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座“特殊”的寺庙,靠1根柱子支撑了850年,专家也难以解释
引言
《文中子·事君》中这样写道:“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也就是说,一座房子是无法以一根木头支撑起来的,因而引申出了一个成语——“独木难支”。
《文中子·事君》为隋朝时期的王通所作,而王通之所以会这样说,恐怕是没有见过甘露岩寺吧!不仅是王通没有想到,就连许多现代的建筑师都意想不到,这座“独木而支”的甘露岩寺正是以一根木头支撑建造而成的寺庙,它并不是弱不禁风,相反,甘露岩寺建造始建于绍兴十六年,距今已然屹立了850多年。
01
要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各种民族采用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如内蒙古大草原的蒙古包、傣家竹楼等等都十分有名。虽然建筑师们见过许多风格的建筑,但对“甘露岩寺”仍然是眼前一亮,随后又百思不得其解——古人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一不可思议的建筑的呢?
甘露岩寺地处金湖西岸,在泰宁是久负盛名的岩寺,所谓的“岩寺”,是指在岩洞中修建的寺庙。甘露岩寺隐藏于悬崖峭壁之上的一个天然洞穴之中,能够在岩洞中实现建筑,还能使这一寺庙保留至今,其占地面积也非常大,由此可见,古代建筑师的建筑技术之高超。
不仅如此,甘露岩寺最大的特点是它“一柱入地,而不费一砖一瓦”,即一根粗大的木柱插入地底,撑托起整座寺庙,并且能够保持寺庙结构的稳定。
如此的建筑结构,就算在现代也少有建筑师敢尝试和运用,这不仅是因为其建筑的难度之大,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几乎是“空中楼阁”的结构,看上去便会让人有一种岌岌可危之感……
甘露岩寺的建造,得益于一位僧人。在南宋绍兴16年,他看中了这一山洞的建筑“潜质”,并四处筹钱修建了这一寺庙。这一天然洞穴坚固而宽阔,最高处达到了80米,宽度与深度都超过了20米,当时的木匠因地制宜,采用了一种“独木支楼”的方式,将高达30米的“杉木王”撑起了一座寺庙,甘露岩寺一柱擎天的特点在当时引来了无数百姓围观,它因此名扬四海。
众所周知,独木支撑的阁楼十分危险,在工匠建筑的过程中,若是稍有不慎,考虑不周,就可能全盘皆输,甚至因为建筑的失败跌落山崖丧命,好在众多工匠上下一心,顺利完成了这一宏伟工程。
02
此外,甘露岩寺的采用全木质,我们很难想象它竟然可以保留至今,同时,我们也深感幸运能够见证历史上这一巧夺天工之作。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一位日本僧人,闻甘露岩寺之名后前来观摩学习,三次前往该地考察,对此连连夸赞。
甘露岩寺中,不仅具有“杉木王”这一中流砥柱,各种雕刻花纹和佛像、古物也十分精美,令人啧啧称奇。回国之后,这位日本僧人也是模仿甘露岩寺的建筑结构修建了一座大佛殿但相比甘露岩寺仍然略有逊色。我们不可否认,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而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是十分丰富的。
虽说“独木难支”,但甘露岩寺却以保留至今850余年的实力狠狠地将其“打脸”,甘露岩寺虽然没有被列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但它还是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被列为了文物保护的行列中。多年来,不少游客来到此地,为甘露岩寺添置香火,祈祷心想事成,万事胜意。
据了解,支撑甘露岩寺的木柱后因种种民间传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有人称它为“如意柱”,也有人称其为“状元柱”,正因为如此,当地也有许多家长携孩子而来,为他们的学业祈福。时至今日,甘露岩寺依然香火鼎盛,实属不易。
结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人的许多技艺并没有传承下来,甘露岩寺“不费一砖一瓦,独木而支” 的建筑结构便是之一。如今看来,这确是一大损失。“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积累先人的经验,从中得出启发,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甘露岩寺作为宝贵的古迹,需要进行保护和修缮,以此延长其寿命,希望有一天,建筑师们能够重拾这一“独木而支”的建造技术,打造出一座举世瞩目的现代甘露岩寺!
Hash:d276c7b9d3b6ffbadcf7f9bbd6246eb99051e6bd
声明:此文由 哈哈瞬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