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琅琊遗风艺术馆 领略非遗文化

青岛西海岸新区龙湾步行街,有这样一处展馆,陈列着丝路琅琊千年的文化积淀,这就是琅琊遗风艺术馆。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展出,展现着千百年来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琅琊遗风艺术馆,旨在打造一个琅琊地区非遗文化展示中心,集中呈现地域非遗文化作品,为游客开辟一个了解琅琊非遗的窗口,以展示、销售的方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让精妙的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琅琊遗风艺术馆的设计传承了秦汉风格,以古风木格划分风格统一的非遗作品小展区,四周墙裙装饰为传统灰砖风,烘托出古朴雅致的文化氛围。展出作品包括红席、麦草画、琅耶瓷、龙湾花馍、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呈现琅琊非遗精美之作;屋顶悬挂数米长的红席作品,参观者抬头间便可领略红席之美;馆内细节装饰仍以秦汉古风为主,力求与整体环境相契合。

小编已经提前踩点完毕,

跟着小编去转转吧!

皮影戏

望着馆内的皮影人物,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听着欢快的鼓点,睁大好奇的眼镜,看着幕布中灵动的身影。如今,这声音仿佛是自久远年代传来的回声,指引着思绪渐行渐远,在儿时的笑声中漫步穿行。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以表演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剪纸

孩提时代,每每到了春节,红色的纸张便在一双双巧手里上下翻飞,没多久,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那时,总是好奇,这双手究竟得了什么神通,才能剪得出那么多曼妙的形象,如今,剪纸已经成为了琅琊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更让人期待这灵巧的技艺能够世代传承下去。

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湾花馍

“花馍”即用面粉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在琅琊遗风艺术馆,唐僧师徒、千手观音……远远看去,一个个灵动的形象,从神话里走出,款步纤纤,展现着千年的风采。

花馍

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 。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制作花馍花饰时,有时用米类、豆类等粘贴而成,有时用食用色素上色而成。花饰内涵丰富,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可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草编

一束束草绳,泛着泥土与阳光的气息,当思想与技艺相互碰撞,就诞生出一个个精致的艺术作品,闪动着多彩风华。草编饰品以其平易近人,温婉柔美的特点,颇受大众欢迎。当下,草编技艺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闪耀着古老记忆的光辉。

草编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琅耶窑

早在五千年前,陶瓷艺术在古琅琊地区就已经流传开来,如今,琅耶瓷艺再度重见天日,走进大众视野。琅耶瓷多以山水画为主,花鸟鱼虫,梅兰竹菊,意境悠远,引人入胜。因种种原因,琅耶瓷艺一度将近灭失,重现古窑胜景,则是我辈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琅耶窑

201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经过数年的考察和筹备,恢复设立了琅耶窑,并同时设立了琅耶陶瓷研究所。同年4月,众多书画艺术家绘制的第一窑釉上彩入窑点火,一批带着浓厚历史韵味的琅耶陶瓷重现在世人面前。

麦草画

一幅幅麦草画,大气简约,又甚为典雅,这一种作为古老手艺传承至今的文化积淀,令人无比震撼。

麦草画

麦草画又叫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草画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

千年的岁月洗礼,千年的情感积淀,千年的智慧凝聚。非遗文化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使中华儿女永不忘却,常驻心间。

1.公交

2.自驾

Hash:ca13cdbabc14f24a08cf4b01fcb1e3571101374e

声明:此文由 指点琅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