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长征路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6)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上看到长征遗留在当地最多的,就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而且,每一座红军墓都伴有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

遵义邓萍同志之墓

在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最高职务的领导人是邓萍(邓平),时任红三军团参谋长,牺牲时年仅27岁。在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1935年2月27日晨,时任红十一团政委的张爱萍带着团参谋长蓝国清,陪同邓萍抵近敌前沿观察,三人隐蔽在距护城河50米远一个小土坡的草丛里,寻找部队攻城的运动路线,以便夜幕降临时发起总攻。通信员从后面摸上来,向邓萍报告后就趁着薄暮飞身跑回,这一下暴露了三个人的位置,敌人一排枪弹扫过来,邓萍中弹牺牲!张爱萍回忆说:“那是九响棒棒(一种步枪,俗称九响枪),从前额打进,后脑壳出来,血溅了我一身……他是黄埔六期的。”

中国成立后,彭德怀中央军委很关心寻找邓萍同志遗体埋葬处,最后找到了埋葬处、辨认了遗体,于1959年在遵义红军山上建成墓室,邓萍遗骸迁葬于此。

(遵义邓萍同志之墓)

邓萍墓的东边立着石刻像,再现了邓萍中弹后倒在张爱萍身边的悲壮一刻。

夏曦同志之墓

贵州毕节市烈士陵园里,最大的烈士墓是夏曦同志之墓。夏曦1919年即加入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组织的新民学会,长征时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28日,红二军团进至毕节赫章交界的七星关一线,红六军团及省委机关沿纳雍县大兔场方向进军七星关,与红二军团会合。因七星桥被当地反动武装拆毁,红军过七星关时只能涉水。夏曦急于动员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由席大明部改编而成)随军北上,仅带警卫员涉水过河前往,不幸溺水身亡(另有说法是遭到地主武装枪击而落水身亡),时年35岁。夏曦牺牲后,安葬在七星关。

(夏曦烈士像)

夏曦是长征途中牺牲的另一位职务较高的红军领导人,他曾在肃反运动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错捕错杀了很多同志,但他接受批评,继续努力工作,不幸牺牲,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说:“他的一生是两头好,中间错。”夏曦牺牲后,毛泽东得知消息十分悲痛,对这位“极能做事”的同志深感惋惜,亲笔给夏曦之父夏墀燮先生写信,说:“东与曼伯(夏曦字曼伯),少时同砚讨,长共驱驰,曼伯未完之事,亦东之责也。”1986年在毕节市烈士陵园里修建了陵园中最大的烈士墓——夏曦同志之墓。

(毕节夏曦同志之墓)

遵义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坟

在遵义红军山上,还有一座值得书写的红军坟墓——青石砌起的圆形的红军坟,坟中的红军烈士是卫生员龙思泉。

(遵义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坟)

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留下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红军菩萨”的故事——红军占领遵义后,南关镇桑木垭村驻着一个连,连队的卫生员不满20岁,但他热心为驻地群众服务,由于医德好、医术高,经卫生员诊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这一消息很快风传开去,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一时间把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傍晚,一个孩子哭着跑来请他到远离驻地10多里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母看病。卫生员不顾数天来的疲劳,冒雨赶去,连夜给孩子的父母医治,直到天明。待他返回驻地后,却发现营地内已是人去屋空。原来就在他为患者治病的夜里,连队接到命令连夜出发了,只留下连长托房东转交给他的字条。见到连长的指示,卫生员立即向连队出发的方向急追而去,没想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群众簇拥着,这送鸡蛋,那送米粑,十分难舍。就在这时,追赶的敌人已到,不幸落入敌手的卫生员被枪杀于桑木垭场口。

当地老百姓为了报答他生前为民除病的恩情,将其遗体就地安埋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就称之为“红军坟”,那些被卫生员治好的乡亲称这位烈士是“红军菩萨”,一些无钱医病的乡亲也纷纷把治病希望寄托在“红军坟”上,前来烧香祷告。红军走后,敌人多次想把“红军坟”挖掉。为了保护“红军坟”,乡亲们想了很多办法,常常是敌人白天把坟铲平后,到了晚上,乡亲们又把坟墓堆起来了,然后放言说,红军坟会长,永远挖不掉。

直到20世纪90年代,经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同志到遵义进行考证后证实,这个红军卫生员正是他当年所在的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卫生员,名叫龙思泉,广西人。修建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时,遵义市人民政府特将红军卫生员的遗骸迁葬至此。

在龙思泉红军坟的前面是一尊女性红军卫生员铜像。为什么男卫生员却用女性形象来表现?一说是由于后人传颂有误,人们以为“红军坟”中的“红军菩萨”是一位女性,因此为其塑了一座女红军的塑像;另一说,是女性更能够体现出“菩萨”的形象。这尊铜像非常吸引人,表现了红军女卫生员给骨瘦如柴的穷人孩子喂药治病的情景。因为一直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铜像上总是挂满了红布带和红领巾,而她的绑腿和布鞋则被来此“祈福”的人们摸得锃亮,显出了铜本色。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特此立碑,上书《“红军坟”纪念铜像简介》: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有位年轻的红军卫生员,待老百姓如亲人,医术精湛,药到病除。红军卫生员如“神医”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广为传颂。一天夜晚,他翻山越岭为患伤寒的乡亲治病,第二天回来时,部队已紧急转移,他在追赶部队途中,不幸被敌人杀害。乡亲们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悄悄掩埋了他的遗体,因不知这位红军小战士的姓名,只好在墓碑上刻了“红军坟”三个字,后来人民亲切地称他为“小红”,还把他做为红军“菩萨”来祭拜。敌人闻讯后曾多次毁坟,群众自发与敌人斗智斗勇保护了坟墓。1953年“红军坟”迁入红军山烈士陵园,并根据流传中美丽善良的女红军卫生员形象塑了铜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1965年带领学员从重庆野营拉练到遵义,听到“红军坟”的来历后,忆及当年他在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任军医,当该团撤离遵义开始“四渡赤水”时,二营卫生员龙思泉因外出为群众看病没能随部队转移,一直下落不明。钟有煌怀着对战友的深切思念,在遵义市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经多方反复考证,最终确认“红军坟”里长眠的正是他的战友——龙思泉,男,中共党员,广西百色人,自幼随父习医,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遵义,1935年1月19日牺牲时年仅18岁。“红军坟”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龙思泉是红色军医的杰出代表。在龙思泉牺牲79周年纪念日重塑此铜像,并在坟前立碑记名再现史实,旨在告慰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昭示激励后人。

王官营村红军烈士墓

云南沾益县白水镇王官营村村后的山坡上,一片树林中有一块开辟出来的平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白水人民公社党委在此修建了红军烈士墓并立碑。我们到达时,红军烈士墓前还摆放着3个大花圈。

在红军烈士纪念碑上有碑文,记叙了红三军团一部在此遭敌机轰炸,伤亡数十人。“现经调查挖掘,找到部分遗骨,公社党委决定在牺牲地点建立红军烈士墓”。

当年,军团长彭德怀、军团政委杨尚昆率红三军团一部进入王官营一带时,敌机飞得很低,队伍中武修权骑的白马被敌机轰鸣声所惊吓而嘶叫,敌人发现了目标并投掷7枚炸弹,红军伤亡数十人。一位红军用他的身躯掩护了杨尚昆,这位不知名的红军当场壮烈牺牲,而杨尚昆腿部受伤。敌机轰炸时负伤较重的一些红军留在了王官营村。如今在村后的这个山坡上,依然能看出当年留下的弹坑遗迹

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之墓

在云南宣威市城北十多公里的来宾镇有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虎头山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与敌军激战(来宾铺虎头山之战)的前沿指挥部所在地。此战发生于1936年3月,是二、六军团在云南境内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战斗,双方参战部队均上万之众。战斗给前堵后追之敌以沉重打击,共毙俘敌人近1000人,缴获各种枪支400余件,但此战二、六军团牺牲人数较多(碑文记载:“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段兴寿、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十七师组织科长罗辉等三百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这次战斗,红军虽然未能完全取胜,但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敌军不敢穷追,从而为二、六军团赢得了短期必要的休整时间和军事行动的主动权。

红军烈士之墓建在陵园深处,圆形的水泥墓室直径10米,高6.2米,墓前由6块巨石叠成的墓碑,总高7米。当年战斗结束后,当地800多名群众自发掩埋红军烈士的遗体,并在以后的40多年中看护着烈士墓。因而,这个红军墓是多名烈士的集墓。

(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之墓)

白子村(贾白山)红军墓

我们看到的最漂亮的红军烈士墓是昆明寻甸县先峰镇白子村(贾白山)红军墓,安葬着六甲之战中牺牲的红六军团烈士们。烈士墓碑简洁,碑上的红五星醒目,墓碑后面是半球形的褚红色墓冢,围着汉白玉的环形雕刻,墓冢后面是镌刻着战斗简介的弧形照壁。真心希望各地的红军墓都能够这样庄重、醒目、简洁、大方

(贾白山六甲之战红军烈士墓)

红军墓前有六甲之战纪念塔,塔的基座上是碑文《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寻甸六甲之战》:一九三六年四月,红二、六军团胜利攻克了寻甸县城。次日,继续西进,集结于柯渡、可郎一带。敌调集重兵企图从东、西、南三面包围红军。红军总指挥部识破敌人阴谋,令六师返回阻击。九日晨与滇敌孙渡纵队激战于六甲,首战歼敌一个连,并抢占有利地形,击退了优势敌人的十余次冲锋。午后,五师某团奉命增援,夹击孙敌,激战至黄昏,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围歼红二、六军团于普渡河以东功山以南地区的阴谋。尔后,威逼昆明,乘虚横扫滇西,连克九座县城,胜利地渡过了金沙江,北上抗日。六甲之战中,当地各族劳苦大众为红军跳水送饭,抬担架,军民团结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情意。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塔基座上还列出了已查明的六甲之战牺牲烈士:六师十八团二营营长苏根叶(湖北人)、六师十八团三营副营长贺从六(湖北沔阳人)、六师师部警卫连排长张兴才(湖北枣阳人)、六师师部警卫连班长王守岗(湖北天门人)、、六师十八团政委警卫员姚先德(湖北江陵人)、六师师部警卫连战士朱德新(湖北人)。从烈士名录中,可见参加六甲之战的部队,亦可知六师的指战员大部分来自湖北。

扎西红军烈士碑

在云南扎西红军烈士陵园里建有高10米、碑体边长2米的柱形“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书体的“红軍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奮斗的紅軍萬嵗”碑文,从东、南、西、北四面台阶皆可步上纪念碑。在纪念碑周围、占地近1200平方米的区域建有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83块,纪念在历时12年的对敌斗争中,牺牲在威信这块土地上的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师长曹德钦、政委徐策、张凤光、龙厚生、参谋长曾春鉴、特派员李青云及云南游击支队大队长以上干部殷禄才、陈华久、阮光明、易德胜、刘少成、邓登山、杨世龙、曾子云、殷禄坤、孙德龙、张占彪、张慧成、董玉清、陈宏、张治高等83名红军官兵。

(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

普渡河铁索桥红军烈士墓

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乡头哨村,是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都经过的地方,昆明市人民政府在此立了“普渡河铁索桥及红军烈士墓”石刻碑,其碑文:普渡河铁索桥及红军烈士墓由普渡河铁索桥和红军烈士墓两部分组成。普渡河铁索桥又名普济桥,始建于1928年,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这里。1935年5月1日,中央军委纵队和干部团从寻甸鸡街出发,顺利通过普渡河铁索桥后投宿翠华乡界牌村,次日凌晨经团街向皎平渡进发。1936年4月9日,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克率领下,在铁索桥与设防的国民党滇军发生激战。此次战斗,四师政治部主任萧令彬、师参谋处张主任和红十团二营五连指导员等79名红军干部战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为纪念光荣牺牲的红军战士,1975年5月1日,中共翠华公社革命委员会在铁索桥旁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同年又将距此地3公里处头哨腊子坪村的萧令彬烈士墓迁葬于此,以供后人缅怀。。

依着山体边上是两个圆柱形的红军烈士墓,左边的墓碑上刻着萧令彬烈士(二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右边的墓碑上刻的是二军团在普渡河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

(普渡河红军烈士墓)

纪念碑旁的墙上有介绍二、六军团普渡河铁索桥战斗的大幅碑刻《铁索桥》:铁索桥,位于翠华乡头哨与沿河村委会之间的普渡河上,两岸悬崖笔立,河水奔腾咆哮,地势十分险要。一九三五年五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和干部团过此桥,经团街向皎平渡进发。一九三六年四月初,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克率领下进入滇中。四月八日,红二军团四师经寻甸进入禄劝境内,在天亮前到达普渡河铁索桥东岸,此时,滇军工兵大队已抢先占领桥头、板上音翁山,四师十一团、师警卫营、重机枪连、炮团留守桥东,控制了制高点,作佯攻铁索桥的姿势;十团、十二团跑步来到小河塘渡口涉水而过,十团正过河时被敌发现,并展开激烈战斗。在铁索桥战斗中,红军虽然歼敌一部,但也付出较大代价,牺牲干部战士七十九人,其中,二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肖令彬、师参谋处张主任也光荣牺牲。

由于红二、六军团未能如同中央红军当年渡过普渡河后,再取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而是被迫绕远道至石鼓一带才渡过了金沙江。

(待续)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所看到的红军墓,不过是牺牲在长征路上数万红军英烈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我们记叙这些红军墓的图文,是远不足以表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想尽我们微薄之力,以我们所能给出的图文,向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我们重走长征路,把一路的寻访都写在了《重走长征路》套书里。特此留下作者之一大龙(田竞)的手机号码13691585224、13391750217,另有邮箱dragon_52@126.com,欢迎关注此书的人和为此书建言的人联系。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

Hash:04b7cd654de4c7cf9361c0c6fc81da01f25edce9

声明:此文由 重走长征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