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县:文旅融合让土乡更加绚丽多姿

充满河湟农耕文化的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景区供图▲

五月的江源大地,魅力诱人,各地自然人文景点“热”起来了。5月27日,河湟大地艳阳高照、天空湛蓝,来到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一辆辆旅游团队的大巴车和自驾车穿梭在各个景区之间,在互助这座彩虹故乡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互助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立足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优势,充分挖掘互助县特有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禀赋,坚持走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践行旅游行业“见人见物见生活”总要求,依托国家和省市级非遗项目,实施了景区内涵提升、创意产品研发工程,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创新研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百余种,其中盘绣、酩馏酒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互助扶贫产业园青绣展厅里的盘绣作品▲

彩虹部落里寻求文化起源

一大早,坐落在互助县威远镇西南部的彩虹部落土族园里就开始热闹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地从大巴车上下来,有的接受景区献哈达、敬酒的待客礼仪,有的迫不及待跑去在景区门口拍照留念,有的对当地的特色产品和小吃很感兴趣。

彩虹部落土族园是一座大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也是全部以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宗教展示馆、土族服饰展示馆、土族老庄廓……走进景区,伴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游客们开始参观。

“2011年,土族园开始运营,初期由于产品不完善、市场宣传营销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游客量少,景区处于亏损状态。从2014年开始,景区逐步把土族的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21项省级非遗项目引进来,分别用展馆的静态展示和互动体验的活态展示表现出来。另外,还成立了景区自己的艺术团,通过每天给游客四场的演出,把土族的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展现给全国的游客,游客的满意度很高,游客量也从最初的一年两3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一年60万人,其中省外游客能占到70%。”彩虹部落土族园总经理阿德禧说。

如今的彩虹部落土族园,主要以土族民俗文化和河湟文化相结合,很好地对外宣传了互助以及海东当地的文化。同时,景区的研学游项目,在2017年和2018年免费接待了3万名中小学生,给学生们在观光的同时带去土族的文化。

班彦村民“绣”出新生活。 ▲

盘绣里探寻文旅融合足迹

中午,走进互助扶贫产业园青绣展厅,衣服、丝巾、背包、靠垫、工艺品香包等富含互助土族盘绣元素的产品琳琅满目,绣娘们吃过午饭后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穿针引线、一双巧手飞速地上下翻飞,仔细地绣着自己手中的绣品。

“我刚接触盘绣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盘绣只是土族妇女服饰上的一种装饰,仅仅而已,它没有更多和市场的结合。2015年,盘绣开始逐渐和文旅融合,在互助县的各个景点进行绣品的投放。在市场需求慢慢扩大后,盘绣辐射到全省将近30多个景点,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推出。”青海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晓莉说,可以说,盘绣就是看中了旅游市场发展的前景。

在互助的很多青绣基地,最初只是一个半成品的加工地,从去年开始,基地转型成为集体验购买、农家饭、游玩等融合的新型旅游产品。盘绣正在作为互助的“代名词”,伴随着旅游的发展,共同走出青海、走向世界。

在此基础生,互助县将在河湟新区打造国内一流、青海首家的青绣总部基地数字化平台,全省各地的绣品都会进行展示,借助平台统一设计、研发、销售,并跟旅游线路和机场结合起来,产品的陈列对游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以供游客能够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和购买。

互助扶贫产业园青绣展厅里绣娘正在制作绣品▲

油嘴湾里找寻乡愁留住幸福

下午,迎着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的落日余晖,几名身穿汉服的游客手持油纸伞和团扇,行走在景区的巷道花丛中,兴致盎然地拍着照片和小视频,不时发出对美好景色的赞叹。

茅草屋、稻草人、耕牛、石磨盘、陶罐、草泥墙、青砖路等,一墙一隅、青砖蓝瓦,为了纾解游客的乡愁,油嘴湾将田园自然风光与乡土文化紧密结合作为重要抓手,建材、装饰物、景观小品全都体现乡村文化元素,就地取材,确保呈现原汁原味的乡村民俗,释放出河湟农耕文化的浓郁气息,引起人们对乡愁的一种怀念。

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董事长任臣义说,我们景区跟其他景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里是一个以田园性休闲性和乡愁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地。景区揉进了许多农耕文化,包括农村的原风貌、景观的原生态,用这些展现手法,做成了一个集山水田园文化为一体的乡愁真正的体验地。

景区也增加了一些节庆表演,在一年一度的花儿艺术节上,把田园山水和青海人耳熟能详的花儿艺术糅合到一起。另外也开发了一些小表演,比如青海人的抬花轿,就是一种婚俗文化加社火文化,还会在周末请村上的文化艺人在文化广场上给游客表演曲目,都是以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把文化揉进整个旅游当中。

在景区里,乡村五大作坊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通过传统古法压榨油的技术、酩馏酒制作、土暖锅狗浇尿饼、洋芋津津等乡村小吃饮食文化也不断融入到旅游当中,这几年也得到了游客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同时,在每年的节庆期间各种传统特色文化在各乡村旅游点得到集中体现,卓扎滩宫灯艺术节、东沟乡传统馍馍大赛、哈拉直沟玉雕文化节已成为冬春季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点。

近年来,互助县牢固树立全区域谋划、全产业联动、全要素配套、全时空统筹、全社会参与的文旅发展观念,将盘绣、青稞酒、玉雕等非遗文旅产品,土族宴席曲、花儿、婚礼等在景区进行实景展示,更新提升景区(点)民族风情演艺,持续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中国土族·彩虹故乡·醉美互助”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28.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8亿元。

彩虹部落土族园里的轮子秋表演 ▲

记者感言:文旅融合发展要突出 “文化”“特色”

(作者:石成砚)位于我省海东大地上的“彩虹的故乡”——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土族自治县,因浸润了土族独特的文化气韵,秘境互助、七彩土乡尤其令游人心驰神往。

立足民族区域特色优势,互助县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努力创建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发展新格局,打造独具土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走进国家5A级的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在作为核心景点的彩虹部落土族园门前,身着色彩斑斓传统服饰的土族阿姑为八方游客敬酒、献哈达,土族人民相信“客来了、福来了”的民间说法,从而也塑造出他们热情好客的性格。

土族丹麻花儿会、土族轮子秋、土族安昭、土族纳顿节……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这个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的厚度。景区通过“活的传承”——非遗传承人入园区,让非遗传承人代替文物历史和文化直接和游客对话,更加生动地呈现土族人民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点,也更好地实现土族非遗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彩虹部落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了“土族婚礼”等一系列反映土族人民真实生活的实景剧献给游客,彩虹部落土族园正着力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篝火晚会促进“夜经济”……一个个充满土族文化气息的新鲜项目,让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打卡”,而成为一场“见物见人见生活”的深度文化体验,追求满足省内外游客的文化需求,适应消费升级的蓬勃势头,对于打造品质旅游、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作为我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持续做大做强“旅游+”“+旅游”,将旅游业与一二产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开拓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市场。

放眼望去,互助土族自治县文旅融合的图景正向纵深铺陈,日益繁荣的文旅产业也正接续发力,成为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业态。

● 【文旅时讯】端午节订单增长64倍 青海茫崖上榜全国五大黑马目的地

● 【文旅时讯】从青海出发,探访黄河!文旅部发布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 【文旅时讯】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展示工作有序有效

来源:青海日报

图文编辑:厅信息中心

投稿邮箱:qhwlwx@163.com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Hash:c5696bb38a8ba6abdbff8c24710dcfbd106f2c83

声明:此文由 大西北消息速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