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基督教青年会会所考

记得有一首《破碎的影子》的诗,这样描述那些不曾老去的记忆:冬季沉沉的睡去。转身回望,只有,一抹支离破碎的影子,行走暗灰色的天空,在尚未落幕的舞台上做孤独游。踩着脚下稀疏斑驳的岁月,轻轻的跳过因思念而破碎的影子............看着影子无声的破碎,那些散散落落的碎片也随风飘远。

▲在北唐家胡同的西侧,老保定人熟悉的一个地名,小察院,缺有一段您可能不熟悉的历史

我们好像是一帮捕影人,影子和曾经如影随形,试图通过斑驳的碎影里来拼图城市的边边角角,也通过收集的大量的影像和文献来还原已经模糊的记忆。

▲在北唐家胡同的西侧,有一座被时间掩藏的经典建筑,它如此光彩夺目,只是落满了灰尘,洗尽铅华,我们还原它的过往。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是基督教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社会服务团体。受俸会员来自125国,逾5800万人,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即以基督“为世人服务”的精神,根据社会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要,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工作。

▲在保定古城这个位置,古老的地名里藏着一座百年的老建筑,折射出一段尘封的历史。

▲1936年民国保定城图里的青年会标注。

这些服务工作,是以“促进大众德、智、体、群全人成长”的理念作导向,服务人群不分性别、年龄、国籍、种族和宗教信仰。服务工作有平民教育、体育康乐、营地服务、社区服务、青少年工作、难民工作、就业服务等等,一些青年会还开设有价格低廉的旅舍和宾馆。

▲1956年属于河北省政协,此建筑是人民问事处。

基督教青年会最早在中国设立的组织是在1885年,由传教士施美志在福州英华书院,传教士毕海澜在北京通州潞河书院,分别成立的学校青年会。以后各地陆续成立青年会。

1895年10月,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派遣在中国出生的青年会干事来会理(David Willard Lyon)到中国发展组织,于当年12月8日在天津正式成立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当时的称呼叫做“学塾基督会”。1897年6月6日,会所落成。1906年王正廷在日本创办“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到1912年,青年会在中国已经设立市会25处,校会125处。

▲落日余晖,树木葱郁,更显历史的余味。

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全国组织在1912年成立于上海。当时的名称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Y.M.C.A. in China),首任总干事为美国南部美以会教士巴乐满(Fletcher Sims Brockman 1867-1944),副总干事为中国王正廷。

1915年11月改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of China),一直沿用至今。1915年,巴乐满返美后由王正廷接任。王正廷后来还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理和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17年余日章接替王正延担任总干事,直到1936年。1936年-1949年总干事是梁小初。1949年之后是涂羽卿。

▲建设青年会所前的小察院衙署建筑遗存。

尽管保定的教会活动开展得很早,西人来保也较为频繁,但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青年会才传入直隶,仅在保定设立一处青年会。此时的保定青年会组织还未成规模,基本上是由有青年会背景的外籍人士主持,在小范围内开办一些圣经班、教授一些英文课程等。保定拥有当时直隶一带较为庞大的学生群体,且新式学堂集中,在青年会看来,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潜力,便于深入开展青年会活动。

▲1966年卫星航拍图里的小察院。

1913年初,北美基督教青年会东亚巡回干事艾迪(G.Sherwood Eddy)就曾来到保定进行青年会宣传,同时透露,如果政府可以提供合适的土地,青年会总部希望在保定兴建一座Y.M.C.A.大楼,以纪念1900年在保定府惨案中遇难的皮特金先生(Pitkin)。因为家族背景和义和团时期的遭遇,皮特金在美国基督教世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同时,他也是艾迪的同班同学。

同年4月27日(或28日),保定府基督教青年会正式成立,共有23名会员,其中4名美国人,19名中国人。6月23日,曾任教于直隶高等学堂的美国教师罗伯特·克拉克被正式任命为基督教青年会驻保定的干事之一。办公地点暂设在唐家胡同,原为长老会设在城内的礼拜场所。

这时的青年会在保定开设有14个圣经班,约有250名成员,以及一个12人的英语班(开设在莲池内直隶图书馆),一间良好的阅览室和一个讲座课程。同时克拉克和同事们还在积极推广体育运动项目,逐步将青年会工作推上正轨。

至1915年,艾迪等青年会人员在为建造大楼筹备相应款项,同年年中,保定青年会终于获得了位于城西小察院的一块地址,开始了相应的建造工作。

1916年8月17日,保定陆军学校青年会成立。时任校长杨祖德对于青年会活动并无干涉,只是申明,“军校”“陆军”的名义使用须慎重,因此该青年会对外的正式名称仅为“保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1917年5月20日,保定青年会成立四周年庆典,还曾特意邀请美国公使芮恩施前来演讲。

早期,青年会将原址上残留的小察院建筑拆除,平整土地,建造了几座篮球场和运动场,并租用了相邻的一些建筑,加以改造,作为临时的室内体育馆和小礼堂。青年会的干事和其他职员们也租用了附近的房屋,作为宿舍。这一时期,青年会操场的使用率较高,除却青年会自身使用外,也提供给保定的警察、军队操练所用。

▲上世纪二十年代,青年会会所的规划图,除了主体建筑,还有网球场、体育场、户外游泳池的体育设施布局。

不过随着规模的扩大,原有的零散小院不敷使用,青年会也只好不停变更办公地点。西大街、税务角等地都曾租用,还曾咨询过南门内万寿宫。同时,青年会也持续与保定地方政府和国际青年会沟通,以确定小察院土地的使用。期间,曹锟曾一度许诺了位于城南的某块土地,作为青年会会址。直至1923年,土地和资金逐步到位,青年会会所的建设工作提上日程。

▲初步推断民国著名设计师李锦沛设计的会所效果图。

1924年5月12日下午4时,保定青年会在小察院举办会所开工仪式。典礼规模宏大,保定军政商学各界代表均有出席。青年会会所划定的土地面积约十亩,总投资五万两千美元。除曹锟、吴佩孚、冯玉祥等军政界人士捐资外,北美青年会亦出资两万美元,支持会所建设。

会所设计施工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建筑局(T.M.C.A Building Bureau)负责,设计师很可能是著名的华裔建筑师李锦沛。1925年左右,保定青年会的工作一度陷入停滞,施工进度也受到影响。

▲初步推断民国著名设计师李锦沛设计的图纸,其设计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

1926年10月16日,保定青年会会所落成开幕。典礼依旧盛大,由基督教全国总会的代表向保定青年会负责人移交了一把两尺长的钥匙,作为会所正式交付使用的象征。与会嘉宾还分享了冯玉祥和吴佩孚与青年会的过往。

会所由红砖建造,设备齐全,除可容纳400人的礼堂外,还有办公室、教室、餐厅、台球室、阅览室、淋浴间俱乐部、电影院。建筑二楼阳台上,可环视保定城内风景。原有的操场被保留,分割出多块场地,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网球、足球、篮球排球、手球及田径活动,并附带有儿童游乐场。在当时北方的诸多青年会会所中,保定青年会会所的规模堪称广大。

会所启用后,除日常办公及教学活动外,会所内大礼堂还举办过演剧赈灾筹款、演讲、婚礼等活动。其中,1929年4月,青年会在会所内组织放映有声电影,并由青年会总会演讲主任饶博森博士讲解原理。饶博森此行是系列演讲中的一部分,在保定之前,已经在上海厦门天津北京等地进行过演讲,备受关注。该活动一直持续到5月,或为保定放映有声电影之始。

日据时期,青年会会所被保定留日同学会占据,更名为兴亚会馆。抗战胜利后,保定青年会对会所进行了重新修葺,于1948年修竣。新修复的会所除了在周日举办集会礼拜外,还设置了终日开放的书报阅览室,以弥补省立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的不足。同时,会所还承担着一些救济慈善活动的职能。

Hash:2ab74d39e0fe2fcd3d4684dc869f830f7814f924

声明:此文由 太行人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