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丨我市不少高校都建有博物馆,馆里藏着各式各样宝贝……还可以免费参观哟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大伙或许不知道,

我市不少高校都建有博物馆,

馆里藏着各式各样宝贝……

圆球形的天幕上,浩瀚的星空随春夏秋冬变幻出不同的景象;一台天象仪用20多个圆形滤片的投影,展示出日月食、流星雨等梦幻的天文现象……

5月13日,北碚朝阳小学学生刘婷婷随父母来到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的天象厅。长约一个小时的环幕电影,让她仿佛穿越到神秘的太空。

赤道经纬仪、浑仪……这个被命名为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天文馆,有多种古代天文仪器,在天文台还可以进行行星、太阳黑子等天象观测。

事实上,不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其生命科学学院、植保学院等学院,以及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都基于各自的学科优势建有博物馆。然而,这些博物馆社会知晓度不高,存在馆舍条件不达标、缺经费和管理人员等问题。高校博物馆该怎样走出“象牙塔”?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丰富

“宝贝”众多展厅太小

来自额尔齐斯河的湖拟鲤;形似枯叶的枯叶蝶……5月11日,记者来到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自然博物馆

这是一幢不起眼的四合院小楼。爬上6楼,便是由4间办公室改建成的博物馆,有无脊椎动物馆、植物标本陈列室等4个馆。

在无脊椎动物馆里,有2条长约2米的中华鲟和1条白鲟标本。“白鲟已经绝迹。这么大的中华鲟,也很少看见了。”该馆管理员叶老师告诉记者,这3条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水产专业的老教授去长江流域搜集回来的。

四川合江带回的圆口铜鱼;1951年采自石柱荷叶铁线蕨……指着形式各异的鱼类标本和堆积如山的植物标本,叶老师感叹:“这些动植物标本都是历代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搜集的,展品仅仅是冰山一角。”

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建于1956年,有9000余件青铜器、钱币、字画等藏品。“展品都是历代教师、学生到各地搜集采购回来的。”该校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邹芙都告诉记者,由于馆舍面积只有800多平米,展出的藏品只有3000余件。

“高校博物馆是文博领域的特殊群体,其服务于教学、科研,也承担着社会科普的功能。”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武仙竹介绍,该馆民俗文化厅收藏了上百份匾额和近百块画像砖。

武仙竹说,比如一块题有“椿荣萱茂”的清代匾额,说明当时崇尚孝道的风气(“椿萱”是父母的代称);用于祠堂、墓室的画像砖,则生动地记载了当时渔猎、集市、宴饮等生活场景,这些都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很好的实物。

从最早的交换机到现在的智能机,重庆邮电大学的校史馆展示了我国完整的通信历程;乾隆年间的土地契约、著名的《拿破仑法典》等,在西南政法大学法文化博物馆,陈列了中外法律文化进化演变的各类文物……

尴尬

知晓度不高没专门场地

然而,尽管有着众多“宝贝”,高校博物馆的公众知晓度并不高。

“大多是中小学组团来参观,还有一些做研究的学者。”叶老师告诉记者,每年来参观的观众约有1万人次左右。

这个数据也是我市其他高校博物馆的访问量。“但大型的博物馆,一天的访问量就可达1万人次。”西南大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表示,我市高校博物馆大多实行免费参观,但别说校外,一些校内学生都不知道学校有几个博物馆。

一些博物馆的现状不容乐观。

位于西南大学荟文楼4楼的历史博物馆,由几间教室改建而成。这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教学楼由于老化,雨天会渗水。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符合博物馆的馆舍标准。”邹芙都说,2015年出台的《博物馆条例》对博物馆的选址、采光、通风甚至墙壁的厚度都有明确规定。

但这个博物馆的墙壁厚度就和普通建筑物一样。“如果不开空调,夏天外面多热,里面就多热。”邹芙都苦笑。

“不少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博物馆场地,依托建在校史馆、图书馆、或是行政楼里。”重庆邮电大学校史馆馆长高永青说,因此该校博物馆就只是校史馆的一部分。

除了馆舍不达标,资金匮乏也是高校博物馆面临的难题。

在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库房里,收藏有上百卷藏经、彝经等经文。但这些由两块木板夹着的纸质经文,已经被虫蛀。

“我们根本不敢打开,这样经文会碎成粉末。”邹芙都说,这些经文是研究少数民族宗教、祭祀文化的宝贵资料。如果采用古迹修复技术修复这些经文,一页就得几百元钱,博物馆根本掏不起这个钱。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没有专门管理高校博物馆的机构,文物部门也只对高校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

“我们只能靠项目争取经费。”邹芙都告诉记者。据了解,在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博物馆均由学校每年划拨2万至10万的管理费,保障基本的维护和运行。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图书馆或档案馆的人员兼职,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所以有时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观众更多;另一方面又觉得会增加费用和压力。”高永青无奈地表示。

出路

多渠道搭建推广平

可喜的是,高校博物馆里的“富矿”已引起社会关注。

2012年,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全国共约70所高校加入,以搭建政府与高校博物馆之间以及各高校交流的平台,增强社会吸引力。

我市部分高校也开始了探索。西南大学今年修建了一幢面积28000余平方米的综合博物馆大楼。

“大楼集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于一体,其中博物馆占主体,面积达22000余平方米。”西南大学档案馆馆长吴江介绍,有着四层楼高的综合博物馆,将集合该校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昆虫馆、美术馆、地质馆等多个博物馆,形成强大的合力和整体效应。

重庆师范大学在2014年建设了博雅楼,这个综合楼同样整合了该校三峡文化馆和生物馆、地质馆等进驻。

但仅解决场地问题显然不行。“高校博物馆需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该校党政办副主任查直认为。

值得借鉴的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7年,该校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昆虫博物馆。2006年,该校建成集动植物、农史典藏等为一体的博览园,有120万份昆虫标本、55万份植物标本,收藏量居全国高校之首。2015年,博览园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A级旅游风景区,并策划了“华夏农耕文明体验”、“蝴蝶文化季”等主题活动,开发出蝶翅画、昆虫标本等旅游产品。

“2014年,上海14家高校和上海图书馆联手展出了馆藏精品。”查直则建议,高校博物馆可以和教委、文化委合作,举办一些有特色的主题展,提升影响力。

值得欣喜的还有,重庆师范大学已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会在馆藏、主题展览、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将逐步开展对高校博物馆的定级工作。”武仙竹告诉记者,高校博物馆承担着社会科普和对外开放的功能,应进一步走近大众。他建议,运用“互联网+”,高校博物馆可以进行数字化推广,同时做好博物馆的衍生产业,让高校博物馆走出“象牙塔”,更好地服务大众。

重庆部分高校博物馆馆藏及开放时间

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

地点:西南大学荟文楼西南侧

每周一至周五免费开放

预约电话:023-68254009。

镇馆之宝:新石器时代水波纹彩陶罐、宋代湖田窖影青缠枝牡丹纹瓶、宋代苏东坡铭文砚、清代郑板桥行书立轴等。

西南大学天文馆、地质馆

地点: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

周一至周日均免费开放

预约电话:023-68254204。

天文馆下设展览厅、天象厅、天文台,可模拟星空及天象演示。地质馆有藏品近1000件,主要展出6大类基本矿物种类样品,以及3大类岩石样品和自震旦纪以来各时期的古生物样品。

镇馆之宝:220mm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可观测月面、行星。

西南大学自然博物馆

地点: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楼

周一至周五,免费参观。

预约电话:023-68252365。

馆藏高等植物标本10万余份、动物标本约1100余种、人体标本130余种。

镇馆之宝:中华鲟、白猴、金丝猴等动物标本。

重庆市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

地点: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

对14周岁以上市民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周六9:00-16:00。

预约电话:023-65714662。

该馆系西部地区首家医学类专业博物馆,为参观者揭示人类的生命之旅、人体疾病的产生与预防等知识。

镇馆之宝:500多件人体实物标本

西南政法大学法文化博物馆

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图书馆一层

周一至周六09:00-17:00免费开放。

预约电话:023-67258345

主要有青铜器皿、大理石雕、浮雕以及当契等实物展柜,陈列了中外法律文化进化演变的各类法文化文物信息知识等。

镇馆之宝:清乾隆及同治年间的当契,1581年拉丁文版《罗马法国法大全》,1680年《战争与和平法》。

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

地点: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博雅楼

周一至周五免费开放

预约电话:023-65362750

馆内珍藏大量三峡民俗文化有关的文物及牌匾。

镇馆之宝:清代四进重檐的木质神龛(被称为“重庆第一龛”),乾隆年间涪州知州题赠的“春满瑶池”匾,同治年间安徽巡抚题赠的“椿荣萱茂”匾等藏品。

来源丨《重庆日报》

Hash:b6ffd491205ea63a4db364e468e3cd48a59c743f

声明:此文由 重庆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