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合红色地标 | 知名的“倒钟“运动,就是在这座祠堂里商议发动的

粤中纵队纪念馆、小洞革命烈士纪念堂、高明县立三小旧址、文选楼、陈汝棠故居……在更合这片红色文化的热土上,各处地标都记录着一段段难忘的红色故事。为更好地推动镇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更合君将为您推出“更合红色地标”系列推文,寻访镇内的红色地标,挖掘红色故事,聆听历史深处的心灵回响,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从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奋进的力量。本期,带您走进克仁曾公祠

克仁曾公祠

克仁曾公祠坐落在高明区更合镇泽河村南侧,是村中曾氏族人纪念先祖克仁而建,至今已有141年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克仁曾公祠是“倒钟”运动“四乡”代表会议会址。

克仁曾公祠正面

1944年秋,日军为打通湘桂线,沿西江向粤中和广西进犯,进抵鹤山,逼近高明。其时,国民党高明县长钟歧闻讯,星夜沿沧江上游逃遁。日军离境后,钟歧回到高明县城,即派军队进行“清乡”“清奸”,逼令各村交回枪支、稻谷,用巨款赔偿“损失”,激起民愤。为此,其时驻高明的中共中区副特派员郑锦波和高明县地方党组织决定因势利导,组织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钟歧的反动统治。

在地方组织领导下,共产党员黄仕聪、叶衍基、黄之锦、陈励生等深入更楼、合水各村,广泛发动群众打倒钟歧,即“倒钟”运动。

黄之锦和革命知识分子陈玉田则前往泽河村会同回乡隐蔽的共产党员曾日东,发动地方实力派知名士绅曾襄廷参加“倒钟”运动。在黄之锦的引导下,曾襄廷愿意出面联络乡人协力组成“四乡”(泽河、瑶村、平塘、小洞)联盟,抵制钟歧迫害,并于1944年9月26日在泽河村克仁祖祠(即克仁曾公祠)召开“四乡”代表会议,与会的有泽河村的曾伯修、曾韩等5人,瑶村的苏汝霖、黄家荣,共产党员黄之锦、陈励生则分别代表平塘和小洞出席会议,共同商量“倒钟”事宜。

9月28日,“四乡”代表再次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四乡”联盟的主张,并决定在小洞文选楼召开“四乡”联盟会议,协商具体事宜。广大群众经过动员,鼓舞了斗争的勇气和决心,组成“倒钟”统一战线,开展“倒钟”运动。

最终,国民党广东省政府迫于无奈,将钟歧撤职。中共高明地方组织领导高明人民开展的“倒钟”运动取得了胜利。

村民曾建林的父亲曾参加过“倒钟”运动,作为红色后代,曾建林说,克仁曾公祠作为“倒钟”运动“四乡”代表会议旧址,见证了高明人民“倒钟”运动的胜利。曾建林还透露,上世纪80年代,参加“倒钟”运动的曾日东曾多次回到泽河村克仁曾公祠,回忆当年的“倒钟”运动。

克仁曾公祠内部环境

克仁曾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格局,总进深17.6米,总面宽15.4米。硬山顶、人字灰塑博古山墙、灰雕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石板墙脚。头门、前廊梁架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其余为穿斗式结构。右有青云巷“跋翼”;一进与二进之间廊上有灰雕风雨墙;前廊梁架、滴水檐档板和屋脊的木雕砖雕石雕和灰塑为人物,花卉和鸟兽,工艺精美。内、外墙上的壁画为人物山水画,刻画得栩栩如生。1966年,村民为祠堂遮盖墙上壁画,内墙全部涂抹上灰水。

屋顶上的砖雕

2010年8月13日,克仁曾公祠被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列为高明区文物保护单位。

克仁曾公祠简介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泽河村克仁曾公祠,探访“倒钟”运动“四乡”代表会议旧址。

粤中纵队纪念馆:不忘革命初心,牢记奋斗使命 小洞革命烈士纪念堂:追忆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更合这一座旧校舍,被誉为高明的“革命摇篮” 历经四百余年沧桑风雨,这个地方曾是高明革命武装力量的驻扎地 小洞文选楼:培养革命力量,见证光辉历史 为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他被称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黄仕聪: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先烈 兄弟二人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这座纪念碑记载着他们的革命事迹 革命先烈陈殿钊:传播进步思想,培育革命力量

更合发布微信编辑部

来源:民生直通车、佛山电台

编辑:冯舒婷

审校:严敏霞、区健霖

Hash:afccc4c4215e57459d204f82d608b55a78b04321

声明:此文由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