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晋城国宝系列之明代古塔
晋城地区明代的塔有五座,它们都是砖塔,其中两座塔外壁饰以琉璃。称为琉璃塔。下面分别叙述。
阳城县海会寺琉璃塔:
阳城县的海会寺有两座古塔,前面我们说过一座五代后梁时期建造的。这里说的是另一座较高的塔,称为海会寺如来塔,建于嘉靖、隆庆年间(1565—1568),为海会寺附近白巷里富商李思孝捐资两千余两白银而建。塔八角十三层,高五十多米。各层都设有塔室,在内室之外厚厚的塔壁中辟有螺旋形通道,通道中有砖砌台阶,盘旋而上可直达塔顶。每层檐角还有铁铃,微风吹拂,声响悦耳。建造者在塔身外壁增施了许多琉璃构件,使这座琉璃宝塔更加流光溢彩。特别是在塔的第十层向外支出一圈平座,并围以琉璃栏杆,形成了一座瑰丽的悬空楼阁。塔下面三层外被厚厚砖墙包裹,形成一个临时的作战堡垒,墙头筑成垛墙形式,上面还留有一些鹅卵石。推测这包墙应该是明末抗击流寇时加修的。
海会琉璃塔的空中楼阁
泽州县青莲寺舍利塔:
此塔为砖砌藏式佛塔,建于大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高约25米。此塔因建在古青莲寺内,也称青莲寺舍利塔。这座塔建筑很奇特,据说,每年端午那天太阳下看不见塔影,故称之为无影塔。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有十八层相轮。此塔是晋城市今存唯一的覆钵式藏塔,塔舍利塔的塔刹原先是铜制的相轮,可惜在抗战年代取下来做了炮弹,如今的塔尖是后世新加的。塔身南面开塔室门,内有塑像和碑刻。
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阳塔”,九层八面,层层出檐。始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万历三十年(1602年)竣工,历时27年。塔高108尺,合36米。第一三五七九层,出檐上都有雕花图案,二四六八层为砖砌密檐式,全塔每层的檐角下悬挂铜铃,共72枚。塔顶有千斤重的铁帽。以前每层都有四尊佛像,后来被盗。大阳塔和渠头影壁的故事很有意思,这里不再赘述。
阳城县阳陵村寿圣寺琉璃塔:
琉璃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该塔八角十层,因表面饰有琉璃,所以称琉璃塔。塔高约28米。塔基为为砂石质,刻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这座塔除了琉璃敷面还有一特点,就是层数为偶数层,这也不多见。该琉璃塔所用构件为阳城县琉璃匠师乔永丰及其儿子所作。乔永丰,明万历年间人(1573年-1620年),阳城人,出身于琉璃世家,精于琉璃制作。乔永丰父子所造琉璃,色泽纯正、质地考究、工艺精湛、品种繁多。乔氏琉璃在明代曾被北京故宫和十三陵征用。
晋城文笔峰塔:
文峰塔坐落在晋城的东南方,位于火车站西侧的高岗上,塔修建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塔高37米,九层八角,每层设塔室。厚厚的塔壁中间有砖修的楼梯,可盘曲而上可至顶层。文峰塔一般都是建于城镇的东南方向。建造目的就是为了聚风脉,振一方文风,树一方人才。文峰塔和大阳天柱塔的位置和功能基本一样,而且建造时间也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这座塔有两个“37”,一个是高度37米,一个是建于万历37年。
这五座砖塔,修建时期大致相同,后四座为明代万历时期,只有海会寺琉璃塔稍早几年,都集中在1565—1610这四十五年中,但在历史长河中,几年时间又算什么,所以我觉得这五座塔,完全可称作晋城的明代“五胞胎塔”。虽是五胞胎,但却分两类,其中大阳塔和文笔峰塔是两座风水塔,属道教类。另外三座都建于寺院之中,算作佛舍利塔,当然属佛教类了。有趣的是,晋城的文峰塔,现在也被围在了新修的笔峰寺之中,这可视作为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有机的融合吧。
Hash:670c416efc052ffa82831426b15a02a3c95affa7
声明:此文由 晋城文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