白沙崔氏祠堂,位于中华民族根系所在的河洛文化发源地,极具历史文化意义。这里嵩山邙岭环抱、黄河洛水汇流,地利人和、民风淳朴。明洪武四年白沙崔氏始祖思义,自山西长子县移民自此,开创了崔氏之基。崔氏祠堂为皇族家庙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历年间,清康熙五十年扩建,乾隆二十八年和民国三十四年重修,二○○○年进行了第三次修葺。祠堂由戏楼、厅楼式大门、拜殿、过厅、正殿、配殿、崔氏历
-
墨子之乡新增一处家族祠堂,预计五月左右投入使用
山东滕州位于微山湖畔,是鲁班墨子故里,北靠孔子孟子之乡,文化气息浓厚,今日级索镇北杨楼村杨氏家祠动工修缮,保护文物古迹,发展特色新农村,弘扬传统文化。这座祠堂始建于清朝1973年,光绪三十年四月,可谓历史悠久了,现为枣庄市重点文物,年久失修,经过八百多杨氏族人发起踊跃捐款,得以修缮保护,于2020年12月12日正式开工修缮。鲁南滕州市杨氏一族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自山西洪洞县
-
厉害了,江西这个朱氏家族,拥有140栋古建筑、4处祠堂…
在中国,有座传奇之城,地处江西以北,距离南昌200公里,世人用这座城的特产称呼中国的同时,也赋予它“瓷都”的美名,它就是——景德镇。但今天,要说的不是它的瓷器与窑火,而是带你真正的走进一个,在江西,仅剩不多,却又完好保存下来的江南古镇中的——朱氏宗族。你们也许不知道,在这个江南古镇里有一个大家族——朱氏。而最早来到这个地方的朱氏始祖朱秀,他是一位唐代的大将军,因
-
肥城郭氏家族举办祠堂揭碑庆典暨二期工程启动仪式
2019年1月25日,肥城市郭氏家庙揭碑庆典暨二期工程启动仪式在肥城市桃园镇郭刘村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郭氏宗亲代表参加了庆典活动,山东郭氏文化研究会领导成员郭万洋、郭玉清、郭伟、郭靖、郭文耀应邀出席了庆典活动。肥城郭氏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山西洪洞县迁居肥城老佛庄(今桃园镇郭刘村),刀耕火种,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肥城郭氏家族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肇建郭氏祠堂,道光年间重修。因朝代
-
余氏家族(三)永安市文龙余氏宗祠燕翼堂重建落成庆典
2018年4月8日,福建三明永安市文龙村余氏宗祠燕翼堂隆重举行重建落成庆典。中华余氏宗亲联合会余永华副会长和余雨洋理事、福建余氏委员会余根升常务副会长、福建余氏靖公扩祈堂理事会余兴富会长、余安洪、余钟福副会长携同永安、三明、沙县余氏宗亲、还有来自江西的余于春等余氏宗亲及各地的嘉宾欢心到场庆贺!舞狮庆祝祭祀仪式上世纪抗战时期,福建国民政府內迁永安,“燕翼堂”为省政府卫生所。岁
-
厉害!肥东这个家族的祠堂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祠堂是存放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灵魂的栖息地。更是一个家族有血缘关系人的情感联结点。今天小编要带小伙伴们认识这个家族的祠堂文化—王氏宗祠江南祠堂看徽州江北祠堂看肥东,“王氏宗祠”位于肥东县张集乡下王村,这里绿树环村,风景秀美至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一条古老的王河从村前缓缓流过,河内有一条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