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一家科研单位里的大悲殿

大慧寺大悲宝殿建筑局部

北京大慧寺位于海淀区大慧寺路,在钢铁研究院内,距离国家图书馆很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仅存一座大悲殿。

大慧寺为明正德八年(1513年)司礼监太监张雄创建。张雄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的太监。明武宗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在位期间荒淫无道,喜好玩乐,在皇宫外面建了个名叫“豹房”的享乐场所,名义上养的是豹子,实际上养的是供他行乐的美女,以及为数不少的娈童。明武宗还仿照宫外的街市,在宫中搭棚设帐,开设店铺、酒馆、妓院,让宦官们把自己积蓄的好东西拿出来摆摊叫卖,此外杂技、耍猴、斗鸡、走狗,应有尽有。明武宗穿着商人的衣服出入这些店铺,还学着商人的腔调讨价还价,争吵不休,然后就上饭馆、逛妓院,醉在哪里便住宿在哪里。明武宗尤其宠幸太监。即位初期,他宠幸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称为“八党”,后又号作“八虎”。在位后期,他又宠幸宦官“三张”,即御马太监(掌管皇帝的内卫部队)张忠、东厂太监(掌管特务机构)张锐和司礼太监(负责皇帝奏折)张雄。“三张”性皆凶悖,曾与大盗张茂勾结,并将其引入“豹房”,与皇帝相见,后又与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勾结,收受贿赂,使其日益跋扈。朱宸濠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杀死朝廷命官,起兵作乱,王阳明将其擒获后,“三张”藏匿捷报,怂恿明武宗率兵亲征,并让王阳明将朱宸濠放归,由皇帝亲自抓捕。就是这次从江南回京时,在淮安清江浦,明武宗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提网时见鱼多,武宗大乐,尽力拖拉,使船体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明武宗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一阵乱扑腾,虽被亲侍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秋日又凉,引发了肺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驾崩于“豹房”,时年31岁。

明武宗极其信佛。他对“佛经、梵语无不通晓”,更曾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宠信重用僧人,甚至自封为“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命礼部为之铸造金印,并以皇帝和大庆法王的双重名义签署诏诰敕令。作为明武宗近侍,张雄也十分信佛,他于正德八年(1513年)出钱建造大慧寺,并得到明武宗的恩准,“赐额曰大慧,并护敕勒于碑”。明武宗还赐大慧寺《大藏经》一部。嘉靖年间,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寺院担心被改成道观,便在寺旁增建一个佑圣观,后又在寺后建一座真武庙,当时寺与观共有殿宇183间,占地28公顷。因大慧寺中有高达16米的铜佛,又俗称“大佛寺”。

张雄为什么建大慧寺?有一种说法,张雄将其作为家庙,死后要葬在庙里,庙里的僧人为其守陵,而且他家族的其他成员也要葬在这里。乾隆时期诗人、安徽桐城派代表作家、“桐城三祖”之一刘大櫆曾专门写了一篇《游大慧寺记》,其中就讲了张雄建寺的缘由及概貎。他写道: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于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侍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清乾隆时期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对大慧寺有描绘,他在《渌水亭杂识》中写道:

明正德癸酉,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寺于宛平县香山乡畏吾村,赐额大慧,并护敕于碑……嘉靖中,太监麦某提督东厂,于其左增盖佑圣观,于是合寺观计之,殿宇凡一百八十三楹,拓地四百二十一亩。

大慧寺建成后,香火十分旺盛。当时有人描写大慧寺的盛况:

宝刹罗千树,清钟彻九霄。

慈云生石窦,忍草遍山椒。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两次重修大慧寺。乾隆二十二年重修时,乾隆皇帝还御题了额、联:

前殿额曰:“慧灯常朗。”联曰:“妙士真如空色相,净开正觉摄声闻。”

后殿即大悲宝殿额曰:“灵峰慈荫。”联曰:“潮音普觉声闻界,水观中涵智慧珠。”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前后,大慧寺的部分殿宇被拆除,用于修建万寿寺行宫的梳妆楼。宣统元年(1909年),大慧寺进行了最后一次修缮,对大悲宝殿中的千手观音菩萨像进行重修。1949年后,大慧寺尚存山门、门前照壁、东西大殿和大悲宝殿,现仅存大悲宝殿。

大悲宝殿将明代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大悲宝殿建筑是明代建筑的精华。大悲宝殿坐北朝南,高约30米,是一座重檐庑殿顶建筑,两层屋檐之间有采光用的菱花窗,这是当时最高规格的建筑格局。殿内顶部为鎏金斗拱、蟠龙藻井,梁檩皆有旋子绘画,所有榫头各饰一尊木雕彩色小神像,现存20尊。大悲宝殿虽然经过了明万历,清乾隆、光绪年间的多次修缮,但无论建筑结构还是工艺手法都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是明代建筑法式的典型实物。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第一,砖的生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各地建筑普遍使用砖墙,一改元代以前以土墙为主的状况。此外还创造了一种用刨子将砖加工成各种线脚作为建筑装修的工艺,称之为“砖细”,通常用作门窗框、墙壁贴面等。与之同时,砖雕也有很大发展。第二,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琉璃塔、琉璃门、琉璃牌坊、琉璃照壁等都在明朝有所发展,琉璃瓦在各地庙宇上普遍使用,色彩品种增多,中国建筑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特点已达到成熟阶段。第三,木构架技术在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和斗拱装饰化三个方面有所发展。明代的建筑技艺在大慧寺大悲宝殿有着明显的呈现,而且大悲宝殿至今仍保持着原貎,这样的明代建筑已很少了。

大悲宝殿彩塑是明代彩塑的精华。大慧寺的雕塑主要以一尊高大的千手观音立像及两尊胁侍菩萨像为主体,环衬28尊天神像,组成一组完整的宗教人物群像。千手观音立像原是一尊18米高的大铜佛,被侵华日军毁坏,同时期又补塑了现在这尊木胎沥粉描绘的千手观音泥塑像,及两尊胁侍菩萨。新塑的佛像庄严端正,高大挺拔,是北京地区现存较完整的木胎泥塑之一。而环列于大殿东、北、西三面墙体前的28尊彩色妆玺泥塑造像,上世纪50年代文物普查时,确定其为明代原作。更值得庆幸的是历史上曾有过的三次重修,只对塑像彩绘有局部修补,未“重塑金身”而遮敷掉明代原有的精彩妆玺,从而更使其弥足珍贵。

大慧寺的28尊彩绘塑像立在1.1米的须弥座上,每尊3.3米高,气势雄伟,绘塑精美,造型奇伟罕见。这些彩塑,有些与其他寺庙壁画的造像特征相同,但大部分造型独特、特色鲜明,特别是28尊彩塑的组合在我国佛像雕塑中极为罕见。其中,28尊天神像中东首第一尊为东岳大帝,他是中国道教诸神体系中掌管阴间的王,被佛教“请”来护法,正是佛道相融的体现。28尊塑像身体微向前倾,似在倾心听法,形态逼真。大悲宝殿彩塑采用写实想象和象征为一体的创作手法,塑造出的佛像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大悲宝殿彩绘是明代彩绘的精华。大悲宝殿的精妙彩绘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28尊彩塑不仅塑造生动传神,而且彩绘十分精湛。“塑容绘质”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石刻造像还是泥塑、木雕造像,最后往往以彩绘形式完成,彩绘在增强雕塑作品表现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8尊塑像色彩浓重的妆玺,以朱砂、黄丹、石青、石绿、赭石等天然矿石原料为主,并大量采用赤金、白银,从而形成富丽辉煌、金彩璀璨、富有装饰美的艺术效果。雕塑与彩绘的完美结合,使大慧寺的彩塑成为明代雕塑的上乘之作,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在大悲宝殿28尊彩塑背后的墙上,是明代大型彩色工笔连环画,约100平方米,主要讲述观音故事,大意为观音原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因一心事佛而违背父命,后被逐出家门。她入香山修道,终于修成正果,号“香山仙长”。后父亲病重,为救父命,她献出自己的双眼和双手,此举感动天地,后重新生出千手千眼来。

再次,大殿梁枋上的彩绘色彩艳丽,形象如生,有飞天、莲荷花、海石榴等。最为生动者当数梁架下面的飞天,面相丰润喜悦,衣饰缤纷,姿态优美,各个有趣。大殿内的藻井,内外皆有旋子彩画,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大慧寺有如此多的建筑、艺术精华,但并不广为人知,是锁在深闺人不知的瑰宝,需要更多人了解它、欣赏它、保护它。

作者:刚星莎

原题:《北京大慧寺观览记》

编辑:王玮

Hash:f3331e4e6941c081291633acabe62ccd29b74fe0

声明:此文由 中国旅游报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