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年的一首夕望诗,颈联尤其新奇,少有人及,苏轼:极高妙
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的一个夏季夜晚,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正在和朋友饮酒消闲,颇有点“闲情逸致”的味道。这时,白居易从饮酒的江楼上向外眺望,杭州城的景色尽收眼底,不觉心中爽朗,于是灵感顿生,写下了这首即兴之作《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前期的诗作,如《秦中吟》十首、《长恨歌》、《琵琶行》等,都对社会上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他的所有诗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这首《江楼夕望招客》,是他晚年的作品,比起前期的作品来,似乎显得有点“悠闲”,但以生活中的片段入诗,也是白居易诗歌的一大特点,在其诗作中,也有不少的数量,因此也是值得品味和欣赏的。
《江楼夕望招客》讲述了夏夜消凉中的真实生活,虽然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但是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美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的诗境,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白居易在杭州任职的期间,生活非常美好,“凌晨亲政事,向晚恣游遨”是其真实写照,白居易在为杭州人民造福的同时,也饱览了杭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江楼夕望招客》便是他“向晚恣游遨”的“产品”。
首二句“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写傍晚时分,诗人在江楼上遥望东方,天显得更加深邃,海显得更加广阔,山川、河流既高且长。看到这样壮阔的景象,诗人的胸中也不禁产生了一阵舒爽之气。
白居易以“望”字着笔,远望天空、大海、山川、河流,四海八荒,仿佛尽收眼底,而这些浩渺的景象,又是在茫茫的黄昏背景下,便更显得浑然一体、无边无际了。
接着颔联“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夜色降临了,城内万家灯火明亮了起来,夜空中的银河,倒映在了水中央,静谧而又美丽,这个夜色、夜空,真是令人心醉!
以上四句诗,白居易为我们刻画了夜晚的美景,意境开阔、广远,灯火万家、银河铺水,将浓墨重彩与清幽淡雅结合了起来,构成了一幅暮色夜景图,令人神往,也令人陶醉,而且,这四句诗,没有什么复杂的词语,只有真切自然的流露,毫无斧凿的痕迹,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白居易写夜色的名诗,还有一首《暮江吟》,诗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从残阳铺水到钩月在天,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是我却觉得,比起这首《江楼夕望招客》的前四句来,还稍有逊色,不如这四句流畅自然,令人心胸开阔。
颈联,更是妙绝之句,“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试想,“晴天”怎么会有雨?但是风吹过树木,发出瑟瑟之声,就如落雨一般;夏夜如何会有霜?但是月亮照在沙上,颜色就如同霜雪一般!
白居易为我们细致地描写了江楼夏夜凉爽的夜晚环境,而且巧妙地进行了比喻,将风声比为雨声,将月色比作霜色,这样的景色,是很多人都能看到的,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写得出来。
正如乾隆皇帝所评价的:“ 高瞻远瞩,坐驰可以役万景也,他人有此眼力,无此笔力”,乾隆皇帝自己写诗不咋样,但是评价别人的诗,有时候却往往能一语中的。而大文豪苏轼,也特别欣赏这两句,曾经评价说:“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如‘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的确,这两句诗,显示了白居易卓绝的艺术水平,实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诗,又如何能够忽略呢?
末二句“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诗人在感受到了清凉的夏夜环境后,不禁发出一问,过往的人们,能不能在江楼之内避暑呢?这恐怕要比“茅舍”还要清凉吧!
诗人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而是淡淡地提出了这么一句,这便增加了耐人寻味的感觉。因为我们已经读过前面的诗句,相信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了自己的判断,诗人这么一提,便更能引人思考,大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了!
《江楼夕望招客》这首诗,虽然在内容上缺乏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但却流露出了其他纯美的事物,白居易以其高超的笔法,展现了对于祖国美好风光的热爱,也展示了其艺术剪裁能力的炉火纯青,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能够引起我们美的感受,值得反复品味。#抬头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 、#第二届今日头条全国新写作大赛# 、#vivo X50#
Hash:2cb0b2f05aaac8680a272beba192b908c5a4e610
声明:此文由 诗词曲精品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