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最东边有条百年老街_鸡鸣五县灞源街
灞河是长安八水之一,不仅是蓝田人民的母亲河,更孕育了近百万年的灞河流域文化------华夏始祖文化。灞河古称滋水,自东而西贯穿蓝田县境,200多里流程滋养了蓝田十多个乡镇的人民,老祖先蓝田猿人在一百万年前就生活在水美草丰,动植物丰富的灞水河边生息繁衍。
从古城西安城东出发,溯灞水向南再拐向东过蓝关镇、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进道沟峪,翻王趴岭,经护驾沟口、万军回、南石门80余公里就到了灞河源头第一镇——灞源街了。灞源街是秦岭山中的一个小镇,一鸡鸣五县可见其地域偏僻,地面之大。灞源街便是灞源镇的中心了。灞源街以前叫灞龙庙,坐落在灞河的两条支流东川河和北川河交汇处,背靠龙凤山的余脉---龙尾坡,龙尾坡上几株苍松更是点缀了龙尾的气势。站在龙尾坡的苍松下,身后是逶迤秀美的龙凤山,脚下两条清澈见底的灞河支流在西边不远处汇集,再接纳湘子岔,将军岔的河水,集蕴着大山的力量向西涌出大山。灞源最早起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灞龙庙不知起始于何时,有文字记载的多是上世纪30年代,渭华起义后刘志丹率红26军在灞龙庙休整,红25军74师灞龙庙围歼地方民团、李先念率中原军区在灞龙庙组成立蓝洛县民主政府、建蓝洛支队。听父辈讲灞源街有灞龙庙、姜楚庙、娘娘庙三个的庙宇形成一个庙群,每到正月十五庙会,周边蓝田的清峪、倒钩峪、流峪,渭南、华县的两岔口、常家庄子,洛南县的两岔河、商县的大荆、西荆、铁炉子、黑龙口的香客,都会爬山涉水来到街道。那时便是灞龙庙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只是其一、走亲叙情,这让一年之中难得一见亲戚更是稀罕。那时山外的货郎、山里的山货、当地小吃,再加上附近各村的耍狮、舞龙、竹马、旱船、高跷、信子等社火,还有民间艺人的秦腔、二簧、商洛花鼓更是热闹。只可惜灞龙庙已在文革那个年代被拆了,如今镇政府就坐落在灞龙庙旧址上。70年代为挽救当时的二簧(好像是汉剧)青岗坪(老爷庙)村几位老艺人们自己成立一个班子想把传统的戏种流传下来,可惜当时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叫法,加上人们普遍生活还很贫困,只办了不到两年。不过灞源街的舞龙、上村的舞狮、西寨村的高跷、粮房村得竹马、张家斜村信子、麻家村的旱船却被老艺人传至今天,若正月十五去灞源,你就能看到乡土味十足的农家艺人的表演。
灞源虽是几条古驮运道的来往地,交通却十分不便,东南去商州要翻双岭子、牛头崖,东北去洛南要翻木岔岭,北去渭南、华州要翻海拔2400米的箭峪岭、2200米的将军峁,就是出山到最近的玉山镇也得走五、六十里的山路,爬王扒岭出道沟峪或翻门坎岭走流峪才能出山。几条道均是峰会路转,奇险无比,猛兽出没,少见人家,夏秋季节若是遇上雨天河水暴涨,冬天若是大雪封山,出山则要等数天半月。五、六十年代灞源人民自己出工修通了经南石门,翻门坎岭,到张家坪的第一条车路,80年代政府投资群众出工奋战了近十个年头终于修通了沿灞河出山的九灞路,如今从灞源至洛南县的洛源镇、商州市西荆镇都已通了车路,2004年的西合铁路通车,2012年8月通车的西商高速公路,将给灞源人民带来了便捷、致富的路子。灞源当地流传着很多传说,最多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刘秀南阳起兵初败退至道沟峪,倒穿鞋智退王莽数万追兵,养精蓄锐、招募部将,龙凤山养马练兵,龙头松下商议军机,数月后,出灞源,战王莽,建立东汉刘氏王朝的故事。与这传说相关联的地名一直传到现在,有万军回、护驾沟、王爬岭、上马石(石上有一马蹄印、一脚印)、龙头松、龙凤山、将军峁。还有王母娘娘洗脚的石盆,韩湘子修道时驻足过的湘子岔,与东海龙王之女爱情故事有关的鸡冠石,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灞源自古就是军事要地,一地邻五县,从关中到商州,出武关到中原,她是必经之地,有记载唐广德元年吐蕃兵叛乱逼近长安,唐代宗逃至陕州,郭子仪救驾时便溯灞河河谷而上至玉山,沿道沟峪经灞源,翻木岔岭,到洛南,出武关的。北宋正大八年庆山奴弃京兆退守蓝田,金将完颜陈与蒙古劳不特大战于道沟峪。在红色革命老区--灞源记忆着:1933年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王世泰率红26军在张家坪突围后退守灞龙庙青岗坪休整。1936年5月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领导的红25军74师奔袭灞龙庙,消灭了地方民团。1937年西安事变后郑维三、陈先瑞带红军74师在灞龙庙休整待命。1946年李先念、郑维三率中原野战军主力突破国民党30万大军重围,进入陕南成立鄂豫陕军区,蓝洛县民主政府就在灞源的青岗坪成立,组建了蓝洛支队开展游击战。同年汪峰护送李先念赴延安时经过灞源时,就住在青岗坪芋子沟村民家里。1947年国民党对日益壮大的蓝洛红区进行了疯狂的“清剿”活动,大肆搜捕中共党员、游击队员,灞龙庙周围40里的大小沟岔的民房被全部烧光,百姓流离失所。时任蓝洛县民主政府青岗区区长的杨天智烈士就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生他、养他、战斗过的灞源地区南古庄。
灞源由于以前交通不便,甚少人知,却保留了原生态的山水人文。自然景观有:道沟峪的石人、龟拉石、石钟、湘洼瀑布、燕子湾、乌龟石、上马石、黑石河龙潭;湘子岔的石鱼、吊桥沟、雷打洼、象鼻子。龙凤山的蛤蟆洞、龙洞。北川的鸡冠石、石盆、青岗坪的龙潭、龙头松等,许多不为他乡人知的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连在一起更独显灞源的深闺魅力。海拔2000余米的箭峪岭、龙凤山、将军峁、狮子岈一定是喜爱户外运动朋友们最愿探险的地方。灞源的现居人追其祖先大都是从江南一带迁徙而来,江西的葛姓、安徽的陈姓、福建的王姓、河南的阮姓、山东的吴姓都是比较大的户家,他们经过数百年因兵灾、水患或者朝廷的追讨来回奔波,但他们在灞龙庙定居以后,经过几代、十几代的融汇、交融,安居乐业,至今仍保留着他们各自不同称谓、口音。由于灞源地处僻壤,灞源人祖辈传下来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洋芋糍粑、豆腐干、苦荞凉粉,神仙凉粉、焖土豆(用本地土豆藿香、川香、苜蓿、小葱炒焖),苞面搅团(水围城)、油炒洋芋粉,洋芋疙瘩。虽原料粗简,却做法独特,这些独有的风味在其他地方是偿不到的。灞源豆腐干、灞源洋芋糍粑被评为蓝田十大名小吃之列。涓秀的灞水养育了淳朴的灞源人,巍巍的龙凤山造就了灞源人的骨魂。一曲民谣唱出了灞源的人文风情:“秦谷口好大风,姜楚庙里没眼钟;鸡冠石、石盆沟,五月积雪箭峪岭;万军回、上马石,还有青坪龙头松;将军峁、上天梯,光武龙凤练精兵;护驾沟、王爬岭,刘秀避难在灞龙;36年、围歼战,25军神威显;洛蓝县,歼民团,民主政府为民先;忆英烈、颂先贤,前辈精神我辈勉;战困苦、政策先,革命老区换新颜;灞水蜿蜒二百里,逾山过川到长安。”
灞源街曾经是商贾云集、百货齐聚的贸易中心,数百年沧桑几经更迭而风韵犹存。这一古商铺群位于蓝田县灞源乡灞源街。南邻灞源乡政府,西距北川河约60米。在南北约35米、东西约135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古商铺建筑11座、约30余间,连续分布。古商铺建筑的保存状况较差。现大多数仍然为商业店铺。
灞源街作为商业市镇兴盛于清代晚期以及民国时期,古街道的南部为南山的货品集散地,有木材店、粮店、药店、杂货铺等。其古商铺群为关中地区南部山区现存相对集中的一处古商铺古街区,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有的布局,它为研究关中地区清至民国时期商铺建筑的特点以及商业集镇布局形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为研究关中地区南部山区清代、民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如今的灞源镇山清水秀,风光迷人。山上植被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境内随处可见瀑布、山泉、奇山、异石,并有天然溶洞等。春季山花遍野、异香扑鼻;夏季天候凉爽、空气清新;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另外有多种珍禽异兽在这里繁衍生息。身临其境,不时就能看到白鹤在水上飞过,锦鸡在耳边长鸣。
Hash:bb7d76cfd7ca49d50e3fd32146a3382f60c615c8
声明:此文由 不占茅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