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庆阳:古老而又神秘的南佐遗址,灿烂的仰韶文化

偶然一次机会,走进了甘肃庆阳市的南佐遗址的这座草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陇东窑洞院落,经历了五次挖掘又复埋的艰辛过程,它究竟拥有多少未解之谜呢?

进入南佐遗址的草门,马啸教授的一首南佐遗址探古进入视线:路随白云转,村迷稼帐深。七月流火韵,九女绾花吟。灰迹猜行止,土层验古今。相与把酒论,胜地共凭临。远古究竟有多远呢,在这里,你与远古就是一粒沙、一块陶片的距离。

南佐遗址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王咀组,距城5公里,是中国原始社会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晚期,人类生活过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已经有4000-5000年的历史。1964年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981年被甘肃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199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先后5次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300平方米,挖掘发现有墓葬、白灰面房址和灰坑等遗迹,现已回填保护。如今人们看见的为其中一次北京大学的考古发掘探方断面。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佐遗址原名叫“疙瘩渠”,在原地形上分布着用途不明的高台,九个大型夯土堆,当地人称其为“九女绾花台”。这九个墩台因未被发掘,情况不明推测或是祭祀使用。

南佐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为地面建筑基址,长方形,长33.5、宽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墙。房址中央有东西向隔墙,将房址分为两部分,墙体开三个宽1.6米的门道,通连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结构。后室近隔墙有大灶,墙上抹草拌泥,并经烧烤。房址地面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沟,台、沟均经烧烤。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

南佐出土有陶器残片以及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陶器主要有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通常在宽沿盆内彩绘各种图案。纹饰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陶色以红色为主,其次为灰色和少量黑色。在这里,每一片残骨,每一颗粟粒,每一块陶片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远古时代的印记,给我们展示着那时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站在南佐遗址的塬边,看着被风雨一次次冲刷的遗址,沟壑边、夯土堆、半坍塌的窑洞,到处都是裸露的文化层。也许不经意间你随手就可以捡到几个陶片,能够与先民们隔空相握,体会远古生活气息。

Hash:8d59fc25d4c7e8616ad2e3db0b0d8464ba40ef0d

声明:此文由 飞鸟行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