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宁夏大地,水洞沟穿越时空,远古遗迹重新展露在世人眼前

时间能埋没一切,也能彰显一切,当远古遗迹在某种机缘巧合下重新展露在世人眼前时,一段新的人类史话就此写就。宁夏水洞沟遗址就是这样从远古穿越到了现在。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并充满魅力的地方。

水洞沟遗址的发掘

在荒凉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部,举目所及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雅丹地貌。在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后,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那些险峻的土丘、纵横的沟壑,令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感。

这里是宁夏银川盆地的东部边缘,地属鄂尔多斯地台西南缘断轴中段,灵盐台地与银川地堑之间的接合部位。在东距银川市28千米,西距黄河18千米的地方,而灵武市临河镇的水洞沟村就位于这里。就在这个大部分为黄沙覆盖、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之地,在机缘巧合之下,出现了人类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

1919年,一位名叫肯特比利时人途经这里,他无意中发现,在一处断崖上有数万年前的披毛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石片。这些看上去年代久远的东西使他意识到,自己身处的这个地方肯定曾有古人类居住过。

4年之后,又有两位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来到此地进行地质调查。他们惊奇地发现,在其北部悬崖上有显露的古代灰烬、化石和石器。在随后进行的发掘中,他们又发现,出土的石器中,其制作技术竟与出现于欧洲石器中期的莫斯特、奥瑞纳文化形状的石器技术传统类型极为相似。其代表物为以长石叶为毛坯,一类为两侧经修理左右对称、背面有脊梁的三角形尖状石器,另一类为一端修理出半圆形刀刃状的刮削器。

数年之后,他们共同发表了《中国的旧石器》的学术论文。自此,“中国没有旧石器文化”的论断终于成了历史。曾经默默无名的水洞沟从此成为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重要遗址之一。

自水洞沟村有了考古发现之后,这片荒凉的地方逐渐成为中西考古学家们不断光顾的地方。1960年,中苏考古学家在水洞沟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挖掘。3年后,享有世界声望的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和贾兰坡先生又亲自主持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他们发现了古人用鸵鸟蛋皮穿孔制作的装饰品,边缘有磨过的痕迹,制作精美,从而说明当时人类不仅掌握了打制技术,而且有了磨制技术的萌芽。

1980年,宁夏博物馆和地质部门再度联合组成挖掘队,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新的发掘研究工作。他们采用地质地貌,C14测定等科学手段,最后确定该遗址的年代距今4万至2.7万年。2004年的第五次发掘,可称为宁夏考古最重要的“大事件”。这次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发掘,参与部门之多、人员之精,采用方法之新、手段之高都堪称世界之最。有专家称这次发掘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文艺复兴”。

明代防御体系大观

水洞沟除了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外,它还是一处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在位于水洞沟东南台地以北的地方,即是东西延亘的明代长城,长城以外便是荒凉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在水洞沟内,明长城藏兵洞、边沟、大峡谷红山堡、瓮城等共同构成了明代位于此地的军事立体防御体系。其中,以明长城和藏兵洞最为著名。

明代在主政的200多年时间里,为了防止鞑靼和瓦剌贵族的南侵,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就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长城,洪武十四年(1381)又修筑山海关等处长城。明长城东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12700余里,在宁夏境内分布为北长城西长城东长城,水洞沟段长城属于东长城。

在筑长城时,工匠们就地取材,多用黄土10至14厘米夯层,其夯筑时可以沿清水河而筑,更为取水方便,其靠近黄河处,即就近取用河水,黄河水本为紫铜色,长城及其他设施筑成后,呈现紫色,故又有“紫塞”之称。

“紫塞”蜿蜒于岗峦层叠和山涧沟壑之中,似巨龙起伏,蔚为壮观。长城上每隔100~200米,就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台体,这是古代军事建筑上用于防守和攻击的一大特点。当敌人兵临城下发动攻城时,守城将士既可以从台上突出的垛口居高临下地侧翼射击,控制架梯攻城,又可指挥城头上的守军迎击攻城之敌。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

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有一段长约4千米的大峡谷,这本是自然的“杰作”,但在明代,这恰好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

在峡谷边的悬崖上有一个个黑洞,著名的“藏兵洞”就在这里。一个个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有如迷宫。明代的红山堡守军正是借助藏兵洞,可以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即使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由于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多年来即便暴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

2008年秋冬,人们在红山堡又发现了一段200多米长的洞道,其洞口和藏兵洞相连。据当地老百姓口传资料,在红山堡,进入藏兵洞的洞口有三个,现在发现的可能是第二个洞口,而已经发掘的一个出入洞道只有0.78米宽,仅可容一人通过。

其机关之严密由此可见一斑。据史书记载,明代鞑靼、瓦剌贵族多次由灵州至盐州间拆墙南下,掳掠灵州、宁夏(今银川)等,而后退回北方,但他们都不从红山堡攻入。这可能跟藏兵洞等立体防御工事在军事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关。在我国所有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唯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一处,它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除了藏兵洞,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城障红山堡、被称为“水岸长城”的红山湖,以及瓮城,都是作为明代长城立体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而起到不可忽视的军事防御作用。如今,这些昔日防守严密的兵家重地终于重见天日,而古人的智慧也足以令今人叹为观止。

Hash:65f88669993ccb2c78de143180bb3e25c1c178b1

声明:此文由 去西部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